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山西省旅游名胜_太原市 清徐县(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太山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吴天祠,明初始改为佛寺。金、元时,寺宇废妃。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厢廊庑。有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后部山腰有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殿内塑像俱全,与殿阁同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炼,色泽纯朴,面形、衣饰、神态等极富明塑中俏丽俊秀的风格。寺之最后有石构建筑三楹,名莲花宝洞,以示佛教中八宝莲花观之义。洞中积水徐徐外流,颇有雅趣。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尤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石雕体态生动,姿式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中的弥勒大佛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璎珞富丽,纱罗透体。除第九窟露天大佛外,其余佛头、菩萨、藻井、飞天等因帝国主义分子盗窃破坏,大都仅存残肢断臂,但从残迹中仍可窥见天龙山石刻艺术的精妙。窟前里许原有天龙寺,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己毁,近年修复几尊泥塑仍是原作。寺前盘龙古松,纵横缠绕,苍翠蔽日,更增景色。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
  【开化寺连理塔】在山西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60多米,规模宏伟,与尤山童子寺齐名。隋仁寿无年(601年),建高大佛阁,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此瞻礼,复改名开化。晚唐乾宁二年(895年),建庄严阁,不久废。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北平王刘知远重建大阁五层,一百三十间。北未淳化元年(990年)又建释迦、如来二砖塔。现存宋代二砖塔及砖券佛殿和几尊铁佛。两座砖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故称连理塔。束腰座之上为方形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形券面,隐刻卷草和花瓣。塔檐叠涩而成,塔顶刹部雕造精巧,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外形俊美,雕造秀丽,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到宋的一种过渡形式。
  【双塔寺】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都是无量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54.7米,檐下镂以斗栱,檐上饰有琉璃脊兽,绚丽壮观。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秋来红叶遍山,景色宜人。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吴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八龛,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石窟顶板上还雕有龙凤及莲花图案,两侧及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为研究道教石窟艺术和道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文标题:山西省旅游名胜_太原市 清徐县(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100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100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