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12.1 历史纪录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8-0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十二章 揭示古代气候的变化
  12.1 历史纪录

  历代文人留下的日记、诗歌、碑文和游记等文字遗产中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述及的气候和环境。一些王朝的编年史中更是经常把一些气候异常现象当作大事记录下来。把所有这些文字记载收集起来加以分析,就可能得到所记时期的一系列代用资料。

  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史记载及其应用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已故学者竺可桢曾利用文史记载推断出我国东部五千年来的温度变化。在气候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基于对大量文史记载的综合分析,研究人员已获得我国东部500多年间以及个别地区几千年来的旱涝变迁记录。

  清政府曾在西藏设立地方官署噶厦,驻地在大昭寺,在噶厦给地方官员的一封便函中便记录了1816年6月堆龙德庆县一带连降三天三夜大雪的史实,这场雪灾造成了秋收绝产和大批房屋倒塌等严重灾情。可见,尽管有关青藏高原历史气候的文字记录较少,但仍然具有挖掘的潜力。

  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上虞县)。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62年在南京大学建校60年之际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先。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生平简介

  竺可桢是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开拓者,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08年入上海复旦公学求学,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史13年,其中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浙大成为一所世界名校,故此成为浙大最为伟大的校长,他也因此成为民国四大校长之一。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2008年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评选中,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揭示古代气候的变化

  本文标题:12.1 历史纪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34/538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34/5387.html

    标签:历史纪录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