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西北地区(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呼图壁县:

位于东经86.9°,北纬44.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1918年置县。《西域同文志》作“胡图克拜”,为“准语”“吉祥”之意。一说系蒙古语“多鬼的地方”之意。县因河得名。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k )

位于东经90.3°,北纬43.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1920年置木垒河县,1954年改今名。木垒,似为蒲类的音转。一说系蒙古语“马”、“大草原”或“弯曲的河流”之意。

成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3.7°,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北岸,以陕西省为邻。元为成州,明改成县。成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礼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34.2°,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康县:

位于东经105.5°,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南岸。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永康县,1929年改名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

武都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上游,邻接四川省。汉为武都郡地,汉武都县在今成县。据《汉书·地理志》,天池大泽在县西。颜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西魏曰武州,元译阶州,1913年改为武都县,以汉武都郡命名。

文县:

位于东经104.6°.北纬33.0°,在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流域,邻接四川省。汉置阴平道,北周设文州,明代改为文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两当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3。 9°,在甘肃省南部,嘉陵江上游。汉故道县地。北魏置两当县,以县境两当水为名。

徽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33。 8°,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河池县,隋设河池郡,元改徽州,清改徽县。徽县,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

宕昌县:

位于东经104.3°,北纬34。 0°,在甘肃省东南部,岷江上游。1913年设西固县,1954年改宕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宕昌为北魏宕昌王号。

西和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34.0°,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定西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35.5°,在甘肃省东都,祖厉河支流,关川河上游。金置定西县,明代改为安定县。1914年复改定西县。定西县因宋代定西城为名,意为安定西边。

岷县:

位于东经104.0°,北纬34.4°,在甘肃省东南部,洮河中游。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1913年改为岷县。

渭源县:

位于东经104.1°,北纬35.1°,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置首阳县,西魏改为渭源县。以地处渭水之源得名。1958年会川县并入。

陇西县:

位于东经104.6°,北纬34.9°,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汉置襄武县,宋始称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得名。

通渭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35.2°,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之流散渡河上游。汉置平襄县,宋改为通渭县。取通往古渭州(今临洮)之意得名。一说,因渭河得名。

漳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34.8°,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东汉置障县,为塞上险要处,筑城以为障蔽也。北魏改为漳县,以县有漳水,故名。《水经注》称漳川。

临洮县:

位于东经103.8°,北纬35。 3°,在甘肃省东部,洮河东岸。秦置狄道县,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县,1928年改临洮县。临洮县,因临近洮河而得名。

格尔木市:

在青海省中西部。1960年设格尔木市,后撤市设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

德令哈市:

在青海省中部偏北。1988年由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德令哈”系蒙古语“广阔原野”之意。

乌兰县:

在青海省东部。1959年设乌兰县。“乌兰”系蒙古语“红色”之意,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

天峻县:

在青海省北部。1955年设天峻县。因境内有天峻山而得名。

都兰县:

在青海省中部。1931年设都兰县。“都兰”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温暖”。

共和县:

共和县:

位于东经100.6°,北纬36.2°,在青海省东北部。1929年在贵德县西北地置共和县,因当时资产阶级希望在我国建立共和制,故名。

同德县:

位于东经100.5°,北纬35.2°,在青海省东部,黄河东岸,西宁市西南。1935年设同德县,取同心同德之意。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设同德县。

贵德县:

位于东经101.4°,北纬36.0°,在青海省东北部,西宁市西南,黄河南岸。本源于汉代的归义城,明设归德所,清改归德为贵德。

兴海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35。 5°,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南,青海湖以南。1945年设兴海县。取振兴青海之意。1952年成立兴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兴海县。

贵南县:

位于东经100.7°,北纬35.5°,在青海省东部,青海湖东南。1953年由贵德、同德两县部分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因在贵德县南部,故名贵南。1955年改为贵南县。

固原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36.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六盘山东北。汉置安定郡,北魏为原州,明改固原州,因地势险固而命固原。1913年改为固原县。

海原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36.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六盘山及月亮山以北。清置海城县,1914年因与辽宁省重名改为海原县。因县有海都原,故名。

西吉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5.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葫芦河上游,南与甘肃省为邻。1942年设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的宗教中心,“西吉滩”为县名。“西吉淮”似与忸斯兰教派“希吉来”有关,为阿拉伯语“迁徙”之意。传说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9月由麦加迁到麦地那。后来定该岁首为回历纪元元年元旦。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西北地区(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8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8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