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世界大城市如何防范内涝风险?(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1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香港:天灾应变计划井井有条

  7月24日凌晨,随着强台风“韦森特”逼近,香港挂出13年来首个代表最高警戒级别的“10号风球”。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香港公共交通中断、多处出现建筑物损毁与树木倒塌,逾百名市民受伤,但未出现死亡个案。这主要归功于特区政府有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注重平时的管道维护与监察,强调部门间统一协作与日常市民教育工作。

  香港水浸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为严重,大雨时常造成齐腰深的积水。对此,特区政府在1996年开始实施“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统计显示,自1995年起,香港防洪投入共220亿港元,目前全港水浸“黑点”已从当年的90个降至15个。

  除了平时的维护以外,各类天灾来袭之际,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还会依照《天灾应变计划》统一调度、各司其职。

  以此次“韦森特”袭港为例,当其靠近我国东南沿海时,香港天文台即开始发出一系列警告信号。从天文台发出最低的一级信号起,香港的电视、广播和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都会有提示信息,告诫市民警戒信号正在生效;针对容易在大雨中出现内涝的城市“黑点”地区住户,特区政府渠务署还会专门提供“预警短信”服务。

  针对五个不同级别的风球,政府也有明确的应对措施。挂“3号风球”时,幼儿园停课;到“8号风球”,则全城学校停课、公司停工、渡轮停运、大部分公交线路停驶,仅地铁提供部分服务。“8号风球”挂出后,政府会立即成立紧急控制中心,由渠务署、民政处、消防处、警察部门等共同组成,负责全面协调因大雨造成的水浸、路面交通、人员疏散等问题。并在各区设立临时庇护中心,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躲避场所。

  东京:对雨水和淤泥进行再利用

  日本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国家,降水量相当于世界平均降水量的近两倍。但是记者在日本工作期间,却从未目睹过降雨后东京出现过严重内涝的情况。这得益于东京采取的诸多措施。

  1994年,东京都中心部分的23区就实现了百分之百下水道覆盖,总长达到约1.6万公里。此外,东京还建设了大批排水泵站。

  东京河流纵横交错,且有众多湖泊和池塘,这些河流和湖泊在大雨到来之时,可作为排水渠和蓄水池之用。但是如果降雨量过大,会使局部河流泛滥,有可能造成都市内涝,所以日本非常重视建设雨水蓄水池,对超过河流泄洪能力的洪水在进入河流前进行临时贮存。

  现在,东京都内有超过1000座高层建筑引入了雨水利用设施,其中东京都墨田区是日本雨水利用的样板,方法是简单而实用——收集降落在屋顶的雨水,用来洗车、浇花、种菜等。位于墨田区的两国国技馆是大型公共设施利用雨水的先驱,国技馆8400平方米的大屋顶能收集1000立方米雨水。

  对于下水道的淤泥,东京都也进行了有效利用。东京都东部污泥处理设施每年产生9.9万吨下水污泥,可以制造8700吨碳化物,代替煤炭,提供给福岛县磐城市的常磐共同火力发电站使用。与以前单纯焚烧污泥相比,可以每年减少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东京都在2001年7月31日制定了《东京都雨水渗透指针》,把从屋顶经过落水管收集的雨水、降落在庭院、运动场、停车场等的雨水都作为推进向地下渗透的对象,除个别易造成滑坡的地带外,通过建设透水性路面、雨水渗透侧沟、透水池、地表建设绿地等促进雨水渗透,对于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也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本文标题:世界大城市如何防范内涝风险?(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1709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17090.html

标签:世界大城市内涝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