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小专题——治沙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典型例题一:(2021·广东佛山·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研学小组赴内蒙古磴口县考察治沙情况发现∶从1951年开始当地进行飞播治沙,效果不理想。飞播在播种后,种子需要一段时间的浅层自然覆盖,在遇到适宜的水热条件后才会萌发。2012年该地引入光伏治沙模式,在光伏板之间种植耐旱作物,并采用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等技术,使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到70%以上。据统计,太阳能板温度每上升1℃,其发电效率下降0.4%-0.5%。光伏治沙的模式在固沙绿化的同时,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光伏发电区内清洗光伏板、种植农作物等工作,大部分由当地农民完成。

(1)从气候和天气角度,说明早期飞播治沙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分析光伏治沙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原因。

(3)分析光伏治沙模式能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原因。

(4)说明光伏治沙模式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土壤干燥,缺乏水分,不利于种植发芽;风沙天气多,易造成种子深埋。

(2)光伏板遮光挡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效降低风速,利子植被恢复;光伏发电为取水提供能源,缓解用水紧张。

(3)植被恢复后,地面辐射减弱,降低光伏板温度;植被覆盖率上升,风沙减少,降低光伏板覆沙。

(4)生态∶防风固沙,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社会经济∶能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典型例题二:(2021·辽宁·西丰县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参考答案:

(1)使地表粗糙,降低风速,减弱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2)固沙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任答四点即可)

(3)靠近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沙漠边缘(或居民点和农田附近荒漠半荒漠地区);交通线沿线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形成的沙化土地。(任答两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8·河北·秦皇岛一中高二阶段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下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 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图中绿洲地区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推测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3)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4)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你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靠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热充足;位于黄河冲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3)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2分) 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4)支持。理由: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反对。理由: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求量多;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

典型例题四:(2021·甘肃西固·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置见图左),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推测民勤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参考答案:

(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

(2)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不合理行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土壤盐碱化等),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典型例题五:(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9月28日在新疆南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铁路建设工地上,和田至若羌(简称“和若”)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标志着南疆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闭环”。

材料二:沙漠中修路首先要解决风沙问题。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建设中总体方针“先防后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其中先防是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高1.5米的高立式沙障;第二道防线是0.8米高的中立式沙障;第三道防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芦苇方格。而“后治”即做好铁路建设防沙工程的植物防护。

材料三:图1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图2从左至右依次为沙障、芦苇方格、和若铁路上的“过沙桥”。

(1)据图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分布特点。试从地形、水源、聚落等方面简要分析原因。

(2)从材料二中的治沙措施中选一例说明它在治沙中的作用。

(3)说明设计“过沙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沿山麓地区或绿洲分布;呈环状分布。原因:塔里木盆地周围山麓多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农业发达;人口多、城镇多,运量大;公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修建铁路。

(2)建设高、中立式沙障:有利于减少风速;发挥阻沙作用,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铁路的掩埋;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或芦苇方格固沙: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拦截水分增加土壤养分,有利于固沙植被生长。)

(3)有利于风沙流经过,减少风沙沉积;减少风沙对铁路的掩埋。

典型例题六:(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和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同一河段的两岸,却拥有截然不同的环境,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30年前,库布齐沙漠黄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如今,通过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这里的沙漠披上绿衣。沙地改造成良田,沙区10万多人脱贫,向世界提供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及库布齐沙漠位置。

(1)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渠众多。分析该农业区灌渠众多的自然原因。

(2)将有机瓜果蔬菜、生态(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填写到下图相应方框中,补充完成“库布齐生态治沙模式图”。

(3)说明库布齐生态治沙模式是如何使当地脱贫致富的。

参考答案:

(1)该地地处西北地区,降水少;黄河上游水量较大;地形平坦、易于修建。

(2)甘草种植、有机瓜果蔬菜、生态(特色)旅游。

(3)通过引入适宜沙漠环境的耐寒植物(甘草),改良土壤,发展牧草种植和有机瓜果蔬菜等涂色农业;种植业与加工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典型例题七:(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选修6:环境保护]

1987年以前,库布齐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肆虐的黄沙不仅严重侵害当地的草场和农田,还阻碍了库布齐与外界的联系。如今,经过科学治理,曾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已被一丛丛沙柳、一片片草地所取代。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并不限于防风固沙,还探索出了“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的“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以及“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地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大产业。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完全可以照搬。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和“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原因。

(2)“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治沙提供了哪些完全可以照搬的经验?

参考答案:

(1)深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干旱地区,沙源丰富;植被稀少。

(2)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种植与加工、经营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治沙与扶贫、就业等民生相结合,提高农牧民积极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植物成活率;引入适宜沙漠环境的耐旱植物,恢复地表植被。

典型例题八:(2021·北京·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近年来,库布齐沙漠地区所在政府致力于沙漠化治理。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库布齐沙漠沙尘暴频发的原因。

(2)指出与库布齐沙漠相比,巴丹吉林沙漠治理的不利条件。

(3)判断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多裸岩,岩石容易被风化侵蚀,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气候干旱;冬春季大风日多且集中;植被稀疏。

(2)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更少,植被不易成活;离黄河更远,引水灌溉不便;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风力更大。

(3)核心环节:甘草种植。意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典型例题九:(2022·河南洛阳·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左图),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右图),取得良好效果。

材料二 甘草是一种耐旱的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近年来,民勤县采用“甘草平移栽培技术”,即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在浅层土壤中横向生长,使植被覆盖率成倍提高。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3)简述民勤采用甘草平移栽培技术产生的生态效益。

参考答案:

(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

(2)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3)甘草平移种植,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而增强抗风沙能力;甘草根瘤固氮作用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耕作深度浅,对土壤结构破坏小。

典型例题十:(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环境保护)

传统治沙主要采用大于40%的高植被覆盖度模式,初期治沙效果良好,但林木长大后因水分不足死亡率高,沙丘活化现象突出。近年来,我国首创了治沙效果更优的低覆盖度治沙模式,即固沙林植被覆盖度保持在15%~25%之间,通过构建林间修复带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固沙林及草类生长。下图示意低覆盖度治沙模式。

与传统高覆盖度治沙模式相比,简述低覆盖度治沙模式的主要优势。

  参考答案:植被覆盖度降低,减少植被生长过程的耗水及水分蒸腾;林冠对雨水的截留减少,雨水下渗增多,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林间修复带有利于草类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避免固沙林成熟后因水分不足导致树木死亡;更有利促进土壤发育和土壤肥力保持;可以降低造林、维护成本。

  典型例题十一:(2021·宁夏银川·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活动在全球物质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既能促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又能增加降水,中和酸雨,减缓雾霾。沙尘剧烈活动会造成灾害性天气,亚欧大陆内部的沙尘可以影响到日本。为治理沙尘,日本专家曾经与中国治沙同行合作防沙治沙,后来由于治沙理念的变化,终止了治沙合作。下图为日本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沙尘日数图。

  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尘天气对日本的不利影响。分析日本专家治沙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秋、冬、春季均有出现,影响时间长,次数较多;降低能见度,诱发呼吸道疾病;最初想通过国际合作防沙治沙,改善地理环境质量,后来认为沙尘可以增加降水,中和酸雨,减缓雾霾,是地理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尊重自然存在,所以,终止了合作防沙治沙合作活动。

  典型例题十二:(2021·江西·宜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多年一直致力于荒漠化防治,加上目前国家号召完成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沙漠防护林的存亡直接关系着当地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荒漠化一直是中国西部发展最大的阻碍,西部治沙一直就是中国的百年大计,国家投注了许多的精力和资金治沙,国内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治沙方法,除了大规模种植防护林外,光伏沙漠生态电站也是重要的治沙模式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简述我国西北地区利用“光伏治沙”是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

  参考答案:经济效益:可以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

生态意义:光伏发电板基桩本身具有很好的固沙功能;发电板大规模安装后,白天为地面植物挡住过强的阳光,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有利于植物的生存环境;可以增大地表摩擦力,有效降低风速;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减少植被破坏。

  典型例题十三:(2020·河北·武邑武罗学校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库布齐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光伏发电治沙等的成功经验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样本”,其中光伏发电“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的新型产业模式是库布齐沙漠的一种新型治沙模式。下图示意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和库布齐沙漠光伏治沙景观。

(1)说明预防图中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措施。

(2)说出光伏板在防治风沙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控制农田开垦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微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科学用水;完善水利设施,防止渗漏,合理排灌。

(2)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风速,有利板下草本植物成长。

  典型例题十四:(2021·江苏·仪征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30多年的艰辛治理,库布齐沙漠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三分之一的沙漠面积变成了绿洲,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库布齐地区治理有效措施进行考察,发现库布齐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植被-养殖新立体产业模式(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发展电力;光伏板之间栽植的甘草、沙冬青等发展药业,苜蓿、沙柳、杨柴等发展饲料和造纸业;光伏板下发展养殖业),取得较好的治沙效果。下图为“库布齐光伏-植被-养殖新立体产业模式图。”

(1)分析库布齐沙漠由水草肥美之地变成“死亡之海”的原因。

(2)分析光伏-植被-养殖模式能获得较好治沙效果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析库布齐沙漠发展新立体产业模式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自然:库布齐沙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风力强。人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光伏发电:使用太阳能,可减少砍伐薪材、开矿,减轻植被破坏;植被种植: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养殖:可提高经济效益,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治沙。

(3)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类型多样(产业结构丰富);社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生态:防风固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十五:(2021·全国·高二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精美壁画和彩塑。莫高窟地处极端干旱的内陆戈壁沙漠地区,窟顶为一平坦戈壁,向西约700---1000米渐与鸣沙山相接。当地为东、西风过渡地带,东风略占优势。莫高窟长期受到风沙危害,窟区沙源物质主要来自西侧鸣沙山沙丘和部分戈壁。研究表明,沙山及其前缘小沙丘在移动到戈壁带的过程中由于物源逐渐减少,风力会不断加大,加上部分沙粒遇到戈壁地表会反弹抬高,这使得戈壁风沙流成为莫高窟风沙危害的主要来源。
下图是科研工作者根据当地的风向变化规律在莫高窟顶部建起的以生物措施和“A”字形尼龙阻沙网(由栅栏和尼龙网组成)等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护体系,形成以固为主,固、限、导相结合的治沙模式。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沙效果。

(1)判断造成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害风风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风沙对莫高窟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3)“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组建取得了较好的治沙效果,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1)(偏)西风。依据:窟区沙源物质主要来自西侧鸣沙山沙丘和部分戈壁。

(2)风蚀:风沙流对露天壁画、彩塑、洞窟围岩的吹蚀与磨蚀;积沙:风沙流运行至窟顶突然变陡的崖面时在崖前堆积;粉尘:风沙流中挟带的粉尘物质进入洞窟后形成大量降尘,侵蚀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使壁画大面积脱落。

(3)“A”字形尼龙阻沙网顶点指向西风;可以在主风向上截断部分来自鸣沙山的沙源物质,起到阻沙作用;(“A”字形尼龙阻沙网两个斜边与主害风有较大的交角)斜边栅栏具有导沙作用;平行横向栅栏具有阻拦戈壁就地起沙的作用。

  典型例题十六:(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中国西部发展主要的阻碍,西部治沙成为中国百年大计,国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治沙。光伏治沙是二十一世纪探索治沙新模式,主要通过光伏沙漠生态电站将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灌溉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下图为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景观图。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光伏沙漠生态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2)简述光伏治沙的原理。

(3)分析光伏治沙模式产生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4)为了进一步促进光伏治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请你再提出两项相关产业发展。

  参考答案:(1)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清洁污染小,市场潜力大。

(2)光伏板降低风速,减轻风力的侵蚀;增加反射,降低气温,减少地表蒸发,提高土地的水分条件,增加植被;光伏发电提供电能,可灌溉,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3)发电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防治荒漠化,提高土地质量;

(4)发展生态旅游业;依靠光电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利用廉价电力发展农畜加工业;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小专题——治沙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71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7176.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