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理学发展三步曲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地理学是人类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 代”、“现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下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廊,分别 领略一下地理学各发展时期的风采吧。
1.开首曲:古代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远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为求得生存, 先民们在长期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遂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虽然这些知 识非常浅薄,多属于经验性的,但却是地理知识的最早萌芽。原始的地理知 识,开始只能靠神话口头流传下来,或以岩画形式记载下来,而大部分的地 理知识却无法得以传世保留。 大约在 6000 年以前(从中国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算起),文 字开始出现了。零星记载地理知识的著作,也相继在一些古老国家问世,如 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文明中心,就有不同数 量的地理古籍出现。根据地理学在古代地理时段内,不同时期所显示的不同 特点,古代地理学还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1)早期的古代地理学
  这个时段,大体从远古至公元前 3 世纪。古埃及的测地学和巴比伦的城 市规划思想,在地理学史上可说是很早的。在此时期,中国和古希腊的地理 学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并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地理成果。 中国:有《禹贡》、《山海经》等著作。《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 有“地理著作始祖”之称,为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禹贡》的作者是战 国时代的人。这篇古籍,文字虽然不多,仅 1193 字。但它包括的地理内容却 很广,人文、自然无所不包。并以名山大川为界,把中国分为冀、兖、青、 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分别叙述了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交 通、物产等。我们现今口头常提及的“九州”(图 1-1)一词,即源于此。 《禹贡》不但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专著,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第一部叙述地理 的著作。作为地理专著,它要比埃及、印度、巴比伦的地理专著出现得还早。 此外,它还有“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中国第一部 区域地理著作”、“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中国最早的土壤地理”等许多 “桂冠”。《禹贡》的问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翔实派”区域地理研究的 历史时代,成为今日研究中国上古时代地理环境的重要文献,对中国以后 2000 多年的地理著作,地理观念,以至文化,都有非常的深刻影响。 中国远古另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分 18 卷,包括“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 分。其中“山经”(也称“大藏五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专著。 《山海经》写作年代和作者是谁?多数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山海经》并 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其中《山经》出现时间较早,但却在《禹贡》问世之 后。《山海经》中的《山经》,是最富有地理价值的部分。《山经》以叙述 各地山川物产为主,记载了 89 种矿物和岩石,170 多处金属矿产地。它比希 腊乔菲斯(公元前 371~前 286 年)所著只记载了 16 种矿物的《石头志》要 早 200 多年。 古希腊:古希腊的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所产生地 理学者之多,著作数量之丰,对后世人影响之大,是很令学界注目的。古希 腊最早的地理著作,要数被人们推崇为“古希腊地理祖师”——荷马的两部 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名著所述的不少事都与“军事 地理、地理游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术界也把它们当作地理 作品对待。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还有三位地理学家,那就是享有“地理学之父” 之称的古希腊地理大师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 273~前 192 年)和斯特拉波 (公元前 63~约公元 23 年)、托勒密(公元 90~168 年)。埃拉托色尼是 “地理学”一词的首创者。他第一个合成了 Geographica(意为地理学或大 地的记述)这个术语。他的另一大贡献,是用两地竿影换算弧度的办法,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即地球的周长为 252000 希腊里,约 折合为 39690 公里,近似于近代地球的实测值。埃氏还对亚里士多德划分的 5 个气候带一一规定了数字界限,即热带占 48°(视南纬、北纬 24°为回归 线),寒带(两个)开始于两极,各自再延伸纬度 24°。温带(两个)介于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南北各跨纬度 42°。埃拉托色尼所写的《地理学》一书, 接受了前人把世界划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的观点,并第一个根 据经纬网,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 斯特拉波是一位地理学家,也是位历史学家,在其 83 岁高龄时,完成了 43 卷《历史卷》和 17 卷《地理学》。其中后者为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地方志 基础,成为西方区域地理的先驱。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宇宙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其他的天体都 围绕着地球兜圈子。他的《地理学指南》一书,包括地球投影、各地经纬度 表,并绘有经纬度世界地图。此书是当时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一次大总结。 他所编制的地理经纬度表,收集地点达 8000 多个,可称得上世界上第一部地 名词典。他认为“地理学”的对象,应是整个地球。托勒密虽然对初期地理 学贡献突出,但他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的错误理论,却影响了人类思 想达 1500 年,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托勒密的“地 心说”才算被否定。
(2)中期的古代地理学
  从公元 4 世纪到 14 世纪这 1000 年,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中期”。 这时期的欧洲教会势力处于统治地位,为政教合一制度,窒息欧洲科学文化 发展。欧洲原正常发展的地理学也被扭曲了。宗教迷信和占星术成了解释一 切地理现象的金科玉律。这个时期的中国和阿拉伯地理学却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如在中国,地图制图、地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等方面 都有很大成就。裴秀(224~271 年)创造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 并提出“制图六体”理论,成为中国地图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外,法显 的《法显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郦道 元的《水经注》、沈括的《梦溪笔谈》等,也都是这时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 要标志。 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学发展也异军突起。如巴格达这时成为了伊斯兰世界 的学术中心。由马蒙领导。一方面招集学者对古希腊先哲们的著作进行大量 翻译,同时还引导另一些学者进行新的地球周长测算。公元 921 年,阿拉伯 学者巴尔基还编成了很有科学价值的世界第一部《世界气候图集》。穆斯林 旅行家马苏迪通过向南方的远航,穿过赤道,到达了今日非洲的莫桑比克, 并对季风作了极好的描述。公元 985 年,穆斯林旅行家马克迪西提出把世界 分为 14 个气候区的新方案,并提出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陆地大部分集中在 北半球的见解。穆斯林旅行家伊木·巴图塔,以毕生 30 年旅程 75000 英里的 数字,刷新了在他之前任何旅行者的世界记录;他还指出,赤道附近的气候 与北非的所谓温带气候区相比,反而要温和得多。这在当时来说,着实是一 个不小的发现。少年朋友们:请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呢?
(3)晚期的古代地理学
  公元 15~18 世纪,是古代地理学的晚期。在此期间的中国和欧洲的地理 学都有很大的发展。 从郑和七下西洋说起。 在中国,明代大航海家和地理学家郑和(1371~1433 年), 率领的庞大船队进行了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七下西洋远航(1405~1433 年)。他的出游打通了我国从海上到非洲、红海之路,促进了中 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航行最远处已达赤道南东非的索马里和肯 尼亚。每次出航,船舶之多,船身之长,载人之众,在当时世界均数空前。 如首次远航,仅大船就有 62 艘,最大的“宝船”长达 150 米,桅杆长 11.07 米,张 12 帆。另外,还有不少小船。船员达 27800 多人。根据航行记录所绘 的《航海图》,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航海地图。郑和随员马欢、黄信和巩珍, 并依据沿途中的见闻,还分别撰写了三部颇有参考价值的书——《瀛涯胜 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 有“奇人”之称的明末大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1586~1641 年),对中国也做了空前的考察,前后达 34 年。像郑和海上出航一样,同 样名垂史册。由徐霞客野外考察所写的 20 卷巨著——《徐霞客游记》成为中 国也是世界上极重要的自然地理文献。其中,对中国西南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所作的考察记载,尤其达到极高水平,成为世界上最早描写石灰岩地貌的伟 大著作,时间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 地理大发现:15~17 世纪,由于欧亚之间的陆路通道被土耳其人垄断, 而欧洲的商品贸易却蓬勃发展,市场上迫切需要金银和原料,于是欧洲各国 统治者和商人力图寻找一条可通往东方的海上通路。这样,欧洲的航海者, 为发现新航路、“新大陆”而开始忙个不停。在此期间,涌现的航海家很多, 但最有名者要算哥伦布(1451~1506 年)、达·伽马(1461~1524 年)和麦 哲伦(1480~1521 年)等一批地理探险家。他们的航海实践活动,极大地推 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哥伦布是大地为“球形”观点的坚信者,他深信地球是“圆”的,认为 可以从西班牙海港出发,向西经过大西洋就可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1492 年 8 月 3 日,他奉西班牙女王伊萨伯拉之命,率领 3 只帆船、87 名水手,从 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于 10 月 12 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今 华特林岛),哥伦布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救世主之意)。然后继续 南行,又到了古巴和海地。以后又三次航行(1493、1498、1502 年)到了美 洲和中南美洲一些海岛及南美洲北部沿海地带,又无意中“发现”了“新大 陆”——美洲,打破了美洲与世界的隔绝状态。 达·伽马由欧洲西岸,南绕非洲好望角而到达东非和印度,进而开辟了 欧洲人绕南部非洲也能达印度的航线。由于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故 达·伽马开辟的这条新航线有重大意义。 麦哲伦也是葡萄牙人,1517 年移居西班牙。他是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组 织者。过去曾随葡萄牙人的船舶东行到过菲律宾的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 但通过大西洋西行作环球航行,对他来说还是个大胆尝试。1519 年 9 月 20 日,他奉西班牙政府之命,率 5 艘船、265 名船员,由西班牙圣罗 卡港启航,越过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穿过南美大陆和火地岛间的海峡 (后称麦哲伦海峡),进入了一个当时风平浪静的大洋,麦哲伦称其为“太 平洋”。1521 年 3 月 6 日,到达了他原先曾来过的地方——菲律宾群岛。由 于他参与了当地土著人的内讧斗争,而被土著人所杀。剩下的 18 名船员乘“维 多利亚”号,于 1522 年 9 月 6 日,沿当年葡萄牙人开辟的通往印度的航路返 回西班牙的出发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一周的美梦。从实践上证明 了大地的确是“球形”的。麦哲伦,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人。 近古时期,墨卡托(1512~1592 年)的地图集也很有名。1569 年,他所 绘制的一幅适用于航海的等距圆柱投影世界全图,使他成为第一个将整个地 球表面描绘在平面上的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也编制了一幅世界地 图,将中国放在图幅中央,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多数学者长期以来沿用“天圆 地方”、“华夏居于寰宇之中”的旧观念。 14~16 世纪,欧洲科学界出现了一批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孟德 斯鸠等著名人物。其中哥白尼(1473~1543 年)(图 1-6)的“太阳中心说”, 对地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此学说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许多行星之一,本身又以地轴为中心而自转。这 一伟大发现,彻底推翻了统治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沉重打击了封建 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恩格斯对“太阳中心说”评价很高,认为“从此自然科 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此外,“地理唯物论”也在此时产生。如孟 德斯鸠的气候决定论,即本时期的产物。
(4)并非“巧合”的特点
  古代地理学是农牧业社会的产物。人类对于大地的认识,是逐渐探索, “步步为营”,由点及面,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地理视野。开始是短距考察, 以后是长途之旅,最后干脆是环球探险了。伴随这一由近及远的陆海跋涉之 行,此时所出现的文字性地理记载,也多是以探险、猎奇、游记或包罗万象、 百科全书式的方域记述为其特点。中国是这样,域外的地理书大凡也是这样。 写记的方法,是以现象描述为主,理论体系性的著述却并不多。地理著作, 往往都是与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部名曰是 “地理”类的名著,也常常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文艺”作品。中国的《山 海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基本就是这样。古希腊学者赫尔 泰的《地球的描述》、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斯特拉波的《地理》、马 可·波罗的《游记》,无一不是这样。
  本文标题:地理学发展三步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03/162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03/16201.html

标签:地理学发展三步曲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