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历史时期北部农牧界线的变迁(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隋朝在河套地区进行屯田,而在其南的今鄜县、 合川、泾川以南一带,却是“勤于稼穑,多畜饮”的农牧兼营区。由此可见, 自北魏以来,在新恢复的河套农耕区以南与传统农耕区关中平原之间,存在 着一片半农牧或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在陇右、陕北地区设了许多牧监,发展国营畜牧业。 麟德时(664~665)有马 70.6 万匹,开元时(713~741)有马 44 万匹。以 原州(令甘肃固原)为中心包括秦、渭、会、兰 4 州之地监牧地范围至广, 东西约 300 公里,南北约 200 公里。在晋北岚州(今山西岚县北)置内外厩 都使,管辖楼烦等 3 监,其中楼烦监最为著名。
  唐时鄂尔多斯地区先后为突 厥,党项所居。以内附突厥部落所置的六胡州(后改置宥州,治今鄂托克旗 南城川古城)地,以产马著称。在党项族所居的夏州(治今内蒙古乌审旗白 城子)境内,人烟稀少,“所业无农桑,事畜马牛羊橐驼”。这时鄂尔多斯 地区北部今库布其沙漠区内已经出现“库结沙”、“普纳沙”等沙地(《新 唐书·地理志》、《贾耽四夷道里记》)。其南部今毛乌素沙地的夏、宥一 带,更有“广长几千里”的流沙(全唐文 737 沈亚之《平夏》),夏州城外 积沙,“高及城堞”(《新唐书·五行志二》)。上述已经沙漠化了的自然 环境当然不可能再发展种植业,况且原来留居的就是游牧民族,必然继续进 行传统的畜牧业。而与夏、宥 2 州相邻的胜州(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 城)、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县北)一带,“地甚良沃”(《元和志》)、“人 至殷繁”(《会昌一品集》卷 14),已辟为农耕区,此两州正当今窟野河一 线。夏、宥 2 州南界包有今横山、白于山地区,则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大致在 今窟野河和横山、白于山以南一线。至于阴山以南黄河北岸,自唐中宗景龙 时(707~709)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后,也进行过屯田,首尾数百里,开田数 千顷。不过与中原农耕区未能连成一片。
  辽金以后自 7 世纪末移居夏州一带的党项族,至 10 世纪才建立西夏政 权,11 世纪拓地东有鄂尔多斯高原,西有河西走廊,北抵大漠,南以横山与 北宋接界。党项族原是从事畜牧业的,以其统治境内自然环境而言,畜牧业 仍占很大比重。但其境内汉人则多从事农耕,在银川平原利用汉唐旧渠、在 河西走廊甘、凉等州利用祁连山雪水进行灌溉,开辟农田,具有一定的规模。 契丹和女真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占有北中国后,在汉唐以来传统的塞外地 区开始发展粗放农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流域。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北部农牧界线的变迁(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1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18.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