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10)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方山县:

位于东经111.2°,北纬37.8°,在山西省中部偏西。汉为离石县地,北齐文宣帝时置良泉县,故治在今峪口公社南村。隋大业三年(607年)移治方山镇,遂改名方山县。据《元和郡县志》方山县。以城在方山之下,故名。

孝义市:

位于东经111.8°,北纬37.1°,在山西省中部,吕粱地区东南部。三国魏置中阳县。北魏置永安县。唐改孝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名以县境有孝水和义水得名。一说以邑人郑兴孝行闻名,敕赐县名曰孝义。1992年设市。

柳林县:

位于东经110.8°,北纬37.4°,在山西省西部,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1971年以离石和中阳二县西部地区设柳林县,县治驻柳林镇,因名。

岚县:

位于东经111.6°,北纬38.2°,在山西省西北部,吕粱地区东北部。北魏置岢岚县,兼置岚州。隋开皇中年并入静乐县,大业八年(612年)置岚城县。明洪武初年改为岚县。据《元和郡县志》,岚城县,因岢岚山得名。

交口县k:

位于东经111.1°,北纬36.9°,在山西省中部西侧。1971年由中阳、灵石两县析置交口县。县以原交口公社为县治得名。

交城县:

位于东经112.1°,北纬37.5°,在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侧。汉代为晋阳县西境,北魏属受阳县,北齐置牧官于此,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交城县,以县城位于汾、孔二水相交处,故名。

石楼县:

位于东经110.8°,北纬37.0°,在山西省西部,西邻黄河与陕西相邻。汉置土军县。北魏改名吐京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石楼县。据《元和郡县志》,县因县东南有石楼山得名。

临汾市、县

临汾市、县:

位于东经111.5°,北纬36.1°,在山西省南部,汾河两岸。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开皇三年改名临汾县。1971年设市。1983年临汾县并入。因原为临汾县城,因名临汾市,因濒临汾河为名。

侯马市:

位于东经111.3°,北纬35.6°,在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同蒲铁路线上。西汉置绛县,东汉为绛邑县。清设巡司。1958年设侯马市,以原侯马镇为名。

汾西县:

位于东经111.5°,北纬36.6°,在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地区北部。西汉置彘县,东汉为永安县。北齐置临汾县,兼置汾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据《元和郡县志》,汾西县,取义城当汾水西岸。

吉县:

位于东经110.6°,北纬36.1·,在山西省西南部,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吉昌县,五代唐避李国昌讳,改名吉乡县。明为吉州。宋置吉乡军,元称吉州。据嘉庆《一统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1912年改为吉县。

霍州市:

位于东经111.7°,北纬36.5°,在山西省中南部,同蒲铁路线上。周初为霍国,据嘉庚《一统志》,以县东霍山为名。金称霍州。1912年改为霍县。1989年设市。

安泽县:

位于东经112.2°,北纬36.1°,在山西省南部,临汾地区东北部,太岳山东南麓。1914年定名安泽县。据民国《重修岳阳县志》。初治当今古县治,以地当安吉岭和泽泉间得名。

大宁县:

位于东经110.7°,北纬36.4°,在山西省西南,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置大宁县,取义大吉大宁。

浮山县:

位于东经111。 8°,北纬35.9°,在山西省南部。汉为襄陵县地,北魏置葛城县,北齐并入禽昌县。唐武德二年(619年)于今古县村置浮山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县西浮山为名。

古县:

位于东经111.9°,北纬36.3°,在山西省西南部。1971年由安泽、浮山两县析置古县。古县,因原古县镇为县治故名。

隰县:

位于东经110.9°,北纬36.6°,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汉置蒲子县。隋改隰川县。唐称隰州。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1912年改为隰县。

襄汾县:

位于东经111.4°,北纬35.8°,在山西省汾河中下游。1954年由襄陵、汾城合并置县。襄陵以晋襄公陵而得名。汾城系古晋国都,因汾河流经得名。襄汾,取襄陵、汾城二县首字为名。

翼城县:

位于东经111.7°,北纬35.7°,在山西省西南部,中条山与太岳山之间。东汉为绛邑县之翼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翼城县。据《翼城县志》,城当翔翱山下,山形如鸟舒翼,以山形为名。

永和县:

位于东经110.6°,北纬36.7°,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邻接陕西省。隋置永和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县西北永和关为名。

乡宁县:

位于东经110.8°,北纬35.9°,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侧,西隔黄河与陕西省为邻。北魏延兴四年(474年)置昌宁县,唐改乡宁县。据嘉庆《一统志》,后唐避李国昌讳改昌宁为乡宁。又据《郡县释名》:“乡宁县,盖合吕乡、昌宁之名为名也。”

曲沃县:

位于东经111.4°,北纬35.6°,在山西省南部,西与侯马市相邻。汉为绛县地,后魏始置曲沃县。据《读修曲沃县志》,因古曲沃城为名,古曲沃得名于境有沃水并萦回盘旋,是为曲沃命名之由。

洪洞县:

位于东经111.6°,北纬36.2°,在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北部,汉置扬县,东魏初置洪洞镇。隋置洪洞县。一说洪洞,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取义县北之洪洞岭。又据《山西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蒲县:

位于东经111.1°,北纬36.4°,在山西省西南部。古称蒲子国,因唐武帝尧时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名。隋代称蒲县。一说,似当以盛产蒲草为名。

临河市:

临河市:

位于东经107.4°,北纬40.7°,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1929年设临河县,因临黄河,故名。1984年设市。

五原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41.1°,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1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