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中地区(9)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原阳县:

位于东经113.9°,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郑州市东北,黄河北岸。宋神宗熙宁年间,并原武入阳武,宋哲宗元祐年间复置原武县。1951年原武、阳武二县合并,以二县首字得名。

长垣县:

位于东经114.6°,北纬35.1°,在河南省东北部,黄河西北岸,以山东省为邻。秦置长垣县。长垣在战国时为魏之首垣。长垣、首垣,据《水经注》是因“县有防垣,故县氏之。”防垣即防御齐、赵入侵的城郭。

封丘县:

位于东经114.4°,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开封市以北。汉置封丘县。封丘为“古封父之国”,丘,坟墓也,封丘即封父坟墓的所在地。封父是古代部落联盟酋长炎帝的后裔。一说为汉高帝因封翟母墓而置。后几经废置,隋复置封丘县。

延津县:

位于东经114.2°,北纬25.1°,在河南省北部,开封市西北部。秦置酸枣县,宋改为延津县。以县北原有黄河渡口延津,故名。

信阳市、县: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1°,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东麓。西汉置钟武县。曹魏时置义阳县,义阳,原是西汉时期平氏县的乡名,因以为名,宋太祖赵光义,讳“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改名“信阳”。1913年复置。1949年设市。

潢川县:

位于东经115.0°,北纬32.1°,在河南省东南部。流经县境的潢河,因流经黄国故土,古代名黄水,后来在“黄”旁加水,为“潢”。1914年改为潢川县。

淮滨县:

位于东经115.4°,北纬32.4°,在河南省东南部,淮河畔,与安徽省为邻。1952年置淮滨县,因县城濒临淮河北岸,故名。

息县:

位于东经114.7°,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息县古为周代息国故地,西汉置县,以古国为县名。并加一“新”字,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

新县:

位于东经114.8°,北纬31.5°,在河南省东南隅。新县原为新店集,是河南、湖北间的交通要道。由于这是新设的店,故名新店,后称新店集,后改新集。1947年在新集置新县。

商城县:

位于东经115.4°,北纬31.7°,在河南省东南端,大别山北麓。汉置雩娄县,隋改殷城县,宋讳殷改商城县。古有殷商,市与殷意近,故名。

固始县:

位于东经115。 7°,北纬32.1°,在河南省东南部,以安徽省为邻。固始县,战国时名寖丘。据《水经注》:固始“故寖也,寖丘在南,故籍丘名县矣。”西汉置固陵县,东汉改固始县。唐张守节说:“今光州固始县,本寖丘邑也。”一说固始得名于光武帝“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一语。

罗山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2.2°,在河南省东北部,淮河上游,与湖北省为邻。罗山在县城十里,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山下置县,名罗山。因山得名。

光山县:

位于东经114.9°,北纬32.0°,在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南。南朝设光城县,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浮光山又名光山,隋朝改名为光山县。

许昌市、县:

位于东经113.8°,北纬34。 0°,在河南省中部,郑州市南。周代称许国,秦置许县,三国时名许昌县。魏文帝认为许县是东汉的灭亡地,不祥,因改名许昌。后改名,1913年复置。1949年设许昌市。

禹州市:

位于东经113.4°,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汉置阳翟县,明代为禹州,传禹治水有功,禹子启在此建夏朝故名。据《水经注》:“夏禹始封于此。”1913年置禹县。1988年设市。

长葛市:

位于东经113.7°,北纬34.2°,在河南省中部,郑州市南。长葛,据传为“古葛天氏之故地”。战国初易名为长社。应邵说:“其社中树暴长,更名长社。”汉置长社县。隋改置长葛县。1993年设市。

鄢陵县:

位于东经114.1°,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北。古为鄢国地。春秋时郑灭鄢,“初仍其故名,后乃改为鄢陵”。“陵”是以县境岗陵纵横为名的。西汉置鄢陵县。

宜昌市:

位于东经111.2°,北纬30.6°,在湖北省中部,武汉市西。据《今县释名》:“春秋时楚夷陵,汉为夷陵县,夷山在西北,因为名。”隋称宜昌,清为宜昌府,1912年改为县。宜昌系由夷陵雅化而来,并附昌盛新意。

枝城市: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部。汉置夷道县。南朝陈置宜都县。隋改宜昌县。唐复置宜都县。1987年改为枝城市。因枝城镇得名。枝城,原为枝江县城,名枝江镇。长江流至百里洲,河分两道,因大江分枝而得名枝江。

当阳市:

位于东经111。 7°,北纬30。 8°,在湖北省武汉市西侧。汉置当阳县,“谓天子南而治天下也”。当阳,地处京都长安以南,又在荆山之南,故名。1988年设市。

宜昌县:

位于东经111。 3°,北纬30.7°,在湖北省西部。春秋时为楚夷陵地,汉置夷陵县,夷山在西北,因以为名。隋改宜昌县。“宜”取“夷”之谐音,为“宜于昌盛”之意。

秭归县:

位于东经110.7°,北纬31.0°,在湖北省西部,汉置秭归县。素有“屈原故里”之称。据《水经注》引袁山□《宜都山川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秭归。”

远安县

位于东经111.6°,北纬31.0°,在湖北省武汉市西部,沮水之畔。北周改高安县为远安县。据清同治年间《远安县志》:“以其近猺而远”之意;即此地邻近少数民族,又距京城较远,但愿永远安宁相处之意。

兴山县:

位于东经110.7°,北纬31.2°,在湖北省武汉市西,香溪上游。三国吴置兴山县。据《兴山县治》:“兴山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郡山之中,故名兴山。”

枝江市:

位于东经111.7°,北纬30.4°,在湖北省武汉市西,长江之畔。据《枝江县志》:“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自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故曰枝江。”1996年设市。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中地区(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8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88.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