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建一中2024届高三暑期地理作业答案解析5(2)

作者:凌宗勇来源:未知 时间:2023-07-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华西雨屏带”是指位于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地区的一个多雨带,这一地区不仅在气候上极具特殊,而且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是极为丰富,是一个生物秘境,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图1为四川省一月均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图2为华西雨屏带降水季节分布图。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四川省东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并简述理由。(6分)
  (2)简述华西雨屏带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华西雨屏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4分)
  【答案】(1)特征差异:西部比东部地势更高,起伏更大(或西部地势高、起伏大,东部地势低、起伏小);理由:西部比东部等温线数值小,密度大。(6分)
  (2)特征: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降水日数较多。(4分)
  原因:地处平原(盆地)与高原山地的过渡带,夏季来海洋的暖湿气流受高山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受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终年雨日较多。(4分)
  (3)山麓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位置偏僻,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4分)
  【解析】(1)根据图1等温线信息可知,四川省西部等温线数值更低,表明地势更高,等温线更密集,表明地势起伏较大。而东部等温线数值更小,表明地势更低,等温线更稀疏,表明地势较平坦,地势起伏小。所以四川省西部比东部地势更高,起伏更大。
  (2)结合图2信息可知,华西雨屏带各月的降水日数均较多,年降水量总量较大。同时,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一定的差异,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原因分析:首先,区域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华西雨屏带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地形雨较多,夏季降水多,降水量大。其次,华西雨屏带整体地处四川盆地,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扩散,终年降水日较多,年降水日数较多,年降水量较大。
  (3)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角度分析。结合图示纬度信息可知,华西雨屏带所处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且受夏季风影响强,水分条件好,山麓水热资源丰富,加之华西雨屏带地势起伏大,从而导致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从而为多种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丰富;注意材料信息“是一个生物秘境”,结合其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自然环境受人类的破坏和干预少,生物多样性丰富。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哪个最适宜茶树生长?请依据图中信息说明理由。(6分)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4分)
  【答案】(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高度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利于排水。(6分)
  (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6分)
  (3)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4分)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甲地位于淮河以北,而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符合茶树对热量和降水的要求;根据图中高度表图例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利于排水,符合茶树要求排水良好的特点。
  (2)长江三角洲相对安徽,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所以收入水平更高;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江三角洲,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往返方便,地理环境相近,更容易适应。
  (3)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主要影响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外贸加工等产业转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可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可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有“重工业摇篮”“大粮仓”“钢铁之都”之称的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倒退,东北三省在全国GDP排序纷纷骤降。图1为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平衡也加剧了人口的迁移。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下降,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常住人口上升。图2为部分省份常住人口变化图。

  (1)简述图1中甲河段水文特征。(6分)
  (2)简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大粮仓”的有利条件。(6分)
  (3)说明近些年东北地区成为人口迁出地区的原因。(6分)
  【答案】(1)水量大,季节变化明显;有春汛和夏汛;结冰期长、有凌汛;含沙量小。(6分)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地完整,适合大型机械化操作;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农业技术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6分)
  (3)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东北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工业衰退,就业机会减少;经济相对于沿海地区发展缓慢,收入较低;长期发展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6分)
  【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凌汛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有春汛和夏汛;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甲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该河段,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2)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土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有国家政策支持;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我国的“大粮仓”。
  (3)东北地区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东北地区有“重工业摇篮”、“钢铁之都”之称,发展时间早,属于老工业基地,随着资源的枯竭,工业衰退,就业机会减少,人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迁;长期发展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外迁;近年来,相对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人口外迁。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4届高三暑期地理作业答案解析5(2)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229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29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