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三地理微专题--圣塔安娜风·旗形树冠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圣塔安娜风
  【必备知识推介】
  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干热的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该风因加剧当地秋季山火而闻名,曾造成全美史上破坏性最强山火,对当地影响巨大,一度使加州成为人间地狱,又被称为“魔鬼风”。

id:2147521944;FounderCES

【核心素养解读】
圣塔安娜风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焚风效应。焚风(Foehn)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圣塔安娜风的形成,与加州附近的地形密切相关。每年秋冬季节,陆地冷高压驱使冷空气向沿海推进,而加州处于落基山、海岸山西侧,冷空气向此推进时沿坡向下沉。我们都知道空气下沉容易增温;而这里地形落差大、空气下沉幅度大、升温快,当然与此同时,空气也会越来越干。而加州南部的山谷刚好呈东北—西南走向,与这股被加温变干了的冷空气走向一致,又使其风速不断加快,势力越来越强,直冲洛杉矶而去。这就是圣塔安娜风。
【核心素养探究】
素养①——区域认知:从区域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
【探究提示】冬半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地区的(东)北部有内陆高压形成,气流由内陆高压向沿海低压流动,形成东北风;气流在由高原荒漠吹向沿海低地的过程中下沉增温,变得干热;干热气流在通过山地峡谷的过程中,风速加大,变得强劲,最终形成“圣塔安娜风”。
素养②——综合思维: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秋季火灾多发的自然原因。
【探究提示】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秋季降雨少,林区积累有大量枯枝落叶,易燃物多;来自内陆荒漠的干燥气流(圣塔安娜风),在翻越山脉后下沉升温;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狭管效应),助长火势。
素养③——人地协调观: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导致当地损失严重的原因。
【探究提示】“圣塔安娜风”为干燥热风,易引燃植被,引发火灾;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森林火灾的下风向大城市较多,产业密集,损失严重;秋收季节的火灾使农业损失较大。
【创新对点演练】
每年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易出现山林火灾。下图为2018年11月加州山火分布示意图,此次山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圣塔安娜风”特指秋冬季节从大盆地向西南扫过加州的一种风,对所经过的山林火灾影响极大。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圣塔安娜风”的气压或风带是(  )
A.陆地冷高压              B.副热带高压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2.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着火点的“圣塔安娜风”的性质是(  )
A.低温干燥                  B.高温干燥
C.低温湿润                  D.高温湿润
3.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林区多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多雷电天气 ②多受焚风效应影响 ③多枯枝落叶  ④多家庭燃木取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秋冬季节出现在美国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圣安娜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易于引发山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 2017年10月16日,加州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将近22万2千英亩、约合近900平方公里,17处山火燃烧点,这场大火彻底夷平了相当于一座纽约市大小的土地。(注:纽约市的土地面积为789平方公里)。

(1)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过程。(6分)
 
 
 
 
 
 
 
(2)说明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导致当地损失严重的原因。(6分)
 
 
 
 
 
二、旗形树冠
【必备知识推介】
在高山和海岸边,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树木,它们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
d409fa7b6c1b1fd968c60957d6175370
【核心素养解读】
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虽然能生长枝条,但也比正常树木的枝条少很多。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也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这些原因,使得这一带的树木基本上都变成了旗形树。因此旗形树冠是盛吹定向强风形成的,不只是在寒冷的北方,在南方如黄山的迎客松也是旗形树冠。
【创新对点演练】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M、N两条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B.M表示山脊、植被茂密
C.N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D.N表示山谷、植被稀疏
2.N线部分林木为旗形树冠,推测其较为茂盛一侧的方向是(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旗形树”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树冠远看像一面旗子。图a、图b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出现的“旗形树”景观,该道路两侧“旗形树”的树冠都向中间机动车道生长,此景观为自然生长的结果。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旗形树”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4.形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中“旗形树”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强风
5.据图推测拍照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海拔1 500~2 000米,最高峰海拔2 469米。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均朝同一个方向生长,好像人的发型一样,梳向一侧。火地岛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地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屋,屋顶坡度大。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

(1)描述图中西海岸地形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推测甲地的树木树冠指示什么方向,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
 
 
 
 
 
 
(3)当地民居特点反映了哪些自然环境特征?(6分)
 
 
 
 
 
 
(4)简述火地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原因。(6分)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每虚线中,有一每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6分)
 
 
 
 
(2)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6分)
a.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b.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微专题65:圣塔安娜风•旗形树冠
一、“圣安娜风”
1.A  2.B  3.B
【解析】第1题,“圣安娜风”形成于秋冬季节,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因此不可能由此形成“圣安娜风”;西风带在北半球吹西南风,图中风向不吻合;极地东风主要影响高纬度地区,因此排除;秋冬季节北美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
第2题,“圣安娜风”原本低温干燥,但越过山脉后,空气下沉增温,性质变得高温干燥,容易诱发山林火灾。
第3题,雷电天气属于强对流天气,秋季该地很少发生;对林区的树木保护意识强,家庭燃木取暖可能性不大;这里夏秋季节炎热干燥,林木枯死,山林中有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再加上“圣安娜风”的焚风效应影响,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4.【参考答案】(1)冬半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地区的(东)北部有内陆高压,气流由内陆高压向沿海低压流动,形成东北风;气流在由高原荒漠吹向沿海低地的过程中,下沉增温,变得干热;干热气流在通过沿海山地峡谷的过程中,风速加大,变得强劲,最终形成“圣塔安娜风”。
(2)冬半年北部盛行西风较强,对来自高原的气流具有抑制作用;北部山脉高大,且连片分布,来自高原的气流受北部重重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到达北部的沿海低地。
(3)“圣塔安娜风”为干热风,易引燃植被,引发火灾;该风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森林火灾的下风向大城市较多,产业密集,造成的损失大;秋收季节的火灾使农业损失较大。
二、旗形树冠
1.A图中等高线弯曲表示山谷或山脊。根据材料“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说明东边地势较高,等高线数值由东向西减小。再根据“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为山脊,”可判断M为山谷、N为山脊。M虚线为山谷线或集水线,可能发育河流,因为土壤较厚,水分较多,所以植被茂密。N虚线为山脊线,地形突出,容易受风力侵蚀,植被稀疏。故A正确,B、C、D错误。
    2.B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受风向的影响,迎风面的枝条芽体受强风袭击而损坏或过度蒸发而死亡,因此迎风面不长枝条。山西省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因此西北迎风一侧树冠光秃,东南背风一侧树冠茂盛。故B正确,A、C、D错误。
【题后反思】山谷为集水区,以发育河流;山脊为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线弯曲处表示山谷或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为山脊。
3.A  读图可知,图中街道两侧的大树已经落叶,而“旗形树”还没有落叶,这说明“旗形树”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
4.A  读图可知,“旗形树”没有朝向靠近大树的一侧垂,而是朝向街道中央生长,大树会减少到达地面的阳光,使光照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而街道中央没有树木遮挡,故A项正确。
5.D  图中“旗形树”树叶繁茂,街道两侧的大树已落叶,故此时最有可能为冬季,D项正确。
 6.解析:第(1)题,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图中西海岸地形的突出特征是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峡湾。安第斯山余脉的边缘逼近海岸,地表起伏大。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隆起,岩石破碎,海岸线曲折。该地纬度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形成峡湾,加剧了海岸线曲折程度。
第(2)题,该地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均朝同一个方向生长,好像人的发型一样,梳向一侧。根据纬度,甲地位于西风带,受西北季风影响,树木树冠指示东南方向或偏东方向。结合纬度,甲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西北风。甲地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树冠受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伸展。该地盛行西风的风力强,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不易生长,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
第(3)题,当地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屋,屋顶坡度大。原因是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当地降雨降雪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减轻积雪对屋顶的压力。民居材质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木质结构房屋较安全。
第(4)题,火地岛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纬度、热量、水源、光照、地形、土壤等方面考虑。火地岛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位于西风带,降水丰富,云雾多,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冰川侵蚀,风力大,土层薄,土壤较贫瘠。
【参考答案】(1)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峡湾。 山地(安第斯山余脉)边缘逼近海岸,地表起伏大(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隆起,岩石破碎),海岸线曲折;纬度高,冰川侵蚀形成峡湾,加剧了海岸线曲折程度。
(2)方向:东南(或偏东方向)。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西北风(偏西风),甲地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树冠受风的影响而向东南(偏东)方向发展 ,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
(3)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 ;当地降雨降雪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材质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
(4)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降水丰富,云雾多,光照不足;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少;冰川侵蚀,风力大,土层薄。
7.【解析】(1)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植被生长的水分、光照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M,N两每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河流发育在M处,所以M为山谷地形,水分和养分条件好。而N坡北侧为阴坡,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2)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的原因主要从盛行风角度方向。读图,结合上题分析,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当地选择树种的要求主要从当地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由于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风沙大,气候干旱,应选择耐风沙、干旱的树种。
【参考答案】(1)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2)a.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b.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微专题--圣塔安娜风·旗形树冠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46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46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