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平面布局(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东汉太学、辟雍、明堂位于开阳门外,形成洛阳独特的文化区,这里北对城墙,南临洛河,地理环境十分优越。东汉洛阳城充分利用了邙山、洛河之间的有利地形,把皇宫布设在高地上,市场鼎足而立,街道宽畅笔直,居民区井然有序,虽然面积较小,但布局整齐、宏伟壮观,不亚于西汉长安。

  (5)曹魏邺城、东魏北齐邺都南城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千米处。它北临漳河,南望广漠无垠的大平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下游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漳河南移,曹魏邺城已被冲毁,仅留下金虎(南)、铜雀(中)、冰井(北)三台台基和部分建筑材料,其他已荡然无存。

  《水经注》记载的邺城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城市,“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邺城有七门,南面三门由东向西为广阳门、中阳门、凤阳门;北面二门,由东向西为广德门、厩门;东西各一门,为建春门、金明门。若按1尺24厘米来计算,1里为432米, 则邺城南、北垣各长3024米,东西两垣各长2160米,面积为6.53平方千米。日本人根据文献、考古资料和当地地理形势,复原了邺城想象平面图,可以看出邺城的平面布局十分整齐。

  从平面图可知,通向东西城门的干道把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皇宫、禁苑和贵族居住区,南部为官衙和居民区。市场可能设在城内,十六国时,张豺被斩于平乐市就是例证。另外,“廓三市而开廛,籍平逵而九达。班列肆以兼罗,设阛阓以襟带。济有无之常偏,距日中而毕会”。“百隧毂击,连轸万贯”,商业十分兴盛。皇宫位于北部偏东地区,主要有文昌殿、听政殿等。皇宫之东为戚里,即贵族居住区,后来戚里就成为贵族的代名词。皇宫之西为铜雀园,为皇家禁苑,渠水清流,楼阁争辉,景色如画。其西墙北段还有高大的金虎台(南)、铜雀台(中)、冰井台(北),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三台列峙而峥嵘者也”,显然是防御工程。因为这里有粟窖、盐窖,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南部被街道分割为方块,也就是居民区,称为里。除戚里在北部外,见于《魏都赋》的还有长寿、吉阳、永平、思忠等里。皇宫之南的南北干道即广阳门大街,其衙署就布设在该道北段的左右两侧,隔横街与皇宫相望。广阳门大街实际上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只是位置略偏东罢了。

  曹魏邺城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新规制。首先表现在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各划定一定区域,井井有序,比汉长安城的布局要整齐得多。其次是宫殿北移,有丁字形干道布设于宫殿之南,有了明显的中轴线,为中国城市的对称布局树立了样板。第三是园林占有广大地区,把园林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铜雀园设在宫殿之西,其范围还大于宫殿区。

  东魏、北齐邺都南城紧附于曹魏邺城之南,为南北向的长方形。高欢以“北城窄隘”,故筑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以晋尺计算,六里为2.646千米,八里六十步为4.41千米,面积为11.64平方千米,比北城宽畅。其形制由东西向的长方形变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布局整齐甚过北城。全城有11个城门,南3门,东西各4门。实际上为13门,在北城南墙上开有2门,作为南城的北门。城门对称设置,东、西4门相对应,由于宫城在北,北面2门与南面3门中的左、右2门对应。宫殿位于北部中央,其南面正门阊阖门与南墙正南门朱明门之间的干道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宫城正中南门有3道门,即阊阖门、端门、止车门,开创了宫城正门由多门构成的先河。宫城南半部也有由大殿构成的中轴线,即太极殿、昭阳殿,昭阳殿东有宣光殿,西有凉风殿。北部称为后宫,大殿很多,可能因地制宜,自由布设,最北部则为后园,即御花园。由此可见,邺都南城的宫殿布局,也为后来唐、宋、元、明、清都城的宫殿布局开创了先例。由于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布局,十分整齐。“南城自兴和迁都之后,四民辐凑,里闾填溢。盖有四百余坊,然皆莫见其名,不获其分布所在。其有可见者有东市(东郭)、西市(西郭)、东魏太庙、大司马府、御史台、尚书省卿寺、司州牧廨、清都郡、京畿府……”坊也就是居民区,北城称里,南城称坊,从此以后坊名就成为居民区的称谓。四百余坊自然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东、西二市的具体位置虽难确指,但对称布局却毫无问题。邺都南城这种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 隋唐长安城和元明清的北京城,其布局特点,都渊源于邺都南城。尽管“邺都南城,其制度盖取诸洛阳与北邺”,但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开创了一代都城的新模式。“自高欢善之,高洋饰之,卑陋旧贯,每求过美,故规模密于曹魏,奢侈甚于石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壮丽的都城之一,承前启后,为中国都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6)北魏洛阳城

  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仍然以汉魏洛阳为都。但这时的洛阳城已荒废了180年之久,残破不堪到了极点。孝文帝到洛阳后竟无立足之地,只好住在金墉城。为出入方便,在金墉城南新开一门,即承明门,使汉魏洛阳城成为13门。

  北魏洛阳城实际上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在重建以前,曾派蒋少游等访问南齐建康城,“少游有机巧,密令观京师宫殿楷式”,故南朝人认为,“虏宫室制度皆从其出”。实际上北魏洛阳城也是创新,并非简单模拟。

  宫城位于内城北部中央偏西处,废除原来的南、北二宫制,设置了单一的宫城。东西宽660米,南北长1398米,面积0.92平方千米,被阊阖门与建春门之间的东西街道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苑区,以太极殿为正殿。“在今金村南,以俗呼‘金銮殿’的南北60米、东西约100米的高地为中心,围绕成组的基址,这里应是北魏主要殿堂的所在”。“金銮殿”南500米处,称为“午门台”,“应是宫城南门阊阖门的遗址”。直通宫城南门的干道称铜驼街,因“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故有此名,这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在宫城之南还有一条横线,与西阳门、东阳门相通,使宫城处于丁字形干道的北端。重要衙署都布设在铜驼街的北段,隔横街与宫城相望。御道西还有永宁寺,寺塔高90丈,耸峙入云。宫城以北为华林园,景色如画。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平面布局(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6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69.html

标签:城市中国平面布局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