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水源(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城市建设宏伟 中国的县级城市数量众多,县级以上城市为数也不少,建设宏伟则是每一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县级城市财力有限,市政建设也有一定限度,而县级以上城市,尤其是首都的建设宏伟壮观,则无一例外。城市基本建设除石、木、土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水了,水资源丰富。不管是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砖木结构,离了水都是无法建成房子的。城市是建筑群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设中用水量巨大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一个城市的建筑群能够拔地而起,水源丰富正是建设宏伟的基本条件。

  城市风景区壮阔 中国的县级城市未必都有专门的风景区,但县级以上城市,尤其是首都则有众多的风景区。中国城市的著名风景区,无不取山水之美,叠山理水,依托山水,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山水交相辉映,相谐成趣,造成犹如天仙胜境的壮丽风景区。古今中外,没有水的风景区只能死气沉沉,谈不上天仙胜境。中国城市要建造最壮丽的风景区,就必须解决水源问题。事实上,中国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都有丰富的水源。丰富的水源是城市披上绿色盛妆、壮丽无比的基本条件。

  城市水路交通方便 中国城市往往都是陆路交通的中心。县、府州、省级城市也就是一个地区的陆路交通中心,而首都则是全国陆路交通的中心。但是许多城市千方百计开辟水路交通,使城市成为水陆交通的中心。尤其是地处内陆的城市更是如此。汉、隋唐建都西安时期,先后四次开凿漕渠,把长安的水路交通与全国水运干线贯通,使长安成为全国水运网的起点。就是西安失掉国都地位以后,渭河水运一直断断续续维持到本世纪30年代,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后,渭河水运才彻底衰败下去。由此证明,城市靠近河流,开辟水路交通,使城市成为水陆交通的中心,将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内陆城市尚且如此,位于河网地区的城市不言自明。水源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生命线,由水路交通也可以得到证明。事实上,有水路交通的城市和没有水路交通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城市风貌各异,二者是大有分野的。因此,凡能开辟水运交通线的城市,无不力争开辟水运交通线,使水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5.中国城市的供水

  由于水源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大小城市无不重视城市供水问题,只是在开辟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上略有差异而已。中国的都城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历来以开辟地面水源为主,地下水源为辅。一般城市则恰好相反,以开辟地下水源为主,引用地面水源为辅。这是由于首都往往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选择城址的余地较大,可以争取到地面来水;一般城市则不然,选择城址的余地较小,人口也少,仅用地下水供水已能解决问题,不一定都要争取地面水供水。因此,中国的都城供水与一般城市的供水采用不同的供水形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1)中国著名都城的供水

  地面水供水 中国的著名都城无不以地面水供水为主,地下水供水为辅,使城市水源丰沛,供水源源不绝。下面仅举数例,以窥豹之一斑。

  西安 

  西安是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建都的地方,城市地面水供水系统十分完备,开创了中国都城地面供水为主的先河,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为中国都城解决水源树立了样板。

  周代丰镐横跨沣水,自然靠沣河供水。秦咸阳横跨渭水,引渭河水开凿兰池,兰池位于今咸阳市东杨家湾。从当地地形判断,兰池既为风景区,秦始皇曾微行夜出,“逢盗兰池”,又是咸阳的人工蓄水库,可能供给咸阳城东南地区用水。作为咸阳重要组成部分的阿房宫,位于西安西郊大古村和赵家堡之间,恰好西临滈水,东濒潏水,“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为阿房宫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秦咸阳地面水供水不足是它向渭河以南转移的根本原因。

  西汉长安城开辟了中国都城地面水供水的新格局,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都城的供水问题,是亘古以来的重大事件,开始了中国城市供水的新纪元。西汉初年,长安的水源主要来自城西潏水,同时凿井,引用地下水。到了中叶,长安城人口大增,才不得不大规模地开辟水源,开凿渠道,引用地面水。

  由于龙首原呈西南、东北走向横卧在长安城南,从长安城的东南引水自然受到阻隔,因此,只有从长安城的西南着眼才能解决长安城的水源。长安城西南有潏、沣、洨三条河流。在这三条河流中,潏、沣为渭河的支流,只有洨河为沣河的支流。沣河为渭南大川,洪水量大,西汉不选作水源,完全是为了长安城的安全。洨河距离长安城较远,又有细柳原的阻隔,选作水源是最为合适的。细柳原北侧又有良好的库址,能够拦蓄丰富的水源。开源和拦蓄是长安城解决水源的成功经验,创造了人间奇迹。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故吏皆适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由此证明,西汉开凿昆明池完全是为了解决长安城的水源。昆明池位于长安城西南,即今斗门镇东南的一片洼地,经过实测,面积达10平方千米。

  昆明池的水源来自洨水。西汉中叶,在今长安县西堰头村修筑石闼堰,《水经注》称为“石堨”,堰洨水北流,穿过细柳原,流入昆明池。经笔者调查,洨河在西堰头村向北弯曲,距离细柳原最近,又可利用河道向北弯曲的自然之势,顺势拦截,导引北流,故在此筑堰当了无疑义。石闼堰是一座滚水石坝,当洨水平水期可尽拦截入昆明池,洪水期则漫顶而过。它的高低与昆明池的水位基本相平,设计十分科学。《雍录》认为“并城疏为三派,城内外皆赖之”。经黄盛璋先生考证,昆明池实际上有四个口,四条渠道。南侧之口与渠为进水口和进水渠,西侧之口与渠为溢洪闸和溢洪道。经笔者调查,西口闸门就在堰下张村,闸门石堰犹如一道长堤,至今巨石仍不断被挖出。在昆明池北还修了一道土堤,称为“眉坞岭”,位于落水村之南。北口和北出的渠道,东口和东出的渠道才是长安城的供水渠道。

  从昆明池北出之渠,《水经注》称为昆明池水,流经今南丰镐村、镐京乡之东,秦阿房宫遗址之西,在三桥镇西南注入堨水陂。堨水陂位于今车张村西南,是一座调蓄水库,既可控制水流,防止昆明池水直泄入渭,或威胁长安城,又可抬高水位,引水入城。从潏水陂北出之水有二:一条从陂北部东出,称堨水陂水,东北注入潏水;一条北出,东北绕建章宫东南,于凤阙(今北双凤、南双凤村,建章宫东阙)南注入潏水,仍称昆明池水。潏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称为潏水枝津,一水西北流进入建章宫太液池(今太液池苗圃),为潏水正流。潏水又北出太液池,北经神明台东(今孟家寨北),又出宫入渭。在章城门西南引潏水入城之水,《水经注》称为潏水枝渠,“飞渠”入城。“飞渠”也就是渡槽,入城后在未央宫前殿西汇为沧池,然后出池北流,经未央宫、武库、长乐宫之北称为明渠,在清明门(东墙中门)附近出城注入王渠,即护城河。从王渠东出之水,与昆明故渠相会,再东北流与漕渠相会而东。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水源(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标签:城市中国水源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