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6)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赫斯是30 年代的博士研究生,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经担任过海上运输队中校,在他服役期间,曾乘着潜艇在太平洋底发现过洋底山脉。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他潜心研究海洋地质学,在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海底扩张说。赫斯认为,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体系正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涌出来的地幔物质,沿着大洋中脊不断上升、溢出,然后冷凝为新的海底地壳,并且推动先形成的海底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在不同的海区,海底扩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扩张着的洋底同时把两侧大陆推开,大陆有如冻结在相邻的海底上,与海底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这样,随着新海底不断地生长和向两侧扩张,新生的大洋不断张开,两则的大陆逐渐远离漂开。像大西洋这样的大洋,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不到两亿年就可以形成。所以,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的裂谷系,不但是制造海底的场所,实际上也是大陆漂移的发源地。当洋底扩张到达海沟处,便向下俯冲,重新返回到地幔中去。这时,洋底并不推动相邻大陆向两侧漂移。像太平洋这样古老的大洋,其洋底处在不断新生、扩张和潜没的过程中,只需两亿年左右,洋底就可以更新一次。

  所以,无论是新生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还是古老的太平洋,它们的洋底地壳都十分年青,不老于中生代。从1968 年,美国第一艘全球航行海洋船“格洛玛·换战者”号起航,经过历时四年的考察,获得了极其丰富翔实的海底资料,为“海底扩张说”提供了直接观察的科学根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动力源”的解释,魏格纳所期待的“漂移理论中的力源”终于被发现了。1965 年,英国学者威尔逊勾勒出了板块构造的最初轮廓,最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威尔逊指出,在中脊与中脊、中脊与岛弧(海底),以及岛弧与岛弧之间都可以由转换断层连接起来,中脊、转换断层、岛弧——海沟系这三种构造活动带就好像没有端点,它们连绵不断地从一种活动带转换成另一种活动带,直到最后封住自己的端部。这样,整个地球表层就被这种首层相连的活动带分割成若干巨大的板块。1968 年6 月,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勒皮雄把板块旋转运动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勒皮雄把全球板块概括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这些板块下面有一层很厚的炽热流体,海洋中脊的裂谷就是这个被称为“软流层”的炽热流体不断对流上或的部位,也是板块的分界之一。浮在软流层上在的板块,无论是大陆还是洋底,就像大海中随流漂移的船只一样,向各个方向移动,形成了多板块之间的互相碰撞或俯冲,引起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

  当两个板块相对撞击时,如果是海洋板块碰到大陆板块,就会插入大陆板块下面;如果相撞的两个都是大陆板块,那就会互相顶撞,发生强烈的挤压,使地层发生褶皱,崛起成为山脉,而这两个板块则通过火山岩浆活动和挤压作用,逐渐合并成一块。随着地球的演化,有的板块合并在一起,有的板块则分裂开来,分裂以后又向相反方向漂移开去。这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论。

  由于板块构造说已发展到全球规模,把大陆和海洋统一在同一系统之下一起探索,所以,它又被称为“新全球构造”理论。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三个学说的诞生,标志着从魏格纳开始的地球科学的革命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标题: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6)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995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995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