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天津贝壳堤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6-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天津贝壳堤(shell dikes in Tianjin)
  天津沿海一带海生贝壳 富集成堤,当地称“蛤蜊堤”、“沙岭子”或贝壳堤。其中所含贝壳达数十 种,按层序分布排列,绵延数十公里。现发现 3 条,大致沿渤海湾西岸分布 的贝壳堤,自东而西,第Ⅰ堤北起高上堡,向南经蔡家堡、驴驹河、高沙岭、 马棚口至歧口与第Ⅱ堤汇合,海拔 3~4 米,多呈弧形残丘,马棚口至歧口段 连续成堤。第Ⅱ堤分布于白沙岭、军粮城、泥沽、上古林、歧口、贾家堡、 狼坨子一带,海拔 3~4 米,这一列连续成堤,基本完好。
  第Ⅲ堤经小王庄、 张贵庄、巨葛庄、沙井子、西刘官庄等处,海拔 4~5 米,部分段落被后期沉 积物覆盖,在巨葛庄附近出露地表,但人为破坏严重。堤内所含贝壳种属主 要有:毛蚶、文蛤托氏昌螺、扁玉螺、竹蛏、三角口螺等 10 多种。贝壳堤即 由贝壳及其碎屑混以沙粒组合而成的堤状堆积物。 贝类喜生长、繁殖在海水清澈透光、营养丰富的细砂与粉砂质海底,经 波浪特别是激浪的作用,在岸坡坡度适宜的条件下,贝壳及沙便堆积下来, 于高潮线附近生成贝壳堤。
  黄河是世界著名含沙量大河流,曾 7 次大改道, 当摆动到山东入海时,天津沿海一带的自然条件利于贝壳堤形成与发展;而 北移到天津一带入海时,海水浊度加大,岸坡坡度变缓,其生态环境和动力 条件均不利于贝壳堤形成。因此贝壳堤不仅代表了该处某一时期的海岸线位 置,也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利用 C 14 同位素绝 对年代测定法,并结合考古学方法来研究贝壳堤形成时期,目前一般认为: 第Ⅲ堤形成约在 3500 年前的殷商;第Ⅱ堤约在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形成; 第Ⅰ堤出现于元末明初。由此可了解天津地区沿海成陆的发展过程。
  本文标题:天津贝壳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20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204.html

    标签:天津贝壳堤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