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中地区(5)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新安县

位于东经112.2°,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西侧。秦置新安县。取新治安宁之意。隋置谷州,因县境有谷山。1936年复新安县名。

宜阳县:

位于东经112.1°,北纬34.5°,在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秦置宜阳县,以宜阳山为名。北魏,因县在洛水北称阳市,东魏置阳州。 1949年复置宜阳县。

栾川县:

位于东经111.5°,北纬33.7°,在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北麓。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县,因川得名。

洛宁县:

位于东经111.6°,北纬34.4°,在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隋义宁二年(618年)在永固城置永宁县。据《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李渊自说:起兵志在平息干戈,宁靖天下。1914年以洛河改名洛宁县。

漯河市:

位于东经114.0°,北纬33。 5°,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以南。因沙河内多螺坑,明称螺湾河,后“螺”雅化为“漯”,故名。1949年设漯河市。

郾城县:

位于东经113.9°,北纬33.5°,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南。古为郾子国地。西汉以“郾”为名,置郾县。隋置郾城县。后梁朱温的父亲名朱诚,讳“城”字,改县名为郾县。宋代复置郾城县。

临颍县:

位于东经113.9°,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南。西汉置临颍县,因濒临颖河,故名。

舞阳县:

位于东经113.5°,北纬33.4°,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舞阳是从氵无得名的。氵无水发源于岗峦起伏的伏牛山间,“氵无”通“舞”,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飞舞得名。战国时,魏国在氵无水北岸建筑城邑,取氵无水之阳义,名舞阳。汉置舞阳县。

南阳市:

位于东经112.5°,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秦置南阳郡,据《水经注》:因“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周朝的疆域,向南只到长江中下游,因此,今南阳地区在西周时称“南国”。“阳”量因北屏伏牛,南滨汉水,取山南水北之义。隋代置南阳县。1948年置南阳市。

邓州市:

位于东经112.0°,北纬32.6°,在河南省西南部。汉置邓县,以春秋时邓国为名。1913年复置。1988年设市。

桐柏县:

位于东经113.4°,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北麓。以置复阳县,隋改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

方城县:

位于东经112.9°,北纬33.2°,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北。汉置堵阳县,北魏设方城县,因境内方城山得名。

淅川县:

位于东经111.4°,北纬33.1°,在河南省西南部,与陕西、湖北省相邻。北魏时,因县境有淅水,置淅川县。后废,1913年复置。

镇平县:

位于东经118.2°,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设置镇平县。当时金朝已临末期,危机四伏,镇平之名,当以阳管镇的“镇”加“平”字,取镇慑和平定判乱之义。

唐河县:

位于东经112.8°,北纬32.6°,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南。北魏置上马县,唐为泌阳县,明改唐县,因水为名。古代桐、泌合流称唐河。1923年改为唐河县。

南召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33.4°,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北。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南召县,“因地有南召店,故名。”南召店是因东汉时的召信臣得名的。后来这里出现了两个集市,按方位名南召店和北召店。

内乡县:

位于东经111.8°,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北周时期名中乡,隋置中乡县。隋文帝的父亲名杨忠,讳“忠”字,“中”与“忠”同音,与“内”义近,因改中乡为内乡县。

社旗县:

位于东经112.9°,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社旗,本名赊旗店,据《南阳县志》,赊旗是由于“元分旗屯田”,军主姓佘,后伪为“赊”。1965年取“赊”谐音,简化为社旗县。

新野县:

位于东经112.3°,北纬32.5°,在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与湖北省为邻。汉置新野县。据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新野,意为新形成的田野。

西峡县:

位于东经111.4°,北纬33.3°,在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1950年由内乡县析置西峡县。从陕西的汉中平原到河南的南阳盆地,有一条漫长的峡谷.这条峡谷的东端,为西峡县。西峡原名西峡口,因位于南阳西侧的峡口为名。

平顶山市:

位于东经113.2°,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阳县,县境有高阳山,县治在今高阳里。1957年由叶县、宝丰二县析置平顶山市。平顶山以山峰平顶为名。

汝州市:

位于东经112.8°,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洛阳市东南。北魏置汝源县,隋改汝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因濒临汝河,故名。1998年设市。

宝丰县:

位于东经113.0°,北纬33.8°,在河南省中部,北汝河流域。北宋时,铁是铸造兵器和农具的主要原料。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龙兴县出现铁矿,办有冶铸场。宋王朝视为国宝,因改县名为“宝丰”。

叶县:

位于东经113.3°,北纬33.6°,在河南省中部,平顶山市南部。古代有个“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名叫沈诸粱,字子高,是春秋时的楚国大夫。他曾经平定白公胜的叛乱,稳定了楚国政局,采食于时,称叶公。叶,即今叶县。秦置叶县。

襄城县:

位于东经113.4°,北纬33.8°,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周襄王避叔带之难居此,后筑城,秦置襄城县。五代时,梁太祖宋温的父亲名朱诚,讳“诚”及其同音字,曾改为襄县。后复名。

鲁山县:

位于东经112.8°,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汉置鲁阳县,北周时改为鲁山县,县东北十八里有曹山。掘《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中地区(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8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88.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