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2-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  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 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 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尤其是山谷与山脊的判读,学生极易混淆。
五、说教学法、学法
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模型配合、动手描绘、分组探究和多媒体演示相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等高线模型上认识山体部位,动手描绘等高线,并探究各地形部位上等高线的特点。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而同学们采用:自主操作、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增强互助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著名景点驼梁去旅游(播放一组驼梁的风光图片)。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驼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采用驼梁山区的照片和卫星图片,用动画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3.总结补充: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纸上画出给定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2.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
3.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
小组展示,并给以适当的评价,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好。
环节二:了解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个部位陡峭,哪个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习题巩固
环节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成因:人们为了更好地看清地形,于是,在等高线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1.42,指出不同颜色表示陆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根据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将其划分为五种地形。图片展示,读课本27页相关内容,比较它们的特点差异,填入表格中。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相对高度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很容易画出地形素描图了。
环节四:1.对于地形剖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采用动画演示,更形象。
2.学生自己动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书上28页活动题补充完整。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 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
总结
七.板书设计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等高线 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
2、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特征(表略)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地形图的判读》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1550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5505.html

    标签: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