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京西南房山十渡、霞云岭方向旅游线和旅游点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房山境内的山以石灰岩山地为主,在拒马河和大石河两条河流沿岸可见 到塔状峰林、漏斗状洼地、地下溶洞等各种类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或称喀 斯特地貌景观。房山区的许多景点都与石灰岩及两条大河有关。在北京地区 要想观赏类似于南方的喀斯特地貌,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房山。 108 国道—京原公路起自北京复兴门,向西经石景山,穿过永定河,由 永定镇西翻越马鞍山,再向西进入房山区,然后沿大石河至霞云岭,再至鱼 斗泉出京。沿线除阜石段在市区外,其余的均逶迤于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在 门头沟区段(卧龙岚~松树岭)长 20.8 千米,全部为越岭线。主要旅游点有 西峰寺、戒台寺、潭柘寺等;在房山区段,长 99.15 千米,主要在大石河谷 中延伸,沿途有旅游点石花洞、万佛堂孔水洞、银狐洞、白草畔、蒲洼狩猎 场等。 京原铁路在北京境内由北京站至平峪站,沿途可游览景点有金陵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上方山云水洞、云居寺石经山、十渡风景区及河北涞 水野三坡等景点。 此外,由京石高速公路出良乡道口后走京周(周口店)公路至房山,再 走房山至张坊的公路也可以游览以上由周口店至十渡的各景点。北京至房山 各景点的旅游交通均可由天桥乘 917 路汽车。917 路汽车设有开往石花洞、 银狐洞、上方山、云居寺、十渡等各景点的专线车(每周六、日发车)。另 外有前门和阜城门发车的游 10 路开往云居寺、十渡方向。 门头沟区段可乘 336 路、336 路至河滩后换车。也可由苹果园乘 931 路 或由前门 22 路总站、阜城门 335 路总站乘游 7 路。
  北线:
  1.名松拥刹,戒坛千古——戒台寺 位置与交通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马鞍山麓,距北京约 35 千米。可乘 336、326 路公共汽车至门头沟区河滩,再转开往潭柘寺的专线汽车,于戒台 寺站下车。 历史沿革 戒台寺创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距今 1300 多年。 早名聚慧寺。由于在辽咸雍五年(1069 年)法均和尚在寺内建了一座大戒坛, 人们遂称它为戒台寺或戒坛寺。五代末期寺曾毁于火,明正统年间重修,更 名万寿禅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也曾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大多是清 代修建的。60 年代末期,寺内神像均被破坏,80 年代初修缮寺庙时又重塑了 神像。千佛阁因有坍塌危险经市政府批准而于 1964 年拆除。 主要建筑 戒台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 佛阁(已拆)、三仙殿和九仙殿。中轴线两侧还有戒坛殿、行宫花园等。① 山门殿。为筒瓦顶,内塑哼哈二将。②天王殿。为绿琉璃瓦顶。塑有四大天 王、弥勒及韦驮等神像。③大雄宝殿。为绿琉璃硬山顶,内顶有天花及藻井 三。重檐复宇,高大巍峨,前有露台,后有带汉白玉石栏的石阶梯。内塑释 迦牟尼佛像、十八罗汉等。④千佛阁。现代仅存殿基。原为两层、三重檐楼 阁建筑,内有大小佛像千余,故名千佛阁。⑤观音殿,为歇山卷棚屋顶,面 阔 5 间。殿前白石栏杆的柱头上雕有精致的石狮。⑥戒台殿。为重檐、琉璃 盝顶的方形建筑。内有明代遗物汉白玉戒台。它是一座高丈余的石刻台座, 三级,雕刻精美,其体量居全国之最。坛的四周雕有数百个戒神,其中 24 个神像身高 3 尺,戴盔披甲,神志威武。殿堂内有明代雕花沉香木椅,是当 年传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⑦明王殿。又称优波篱殿。门外有三座经幢, 六角或八角形柱,其中两座为辽代,一座为元代。⑧塔院。有辽塔、元塔, 其中一塔高 11 级。⑨牡丹院。在千佛阁遗址与戒坛殿之间,属具江南风格的 庭院式建筑。现存垂花门、正房、厢房、回廊等。乾隆曾带后妃在此避暑。 ⑩方丈院。在寺庙东南,是明清各代著名法师、方丈住地,古色古香,淡雅 别致。(11)和尚墓地。在寺庙东面,这里碑冢成行,青松挺拔,十分幽静。 (12)九仙殿,又称洗心殿,位于观音殿之后。(13)钟鼓楼。为筒瓦歇山顶, 底层周围出廊。(14)伽蓝殿和祖师殿。为大雄宝殿两侧配殿,筒瓦硬山顶。 261 一峰五洞 戒台寺后为极乐峰,由石灰岩构成,峰奇秀美,多喀斯特溶 洞,古有“一峰耸奇秀,数里诱人行”颂诗。著名的有五洞:太古洞、化阳 洞、庞涓洞、观音洞、孙膑洞。太古洞外有明嘉靖三十九年建的八角 11 层石 塔,名“马鞍山护国宝塔”,塔周围刻有 88 尊佛像。化阳洞右直下百米处有 一石龟。庞涓洞极深邃,两壁皆石乳,千姿百态,明人于奕正诗云:“石乳 挂四垂,仿佛百怪立”。 五大古松 戒台寺之松,自古有名。诗云:“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曹雪芹祖父曹寅在《马上望戒台》诗中亦云: “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即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据调查,戒台寺四五百年以上古松有数十株,其中以卧龙、自在、九龙、抱 塔、活动等五大古松最出名。卧龙松胸径 73 厘米,鳞片斑驳,身躯硕大,树 枝横生,长达 10 米,远望犹如一条翘首横卧的蛟龙,大有乘云欲去之势。该 松“腹部”枕卧于一块剑形石碑上,“卧龙松”三字乃乾隆帝亲题。自在松 胸径 130 厘米,枝条舒展,萧洒飘逸,一年四季,饮露餐霞,啸风映月,立 霜傲寒,怡然自得。九龙松是一株干色如玉的白皮松,胸径 2.03 米,树高 18 米以上,粗大的九条分枝如同升空而起的 9 条白龙。抱塔松又名“抱浮图”, 胸径 87 厘米,颇似神龙“双爪”,将辽代法均和尚衣钵塔紧紧抱住,令观者 啧啧称奇。活动松高 9 米,胸径 81 厘米,枝干交错,“牵一枝而动全冠”, 常引得游人踮足一试。清乾隆有诗云:“老干凌凌挺八尺,缘何枝摇本身随? 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寺庙评价 戒台寺是京西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寺。前人称它是“高视香山 倍之,其佳丽视碧云,而规制则碧云所不及也”。康熙皇帝在戒坛碑记中亦 云:“西山地接神京,岭岫绵亘,林壑深美,中多精蓝古刹。考其历年久远, 建置自唐以来者,则万寿寺戒坛为最古。”戒台寺不仅历史古、规制高,而 且有全国、北京第一的文物,如戒台,其规模之大,为全国之冠,并与福建 泉州开元寺、浙江杭州昭庆寺合称全国三大戒台。又如戒台古松,数量多而 造型奇,堪称京华一绝。其内九龙松,植于辽代,树龄有八九百年,是北京 园林中最古老的松树。戒台寺在 1957 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九峰环抱,古刹辉宏——潭柘寺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群山环列的潭柘山腰。距北京城约 35 千 米。可乘 326、236 路公共汽车至河滩站,再转开往潭柘寺的专车。或由苹果 园乘 931 路旅游专线车。 历史沿革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潭柘寺最早建于晋代,初名嘉福寺,距 今已有 1700 多年历史。唐武则天时更名龙泉寺,金代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 元年(1457 年)复改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又改名岫云寺。前后名称更迭 频繁,但以俗名“潭柘寺”流传最广。“潭柘”之名乃因有“龙潭”和“柘 树”而得。潭柘寺在历代都有重修和扩建,尤其是清代的扩建,才得到今日 之规模。现有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遗物。 主要建筑 潭柘寺建筑主要分为三部分:中轴线上自南而北分布着牌 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升降错落,宏敞巍峨;东 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和清代皇帝的行宫:万岁宫、太后宫;西路 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此外,寺后山上有龙潭, 寺外有安乐延寿堂和塔院。下面将主要建筑分述之:①山门殿。门上石额镌 刻有康熙皇帝手书的“敕建岫云禅寺”6 个大字。②天王殿。内中供弥勒佛, 背面塑韦驮像,两侧塑四大天王。③大雄宝殿。殿堂高大,富丽堂皇,是寺 中地位最尊的建筑。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大脊两端的巨型碧 绿琉璃鸱吻上,各系以黄闪闪的鎏金长链,高 2.9 米,色彩鲜艳,造型别致, 气势轩昂,为元代遗物。殿上檐额“清静庄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 海珠轮”是乾隆手笔。④毗卢阁。是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高 15 米,二层, 木结构,有康熙手书匾额“毗卢阁”三字。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 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 后是“百鸟朝凤”。⑤观音殿。为西路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全寺最高点。殿 前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殿内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拜砖, 其女因笃信佛教在此出家,每天来观音殿顶礼膜拜,日久天长,使所站的一 块砖深深陷入,留下了 30 厘米深的脚印,几透砖背。⑥流杯亭。又名猗玕亭, 在东路庭院内。它为一方亭,亭内地面为一汉白玉巨石,上刻一条弯弯曲曲 的水道,从北面看似虎头,从南面看像蟠龙。当引泉水通过时,放带耳酒杯 飘浮其上,耳杯随水旋转,止于人前,则取而饮之。这是因袭汉魏“曲水流 觞”的习俗而来。后人发展到室内作渠代替曲水,内中含意,也即以助兴、 娱乐取代消灾求福。⑦龙王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 1.7 米,重 150 千克,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 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⑧戒台。为和尚受戒之 处。与戒台寺之戒台类似,只是体量较小。台上有释迦像及三把椅子。⑨舍 利塔。在东路最后。塔前有两株古松若凤凰起舞。塔后墙上有金碑,上刻七 律一首。⑩地藏殿和圆通殿。分别位于舍利塔之东西。地藏殿东有宝座,为 乾隆休息之处。(11)安乐堂。在山门左前方,为和尚退休养老之所,故又称 安乐殿。(12)塔院。在寺前平地上,分上下两处。共有金、元、明、清各代 和尚塔 72 座,可谓集各时代塔之大观了。据说它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对 研究历代和尚塔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3)龙潭。位于寺后集云 峰下,距寺约 1 千米许。沿路有观音洞、歇心亭、姚少师静室、海蟾石、龙 王庙等景点。龙潭,方广丈余,上有泉水,盘旋而下,通过有 12 块大青石雕 成的一条青龙之口注入池中,现已干涸。池畔还有一堵红色矮墙和一座方亭。 亭前墙上刻有乾隆书写的《岫云寺即事之二》的诗文。 潭柘十景 潭柘寺在人们漫长岁月的进香和观光活动中,被归纳概括为 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飞泉夜雨、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 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这十景随着古刹的重修和开放, 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植物景观 潭柘寺有四大植物景观:其一是柘树。柘树又名黄桑或奴 柘,为亚热带小乔木。果实似桑椹,圆而可食,茎皮为造纸原料,木汁可作 染料,全身均可入药。因寺庙几经沧桑,几百棵柘树仅剩寺门外一株。近几 年由人工培植了十多棵小柘树。亚热带乔木能在温带生存,本身就是一桩奇 事,构成北京地区一种珍奇的景观。其二,古银杏树。毗卢阁前有两株高大 的银杏树,东边一棵称帝王树,胸径 4 米,高 40 米,植于辽代,树龄虽有千 年,但仍枝繁叶茂。西边一株称配王树,枝干丛生,至今也有 600 年历史。 其三,两株七叶树。位于斋堂院,胸径各有 1 米多。七叶树又名婆罗树,随 佛教发展传入我国。2 株均植于明代,迄今有 600 年历史。其四,黄金镶碧 玉竹林。其竹子由下至上,每隔一节都有一道黄色或绿色的垂直线条,犹如 镶嵌上的碧色玉石。其中绿杆黄线条者称“碧玉镶金”;黄干绿线条者称“金 镶玉”,亦称“金丝挂绿”。 寺庙评价 潭柘寺历有“先有潭柘,后有北京”之谚,以建寺年代之早、 之古为北京现存寺庙之冠。潭柘寺的建筑规模,基本上保留了清康熙年间扩 建后的原状,有的建筑还保留了金元风格。它的整体布局,依山势各组殿堂 成阶梯状逐级上升,高低错落,气势雄伟壮观。潭柘寺的文物在北京具重要 地位,如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大雄宝殿脊端上的巨形琉璃鸱吻和金链;奇特 罕见的“碧玉镶金”竹景;集各时代和尚塔之大观的塔林等。
  3.京西新近发现的大型溶洞——龙宫 经地质部门多次实地勘探,门头沟潭柘寺附近发现一座规模很大、构造 奇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大型溶洞。据初测,该洞在 20 多米深处有地下河, 洞内遍布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花。地下河最宽有 10 多米,最深达 20 多米。河水平静如镜,清澈甘冽。高达四五十米的洞厅犹如地下龙王宫殿, 故被称为“龙宫”。据勘探者推测,在地下河的上方可能存在一个面积更大、 石花更多的大型溶洞。目前该洞仍在深入勘探中,为了迎接新世纪旅游高潮 的到来,门头沟区正在对龙宫进行规划和开发设计,洞口仿古大门和洞内千 余米水泥护墙也正在紧张施工,预计 1999 年内可全面开放。 4.环境幽雅,古树林立——西峰寺松塔园旅游区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乡岢坨村西 1 千米山窝内。从门头沟 河滩站乘开往潭柘寺的长途公共汽车于岢■坨站下车即达。 历史沿革 西峰寺创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泉寺。明正统元年 (1436 年)至四年,惜薪司太监陶镕重建。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 景泰四年(1453 年)赐寺经一藏,隆庆六年(1572 年)及崇祯年间均由太监 主持重修。清代寺院衰败,至清末成了郡王载洵的产业。1982 年,下院经整 修改建为门头沟区博物馆。 主要建筑 西峰寺原有山门殿、天王殿、如来殿、毗卢殿、钟鼓楼、伽 蓝堂、祖师堂等建筑,明代时寺址还有唐俊公塔,至民国期间又移入元月泉 新公塔一座。以后随着沧桑变化,大部分建筑均被破坏,如今仅存有山门殿、 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等共 30 余间。此外,寺后有清代郡王载洵墓穴一 座,寺南约 500 米有载洵享堂等 20 余间。附近有埋葬戒台寺历代僧人的 13 座和尚墓塔,其中 3 座保存完好。 植物景观 西峰寺四面环山,环境幽静、遍谷松柏,严若翠障。是一处 难得的避暑佳地。园内有 73 株古松,它们像上苍古塔,或似罗汉伫立,千姿 百态,挺拔高洁。其中一株高大的银杏,胸径达 232 厘米,树高 32 米。据树 下碑文记载,其树龄已达 1000 年以上,至今仍结果累累,属一级保护树木。 5.玉砌仙府,岩溶神功——石花洞 位置与交通 石花洞位于房山区河北乡南车营村,距北京 50 多千米。 沿京石高速公路,出闫村道口往西行 15 千米即达。旅游季节由前门、阜城门 发车的游 7 路直达。平时,由房山区有通往石花洞的专线车。 开发历史 明正统十一年(1446 年)法师圆广云游时发现此洞,并命洞 名为“潜真洞”。之后又在西崖壁上刻十王地藏菩萨,称“十佛洞”。明景 泰七年(1456 年)在洞内镌刻大理石地藏王菩萨像 3 尊,改名“石佛洞”。 1978 年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对该洞进行初探,定名石花洞。1981 年 6 月首 次组织洞穴深层探测,发现了第 6 层洞口。1987 年 9 月 28 日建成并向社会 开放。 溶洞形成背景 石花洞发育在距今 4.4 亿年以前形成的中奥陶系马家 沟组石灰岩中,由于经过地壳运动的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之过程,海底上升 为陆地。大约 1.5 亿至 0.7 亿年之间,北京地区发生了剧烈的燕山运动,西 山隆升为现在高度。尔后地下水沿碳酸盐岩裂隙溶蚀形成喀斯特溶洞。由于 地壳间歇性的抬升,地下水下切和溶蚀速度不一样,故形成了处于不同高度 上的多层洞穴。据探测,石花洞上下共分 7 层,1~5 层约 2500 米,6~7 层 为地下暗河。7 层总长 3000 米。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最长、层数最多的溶洞。 其中第一层洞长 348.48 米;第二层洞长 1013.76 米;第三层洞长 500 多米, 第四层洞长 100 多米,第五层洞长 500 多米。再下为第六、第七层。现开放 1~2 层,洞道总长 1300 多米,洞体面积约 7663.6 平方米。 主要厅堂和景点 目前开放的两层洞有大厅、佛堂、大会堂、水帘洞、 乱塔寺、中心大厅、老牛槽、光照路、光明洞天、大戏台、长廊大厅、乱石 大厅等 10 多个。主要景点第一层洞有:雄狮迎客、玉屏翠影、迷宫洞、路南 石林、鲤鱼戏水、露滴石笋、仙宫别院、蓬莱仙岛、仙翁观瀑、后宫仙帐、 水帘洞、天门异洞、仙女摘桃、灵霄宝殿、瑶池石莲、壁流塔林、蟠龙玉柱、 奇洞仙居、江南春早、东流瀑布等 20 处;第二层洞有竹篱茅舍、井岗厅、云 岭雪松、群峰竞秀、玲珑宝塔、南湖倒影、玉柳垂荫、石幔、幽宫龙潭、定 海神针、双彩石盾、仙女绣花台、塔峰峥嵘、金银山、玉华千堆、玉花生、 凌虚阁、龙田竹篱、龙田长城、玉吉灌仙田、玉龙白马、梅竹芳林、天笋石 林、翠竹丛生、光明洞天等 25 处。 溶洞评价 石花洞自然景观玲珑剔透,华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 流水和停滞水形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石瀑布、边槽、 石坝、石梯田等和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石花、石枝、卷曲石、 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并有晶莹的鹅管、珍珠宝塔、彩光 壁、五彩石旗等罕见的堆积形态,其中大量的月奶石在我国洞穴中为首次发 现;长 18 米、高 10 米、有 500 多层的石幔大竖琴在我国北方溶洞中极为罕 见。整个洞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6.石刻传千古,曲水绕迷宫——万佛堂孔水洞 位置与交通 位于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河北乡万佛堂村西。由房山 乘去石花洞的车,中途可达。自己开车沿京石高速公路出闫村道口向西经崇 各庄、坨里即达。 历史沿革 万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它是唐代一位叫号溪的 比丘尼创建的。故很早就是驰名幽燕的名胜之地。原名称龙泉寺,后改大历 禅寺。经过历代重修。清时徐梦陈曾把它与上方山云水洞相比较,留下“秀 莫于上方,奇莫于孔水”的赞誉。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修物。 万佛堂 万佛堂为三间无梁殿,歇山顶,门窗由汉白玉石发券,其上浮 雕飞禽花卉。门楣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 殿”。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万菩萨法会图”,长达 23.8 米,高 2.4 米,由 31 块长方形汉白玉浮雕而成。它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佼佼者。浮雕 内容包括正在说法的释迦以及菩萨、天王、伎乐演奏、飞天散花等,线刻飞 动流畅、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万佛堂建筑雄伟、端庄,背依奇峻山 峰,前有清泉流涌,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孔水洞 是一个蜿蜒曲折、幽深难进的天然溶洞。与石花洞一样均属奥 陶系石灰岩中溶蚀的喀斯特洞穴。但孔水洞是暴露地表,现在仍在淌溢泉水 的地下阴河。该洞券口是由人工砌成,两扇巨大石门已不知去向,唯有宽尺 许的石梁还放在洞口之上,进洞须跨过石梁,贴着洞壁,穿过狭长的洞道, 才能到达那神秘的洞口。乘舟入内,在不远的石壁上可发现隋唐时代的造像 和经刻。造像面积高 1 米,宽 2.5 米,总计 6 尊,造形与云岗、龙门石窟相 似。刻经字迹模糊不清,是因雨季洞内水位增高淹没刻经,千年侵蚀所致。 除刻经造像外,洞内在 1982 年还出土过动物化石、铁器、7 条唐代金龙等遗 物。由此再向里进,则顺次有 3 个洞厅;第一洞厅为传说神龙出山之处,面 积约 500 平方米。洞底淤积着一层厚厚的泥沙和碎石,古代人们曾在此祭祀 龙神,求雨驱旱,目前这里仍残留不少古代铜钱、陶瓷祭器。过第一洞厅约 90 米即入第二洞厅,它高 30 余米,上悬众多石乳,形如飞鼠、蝙蝠、游龙、 奔象等。第三厅钟乳景观更美,著名景点有石乌龟、仙人栈道、镜泊湖、仙 人桥、石花、大鳄鱼、九曲迷宫等。石乳低俯水面,千姿百态,奇景不绝。 景观评价 万佛堂孔水洞不仅是我国石刻、石雕、古建筑史上的光辉一 页,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房山石经早期刻经地点之一,所以它在“房山石经” 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洞内摩崖造像是我国北方水洞中唯一的一例。 1979 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又被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7.具有毛状晶体和华北第一地下矿泉河的世界岩溶奇观——银狐洞 位置与交通 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由门头沟乘京原公路长途 汽车至佛子庄站或乘车自京石高速公路从闫村道口转西至佛子庄站下车,向 南步行 1 千米即达。 地理背景 银狐洞是大石河流域已发现的一个大型溶洞。上下几层总长 在 2000 米以上。它发育于 5 亿年前的奥陶纪与 3 亿 2 千万年前的石炭纪之间 的石灰岩中。燕山运动时,由于地壳的不断抬升,流入大石河的英水河沿裂 隙向下侵蚀和溶蚀,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地下阴河型洞体。第一层洞和第二层 洞因最先形成,故洞壁和洞顶堆积了大量钟乳景观,如石乳、石盾、石笋、 石珠、石葡萄等。溶洞泥质较多,并可捡到大量卵石,表明它原来是属于地 下河道。现在地下河已下降到第三层水洞。 主要景观 银狐洞洞体粗犷深长,多层多支,既有旱洞,又有水洞,纵 横交错,蜿蜒曲折。其景观特点有三:①重力崩塌、地下水侵蚀和溶蚀、化 学堆积三种形态并存;②有北京地区目前已知最长的地下河;③除了有一般 溶洞堆积的石乳、石旗、石盾、石笋、石柱、石帽等形状外,还有国内洞穴 少见的石菊花、石枝、晶花、鹅管、石珍珠、盘状石葡萄、球状石乳等。其 中最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倒挂于支洞中,长度近两米,形似猫头狐狸身的大型 方解石结晶体,其通体布满毛状、丝绒状针刺,晶莹洁白,胜似冰雪玉雕。 经国内外洞穴专家鉴定,这种大型毛状晶体,为世界溶洞首次发现,堪称“中 华国宝”,世界岩溶奇观。 价值很高的地下河水 在深入洞下 106 米处,有一条水量较大的地下 暗河。现在已开辟了洞下划船项目。这在华北地区尚属首家。此水经北京市 地质工程勘察院多次取水化验,含有锶、锌、锰、锂、铁、钼、钒、氟、硼、 镁、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测定为 低矿化度、低钠弱碱性水;经房山卫生局测定水中含有氡;又因其流经磁铁 矿而成为天然磁化水,具有消炎、杀菌、增强细胞活力和生物活性的功能。 经众多患者亲身实践,用此水洗浴或饮用后对关节炎、风湿症、糖尿病、哮 喘病、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具有神奇的医疗作用。 除探洞、划船外,银狐山庄还为游客准备了四季应时的鲜果、野味、野 菜等无污染绿色食品。 8.北京郊区罕见的道家文化山——圣米石堂 位置与交通 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北约 5 千米的莲花山上。从 北京六里桥乘开往史家营的公共汽车,至柳林水村下车,沿沟小道北上即达。 环境特点 这里是老龙窝南麓一处以道教文化取胜的游览点。所有道观 建筑都与陡峭雄险的岩溶地貌溶合在一起。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 加上石灰岩峰柱、溶洞等奇特地形,使这里环境尤为幽静、奇险和神秘。难 怪北洋军阀时代临时大总统曹琨曾选择这里建筑了他的避暑别墅。 主要景点 圣米石堂是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自然和人文景点颇多,著 名的有莲花山、十八盘、长生洞、南天门、集仙洞、蟠桃宫、彩塑道教像、 南庙、圣米石堂、曹琨 别墅群等。莲花山在北京有两处,一座是延庆县东南汉家川的北莲花山,系 花岗岩构成;一座是本区莲花山,系石灰岩峰柱构成,故又称南莲花山。它 高达三四十米,四周为直立崖壁,无法登顶。当地人传言,峰顶有一少女骨 尸,已形成木乃伊,系民国初年因生病死去后,为实现其“还愿”之遗嘱, 兄长将尸体用白布裹之,背放于莲花峰顶。我们考察时经多次考证,现在仍 还有木乃伊。使人惊奇的是,这女木乃伊尸体是如何背上去的?在北京半湿 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如何能形成木乃伊?这真乃一大奇观,又是一个自然之 谜。十八盘是莲花山第一景,它犹如行蛇,伸向峰峦,爬上十八盘,天空豁 然开朗,顿觉心旷神怡,周围景物尽收眼底。长生洞为一发券石洞,在十八 盘之旁。门楣嵌一方石额,楷书“长生洞”三字。该洞深不足 20 米,宽高各 3 米。洞内石桌上有三尊精美的雕像,一尊木刻,两尊石制。洞尽头还有一 尊较高的石佛。自长生洞往上,就到了著名的道观建筑群——蟠桃宫。它创 建于 1924 年,由道士蔡义先主持修建。该宫观建于数丈高的台地上,其建筑 规模宏伟,高低错落有序,历有“蟠桃宫形势巍峨,有众星环拱,万流仰镜 之概”。可惜现已破坏严重,仅存残垣断壁和碑碣。彩色道教像耸立于陡壁 之中,人们无法登临。其主像高约 4 米,双手捧钵,宽袍大袖,脚踩莲花。 他的两侧各有一道童。远观恰似神仙下凡,飘向人间。塑像与蟠桃宫同寿, 均系 1924 年塑之,它虽无任何建筑遮掩,经数十年风雨侵蚀仍保存如初,这 在北京地区是独一无二的道像景观。由蟠桃宫经南天门,可达佛教寺院南庙, 它两侧建有钟、鼓楼,现殿堂均已拆除,只遗存断壁残垣和西塔院三座明清 时所建的佛塔。蟠桃宫和南庙均有众多古松,高大挺拔,给本风景区增添了 悠古氛围。圣米石堂位于莲花山南侧石崖间,洞内遗存许多米粒大光润的白 石粒,人称“圣米”,该洞由此得名。洞深不足 15 米,广不足 4 米,高约 3 米。内有人工垒的供桌,上置佛像两尊。据洞壁石碑记载,该洞原名圣米石 堂胜泉寺,系明嘉靖十二年(1533 年)修建。曹琨别墅在蟠桃宫之右侧,建 筑大部被拆毁。临别墅有裂隙泉,水质清碧,饮用可口。 景观评价 圣米石堂是北京郊区少有的道教遗存,规模较大;周围环境 优美,可供游人观赏、避暑、休闲和度假;现存彩塑道教像,耸立崖壁上, 气势雄伟,在京郊独一无二;莲花山为一石灰岩孤峰,其天然造型可与桂林 独秀峰媲美。
南线: 1.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位置与交通 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乡龙骨山,距北京约 50 千米。游者可从天桥乘 917 路汽车至房山后转车或乘长途汽车由天桥、六里 桥直开周口店,或乘永定门站开往周口店的 321 次郊区火车均可达。 历史沿革 50 万年前“北京猿人”在此居住和生息、繁衍。20 世纪 20 年代初,由当地采石工人指引,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此发掘出“北京猿人”牙 齿化石及其生活遗迹。1929 年 12 月 2 日下午 4 时,我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 教授,找到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后经半个多世纪的发掘, 先后出土了大量“北京猿人”的遗骸、石器、用火遗迹和 100 多种动物化石, 在其上方的洞穴中还发掘出约 18000 年前的“山顶洞人”遗骸。1973 年在龙 骨山东南又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新洞人”牙齿。除遗址 发掘工作外,1953 年还成立了遗址陈列馆,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1992 年 8 月 21 日,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北京猿人洞穴 北京猿人洞发育于距今 4 亿 4 千万年前的奥陶纪灰岩 中,东西长约 140 米,中部最宽处约 20 米,向西慢慢变窄,仅剩 2 米宽。这 里经过 60 多年的发掘,将推入洞穴的角砾岩几乎下挖了 40 多米。今日观之, 犹若一口深井。但已挖堆积还不到全洞堆积物的一半。 此外在洞中还发现了用火遗迹,它包括 5 个灰烬层、两处保存很好的灰 堆遗存和烧骨等。出土的石器有锤击石锤、砸击石锤和刮削器、尖状器、砍 砸器等。1930 年,又在龙骨山猿人洞的上方发现了“山顶洞”。此洞口宽 4 米,下宽约 5 米,主要由洞口、上室、下室、下窨四部分组成,其中上室东 西长 12 米,南北宽 8 米。上室西端由一斜坡,可通下室。下室再往深处则为 下窨。山顶洞内堆满了松散的沙质土。经过两年发掘,先后出土了三具完整 的人头骨化石及其他部位化石,总共相当于 10 个个体。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 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此外,山顶洞内还发现穿孔的介壳、兽齿 及 24 件石器与骨器。其中有一枚保存较好的骨针、一枚雕有花纹的鹿角棒, 141 件装饰品,这些制作精细的骨器,表明山顶洞人已在使用磨光和钻孔新 技术,其文化较旧石器早期猿人洞“中国猿人”要进步得多。根据 C 14 时代 测定,山顶洞人距今为 18000~10000 年。 遗址陈列馆 展馆内分 7 个展室:第一室陈列着“北京人”的化石、石 器以及用火证据;第二室陈列“山顶洞人”的化石和他们制作的石器、骨器、 装饰品及动物化石;第三室陈列我国其他地方发现的人类化石以及世界有代 表性的古猿模型;第四室介绍“北京人”遗址的地质情况;第五、六室陈列 周口店其他地方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第七室陈列着与“北京人”共生的动 物群化石。 2.兜率中天,云水迷宫——上方山、云水洞 位置与交通 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岳各庄乡六聘山中,距北京 75 千 米。从北京莲花池站乘长途汽车或在天桥乘 917 路汽车到房山,然后转乘开 往圣水峪的定点班车。或从永定门火车站乘 595 次火车在孤山口站下车北 行。 历史沿革 上方山是京郊一座宗教名山。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 和“千年佛家圣地”、“燕郊诸山之冠”等称誉。据史籍记载:东汉明帝时 期,高僧华严慧晟禅师就在这里兴办佛事,被尊为“上方山的开山祖”。后 来经历代扩建,终于形成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寺庵分布格局,总称“六 聘山天开寺”。兜率寺位于上方,故又名上方寺,山也由此而更名,“六聘 山”一名逐渐被遗忘。天开寺以辽金为鼎盛期,金末毁于战火,元代曾有复 苏。现存寺院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至解放初,原有寺庙遭受天灾人祸破坏, 剩下寺庵仅有 16 座。六七十年代,各庵神佛像又全部被捣毁。1980 年开始 在上方山建筑景点,修建了直通山脚的沥青路。1984 年 5 月公布为北京市第 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九洞十二峰 上方山由白云岩、石灰岩等构成,时代为 6 亿年以前的 中、上元古界蓟县系。以后经地壳运动褶皱成山。但是这种具有近于水平岩 层产状和纵横节理的可溶性盐岩,受地表水的溶蚀、侵蚀,形成塔状的峰林 和喀斯特溶洞景观。故多峰多洞是上方山的显著特点。上方山的峰主要有十 二个,即天柱峰、观音峰、飞来峰、啸月峰、回龙峰、毗卢峰、锦绣峰、象 王峰、望海峰、青龙峰、狮子峰、驼峰。其中天柱峰最高,海拔 732.6 米。 由于它高可摩天摘星,故又称“摘星坨”。从下仰视,它像一把刺空利剑, 势凌群峰之上。古人常用“高峰兜率与天齐”,“直凝云与较高低”、“还 上星晨更几梯”等比喻其高。上方山的溶洞著名的有 9 个,即云水洞、朝阳 洞、西方洞、金刚洞、延寿洞、九还洞、华严洞、阴阳洞、天王洞等。其中 以云水洞为最大、最奇。云水洞长 620 米,它由一个狭长约 146 米的入洞廊 道和 6 个平行的洞厅组成,洞厅之间分别有天然“小门”和管洞相连接。第 一大厅高 50 多米,宽 30 米,厅内景点有卧虎岩、黑龙潭、二龙把门、半悬 山、起火洞等;第二厅有南佛、盐山、枣儿栗子山、狮子望莲、二龙戏珠、 擎天大柱等景致。厅内的擎天大柱,高 37 米,是我国目前所知最高大的石笋。 第三、四、五、六大厅的景物也很令人赏心悦目。著名的有双狮顶牛、灵芝 山、棉花山、象驮宝瓶、老翁看瓜、观音说法、十八罗汉等。总之,云水洞 是一座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景致的天然艺术之宫,大 小景点总计 108 个。正如诗云:“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景”。 主要古迹和景点 ①接待庵。在上方山脚下,是七十二庵的头一庵,也 是登山的起点。此庵专为接待朝山者而设,故以“接待”命名。②云梯。从 接待庵北上,过“发汗岭”,即可看到建于断崖绝壁间的一条登山石阶路, 每磴甚高,共 262 级,两旁有铁索可供攀扶,十分陡峭崎岖,石壁上刻有“幽 燕奥室”四字。古有诗云:“万丈悬崖万丈梯,华严佛殿傍云霓,大呼侣伴 攀缘上,回首山弯草色迷。”系明代内监向福善于成化丙戌年(1466 年)所 凿,后多次重修,踏磴逐级而上,仿佛直入云霄,故名“云梯”。③云梯庵。 在云梯尽处,为小房数间,左倚高岩,右临深壑,正为山路咽喉之处,为上 下山必经之道。庵内尚存几尊道教神像,是明代晚期遗物。这里晴天可饱览 群山奇峰,遇雨可观瀑布壮景。④兜率寺。为七十二庵总汇点。位于群山中 峰之下,四周树木成荫,殿宇外形巍峨,殿内神像庄严,在上方山诸寺庵中 规模名列榜首。该寺建于隋末唐初,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殿前有明代石 碑 3 座,正、后殿墙上并嵌有 42 章佛经,分刻于 15 块雕板上,笔法挺秀有 力。⑤塔院。在兜率寺西南,这里有多座埋葬僧骨的墓塔,其中最古的是一 座辽代石塔,据其碑记,迄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⑥藏经阁。为民国年间所 建,据传是专门为藏明代经卷而设。⑦望海庵。此庵是山中现存庙庵位置最 高的一座,海拔将近 600 米。⑧大悲庵。建于云水洞口外 60 米,三楹,其西 墙壁上保存有明代晚期壁画,人物画像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在洞口侧室上, 还有一尊元代雕刻的大悲佛母浮雕像。⑨其他寺庵。有朝阳庵、吕祖庙、观 音殿、胜泉庵、一斗泉等。 植物景观 上方山是一处“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的天然 绿色宝库。据调查,这里共有天然次生林 353 公顷,维管束植物 103 科 363 属 625 种 29 个变种变型。其中木本植物 199 种,草本植物 466 种。上方山古 树很多。据 1987 年调查,发现古树有油松、侧柏、国槐、白皮松、银杏、桧 柏、文冠果、楸树、皂角、桑树、毛白杨、栗树、核桃、杜仲、漆树、枫树、 橡树、桦树、香椿、拐枣、腊梅、丁香、青檀、七叶树等 24 种 179 株。其中 一级 16 株,二级 181 株。在这无边的树海中有拔地参天的松树王、柏树王、 国槐王、银杏王和七叶树,盘踞山间的“一龙缠九柏”等等,都构成了一幅 古朴壮观的画卷。如生长在吕祖阁遗址的“柏树王”(侧柏),树高 29 米, 胸径 153 厘米,树龄约为 1500 年,是房山区年龄最大的古树。位于藏经阁院 内的“松树王”(油松),树高 30 米,胸径 90 厘米,树龄约 300 年,现树 干仍饱满无洞。位于藏经阁入口处的腊梅,树高 3 米,树冠 6 平方米,树龄 约 100 年,该树呈冠状,姿态优美,生长旺盛。生长于文殊殿院的七叶树, 树高 20 米,胸径 84 厘米,树龄约 300 年,相传该树由印度引种。生长于吕 祖阁院中的“槐树王”,树高 27 米,胸径 1.53 米,树龄 500 年。胜景“一 龙缠九柏”更是妙不可言,一根生于古柏腹腔的老藤,同崖边 9 棵柏树连为 一体,是上方山一绝。 上方三宝 上方山三大特产为:“黄精、香椿、拐枣”。黄精又名鸡头 参,为一种多年生植物,根茎像人参那样具有滋补作用,自古有“东北出人 参,上方产黄精”之说;香椿香味十足,可食期长,是奉献皇帝的贡品。这 里有 3 株古香椿树,树高分别是 8 米、8.5 米、8.2 米,胸径分别为 62 厘米、 64 厘米、66 厘米,树龄均在 200 年以上。拐枣又名枳椇。在北京只有上方山 海拔五六百米石灰岩质沟谷中适生。它不仅树形美丽,肉厚如鸡爪,甜脆好 吃,而且可防病疗疾,祛风解表。 景观评价 上方山、云水洞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有散布在密林中依山而 建的数十处寺庵,庵中有精美的塑像和壁画,是一处集历史、宗教、文化、 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京郊著名游览胜地。其中云水洞、摘星坨和兜率寺分别为 上方山洞、峰、寺庵的佼佼者。正如古人诗云:“幽燕古奥室,兜率居中岩, 花宫七十二,上下东西嵌。” 3.刻经千载,藏经九洞——云居寺、石经山 位置与交通 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区南尚乐乡水头村。距北京约 75 千米。从莲花池乘长途汽车或从天桥乘 917 路汽车至房山,然后再转换开往 西域寺的公共汽车;或从永定门火车站乘 373、333 次火车到石经山站下车。 历史沿革 云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其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 年)的石刻上。原寺规模很大,最盛期清代时,寺内有 5 进院落、6 进殿宇。 殿堂达 300 间,加上僧房等总数在 800 间以上,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寺院之 一。1937 年遭日寇炮火袭击,全寺、石经山的石经进行全面调查、发掘、整 理、研究和拓印,并于 80 年代新建了石经展室和经板库。1984 年 4 月,北 京市政府决定集资修复云居寺,在六七年内先后建成天王殿、毗卢殿、药师 殿、弥勒殿、大悲殿。同时,在石经山还兴建了文物保管所和部分登山道路。 云居寺主要建筑 云居寺坐西朝东,在中轴线上随地势升高依次有天王 殿、毗卢殿、大雄宝殿(尚未恢复)、药师殿、弥勒殿、大悲殿等六层殿宇。 各层殿宇两侧原有配殿、客舍、行宫,现未修复。寺的南北原有两座大塔, 今仅剩北塔一座。整个寺院形胜十分壮观。 云居寺“三绝” ①石刻经板。云居寺石经是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承 其师志开创起来的。他在唐贞观十三年(639 年)圆寂后,弟子玄导、僧仪、 慧暹、玄法等又相继刻造下去。后经辽、金、元、明、清诸代,前后历时 1100 多年,刻经总量达 14278 块,合 3472 卷、1122 部,共刻文字 1700 万。这些 石经板分别藏于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南塔下的藏经穴内。其中石经山有 上、下 9 洞穴,内收石经板 4196 块,地穴内收藏 10082 块。云居寺石刻经板 所刊刻的佛经主要有:《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摩诃般若经》《成 唯识论》等。这些石经板一般长 1 米多,宽 0.5 米,厚 10 厘米,最长 2 米以 上,最短 70 厘米。刻经形式以横写为主,但也有竖写之经板。石经文字清丽 有力,用笔自如,是极好的书法杰作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为研究书法雕刻艺 术、佛教历史、历代经济文化以及校勘印本佛教经典的脱误等,提供了重要 实物资料。②众多古塔。云居寺和石经山共保存古塔 15 座,其中仅唐塔就有 7 座。著名的有云居寺北院的辽塔和周围的 4 座唐代石塔;寺庙后山上的金 仙公主塔、大雄宝殿前面的静琬舍利塔等。云居寺北院辽塔高 30 多米,塔身 下部平面为八角形,四周有拱门假窗、回檐斗拱、佛龛浮雕;上部为圆锥形, 构成九重相轮形象,最高处是宝珠形塔刹。这种下部为楼阁、上部用覆钵、 相轮的作法,是同时代砖塔中极为少见的形式。塔身以上的覆钵、相轮部分, 似为元明时期所补砌。辽塔四隅各有高 3 米左右的唐代小石塔一座,平面均 为方形,塔身正面有尖拱形塔门,中空,形成一个龛洞,龛内正面浮雕佛像。 塔身以上有 7 级塔檐,外壁均有阴刻纪年。四塔中,西北一座修建最早(唐 景云二年,即公元 711 年),是目前所知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关于 这组由辽塔和唐塔组成的塔林,有的学者认为是我国金刚宝座塔早期的实 例,极为珍贵。总之,云居寺的古塔数量之多、雕琢之精,在北京地区都是 少见的。③佛舍利。压经塔下曾发现一个舍利函,函外壁刻:“大辽燕京涿 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此石匣内有银净瓶一个,内有释迦佛舍利 3 粒,颗 如粟,白如雪。鍮石香炉一个,黄香八两,檀香四两,永为供养,愿以四生, 俱登觉道,时天庆七年三月一日戌时葬,比丘志兴、比丘法聪、比丘善锐。” 银净瓶上刻花铜炉 1 个,鎏金佛座像 1 个,菩萨像 1 个,“大泉五十”铜钱 1 个,乾元重宝 1 个,庆历重宝 1 个,熙宁重宝 1 个,元丰通宝 27 个。80 年代初,又在雷音洞地穴内,发现释迦牟尼舍利 2 颗,为肉舍利,朱红色, 十分珍贵。 寺庙评价 云居寺是珍藏有“国之重宝”石刻经板的千年古刹。明代袁 廷玉曾有诗言:“匹马西风古树边,那知此地有西天?山藏石刻三千卷,寺 号云居八百年。”云居寺石经从隋唐刻至明清,数量总计万块以上,是我国 也是世界上收藏石经板最多的寺庙。石经板在我国某些古寺中都有发现,如 上方山兜率寺、北京国子监、河北磁县响堂寺、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等,但 是它们拥有的数量均很少。而像房山云居寺这样刊刻规模如此之大、收藏数 量如此之多、刻期延续如此之长的寺庙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难怪人们把 它誉为“北京的敦煌”。除石经外,云居寺还有占全国现存数量 1/3 的唐塔, 成为我国保存唐塔数量最多的寺庙;有全国罕见的一塔多种造型的辽代砖 塔,这座塔下部为楼阁式,中部为覆钵式,上部为花塔式,与四隅唐塔相组 合又呈现金刚宝座式。1992 年 8 月,云居寺被专家们推选为“北京旅游世界 之最”单位之一。 4.“北方小桂林”——十渡自然风景区 位置与交通 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张坊至十渡之间拒马河峡谷之中。 距北京约 80 千米。京原铁路穿越景区,可至十渡、平峪两火车站下车。或乘 由莲花池、天桥开往房山的公共汽车,再由房山转车至张坊或十渡。 地理背景 十渡是北京西山以岩溶峰林和深切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 风景区。这里河谷狭长蛇行,谷壁刀劈斧削,拒马河偎山绕岭从西北至东南 流贯区境,两侧山峰如塔似剑。原来,构成十渡峡谷的岩性是古老的震旦纪 石灰岩,它具有近于水平的产状, 又有极其发育的垂直节理,在地表和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了大 面积岩溶峰林地貌。其范围东起千河口,西至大沙地,北到石人峰,南临笔 架山,纵横近百里,无不呈奇峰秀水景象。被人们誉为“北方小桂林”。在 历史上,从一渡至十渡由于须经过 10 个渡口,故这里被称十渡风景区。1400 多年前的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其撰写的《水经注·巨马水》中写 道:“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千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 镮镮相比,咸悉西首”。清代皇帝乾隆也曾赋诗赞美十渡山水风光,云:“潦 水尽寒潭,横桥渡六骖。渚烟宜画染,旅景与诗谙。岸苇白无力,崖枫丹欲 酣。遥源何处是,重叠绘云岚”。总之,古今名人都把十渡描写为“仙境”, 而且这种“仙境”处于四季动态变幻之中。初春百花争艳,盛夏群峰叠翠, 深秋漫山红叶,严冬峰岭银冠。 主要景点 十渡风景区拥有景点数十处。依各渡口分别介绍如下: ①张坊古战道。十渡地区是历史上南北民族征战相互攻防的战略交错地 区。拒马河的名称就取其阻挡北方民族南下的铁骑,拒马于河之北岸的意思。 张坊镇内的地下古战道,是一千多年前古人所建造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究 竟建于何时,至今仍是一个谜。 ②一渡。从张坊北上,拒马河北岸的崖壁上有一突出的巨岩,酷似苍鹰引 颈,展翅欲飞,这就是著名的一渡美景——鹰嘴崖。位于张坊镇片上村的水上 快艇游乐场、牵引伞游乐场,位于下寺村的张坊磨盘柿基地和西白岱村的中 华猕猴桃基地以及皇姑坨的唐代摩崖石刻、中山寺的明代观音像等构成了以 张坊为中心的旅游景区。 ③二渡。过鹰嘴岩西行即可见千河口的五指山。此山因形如佛之五指而 得名。这一带的山坡上可采集到山石盆景的材料——上水石。这里是中元古 界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出露的地区。地下水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钙,当温 度、压力改变时,碳酸钙就环绕土壤颗粒、草根、腐殖质等发生沉淀,形成 了钙质胶结(石灰华)。其中的有机物质进一步腐烂变质后,钙质胶结岩中 就出现了很多毛细孔,成为上水的通道,形成了上水石。 从二渡开始即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十渡风景画廊。 ④三渡南方峡谷。这里是香港银都机构电影制作部的外景拍摄基地。峡 谷中古朴典雅的古代城楼,惟妙惟肖、千奇百怪的山峰怪石宛然一派江南风 光。《戏说乾隆》《三国演义》《武则天》《宰相刘罗锅》《寇老西儿》等 几十部电影电视巨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⑤穆柯寨。穆柯寨是位于南方峡谷西部拒马河南岸的一条峡谷。传说这 里是女英雄穆桂英当年占山为王时的山寨遗址,也是穆家的后人世代繁衍、 生息的地方。沿弯弯的山路,过层层寨门,可以领略到当年山寨的威风。聚 义厅、习武场、点将台、射箭场、迷魂阵、天门阵图等建筑设施将传说故事 形象地展现在游人的眼前。不管传说是否属实,这至少体现出人民对爱国英 雄的敬仰和怀念。在寨门口的穆柯寨酒家可以领略到宋朝文化的风采,并且 品尝到山乡特有的拒马河小鱼、山鸡及各种山珍野菜。 ⑥四渡。位于四渡的清江九龙潭风景区以沙滩浴场和千尺窗一线天峡谷 为依托。这里峰林秀丽,河水碧清,游人少而特别幽静。 ⑦五渡。仙峰谷景区位于五渡村,也是拒马河沿岸的一条小裂谷,由流 水冲刷出今天的风姿。 ⑧六渡沙滩浴场河滩平缓,水清沙细,是十渡风景画廊上一处极好的休 息、避暑场所,特别适合于儿童嘻戏。河道南岸有一百丈悬崖,崖下有近两 公顷的深潭,计划开发为攀岩运动的观赏点。 ⑨七渡。孤山寨为七渡村南的一条风景沟谷。沟中的一线天长 300 米, 高百米,为北京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一线天之最”。沟谷中的河床为完 整的岩石基底,大都不见碎石和裂隙,沿河床可见到书页状页岩、叠层石、 同源包裹体等多种地质奇观,被地质学家选定为地质科普旅游的示范基地。 ⑩八渡。以奇峰、秀水著称。有景点滨河公园、石笋峰、望佛堂等。 (11)九渡。是十渡风景区的中心。可向东、西、南、北作辐射性游览。 向东与八渡、七渡、六渡衔接,向西与十渡景点首尾相望;向南有景点蛙嘴 山、通天洞、望月峰、笔架峰等;向北有景点龙山佛字、平西烈士陵园、蝙 蝠山、六壮士纪念碑、石人峰等。河边有九渡浴场。九渡设有勇敢者蹦极跳, 为国内首家。游人可从 48 米高的跳台上,腿系保险索纵身跃下,体验溶入蓝 天的感觉。此项运动有惊无险,最适合青年人参与。 位于九渡的万景仙沟为十渡诸条风景沟谷中秀色最佳之处,沟中不仅峰 林秀美,奇石众多,还有大片的野生猕猴桃林,野葡萄等。每逢秋冬季节, 山林中可见褐马鸡、斑羚、黄羊等珍贵野生动物出没。 (12)十渡。是游人乘京原线火车进入风景区的出入口。附近景点很多, 著名的有罗圈湖、洞中天、塔山仙池、石门、棒槌岩、牛影洞、五指山、览 胜峰、狐狸脸等。
  本文标题:京西南房山十渡、霞云岭方向旅游线和旅游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12/1720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12/1720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