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珠江三角洲珠江水文特征及主要水利问题(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四节  主要水利问题

  珠江三角洲水利问题主要有防洪、排涝、抗旱、防咸、城市供水、河水污染、灌溉、航运等问题,兹简述如下。

  (一)防洪是首要任务

  三角洲地势低,又为辐合式河系,汛期长,如遇暴雨天气加强,即每成水灾,故防洪为首要工作。如1915年水灾,即由于华南大面积降暴雨的结果(50万km2雨区)。平时洪峰不一致的东、西、北江三江同时暴涨(西江为200年一遇,北江也为200年一遇),三榕峡口景福围先崩,西水入旱峡,冲向大沙入北江,合北江洪水破石角大围,沿白泥河入广州(水淹7天),另二支一破宋隆堤入高明河,一过东门坳入西江正干,东江洪峰破惠阳、博罗各围,直下东莞、增城。此次水灾死伤十多万人,水陆交通中断(铁路受淹60公里)。这是锋面低槽的结果,加上静止锋范围广,又不移动,西南低空急流使雨区上空水汽增加,洪峰在三角洲发生时又适逢朔日大潮顶托,故成巨灾。堤围单薄当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三角洲水患频繁,宋代320年中,水灾记录5次;元代90年中,水灾有14次;明代水灾加剧,如明初洪武到天顺(1368—1464)的95年间,水灾21次,成化至乾隆(1465—1795)330年中,水灾195次,水灾最严重时期是嘉庆到民国(1796—1949)的165年间,发生水灾137次,其中大灾62次,即3年不到即有大灾1次。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将印度洋、太平洋暖湿空气带来,在地面形成锋面、西南低槽,在上空形成切变线、低涡等天气系统,它们都可形成暴雨天气。故水灾是三角洲首要问题。从全国看,每人农业产值珠江三角洲比长江、黄河下游高2倍,近年三角洲地区出口创汇每年高达60亿美元以上,故防洪工作不能忽略。

  (二)排涝不能忽视

  防洪与排涝是相互关联的。三角洲干流河床不断淤高,两岸天然堤后平原地势日低,目前有些地区地面高程仅-1米,故沿河低地排水是一大问题。解放前未能整治,故涡、地形各地大片存在,如清远黄塘、花塘、四会大旺草塘(吸血虫区)、肇庆文庆等,涡、地形的长期存在使农民已培育出适应深水的水稻品种。洪水过后,积水排不出,一积达数月之久(西水内涝可达5个月),东江茶山曾水淹半年(1888)。埔田(积水低田之意)低于东江篁村洪水位1.77米,常年积水2米,汛期5米,面积26万亩(1952)。三角洲易涝耕地有455多万亩,尤以低沙田(-0.2—-0.8米高程)区很易内涝。这种易涝田占农田总面积36.7%,农作物只能单造,严重减产(包括低田、低围田和低沙田)。三角洲水稻一般淹上3天即行大减产(>30%),故洪后排涝为保产的重要措施。因此,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洼地排涝和防洪同是主要问题。“”为浅水洼地粤名。

  (三)旱灾

  流量丰富的三角洲区亦有抗旱的时候,表示雨量年中分配不平衡和气候变异的影响。例如在三角洲台风不来的年份,则冬春易旱。建国以来,作者记录旱年有12年,以秋旱为主(7次)。旱情严重的可无雨或少雨达8个月(中山)之久,广州也曾有1—4月无雨。1969年8—12月无雨,使三角洲大部分水稻、番薯减产;1977年秋旱,果园挑水灌溉;1988年秋旱,北江断流,自来水告急。旱情多在50年一遇线上,旱年一般雨量减少15%以上,香港曾出现限制供水(即每天只供水3小时)。秋旱多由于台风少至,春旱则由于锋面雨北移所致,如广州1963年旱天达103天。旱情与咸潮上涌也有密切关系,江河水少,海水即涌入,使广州河水变咸,不能饮用,灌田则菜叶卷萎,禾苗转黄,对三角洲水田区、民田区、台地区均有较大影响。旱情对城市人民生活亦有很大影响,每年由此动员军民力量也不小。

  (四)咸潮

  旱年多有咸潮上涌,如1955年三角洲连旱6个月,5个月雨量只有常年1/5,民田区要改用井灌菜田,因珠江水咸,插秧连插了5次。咸潮上涌最深入的是虎门和崖门,整个银洲湖和狮子洋都是重咸害区(盐度10‰),近海受咸害面积约有68万亩。因水稻不能承受千分之三的氯度的水灌溉,故12—3月也称为“咸季”。广州在咸季时河水氯度也可达3‰,故划入轻度咸害区。计三角洲咸害面积可达138万亩。

  咸害对灌溉用水影响很大。沿海沙田区田地高程一般低于高潮位,潮涨时,盐水舌入侵,把淡水层拱起高于沙田田面,故高潮时沙田区可开梪(进水口)让淡水层水量进入围内灌溉。退潮时,围内积水可由梪口排入河中,形成沙田区、围田区的潮排、潮灌自流灌溉。但如果咸潮涌上较高,沿海沙田、围田,即丧失“偷淡”(乘潮涨偷引上层淡水)和自流灌溉之利,且使围内受咸潮包围,内涝不能排出。

  咸潮入侵对工业、生活用淡水供应也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东江三角洲咸害可达新塘到东莞市一线;广州可达流溪河江村和主航道大石;崖门到三江口;蕉门到灵山;洪奇沥到大陇滘;横门到百花头;虎跳门到横山;鸡啼门到白蕉;磨刀门到竹艮神湾之间,范围不小,影响人民生活,如麻涌(数万人)曾因咸潮包围断了饮用水。

  (五)城市供水

  三角洲是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林立,工农业用水不断要求增加,在正常年份供水已出现问题,一遇旱年,即行缺水。如东江供水压力很大,香港要求供水11亿立方米(2000年),深圳4.5亿立方米,澳门近1亿,广州也要分7.5每秒立方米流量。乡镇也要求日多,如东莞镇要求25万立方米。而东江旱季流量只有61亿立方米。三角洲乡镇多,要求日供水1万立方米以上。且由于河水污染,每年一二月又受咸潮影响,故清洁水源日减,而城乡用水日增,广州人均达300升/日,乡镇达120升/日,使城镇取水量大于来水量,如北江干流只有30多个流量,显然不足。广州自来水水源供水也已显出问题,主源流溪河水源已为发电和灌溉使用;珠江各航道近期污染加剧,不宜饮用,因此,要达到每日供应200万立方米水量是困难的。故供水也是三角洲水利上一大问题。

  (六)河水污染

  珠江三角洲是河网区,又是咸潮河段,因此,污染物质难于被径流带到外海。又由于堤防闸口的存在,使污染物质被拦截停留,使河水污染日甚,如江门河、新会河、礼乐河、石岐河、车坡河、东濠、黄沙涌等,都已成为污水沟,发出“黑臭”气味。如黄沙涌是广州西关工业区的内涌,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1:1,应急建污水处理厂;东濠退潮时则集中了城区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绝大部分;车坡河则为附近工厂区(氮肥、造纸等)的排污沟。因此,珠江河底污染严重,锌、铜、铅含量比河水中大1万倍;汞、镉、锌含量比河水中高3300倍以上;酚、氰化物高60倍。作者1946年曾在江面杉排上捉获1尾跃上的2斤重鲈鱼,而今鱼、虾全无,水鸟飞走。江门河、礼乐河段鹅鸭不能饲养,癌病增多,青年不合征兵条件。佛山冲亦因沙口闸使污染物质累积涌内,曾发黑臭,鱼、禾减产,制药、食品业质量低,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沙口加建引水闸冲污。石岐河亦产生类似情况。目前广州、深圳、江门、佛山都已列入环境污染突出城市。河水污染已成为水利上一大问题,应加注意。目前崖门、虎门两条潮汐汊道由于受潮汐影响,不易速排,也成为明显受污染水道,无机氮达1mg/l以上,化学耗氧量达2mg/l以上,反映了江门、广州污染源对它们的影响。计崖门接受三角洲污水量20%,虎门接受53%。

  (七)灌溉用水不足

  三角洲流量丰富,但灌溉水量在干季也不足,成为问题。在非河网区,如广花平原,向用井灌,田地多为望天田。建国后,整治了流溪河,才把木柱如林的灌竿消灭。应进一步加强整治,解决枯水期农田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农村用水等问题。建国初年,由于抗旱每采取把江河断流(如北江、东江)的办法。现东莞东引工程虽以灌溉为主,但目前只能引灌20万亩,且还与沿途乡镇工业、生活用水矛盾。目前要求东引55秒立方米,已感困难(现为37秒立方米,包括工业、生活用水)。因此灌溉问题仍需研究,尤要注意稍高的旱地、坡地的灌溉问题,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八)航运水道不畅

  航运是水利工作兴利目标所在。三角洲水量足,河网广,是理想水运发展区域。但目前航路淤塞段不少,枯季流量少,影响航运,如能加以整治,潜力很大。但与围堤建设易生矛盾,如江新联围时在建闸问题上,航运部门即不主张,因把江门塞死了,就要另建新港。所以必需研究两者关系,联围阻航运和引起污染已在江门河、佛山涌、石岐河显示出来。优良水道常有局部浅滩障碍,如西江干流3000吨级航道由肇庆到百顷头均好,但不能出海,即因拦门沙(2米水深)阻碍,需作切开工程。广州黄埔水道如能炸礁浚深(达6米),即可成5000吨级标准航道。一些河道裁湾取直后可成良好航道,如虎跳门水道把小段疏浚炸礁,局部扩大、裁直即可成3000吨级航道。有些重要航道,近代才淤;一些只要小量工程,即可通航,都应研究,以利三角洲经济发展。如东平水道提高到通航500吨水平,广州去西江物资,即可全由东平水道负担。水电、水利工程的影响,如桥梁净空小、闸门狭窄、拦河建坝都与航运矛盾,今后将成为水利上一大问题。今后在航道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消除河道的天然状态,加以人为改造,另一方面提醒有关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各种建设要考虑到航运问题。

  (九)防治措施

  按《水法》第四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因此,防治措施也应按自然地理条件去综合规划,扬长避短,发挥水资源多种功能。

  1.发挥河网黄金水道优势,整治河道、口门淤积和障碍  三角洲河网区主流多江阔水深,虎门至广州可开为5000吨级航道;肇庆至磨刀门亦可辟为3000吨级航道,切开拦门沙即可出海;西江至虎跳门亦可开为3000吨级航道。切开横门口外浅滩,小榄水道也可达3000吨级航道。1000吨级航道更多,如东平、莲花山、容桂、洪奇沥、蕉门、新塘、潭江等水道;500吨级和300吨级水道就更多。但是这些良好水道长期处于天然状态,局部发生淤积,尤以河口拦门沙为主,如能整治,即可成优良水道。整治措施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①炸礁  由于河床中每有坚硬红层中的砾岩层存在,成为浅段,或沉没阶地的风化壳亦可成浅水段,如虎跳门水道中七姐妹石等。

  ②浚深  三角洲每年有1000万立方米泥沙沉积,使河道变浅,应进行挖深,如目前陈村水道即需每年挖泥。目前3万吨级海轮可乘潮入黄埔新港,即因每年挖泥3531万立方米(船方)所致。广州港要成5000吨船港,年需挖泥100万立方米。这对广州环境污染也起良好作用,因污染物质(不溶解质)常大量积聚于河底泥层(吸附)中。疏浚河道还可使纳潮量增加,排洪畅顺。

  ③拦门沙开切  河口拦门沙每被认为不治之症,其实可以人工挖出深航道,只要航道比降大于浅滩上岐流水道,涨潮流能沿开切喇叭口入侵,即能维持河道出口深水道,不致淤塞。因涨潮流一般有侵蚀力,尤以洪水期为著。故横门、磨刀门、崖门口外浅滩开切后,即成为西江、北江、潭江、江门通海航道,且有利纳潮排洪。

  2.上游多建水库,三角洲固堤防洪三角洲防洪  措施关键在上游多建水库,使三角洲不致成为三江洪水汇集地区。因任何一江水涨,都可成三角洲洪水。如广州市浮标厂站水位当东江1966年百年一遇洪水时,即高达2.34米,1968年6月西、北江20年一遇洪水时,该站水位也达2.28米。故上游水库建成才是首要任务。龙滩、大藤峡、飞来峡水库建成即可使三角洲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而现在堤防防洪标准大多在10—20年一遇,局部重点段也只达到50年一遇水平(北江大堤),故只靠三角洲堤围加固,不能解决防洪问题。东江建成白盆珠、枫树坝、新丰江三个水库后,如果再把东江三角洲堤围加固,即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库堤结合”才能根治三角洲洪水。

  三角洲目前堤围只能抗洪10至20年一遇,而三角洲汛期长,洪峰高,故易受洪灾,“库堤结合”要达到防500年一遇为宜。故上游水库应多建立,如飞来峡水库应迅速兴建。看来三角洲经济发展应与广西合作多建水库,如梧州的长洲水电枢纽的兴建等。

  加固堤围是目前应做的工作,需要提高为50年一遇的大堤有景丰联围(肇庆)、佛山、中顺等大围、江新联围等,以保护城市和乡镇企业、农业安全。北江大堤应为百年一遇。

  联围不宜过大,因为将把支流阻塞,排洪水道减少,围内水流不畅,引起内涝难排,污染加重,航运不便,是产生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源,必须注意。联围必须在保持排洪顺畅,水道交通无阻的原则下进行,如一些水道因在围内被净空低的桥梁所阻,航运受阻,很不经济,如小榄水道可开为1000吨级航道,但因沙口大桥净高只12.5米,不能发展。

  3.加固海堤、引淡拒咸、保证供水  三角洲南濒海洋,台风、风暴潮和咸潮入侵影响很大,目前堤围只能抵御20年一遇以下的洪潮。海堤是建在淤泥滩上,下沉强烈,在已建成的1894公里海堤中不少在这10—20年中仍在沉塌,需要加固和加高,因海堤要高于历史最高暴潮水位,还要加上暂定的10级风浪爬高。因此,石堤化至为重要,50公斤以下石块易为巨浪冲动,故应选用巨石,才不易缺堤。缺堤后围内受咸水淹侵,要4—5年才能复垦,且在海中抢险也很困难,故海堤以加高到4.5米或更高为好。

  咸潮入侵要用引淡拒咸办法。上游水库对调节下游流量至关重要,咸季时口门附近农田常受咸灾,如虎跳门内1964年咸死秧苗6次,斗门县咸季长达7—9个月,1955年受灾面积138万亩。因为东江最小流量为23.1立方米/秒,北江也只有57立方米/秒(石角),故枯水期来水应求助于水库。

  工农业供水和城镇供水亦受咸潮影响,使广州亦成缺水城市,需由东江新塘,北江思贤滘,北江正干小塘等地开辟水源。但水源除咸潮影响外还受污染河道影响,如广州河南、石溪、白鹤洞、员村,黄埔5水厂即因河道受污染难用。今天乡镇工业不断发展,开源挖潜,统筹安排,亟需研究。要建一批山塘水库,开渠引水,提取地下水源等,如流溪河灌渠即可引用。各地台地丘陵均有兴建小型水库和山塘条件、亟应注意兴建。

  本文标题:珠江三角洲珠江水文特征及主要水利问题(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6/61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6/610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