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安徽省(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6-1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发展简史

  安徽最古的文化属距今约 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此后,由于淮河流域毗邻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先进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就在今怀远县。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 221),省境中、西部属于楚国领域,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国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灌溉工程之一的芍陂,即位于寿春以南(今安丰塘即其遗址),灌溉大片农田,使淮南农业逐渐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公元 220),寿春仍为淮上重要都会;合肥则因地处江淮之间的交通运输要道,也日益兴起。东汉中期,传入了用牛犁耕的方法,使准南农业进一步发展。

  西晋末年(公元 4世纪初),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传入,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水平。隋、唐到北宋期间(6~12世纪),水利工程有较大发展,其中隋开辟的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即汴水),经宿县、灵璧和泗县入淮,沟通了黄河和淮河、长江的漕运渠道,促使淮河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北宋末年(12世纪初),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再一次促进了沿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耕作业发展,茶、桑、麻栽培和手工纺织业也渐兴起。而在淮河流域,则因战乱,经济发展受阻。黄河溃决南流夺淮,不但当时泛滥成灾,且遗害于后世,成为淮河流域 20世纪 50年代以前多灾多难的因素之一。

  1876年芜湖被辟为商埠,安庆和大通也被辟为外国轮船停泊港口。这时沿江地区原较有基础的纺织等手工业,由于洋货、洋布的大量倾销而渐衰落。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使位于津浦铁路与淮河交结点的蚌埠渐兴。1921年英美烟草公司在凤阳一带始种烤烟。近代工业由于民族资本力量薄弱而发展缓慢,1930年时仅于芜湖、安庆、蚌埠等地有面粉厂,芜湖有纺织厂,规模均很小,但采矿业却有了发展,1906年英商开始开采铜陵铜官山铜矿,省内人士也集资成立了矿务局。1914年欧战爆发,国际市场对铜铁的需求猛增,刺激了铁矿的开采,当时开采的铁矿有桃冲山、宝兴、福民、利民等,采出的矿石大都出口日本。省矿务局还先后开采了水东、馒头山、烈山、大通等小煤矿。1929年官僚资本在淮南舜耕山煤田建矿,为淮南煤矿的前身。为便利运煤,又修建了到裕溪口的淮南铁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掠夺马鞍山、当涂等地的铁矿和淮南的煤、庐江的矾,并于马鞍山建立了小型炼铁厂。抗战胜利后,除淮南煤矿外,多数厂矿未能恢复。

  人口与民族
  全省人口总数 5618.0813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平均密度为404人。其中沿江平原东部和皖北平原西部的人口密度较大,每平方公里多在 500~1000人;皖西山区和皖南山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多在 150~250人。市镇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17.94%。

  居民以汉族为最多,占总人口的 99.42%。其他民族人数较少,其中回族占 0.51%,此外,还有满、壮、苗、彝、畲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

  本文标题:安徽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7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710.html

标签:安徽省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