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4.3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三、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因受摩擦力作用,不仅风速减弱、风向受到干扰,而且破坏了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间的平衡关系,表现出气流斜穿等压线,从高压吹向低压的特征。 

(一)地面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如果地面层等压线为平行直线时,空气质点受到气压梯度力(G)、地转偏向力(A)和地面摩擦力(R)的共同作用。当三个力达到平衡时,便出现了稳定的地面平衡风(图4·27)。由于摩擦力(主要是外摩擦力)对风的阻滞作用,使平衡风的风速比原气压场中相应的地转风的风速要减小,进而使地转偏向力也相应减小。结果减小后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的风,斜穿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其风速大小与气压梯度力成正比,而与地面摩擦系数成反比。摩擦层中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此即白贝罗风压定律。至于风向偏离等压线的角度(α)和风速减小的程度,则取决于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愈大,交角愈大,风速减小得愈多。据统计,在中纬度地区,陆地上的地面风速(10—12m高度上的风速)约为该气压场所应有地转风速的35—45%,在海洋上约为60—70%。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在陆地上约为25°—35°,在海洋上约为10°—20°。

在等压线弯曲的气压场中,例如闭合的高压和低压中,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风速比气压场中所应有的梯度风风速要小,风斜穿等压线吹向低压区。所以,低压中的空气是一面旋转、一面向低压中心辐合。高压中空气则是一面旋转、一面从高压中心向外辐散(图4·28)。

(二)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在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既受摩擦力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又受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假若各高度上的气压梯度力都相同,由于摩擦力随高度不断减小,其风速将随高度增高逐渐增大,风向随高度增高不断向右偏转(北半球),到摩擦层顶部风速接近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相平行。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测资料,可以得到北半球摩擦层中在不考虑气压梯度力随高度改变时,风随高度变化的图像(如图4·29)。图中V1、V2、V3…代表自地面起各高度的风向、风速矢量,接连各风矢量终点的平滑曲线,称为埃克曼螺线,是风速矢端迹图。

实际上,气压梯度力随高度也在改变,因而摩擦层中风的变化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规律,需要根据热成风原理,用矢量合成方法进行修正。 

(三)风的日变化和风的阵性

1.风的日变化

近地面层中,风存在着有规律的日变化。白天风速增大,午后增至最大,夜间风速减小,清晨减至最小。而摩擦层上层则相反,白天风速小,夜间风速大。这是因为在摩擦层中,通常是上层风速大于下层。白天地面受热,空气逐渐变得不稳定,湍流得以发展,上下层间空气动量交换增强,使上层风速大的空气进入下层,致下层风速增大,风向向右偏转。同理,下层风速小的空气进入上层,造成上层风速减小,风向向左偏转。午后湍流发展旺盛,下层风速增至最大值,风向右偏最多,上层风速减到最小值,风向左偏最多,这时上下层风的差异最小。夜间湍流减弱,下层风速变小、风向左偏,上层风速增大、风向右偏。上层与下层的分界线随季节而有变化,夏季湍流最强,可达300m,冬季湍流最弱,低至20m,平均约50—100m。风的日变化,晴天比阴天大,夏季比冬季大,陆地比海洋大。当有强烈天气系统过境时,日变规律可能被扰和或被掩盖。

2.风的阵性

是指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忽大忽小的现象。它是因大气中湍流运动引起的。当大气中出现强烈扰动时,空气上下层间交换频繁,这时与空气一起移动的大小涡旋可使局部气流加强、减弱或改变方向。图4·30中的实箭头表示大范围气流的方向,虚箭头表示水平涡旋中气流的方向。在A处两者同向,使风速增大,在B处两者反向,使风速减小,在C处和D处两者垂直,风向发生向左或向右偏转。对于一定地点来说,随着涡旋的过往,该地的风速就会忽大忽小,风向有忽左忽右的变化。

风的阵性在摩擦层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山区更甚。随着高度的增高,风的阵性在逐渐减弱。以夏季和午后最为明显。

四、空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运动经常满足静力学方程,基本上是准水平的,因而空气的垂直运动速度很小,一般仅为水平速度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或更小。然而垂直运动却与大气中云雨的形成和发展及天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一)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是由于某团空气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等而引起的。当某空气团的温度高于四周空气温度时,气团获得向上浮力产生上升运动,升至上层向外流散,而低层四周空气便随之辐合以补充上升气流,这样便形成了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高度、范围和强度同上升气团的气层稳定度有关。大气中这种热力对流的水平尺度多在0.1—50km,是温暖的低、中纬度地区和温暖季节经常发生的空气运动现象。它的规模较小、维持时间短暂,但对大气中热量、水分、固体杂质的垂直输送和云雨形成、天气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二)系统性垂直运动

是指由于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暖气流沿锋面滑升以及气流受山脉的机械、阻滞等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较规则的上升或下降运动。这种运动垂直速度很小,但范围很广,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天气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着重大影响。

大气是连续性流体,当空气发生水平辐合运动时,位于辐合气流中的空气必然受到侧向的挤压,便从上侧面或下侧面产生上升或下降气流。同理,当空气向四周辐散时,在垂直方向上也会产生下沉或上升气流以补偿辐流气流的流散。

在系统性的垂直运动中,上升区或下降区的范围可达几百至几千千米,而升降速度却只有1—10cm/s。然而,这样的升降速度在持续较长的时间里(例如一昼夜),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移动数百米至数千米,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有很大影响。

系统性垂直运动的发生往往同天气系统相联系。例如与高压、低压、槽、脊以及锋面等有密切关系。

  本文标题:4.3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64/1027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64/1027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