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探索自然奥秘,徐霞客登峰钻洞;寻察极地玄机,拜洛特出生入死(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2-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数十年的考察过程中,他一直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在《徐霞客游记》中,还记载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崇祯十一年8月下旬,他奔走跋涉于西南山川之间进行实地考察。一天黄昏时分,他来到了只有二三户人家的柳树村。当时,大雨滂沱,而到下一个目的地路途还比较远。于是他就决定在这儿借住一个晚上。

他来到了一位非常穷苦的姓陈的农家,说明了来意。这位姓陈的农民非常热情,赶紧把他让进了家。然后又是打水给他洗脸,又是炒饭给他吃,还把家里唯一的一个鸡蛋煮了给他吃,然后又叫他把湿衣服换下来,一直用火给他烘干。

徐霞客非常感动,连声称谢。他觉得在这里虽然盐都吃不到,睡觉又没有稻草垫着,但人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正是由于他在长期的旅游过程中,经常能够同穷苦人民打成一片,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山水情势的知识,获取了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宝贵经验,才能对我国喀斯特以及河川水文、地貌、植物地理、地质等地理学各个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

在清朝的初年,也有一位与徐霞客同样重视实地考察的人,这就是水利专家陈潢。

陈潢自小就不喜欢咬文嚼字做八股文章,他的兴趣主要在于水利这一门有实用价值的学问,尤其注意研究黄河的问题。

为了彻底根治黄河的水患,搞清黄河的各方面情况,他徒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考察,沿古老的黄河而上一直到了宁夏。

在清朝的康熙年间,他奉旨帮助当时的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在制定治河工程计划的时候,他坚持主张跋涉险阻,上下数百里,一一审度的计划。

他还不止一次地对靳辅讲,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必须先实际考察黄河的“地势之高下,水势之来去”不可。

但靳辅却固执己见,不采纳陈潢的意见,因为他认为黄河两岸的形势,历代的书籍和地图已经有明确的记载,再去考察。陈潢再次据理力争:“今昔之患,河虽同,而被患之地不同,今昔治河之理虽同,而弭患之策亦有不同,故善法古者惟其意是法而已。若欲考载籍以治之,何异按图索骥,刻舟求剑耶?”靳辅这才勉强地同意了他的计划。

由于陈潢深知黄河的地势和水文特点,同时又大量吸取了前人治河的经验,因此,在陈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黄河实行整改以后,黄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成灾。

陈潢提出,治理黄河应该“彻首彻尾”,即不光要治理黄河的上游,对于黄河的中下游也应该进行综合治理。因为陈演充分考察过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情况,这才提出了这种观点。

在近代地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力图能够搞清楚一些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在古代或中古时期的地理著作中,绝大多数都是注重地理现象的说明,注重简单描绘地理现象,而很少去探讨其成因。这种情况已逐渐为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地理学家所不满。

比如清朝初年的刘献廷(1648—1698),在他的著作中就曾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不满:“方舆之书所记者,……皆人事,于天地之故,概乎未之有闻也。”

这里所谓的“天地之故”,就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内在规律。

同刘献廷几乎同一时代的孙兰,也同样认为,研究地理不能只停留在“记其事”的阶段,还要进一步“说其所以然,又说其所当然”,为此,他著有《柳庭舆地隅说》一书,这本书对于地形变化原因的分析,是相当精辟的。

孙兰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流水地形发育理论,对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兰在广泛总结了前人对流水侵蚀作用的认识以及他本人在野外观察到的高地被散流剥蚀,山地被山洪溪水切割及河流的冲蚀和堆积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变盈流谦”的理论。

孙兰把侵蚀和堆积看成是地形发育过程中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急有慢,不断地改变着大地的形状。

在以流水为中心的地形演变中,孙兰提出可能有三种形式,即渐变因素、突变因素和人为因素。

孙兰在《柳庭舆地隅说》一书中这样写道:“变盈流谦,其变之说亦有可异者。有因时而变,有因人而变,有因变而变者。因时而变者,如大雨时行,山川洗涤(指散流、暴流冲洗),洪流下注,山石崩从,久久不穷,则高不易位。

“因人而变者,如凿山通道,排河入淮,壅水溉田,起险设障,久久相因,地道顿异。

“因变而变者,如土壅山崩,地震川竭,忽然异形,山川改观。如此之类,亦为变盈流谦。”

从刚才所引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因时而变”即渐变因素,“因变而变”即突变因素。

孙兰还十分重视人文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使他的地形发育理论更为完善。

孙兰所提出的流水地形发育理论,比19世纪末期台维斯所提出的“地理循环论”也丝毫不逊色。

孙兰提出来的人为因素对于大地形状的影响,正是今天“人工地貌”所要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孙兰提出的道路、水利、灌溉和军事工程与地形,正是今天要发展的“应用地貌学”所要谈论的主要话题,这也是台维斯学说所缺少的东西。

台维斯河蚀循环理论中,还缺少有关散流、暴流、块体运动(山崩)等方面的论述,因而不如孙兰的流水地形观点来得全面。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台维斯学说远比孙兰的地形发育理论活跃得多。

台维斯的学说是假定地壳上升成高地后,然后开始侵蚀成低平地形。再次上升,再次侵蚀,形成封闭循环。这就不如孙兰的渐变之中有突变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显得优越。

孙兰所说的“排河入淮”对地形的巨大影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见解。今天苏北地形的发育,海岸线的形成和演变,淮河沿岸的地形发育,洪泽的形成等等,都是目前我国人为地形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明末清初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和地理学家顾炎武(1613—1682)对于明朝末年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清兵入关极为不满。他严厉地抨击当时那些不务实际的咬文嚼字的空谈和议论,主张“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他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目的就是把论及全国各地之利害所在的地理资料收集起来,以为发展国计民生之用。

顾炎武曾经多次在北方各省旅行考察,他写的《昌平山水记》对于昌平一带的地理情况的记述非常详细,直到今天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在地理学研究中提出来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十分有利于地理学向改造自然的方向发展。

  本文标题:探索自然奥秘,徐霞客登峰钻洞;寻察极地玄机,拜洛特出生入死(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3/59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3/598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