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2-2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综合思维)
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综合思维)
1.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读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易错辨析1】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 (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读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回答问题。


【易错辨析2】 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
提示 不是。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三、问题与对策
读广州“城中村”图和广州南沙开发区全景(效果图),回答问题。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易错辨析3】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后劲不足”主要是指哪方面?
提示 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由于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较小,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造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


【例1】 (高考经典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D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劳动力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上升最为明显

素养一 区域认知:区域城镇化进程分析
1.(2015·上海地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答案 (1)A (2)A
素养二 区域认知:区域城市化差异比较
2.(2017·江苏地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图1
材料三 图2为“我国1980年三种产业构成图”。

图2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当时我国产业状况,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第(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广。第(3)题,由图可看出雄安新区的位置特征,快速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第(4)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例2】 (2015·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尝试自解]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②“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1)图中①粮食产需差量进入21世纪以来整体呈1增大趋势。
(2)图中②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整体呈2下降趋势。
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找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
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019·广西桂林模拟)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答案 (1)C (2)D

素养一 综合思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1.(2018·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故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第(2)题,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一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在农村务农。第(3)题,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答案 (1)D (2)C (3)B
素养二 区域认知:区域工业化发展分析
2.(2018·海南地理,6~7)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 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 010亿元。据此完成(1)~(2)题。
(1)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
解析 第(1)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会促使南康木匠大批返乡,故B正确,和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康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材料显示南康家具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同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中低端家具的需求较少,故A、C、D错误。第(2)题,当前南康家具产业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缺乏品牌产品;南康家具企业高达7 500多家,企业数量多,彼此之间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故A正确。增加木材进口、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不是“最有效措施”,故A、B、C项错误。
答案 (1)B (2)D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河北衡水模拟)“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
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2.高城镇化率会使(  )
A.城市病更为严重
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
解析 第1题,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说明其他要素对人口向城市集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而能够起到该种作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发达。第2题,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第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高城镇化率不一定会带来城市病。高城镇化率说明农业水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对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影响不大。
答案 1.A 2.C
(2019·山西八校联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同阶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B.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C.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D.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4.在阶段Ⅲ中,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部门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先上升再下降(阶段Ⅲ下降),城市化水平一直上升,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但不呈同步增长趋势;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阶段Ⅲ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提高,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第4题,该国属于发达国家,阶段Ⅲ发展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③④正确。
答案 3.C 4.B
(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曲线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第6题,分析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答案 5.A 6.D
(2019·合肥一模)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完成7~9题。
7.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廉 B.位置优越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丰富
8.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完备的产业链条
C.优厚的地方政策 D.庞大的消费市场
9.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  )
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 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 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7题,由“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开始兴起”,可判断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手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地价低廉、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第8题,由“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可判断迅速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完整。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品牌创新,但不是该地手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因;材料中没有体现优厚的地方政策,手机消费市场包括全球,不仅仅是当地。第9题,“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体现了重视国际市场开拓.但不能体现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在发达国家发布,说明注重高端品牌塑造,以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
答案 7.C 8.B 9.C
(2019·河北唐山一模)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0~11题。
产业
类别
高端装
备制造
信息经
济产业
金融
产业
旅游
产业
健康
产业
时尚
产业
历史经
典产业
数量 6个 5个 4个 8个 2个 5个 7个

10.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  )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
11.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0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第11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②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④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①③正确。故选B项。
答案 10.B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山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6分)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8分)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4分)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第(4)题,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答案 (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宜游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根据材料分析嘉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8分)
(3)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10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市靠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丰富等都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注重发展低污染的产业又要重视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第(3)题,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
答案 (1)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区域工资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等。
(2)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3)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本文标题: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chu/1924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chu/1924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