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11.2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8-0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二节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从对立的方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如果人类认识到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能趋利避害,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迟或早总要受到环境的惩罚,产生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从统一的方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我们要使人类同环境能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人类是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人类同环境的对立统一是人类在发展中产生的。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作用于环境,从环境中获取为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环境资源,并改变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环境则在人类发展活动的作用下,不断改变其供应能力,供应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环境资源。

  这里讲的人类的生产,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里所说的环境资源,既包括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资源,也包括生存空间、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清洁的水、幽美的风景、容纳污染物能力的资源。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两者的统一,就是要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既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就是统一的。凡是能达到这一发展目的的,就是良性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要争取的持续发展方向。反之,既不能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又严重降低环境质量,甚至影响人类生活、危及人类生存。这就是人类同环境关系的对立。这样的发展就是恶性发展,是我们要努力防止出现的局面。还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暂时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需要的发展方式。这种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杀鸡取卵的做法,对环境和人类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淮河流域大规模的水污染和治理

  淮河干流流经豫、皖、苏3省,支流有580条,下游汇聚洪泽湖,取道长江入海。自古以来,淮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民谣,说明了它过去的富庶和辉煌。公元1194年,因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其后黄河北徙后,大片良田沙碱化,下游入海水道被淤塞,淮河流域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这是自然原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淮河流域人民大力兴修水利,化害为利,使淮河流域人民脱离贫困走向温饱,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各地在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时,环保意识不强,只顾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沿河地区办起了大批的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酿造、小电镀等污染严重的工厂。这些工厂每天将污水注入淮河,日积月累,使淮河支干流严重污染,危害人民生活和生产。当地人民说淮河水质变化的情况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1994年7月,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各支流开闸泄洪,将污水一齐汇入干流,造成淮河干流特大污染带。7月中旬,淮河自淮南市至蚌埠市近百里河段成为“黑河”。污染带流过之处,鱼类大量死亡。市民饮水后出现腹胀、腹泻现象,农作物受污染后无法生长,有些工厂生产也受损失。为了保证淮河流域1.5亿人民安居乐业和持续发展,国务院和豫、皖、苏、鲁4省领导决定大力整治淮河水污染问题,首先对污染严重的190个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其它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并在全流域所有城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在1997年使淮河初步变清,2000年让淮河重现碧水丰姿。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地球,虽然环境资源很丰富,环境容量①也很巨大,但毕竟总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地增加人口,盲目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损害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②。因此,我们必须把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把对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进行规划,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一)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要进行控制,要在有计划、保证优生的条件下发展。因为人类自身的生产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地理环境、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社会各项事业所需要的劳动人口数量总是一个可以计算出的有限数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多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出现人口过剩的问题。相反,就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生产资料过剩的问题。两者,都会影响生产的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的国家,这个问题最为突出。所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因为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是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环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既有政治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普及有关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处理好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迫切感,提高对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变化的监测和分析能力,制订出有效的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方案和措施,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以协调好人类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发展生产是为了人民,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人民,两者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

  (二)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在我国,协调好人类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界的关系,就需要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的工作。

  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它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场所和生产基地,也就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土资源不仅指一国的土地资源,而是包括国家的全部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①。

  国土整治工作,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国土管理等工作。

  国土规划乃是对不同地域,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其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事各项建设,发展生产,整治和保护环境,改善和丰富人民生活,进行总体部署。例如,我国所开展的大规模防护林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改造、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都是国土整治卓有成效的事例。

  国土立法工作,是制订有关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法规,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治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有“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条文。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法令,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我国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公布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令以来,人口的增长已有所控制,保护环境问题已逐步引起注意,绿化祖国的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已得到初步治理。但是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某些地区仍很严重,因此,还要大力宣传和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为实现《环境保护法》中所提出的:“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而奋斗。

  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大气、海洋、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发生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恶化。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及,需要国际间的协作。因此,我们在治理和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协作,为治理和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反映了关于环境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为此,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该议程文本是与联合国《21世纪议程》相呼应,根据中国国情编制而成的。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这个议程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指出具体奋斗目标。

问题和练习

  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2.为什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提高人口素质能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

  3.解释下列名词:国土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国土立法

  4.举当地或本省(市、区)事例,说一说对“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标签:环境关系人类发展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