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第五节 桥和水利工程(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2-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三、堰
  在古代水利工程中以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最为著名。它位于玉垒山麓的岷 江中。相传为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后代屡有扩建,至今已有 2200 余年。主要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几部分组成。鱼嘴分水 堤长 700m,如一弯新月伏卧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是人工渠道, 用于引水灌溉;外江是岷江正流,用来排洪排沙。宝瓶口是凿开玉垒山麓而 形成的瓶颈状缺口,长 80m,宽 20m,利用坚硬的岩壁束住内江,以控制进水 量。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引水进入成都平原,既可灌溉、 又可通航。飞沙堰在鱼嘴和宝瓶口中间,用竹笼装满卵石作堰,起泄洪、排 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这些工程的互相配合,形成了科学的引水、排洪、排 沙的水利系统,使川西平原千百年来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世号陆海” 的“天府之国”。经过改建、扩建,都江堰区的灌溉面积已扩大到 800 万亩。 渠道一带已成为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的游览胜地,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离堆公园和玉垒山公园。
  四、堤防
  堤防,是人工在海、河岸上筑的堤,以防海潮和洪水的袭击,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我国著名的古代堤防有海塘、荆 江大堤和黄河大堤。海塘是江浙沿海和长江、钱塘江河口两岸为阻挡海潮和 台风而修筑的海堤。始建于汉唐时代,称为“捍海塘”,原为土塘,五代以 后开始出现石海塘,海塘全长 400 多 km。解放后,海塘得以整修,加高加固, 大大提高了抵御海潮的能力。 荆江大堤,始建于春秋,到明代连成一线,即西起江陵县枣林岗,经江 陵、沙市、石首、监利,东到监利容城镇,全长 182km。但历史上曾多次决 口。解放后,不断整修,老堤翻筑,清除洞穴,护岸固基,加高培厚。现全 堤高达 46m,用条石砌成阶形护岸,坚强牢固,犹如一道水上长城,保卫着 汉江平原的安全。 黄河大堤,北岸起自孟县中曹坡,南岸起自郑州邙山脚下,东到海滨, 除山东丘陵河段未筑堤防外,两岸共长 1340 多 km。此外还有北岸河南滑县 到山东阳谷县的北金堤二道堤和南岸的南金堤防,加上沁河堤,东平湖滞洪 区大堤,总长约 2100km。大堤一般高 10m 以上,有的地段高达 15m,堤顶宽 12~15m,个别地段宽 50~80m。河堤始建于春秋,秦统一后才形成防洪体系。 之后历代均有修筑改建。明代潘季训四任河督,他力主“坚筑堤防”,“束 水归槽”,合水力之势冲刷泥沙。为降低河床高度,又筑二道防线,四道堤 岸。解放后又加高培厚大堤,形成现在规模。堤坡上绿草如菌、堤肩上杨柳 成行。制服了黄河水患,使黄河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本文标题:第五节 桥和水利工程(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0/1913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0/19133.html

标签:水利工程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