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规模(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作为首都和地方政治统治的中心城市,设置有完整的、庞大的官僚机构,均有自己规模宏大的衙门和附属机构,占地广阔,自不待言。像汉长安未央宫达5平方千米,长乐宫达6平方千米,唐长安的宫城达4.2平方千米,皇城达5.2平方千米,北宋皇宫0.375平方千米,明清北京紫禁城0.7平方千米,它们几乎与县、府州城的面积相当,加上其他附属机构,仅各级官僚机构衙门所占的地盘就十分广阔,城自然要修筑得很大才行。

  与此同时,皇族人口众多,王府林立,也必须在城内占有地盘。佛道僧尼、传教士云集,各有自己的寺庙,占据的地盘之广更为可观。唐长安城有多种寺庙150余座,像慈恩寺分为10大院,章敬寺分为48院等等,都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其气魄几乎与皇宫无异。北魏洛阳城有佛寺1367座,占地之广就更可想而知了。驻军众多,也需要建立许多兵营,像唐长安城禁军12万,北宋开封城禁军80余万,都需要占据一定的地盘。

  在中国封建社会,尽管工商业者政治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视为末业,但他们都是真正的富有者。由于有金钱作后盾,富商大贾交通王侯将相,“上干王法,下乱吏治”,其政治地位不亚于王侯将相,“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因此各个城市都有大批的手工业作坊和广阔的商业市场,工商业者在城市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清代苏州城的东半部,机户就不少于万家,织机约1.2万余台,加上机工,其人口约有数万。商业利润对人们有更大的吸引力,正如司马迁所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由于商业利润丰厚,出力少而获利多,自古以来经商的人数就十分可观,不畏艰险,走遍天下,形成庞大的商人阶层。就一个城市来说,商人在城市人口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市场的范围也比较广阔。唐长安城有东西两市,各占有两坊之地。每个市大约占地1.4平方千米,两个市就将近3平方千米,几乎与府州城的面积相当。市场繁荣,人口众多,西市“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由于工场、市场广阔,工商业者众多,又必须把它们包入城内,城也就不能不建得很大。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旧的城区已被突破,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后来加筑城墙,使城区不断扩展。清代时济南城关厢商业发展较快,城外人口不断增多,咸丰年间,因捻军围攻济南,遂把东、南、西三面及北郊的大片土地圈进圩内,扩大了城区的范围。同治年间,为加强防御能力,改筑石圩,“以城北多水,缺其一面,减圩之三”,使城区大约扩大了一倍左右。明代的北京城南为运河必经之地,商业发达,人烟稠密,为了首都的安全,嘉靖年间决定加筑外城,先筑南面。后来由于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也只完成了南面外城,也就是明清时北京的外城。明代加筑外城,使北京城区向南扩展了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商业发展是城区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城市规模宏大的基本因素。尤其是近代工商业占地广阔,规模较大,更需要修筑规模宏大的城墙。

  中国城市是从农村派生出来的特殊的地理空间,始终与农村未能割断关系,城市居民中有相当数量就是农村人口,增大了城市的居住区,城区规模也就相应的增大。战国时,齐国的临淄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但城内居住有大批农民,而且多居住在城门附近,便于到城外去耕田。实际上,就连统一王朝的著名都城,如汉长安、唐长安、宋开封、明清北京城内,都居住有农业人口,然后到郊区去耕田。这就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的老传统。唐长安城内南部“耕垦种植,阡陌相连”,自然是城内的农民去耕种。省、府州、县城中的农民更多,自不待言。像建国前扶风县城北街、南街和西街,大都居住着农民,分别出北门、南门、西门去耕田,就是典型例证。正因为城市人口并非单一的居民,而有大批的农业人口,增大了城市人口数量,城的范围也就相应的增大。

  当然,造成中国城市规模宏大的原因很多,除上述原因外,也同中国统治阶级不爱惜民力、好大喜功的主观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规模(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标签:城市中国规模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