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名胜_吐鲁番市 托克逊县 鄯善县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东西长达 100 公里,南北宽约 10 公里,海拔约 500 米,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海拔 851 米。胜金口峡谷,层 峦迭蟑,悬岩如削,形势险要。高昌王国至唐,称此为新兴谷,设关戍守, 为进入高昌城的一处隘口。由于山石风化,形状怪异,人行其中,俨然进入 童话世界。《西游记》中写孙悟空过火焰山、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即以此为 背景。火焰山是由于地壳横向褶皱运动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构造。出露的地 层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砂砾岩层和红色泥岩为主。夏日阳光照射在山 势曲折的红色山岩上,红光闪烁,云烟缭绕,犹如烈焰飞腾。唐诗人岑参描 写有“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 来”之句。川谷中林荫蔽日,田园苍翠,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绿色玉带镶 饰在火焰山中。盛产葡萄瓜果,是吐鲁番盆地内最为富庶的地区。 【艾丁湖】艾丁,维吾尔语意为月亮。艾丁湖,意为月光湖。因湖中和 湖盆多为晶莹洁白的盐结晶和盐壳,酷似月色,故名。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南 部,横卧在盆地南缘觉洛塔格(塔格意为山)下,所以旧称艾丁湖为党洛浣。 湖面低于海平面 154 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点。湖盆东西狭长约 40 公里,南北 宽仅 8 公里,湖盆面积为 152 平方公里。春季冰雪融化水流入湖,夏秋强烈 蒸发干涸。湖水矿化度极高,夏季高达 210 克/升。 【台藏塔】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为高昌时代(公 元六至七世纪)的佛教建筑遗址。为夯土筑,高约 20 米,基部每边各约 20 米,平面呈方形。塔身四面均有洞龛,残存有塑像和壁画。 【交河故城】亦称崖儿城。在新疆吐鲁番市西约 10 公里的雅尔湖乡,位 于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故名交河。有人认为是汉代车师王前庭治所 的所在地。六世纪初麴氏高昌时,在此建立交河郡城。现存遗址主要是唐代 及其以后的建筑。城依土崖作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 1,000 米,东西最宽 处约 300 米,南、东两面有门有路,直通城内。城南有一纵贯南北的大道, 长 350 米,宽 3 米。大道两旁为高而厚的土墙,建筑物在土墙后面由纵横交 错的街巷分割成若干区。房屋临大道一面见不到门户遗迹,只有巷口与城内 大道相通。以大道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西北区大多为寺庙遗址,有交河 故城各种类型的佛塔,东北区为居民区,这里院落鳞次栉比,不少建筑保存 较好,尚可看出院落的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门窗位置;东南区,建筑破坏严重, 但有一较大建筑,保存尚好,有庭堂、天井、甬道、台阶等,为交河城的政 治中心。此外.正对大道北端,有一佛教寺院,泥上版筑,塔上佛龛尚残存佛 像。城内散布陶片甚多,大多为灰色印纹和附加堆纹,也有个别为彩绘夹砂 粗红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曾出土唐开元十年(公元 722 年)莲花 经一卷。城外有车师、高昌和唐代的墓群。古城自汉至元经历了较长的年代, 对于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很有参考价值。 【苏公塔】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 6 公里。系回历 1181 年(公元 1779 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为其父额敏所建,故又称额敏塔。高 44 米,塔 身圆柱形,下粗上细,以黄砖砌筑,利用拼砖方式构成各种图案花纹。顶呈 盔形。构造精致,颇为壮观。塔内无木料,全凭一砖砌螺旋形中心支柱承担 整个塔身重量,至今仍巍然屹立。为新疆伊斯兰教著名的艺术建筑。塔旁有 教堂,并立有察合台、汉两种文字石碑。 【坎儿井】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库车地区,尤以吐鲁番盆 地为最多(约有 990 道)。坎儿,意为井穴。是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其基 本特点是在地下开挖引水渠道,将深部地下水变为浅层地下水,最后引出地 面。由直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及涝坝等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 选择合适地段开控,每隔 20—30 米处打一口竖井,汇集地下潜水,竖井与地 下渠道相联通,引水下流,到接近绿洲处,导入涝坝。分流灌溉、饮用。竖 井最深达 67 米,长度一般 3 公里,最长可达 10 公里以上。结构简单,水量 稳定,能防止蒸发。其起源,一说源于中原地区(王国维《西域井渠考》); 一说起源于伊朗;一说为新疆劳动人民所创造。 【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约 40 余公里。阿斯 塔那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首府”。墓葬区在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北和 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东。为高昌及唐西州居民的墓地。墓葬按家族分区 埋葬,每一家族均有固定的莹地。以砾石为界。每个墓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 墓室。墓道和墓室顶部地面一般都堆摆砾石,平面呈“甲”字形。从墓中已 出土的文书和墓志来看,墓葬的年代,最早的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 273 年), 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 778 年)。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英、 德、日等国的“探险者”曾在此进行破坏盗掘,窃去我国大量珍贵文物。解 放后,1959 年开始发掘,出土大量的丝绸织品、陶器、木器、钱币、泥俑、 墓志和近三千件官、私文书等。其中较著名的有绢本的伏羲女蜗图、舞乐图、 围棋仕女图、牧马图、禽兽纹锦、对鸟对羊树纹锦、骑士对兽纹锦、牵驼纹 胡王锦及狩猎纹印花绢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出土的大量吐鲁番 文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世俗生活等各个方面,对 研究古代高昌国的历史、经济及与内地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新疆著名石窟之一。在吐鲁番市东北约 50 余公里 处。现存六十四窟。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 形式,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以横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 洞和圆顶方形洞。壁画大部分残毁,残存部分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 土变、文殊等,颜色仍鲜艳如新。第三十九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从他 们的头饰和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在第三十七号窟 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的立像,穿大红衣服,佩绿色璎珞,显然是西域人的相貌。 在其他窟也可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此外,在壁画上的佛像、僧侣 和供养人像旁,大多有用汉 文、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可以看出高昌回鹘 时期佛教信仰情况及当时回鹘民族与汉族兄弟民族间的亲密关系。洞窟创建 于南北朝末期,迄于无代。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 窟。 【胜金口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 40 公里。为唐至元年间的佛寺 遗址。共有四处:两处在山腰,两处在山麓。计有洞窟十个,为土坯砌筑。 窟内间有壁画。窟顶绘有卷云纹配成的莲花、枯木寒鸦图和葡萄满枝、垂柳 成荫图及千佛像等。大多有回鹘文题记。其中一窟,壁上有回鹘文写经。此 外,在山麓的院落中有大殿和寮房,在此曾发现婆罗米字母的文书、梵文和 汉文佛经以及唐“开元通宝”钱币。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在新疆吐鲁番市东约 40 余公里的阿 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汉称高昌壁、高昌 垒,两汉魏晋时期,戊己校尉屯驻于此。此后曾历为前凉高昌郡郡治、麴氏 高昌王国国都、唐西州州治和回鹘高昌王都,至明初始废,前后经历约一千 五百余年。其建筑和基本规模形成年代约在前凉至高昌麴氏王朝时代。总面 积为 200 万平方米,城垣大部分残存,为夯土筑,略成正方形,周约 5 公里, 可以登眺。有马面,西门瓮城仍存。有些城门的土建痕迹尚保存完整。全城 分外城、高昌故城内城和官城三部分,布局略似唐代之长安城。城内建筑遗 址破坏较严重。在外城西南隅有一寺院遗址,面积约 1 万平方米,寺门、广 场、殿堂、高塔和佛龛保存较好。内城中有一高台,上面残存一高 15 米的建 筑物,俗称“可汗堡”,附近曾发现带有覆莲纹图案的石础和绿色琉璃瓦残 片,似为北凉时期的佛寺遗址。城中所有建筑全用夯土或土坯建造,门窗顶 部多作穹窿形,类似今日吐鲁番的建筑。解放前,俄、德、英、日等国“探 险者”曾来此盗掘,窃去大量珍贵文物。解放后,陆续发现一些波斯萨珊王 朝银币、元龙泉窑瓷盘,还收集到一些小佛像、大陶缸等。特别是所发现的 元代用回鹘文和汉文合写的善斌卖身为奴契约,对当时的寺院主剥削奴隶的 状况有所揭露,很有历史价值。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市。为火焰山西段的一个沟谷。这里水渠纵横, 树木茂密,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盛产葡萄,以无核白葡 萄为最著名。附近有石窟,惜已残毁。其西 5 里有古庙遗址二三处,已倾圮, 出土有佛经残纸。 【雅尔湖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约 10 公里,交河故城西土崖上。 传为唐宋时代遗址。共有七窟:六个为支提窟,一个为毗诃罗窟,尚属完整。 间有壁画。题记中有“己丑年七月二十九日(缺)到此西谷寺”等字样。在 第五窟西壁上有突厥文题记,为银山东西各窟中所罕见。 【塔什吐尔古堡】在新疆托克逊县城西约 50 公里的阿拉沟口。为唐城堡 遗址。塔什吐尔是维吾尔语,意为石塔。周 60 米,高约 4 米,用卵石砌成。 这里曾出土唐代契约文书,记载着这一带的烽、铺、镇名及守边将士的姓名 等。是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古堡遗址。 【土峪沟千佛洞】在新疆鄯善县城西南约 40 公里。其开创年代,最早的 洞窟似在晋设高昌郡以前。有洞窟近百,但已大部坍毁,部分洞窟尚残存壁 画。可分东、西两区:东区第四号窟,窟顶正中绘有莲花,四周绘条幅,条 幅中绘佛立像。穹庐顶外四隅绘千佛,左、右、后三壁壁画分上、中、下三 层:上层绘千佛;中层绘佛本生故事,图上有汉文题记;西区第二、第三、 第四三窟,亦有简单壁画,题材与其他窟略同,惟佛像下座为胡床,为其他 窟所未见。 【耶特克孜古墓群】在新疆鄯善县连木沁区穷苦力乡。为高昌至唐代的 墓葬遗址。墓区有砾石排砌的界线,划成一组一组的坟院。墓顶及墓边上堆 放有砾石。与吐鲁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附近的墓葬相同。 【鲁克沁古墓地】在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北。在东西 5 公里、南北近 2 公里的范围内,均见墓葬分布。每座墓葬墓室上部都有高大封土,最高 2—3 米,封土丘前部见墓道。每一家族墓地,周围以砾石围出“甲”字形,成一 组墓茔。莹地内,按祖辈次序以次入葬。系高昌王国至唐代的墓葬遗存。1978 年曾进行发掘,出土多量文物及汉文墓志,表明系高昌王国柳中县及唐西州 田地县居民的墓地。文物风格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物相同。是研究吐 鲁番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本文标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名胜_吐鲁番市 托克逊县 鄯善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3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39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