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三地理微专题--上帝的餐桌·千湖沙漠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上帝的餐桌
【必备知识推介】
桌山、方山,其实就是山顶非常平坦的意思。世界上有名的的桌山很多,但能进入前三甲的恐怕非南美洲的罗赖马山、中国四川的瓦屋山、南非的桌山莫属。
南非的桌山(TableMountain)是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之一,屹立于“母亲之城”开普敦,山顶如刀削般的异常平坦是其区别于其它山峰的最大特点,堪称一座奇特的无峰之山。一直被亲切的称为“上帝的餐桌”,可见南非人对其的喜爱。最高处为1086米,山顶长约1500多米,宽约200多米,名副其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张“餐桌”。
【核心素养解读】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常用景观图来表示,地貌学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因此地形重在形态,地貌重在成因。特殊地貌必定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因此分析时要根据当地特定的情况,运用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来解释其形成的过程。例如南非桌山“桌面”的成因就要从内力外力两个角度分析。桌山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在地质历史时期,海底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海底断裂抬升,外力作用又将其不断削平,最终形成平坦的“桌面”。
【创新对点演练】
瓦屋山(左图)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最高为3522米,高差近1000米,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瓦屋山顶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1~2题。
id:2147494622;FounderCES
1.右图中,能代表瓦屋山顶部岩石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瓦屋山顶成“桌台状”,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断裂上升
B.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裂上升、侵蚀作用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回答3~4题。
J141.TIF
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 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时期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图a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图b为桌山景观。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 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8分)
 
 
 
 
 
 
 
(3)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其原因。(6分)
 
 
 
 
 
 
 
(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环绕在桌山顶上,受山坡气流的影响,不会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6分)
 
 
 
 
二、千湖沙漠
【必备知识推介】
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在哪里?它就在巴西,这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著作。巴西的北部有一片奇特沙漠,白茫茫的沙漠却有着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并且颜色各异,非常好看,那些真的是宝石吗?显而易见,肯定不是,因为那些是湖泊。
这些湖泊遍布在这片沙漠,有将近上千个,并且这里是巴西最著名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沙漠与湖泊融合,所以才有了“千湖沙漠”的美誉,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沙漠之一。
【核心素养解读】
沙漠中为何出现大片湖泊?该沙漠是南美洲大陆东北缘众多海岸沙漠中较大的一片沙漠,主要由新月形沙丘及其沙丘链等类型风沙地貌组成。成因上,由于该沙漠分布接近热带雨林湿润地带南部边缘的热带森林草原地带,气候上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湿季时节,因为邻近地区的河流流域降水或者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地表径流的充分补给,引起“千湖沙漠”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并高于沙丘之间的低洼地表时,就在沙丘洼地之间形成了湖泊”。
当旱季到来,随着蒸发量的增大以及流域来水的减少,河流水位明显降低,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位也相应降低,低于沙丘间最低的洼地底部,湖泊也就消失了。湖泊的形态与沙丘的空间分布有关。因为该地沙漠沙丘呈链状分布,因而就形成了“沙湖连缀”的壮阔景观。
【创新对点演练】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陆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下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D.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2.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海水   C.河流水   D.雨水
3.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在气候、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
材料二:千湖沙漠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左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6分)
 
 
 
 
 
 
 
 
(2)简述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析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6分)
 
 
 
 
 
 
(4)指出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因。(6分)
 
 
 
 
 
 
 
(5)判断输送的泥沙对千湖沙漠扩张贡献最大的河流(a河、b河或c河),并简述判断依据(4分)。
 
 
 
 
 
 
微专题66:上帝的餐桌•千湖沙漠
一、“上帝的餐桌”
1.B  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瓦屋山顶部岩石为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指向的箭头。图中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B正确。
第2题,瓦屋山顶为玄武岩,下面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周边悬崖陡壁围绕,说明桌状山是断裂上升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桌台状”山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C正确。
3.A   4.D【解析】第3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项正确。
第4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5.【解析】(1)本题应从桌山主峰像“桌面”一样平坦的特点如何形成进行分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据材料可知,桌山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在地质历史时期,海底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海底断裂抬升,外力作用又将其不断削平,最终形成平坦的“桌面”。
(2)石灰岩发生流水溶蚀需要地区湿润,根据材料,桌山降水量大但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差,说明该区积水少,没有促使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据图可知,该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但由于面临海洋,风力大,蒸发强;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其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3)结合材料的信息“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可以得出“上帝的桌布”形成与海陆风有关。当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昼夜温差大,晴天多风力弱。夏季昼夜温差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云雾;且该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高温少雨的天气使得该区晴天多,光线充足,适宜观赏和拍摄。
(4)结合设问可知答题时要注意抓住“受山坡气流的影响”这一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云团之所以环绕山顶,是由于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在爬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促使云雾扩散不易下沉;而背风坡一侧由于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增温,水汽蒸发,因此云团消散。
【参考答案】(1)(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临海面,)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
(3)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云雾,较弱的风力(和高空下沉)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在山顶;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光线好。
(4)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风一侧受陡崖阻碍,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雾并扩散到山顶(云团不易下沉);背风一侧沿陡峭山坡下沉的云团快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团易消散。
二、千湖沙漠
1.C 【解析】“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成因可能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C对。沿岸地区是暖流经过,A错。东北部沿海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风来自海洋,湿润,B错。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丰富,沙丘不是风力侵蚀形成,D错。
2.D图中众多湖泊是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所在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对。图中湖泊区没有河流分布,地下水、海水、河流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A、B、C错。
    3.A 读图,图中新月形沙丘缓坡大致朝向东方,A对。3月份是春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弱,移动速度慢,B错。陡坡是背风坡,风力小于缓坡,C错。沙丘高度小,抬升作用小,缓坡降水与陡坡差异不明显,D错。
4.【参考答案】
(1)气温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原因:2-5月降水多,晴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2)雨季降水多,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旱季降水少,气温高,积水被蒸发,形成沙漠。
(3)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周围地区植被茂密;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  
(4)上半年。原因: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送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  
(5)b河。依据:河口泥沙的搬运力主要是洋流。根据洋流流向可得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微专题--上帝的餐桌·千湖沙漠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46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46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