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城墙(5)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5.秦汉以后的城墙与城市
  秦汉以后,中国省级政区不断变迁,州县政区逐步趋于稳定,因此,城市是随着州县政区设置的多少而增加或减少的。每一个朝代设县的多少,几乎就是当时城市的多少,除南北朝时代的侨州郡县外,二者很少有大的差异。《水经注》为6世纪时的作品,它所记载的自古以来的城邑有3000余处,首都有180余处,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城市的数量。6世纪以后,尽管各个王朝继续建城,但有许多都是在原址上重建,数量变化不大。譬如,《水经注》记载的国都180余处,《水经注》以后又有许多王朝,但国都的数量增加甚微,也就是200处左右。援例计算,《水经注》以后的中国城市也就是一两千数,不会太多。
  魏晋南北朝时代滥置州郡县,州郡县的数量剧增,十分混乱。隋统一后大加省并,以郡统县,全国有190郡,1255县。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328府、州,1533县。宋代全国有297府、州,1816县。当然,北宋实际上只有半壁河山,若要加上西夏和辽,全国的府州县显然比《宋史》统计的要多。元代有158路,33府,359州,4军,15安抚司,1127县。明代有140府,193州, 1138县,羁縻府19、州47、县6。另外还有卫、所等。元、明两代县数较少,是由于府州多有直辖地所致。清代全国府州厅县1700有奇,县的数量也就是1500左右,与汉代相当。由此可见,两千年来中国县的建置比较稳定,县城的多少变化不大。正因为如此,县级以上的城市也就是一两千之普,反映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相对稳定,极少变化和发展缓慢的态势。
  秦汉以后,从已发现的城址来看,城的大小变化不大,仍然是首都最大,府州县依次缩小。当然,也要考虑建城地区的地理条件,并非整齐划一,大小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说来,府州城和边远地区相当于府州级的城,范围都比较大。譬如,孙吴的建平郡治巫城(今四川巫山),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蜀汉巴郡城(重庆),周十六里。唐太原府城晋阳,称为北都,为河东节度使驻所,城周长15.15千米。扬州城仅罗城南北十五里一百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龟兹城(今新疆库车东北)、庭州城(今新疆吉木萨尔东北)、太和城(南诏城,今云南大理南)等,其城墙的周长都在6千米左右。北宋大名府称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步。郓州城(今山东东平)咸平三年(1000年)被黄河圮毁,移东南十里高岗重建,周十六里。吉林省中部平原的西部草原上有百余座辽代城址,凡府城周长都在4千米以上,明显的大于县城。明清西安府城周长13.7千米,开封府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可见作为省会级的府城范围更大。县城的大小与秦汉相仿佛,周长4千米左右。陕西佳县城,上海市奉贤县城,浙江镇海县城,山西平遥、太谷城,都可以作为代表。秦汉以后的都城,随着官僚机构的膨胀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范围都比较大。东汉洛阳城位于洛阳市东,周长14.34千米。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西南,东西长3.08千米,南北宽2.20千米。北魏洛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北齐邺都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隋唐长安城周长36千米。隋唐东都洛阳城周长27.5千米。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仿唐长安城修建,周长16.29千米。北宋开封城内外三重,外城周长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辽上京临潢府(巴林左旗),周长14千米。中京大定府,周长15.4千米。元大都城(今北京)周长28.6千米。明南京城周长67里。后来加筑外城,周长120里。明清北京城,内城(北部)周长45里,外城(南部)周长28里,合计73里,超过了明代的南京城。由此可见,凡是作为首都或陪都的城,范围都比较大,往往要大出府州城数倍或二三十倍,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秦汉以后,城的范围较大,也是城区不断扩大的结果。唐扬州城本来位于蜀冈之上,由于江岸南移,蜀冈上的扬州城已远离长江,江船海轮已难于到达扬州城下,商业区就向蜀冈之下推移。后来才修筑商业罗城,而蜀冈上的小城则成为官衙所在。扬州城的扩展,也就是扬州城市的扩大。唐代的晋阳城,本来位于汾河以西,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又在汾河以东建立东城,后来又跨水为城,修建中城,形成著名的晋阳三城。扬州城展为二城,晋阳城展为三城,代表了唐代城市扩展的基本形式。唐代前期的苏州城范围较小,在安史之乱中毁于战火。后来重修的苏州城扩大了范围,面积27平方千米左右,比后来宋代的平江城还要大。唐代宝历初年,由于今武汉屯驻重兵,牛僧儒遂把武昌城改为砖城,同时也扩大了城垣的范围。苏州城和武昌城的扩大,是唐代城市扩大的另一种形式。唐长安城范围很大,但城区仍在扩展,曲江池至春明门之间人来人往,形成新的市区,胡人在沿途开设酒店就是例证。北宋时迁城新建,是城市扩展的重要形式。祁州城迁治蒲阴县(今河北安国),广蒲阴城西、北两面各三里,以旧城为子城,“旧城百姓并令于新城及草市内外分布居止”,可见草市仍在新城之外,但也成为市区。前举郓州城迁址重建,也扩大了范围,城周16里。另外就是扩大城关,把城外居民包入城内。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北门外,居民稠密,城中地狭,故展北城。保州(今河北保定)加筑关城,营建1500余区。其扩展方向可能主要在城南。因为城南为漕船码头。北宋的开封城沿运河向郊区扩展,城东南7里的虹桥一带就是最繁华的所在。明清两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大都突破城垣的限制,向郊区发展。扬州城东、南两面滨临运河,城东、城南发展成为新的市区,货栈、旅店比比皆是,明末筑新城,就把新市区包入城内。临清城沿运河扩展,后来增筑新城,也把新市区包入城内。而汉口的崛起更是一个典型例证。汉口本来是武昌、汉阳郊区的荒僻之地,明代前仅建有汉口堡。由于明代汉水改道龟山以北入江,汉口的水路交通大大改善,遂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城市沿长江、汉江迅速扩展。鸦片战争前,拆除汉口堡,城区面积扩展到11.2平方千米。到了清末民初,由于芦汉、粤汉铁路的通车,汉口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城区迅速扩展到28平方千米,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镇。另外,兰州城沿黄河形成新市区,明代增筑城垣,其范围比老城大出两倍,形成“关大城小”的格局;成都城四门外沿交通线形成长条形的新市区,尤以东南部两江交汇处最为繁华;淮安北辰镇为运河码头,商业繁荣,形成新市区,后来加筑城墙,与旧城连为一体;天水城市沿渭河扩展,形成东西向新市区,不断加筑城墙,终于成为五城相连的城市等等,也都是沿江河扩展的例证。当然,开辟商埠,更使一些城市的扩展方向有了明显的变化。济南城近郊向市区转化,但以西郊最为繁华。清代末年济南开埠,就以西郊为基地,到1921年,城区扩展到纬十路。清代末年,苏州盘门(南门)外青阳地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同时也形成新的市区。
  明清北京城,所以成为凸字形,也是市区扩展的结果。北京城南为运河必经之地,商业发达,人口稠密,明代决定加筑外城时就先筑南部。后因财政困难,其他三面作罢,遂使北京城成为如此形状。
  从以上事例可以说明,明清两代,城市向郊区扩展已成为必然之势,城墙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不再成为城市的主要标志,终于要与城市脱离关系。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城墙(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3.html

标签:城市中国城墙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