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综合题评分细则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类型1  材料体现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念的考查,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2)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3)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评分规则〗

规则1:分析全面,既要套用模式,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得不到全分。

分析问题要全面,做到面面俱到,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及环境因素;还应结合材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则2:分阶段分环节地分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否则答非所问,容易失分。

结合图文资料,分阶段、分环节的分析不同生产、生活活动方式及强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规则3:据因求果,寻求措施,否则答题不全。

针对区域发展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联系生活,寻求解决措施。

〖真题探源〗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2分)和运营(2分),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2分);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或对外经贸)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行(或河海联运)提供中转服务(2分)。

运输量大或保证运输、改善运输、交通便利、提高运输效益、减轻运输成本得(2分)

获得经济效益(0分)

规则1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或提高效率)(3分);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或避开、克服恶劣自然条件)(3分)。

节约时间,减少施工难度(2分)

降低成本(0分)

规则2

(3)中国、日本(东亚或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缩短时间、缩短距离、降低成本或价格答对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得6分。

靠近销售市场,降低运输成本(2分)

市场广阔(0分)

规则2

(4)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或矿产)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任意一点得2分)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任意一点2分)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2分)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0分)

规则3

类型2  材料体现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的考查,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2)能够结合生态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系统分析其自然地理条件。

(3)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

(4)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5)从国际合作的视角理解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6)能够分析和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评分规则〗

规则1:抓住地理事物联系,挖掘隐性信息,否则分析不透彻,以致得不到全分。

利用逻辑推理,明确因果关系,来龙去脉要清晰,有因有果,据因求果,答题时一般思路是条件、影响、结果。

规则2:准确读取图中信息,运用专业术语描述,否则易失分。

推敲材料,图文结合,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地理知识,转换答题语言,运用地理语言进行表述。

规则3:采用逆向思维,否则新情境下答题不易得分。

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或非常规(非常见)问题时,根据结果,倒推原因或条件,辩证分析问题。

〖真题探源〗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2分)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2分)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分)

2300以下;(2分)海拔越高干扰越小(海拔与干扰强度呈正相关关系)。(2分)

阴坡,2000—2300米;海拔越高,生物多样性越少。(0分)

规则1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3分)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分)

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强(多、丰富);(3分)2300—2600米,阴坡生物多样性多于阳坡。(0分)

阴坡较阳坡苔藓植被多、生物量多、多样性显著。(0分)

规则2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1分)湿度低(水分条件差)。(1分)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2分)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2分)

气温高(其他能够体现阳坡温度高于阴坡的表述也可得1分),湿度小或水分少;(1分)阳光充足或光照充足或吸收太阳辐射多能体现太阳光照条件强于阴坡的表述都可以得2分;蒸发强度大(或蒸发旺盛2分)。

阳坡温度升高降低,变化大(小)。(0分)

规则3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2分)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2分)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1分)

植物生长而积小,生存空间小,生存环境小,生态环境类似、相似等,都可以得2分;随海拔升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都会减少,故差异减小,类似说法都可得分2分;强调水热条件差异相近,差异小也可以给2分。

2300—2600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0分)

规则1

类型3  材料体现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的考查,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2)能够比较全面评价区域决策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3)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阐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评分规则〗

规则1:区域定位是前提,更是关键。

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区域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若区域定位出现偏差,有可能全盘皆输。

规则2: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答案。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脱离材料闭门造车,得不偿失。

规则3: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根据所属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若考虑不全,则易失分。

〖真题探源〗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3分)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3分)

地势平坦,(2分)降水较少。(2分)

地势低洼。(0分)降水较多。(0分)

规则1、2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6分)

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4分)

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0分)

规则2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2分)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2分)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分)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2分)

原因: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分)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0分)

规则3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4分)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4分)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2分)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4分)

 

同意。(0分)

规则3

 

类型4  材料体现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利用地理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2)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

(3)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4)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用较强的行行动能力。

〖评分规则〗

规则1: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答案。

一定要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设问,推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审所有文字、表格和图等,文字要找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隐含的条件。有效信息提取不到,可能答非所问。

规则2:材料与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挂钩。

地理的复杂性体现在地理的综合性,空间思维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到大自然中感悟,在大自然中辨认方向、认知地貌、分析区位的选址等,从“实践”中直接探究分析。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规范作答。若只依据所学知识,得不全分。

规则3:利用逻辑推理,寻求合理答案。

一定要根据材料,还原真实情境,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利用逻辑推理,寻求合理答案。若逻辑混乱,描述不清,容易失分。

〖真题探源〗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6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分)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4分)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4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3分)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3分)

配套设施完善;(2分)经济发达,有人才优势。(2)

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0分)

规则2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6分)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4分)

有利条件:政策支持;电力成本低。(4分)

益处:共享基础设施,节省成本。(2分)

基础设施完善,电力成本低。(0分)

规则2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4分)

数据分析、数据服务。(2分)

互联网业务。(0分)

规则1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4分)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2分)

没必要。(0分)

规则3

 

 

类型5  思路源于课堂

主要涉及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教材必修二三内容的作答。比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等。“拿满基础分,才能得高分”,所以此类题目的解答关键是准确识记。

〖评分规则〗

规则1:用教材原话填写答案时,叙述要与图表材料联系才是标准答案,否则易失分。

对于地理规律、区位分析等基本知识的设问,答题角度一般来源于教材,只要根据教材语言结合材料分析才能得列满分,因为与材料脱节,空洞列举得分不高。

规则2:描述的内容包括多个要素时,回答要全面,否则得不到全分。

准确识记教材原话,根据问题界定答案的范围,关键点不能有遗漏。

规则3:对基本作用或功能的概述,若因果关系未体现,则不能得满分。

如果答案是一句话,一般应该包括主话、过程、原因、结果。所以组织答案时遵循:题设(条件)、原因、结果描述,就会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

〖真题探源〗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高压;低压。(2分)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分)

高压、低压。(2分)

气旋、反气旋。(0分)

规则1

(2)3个。(2分)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6分)

3个。(2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4分)

2个。(0分)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0分)

规则1、2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2分)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2分)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2分)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2分)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1分)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2分)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2分)

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出现降水。(0分)

规则1、2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4分)

中低纬度升温快。(1分)

冷暖气团活跃(0分)

规则2、3

 

类型6  思路源于生活

此类问题的考查、通常以现实生产生活的某一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材料及答题思路往往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规则〗

规则1:不容忽视的限定性语言(条件)

题目中的限定性语言一般包括:①空间限定语(如图示地区),②时间限定语(如某月某日),③角度限定语(如优势、特点、分布、规律),④程度限定语(如突出的、主要的)。明确限制性语言,可以直击得分点。

规则2:图表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②从试题的设问中,③从地理图形及其表述语中,

④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⑤从现实生活体验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同学们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规则3:开放性分析评价题,要先评价再分析。

此类试题往往对有争议性的问题不给出唯一答案,保留开放式的结论。回答此类问题,要求对题目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综合筛选后,理清答题思路,力争全面地、辩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切

忌似是而非。尽管答案开放,也要紧紧围绕“主题词”,自圆其说,不可漫无边际、机械重复而难以得分。

〖真题探源〗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标准答案

考生1答案

考生2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4分)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

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或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2分)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减少当地水资源短缺局面。(2分)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地形为主;(0分)引入滴灌技术,有深层地下水。(0分)

规则1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2分)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2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2分)

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市场距离近,运输成本低;(1分)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用量大,价格高。(2分)

甲地不需要温室生产的农产品;(0分)甲地温室农业设备成本低。(0分)

规则1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2分)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2分)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2分)

便于培育新种,提高产量;(2分)减少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2分)形成品牌,降低无序竞争。(1分)

增加生产成本,造成不正当竞争。(0分)

规则2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2分)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3分)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3分)

赞同理由:可以利用该地气候条件,利用原有经验技术,提高产量,获得规模效益;(2分)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2分)

不赞同理由: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资源有限;(2分)气候干旱,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2分)扩大生产规模,产量大增,可能会导致价格降低等。(2分)

没表明观点0分,态度答“赞同”,分析的是不赞同理由,0分,反之也是0分。

规则3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综合题评分细则及其应对措施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813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813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