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青海省旅游名胜_湟中县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塔尔寺】藏语称袁本,意为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纪念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银塔。始 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 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整个寺院依 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大厨房、 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组成完 整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四大法会, 十月、二月举行两小法会,尤其是正月十五日的大法会,以许多美妙的宗教 传说、神话故事和艺术水平很高的三绝(指酥油花、壁画、堆绣),吸引数 以万计的藏、蒙、上、汉等各族群众,来寺瞻仰朝拜。从而使全寺成为西北 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并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大金瓦寺】藏语称赛尔顿。为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面积近 450 平方 米,是塔尔寺的主殿。汉式宫殿三檐歇山式建筑,雄伟壮观。相传西藏佛教 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出生时,其母将胞衣埋在大金瓦寺正中即现在 的大银塔地下,后来这里长出一株菩提树,长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现 出狮子吼佛像一尊,其母本着敬爱之心,在此建立一座小塔,后人在小塔的 基础上建起了高 11 米的大银塔,并将以后形成的寺院命名为塔尔寺。该寺后 经多次扩建,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青海蒙古郡王额尔德尼布施黄金一 千三百两,白银一万两,将屋顶改为馏金铜瓦。清乾隆五年(1740 年),藏 王颇罗鼐布施巨款安装了殿脊饰品。殿内塔前陈设金灯、银灯、铜灯、象牙、 古瓶等饰品和法器。莲台上有塑、铸、绘画、堆绣的佛像,墙壁、天花板上 绘有佛教故事,生动活泼,维妙维肖。殿内有清乾隆帝所赐“梵教法幢”匾 额一块。殿内珍藏经卷数百卷,其中有大藏经一部。大金瓦寺两侧各有弥勒 佛殿一座,右殿(上贤康)系明万历五年(1577 年)所建。左殿(下贤康) 系万历二十二年所建。 【大经堂】藏语称从灵多活。是塔尔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 平顶建筑,面积 1,981 平方米,面宽十三间,进深十一间。初建于明万历三 十四年(1606 年),后经几次扩建。原为三十六根柱子的小经堂,后改建成 八十根柱子的中型经堂,最后扩建为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其中六十根在四壁 墙内)的大经堂。1913 年遭火焚毁,1917 年重建。大经堂内矗立的一百零八 很大柱子的上部,都雕有优美的图案花饰,外裹彩色毛毯,并缀以各色刺绣 飘带、幢、幡等。经堂内悬挂用各种绸缎剪堆、堆绣的多种佛像、佛教故事 图与宗教生活图,并悬挂各种壁画(卷轴画),做工精细,生动别致,达到 了高度的艺术水平。经堂内设蒲团上千个,可供二千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 数以百计的经卷存放在四壁的经架上;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铜质镏金佛像置于 四壁的神龛中。二楼系四合院建筑。屋顶安放各式高大的镏金经幢、刹式宝 瓶、倒钟、宝塔、法轮、金鹿等,把大经堂装饰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与 大金瓦寺交相辉映。大经堂前面的欠拉院,系二层藏式建筑,壁画庄严、细 腻、优美、大方。大经堂下设四大扎仓(学院):参尼扎仓(显宗学院), 成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 年),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究显宗教义的 学经部门,并研究内明(阐明佛教自身之学);居巴扎仓(密宗学院),成 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 年),是研究密宗教义的部门,并研究因明(相当于 逻辑学)。了科扎仓(时轮学院〕,成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是 研究天文、历算、占卜的学经部门,并研究工巧明(工艺历算之学);曼巴 扎仓(医学院),成立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是研究医药治病的部门, 并研究医方明(药石、针灸、禁咒等治疗之学)。大经堂是参尼扎仓的经堂, 也是四个扎仓全体喇嘛聚会念经的大礼堂。 【小金瓦寺】藏语称旃康。是塔尔寺的护法神(家众神)殿。建于明崇 祯四年(1631 年),原为琉璃瓦房顶,清嘉庆七年(1802 年)改为镏金铜瓦 房顶。殿内有白马标本,传说九世班禅从西藏来青海时曾骑此马,一天内赶 到塔尔寺。殿内有造型怪异的金刚力士佛像拾数尊,另有小型佛像、小型铜 质镏金宝塔、经卷若干。昔日“跳神”用的面具、服饰、枪、刀、剑、戟、 弓箭等物亦存放殿内或殿门两旁。院内两侧和前方有二层小金瓦寺藏式建筑 的壁画廊,楼上楼下的墙壁上绘满各式精美的壁画。楼上两侧设野牛、羚羊、 狗熊、猴子标本,制作巧妙,宛如活物。 【小花寺】又称长寿殿。藏语称夏达拉康。在塔尔寺内。建于清康熙五 十六年(1717 年)。殿内雕刻、彩绘,细腻优美,并设有释迦牟尼、十八罗 汉、四大金刚等塑像。院内菩提树(藏语称旃丹树)浓荫蔽日,一到盛夏, 花满枝头,芳香扑鼻,寺以此得名。院中央小花坛上供奉着一块涂满酥油、 粘满硬币的异样怪石,传说宗喀巴之母当年背水时曾依此石休息。 【大同房】在塔尔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内有大铜锅 五口,口径为 1.65—2.6 米,深 0.9—1.3 米。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口铸干清嘉 庆十五年(1810 年)。这些大锅是在观经法会时给大经堂诵经喇嘛烧茫加(茶 水)、头巴(米饭)用的。 【九间殿】藏语称尖骄公叟。在塔尔寺内。系九间硬山式建筑,建于明 天启六年(1626 年)。是供奉五方如来的地方。北三间中央是如来佛,塑像 造型敦厚谨严,形象肃穆庄重,栩栩如生。其他塑像如财源仙女、妙音仙女 等,亦匠心独具,造型优美,双眸有神形态各异。殿内有一块数百斤重的大 石头,年长日久,已被酥油涂抹成黑色,上有脚印一个,传说是西藏佛教格 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小时脚踏此石留下的。石上还有一对很深的手指 印,也是宗喀巴儿时用手指抠的。中三间设泥塑文殊、观音、金刚手三尊菩 萨像。南三间正中设宗喀巴头戴黄帽的泥质塑坐像一尊,旁有一组头戴黄、 红帽子的喇嘛,即宗喀巴主持黄教与红教(宁玛派)的辩经会。塑像神态生 动逼真,仿佛听到他们正在佩侃而谈一般。殿前大院系喇嘛讲辩经典和法会 (观经)跳法玉舞(藏语叫跳“欠”)的地方。 【如意宝塔】在塔尔寺内。并排如意宝塔八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尖顶,上圆下方,是纪念释迦牟尼八件大事的。它们是一、莲聚塔, 藏语称八邦。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七步,步步生莲花之意。二、四谛 塔,藏语称扎西果莽。纪念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宣讲四谛要义。三、和平塔, 藏语称彦敦。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众争论。四、菩提塔,藏语称香趣。纪念 释迦牟尼悟道成正觉。五、神变塔,藏语称穷处。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 怪的种种奇迹。六、降凡塔,藏语称拉播。纪念释迦牟尼重返人间超度众生。 七、胜利塔,藏语称南结。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八涅槃塔,藏语称娘德。 纪念释迦牟尼圆寂。 【过门塔】在塔尔寺内。建干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系砖块建成, 有雕砖斗栱,上有用藏文雕刻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音)。 原为四门,后改为两门,昔日进出塔尔寺必经此塔,故名。相传这里是宗喀 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菩提塔】在塔尔寺内。砖块砌成,与过门塔同时修建。塔内有雕像砖 十万块,每块砖上都精心雕刻佛像一尊,表示塔尔寺内有十万佛像之意。相 传当年宗喀巴之母的牛圈就设在这里,故塔旁有狮子雕像一对,象征当年的 看牛狗。
  【大拉浪】亦称大方丈室。藏语称“扎喜杭赛”。在塔尔寺的最高处。 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 年),由山门、牌坊、经堂、公署等组成,是塔尔寺 行政事务负责人法台的居住处,达赖、班禅来塔尔寺住地。
  【塔尔寺三绝】指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三绝具有独特风格,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1)酥油花:相传公元 641 年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于布联姻 时,当地佛教徒为表示尊敬,在公主从长安出发时带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 束酥油花,后在西藏成为习俗。其后传到塔尔寺。每年春节前几个月,酥油 花艺人们便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褪), 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 活及神话故事等,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工艺细致精巧。每到农历正月十五 日灯节会上将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为寺内盛会。(2)壁画,或 直接绘于墙上,或绘于栋梁上,最多的则是绘于布幔之上,悬挂或钉在墙壁 上。壁画染料采用石质矿物,色泽绚丽,经久不变,是塔尔寺壁画特有的一 大长处。每年六月观经会上,将十数丈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高高挂起,谓之 晒佛,围观瞻仰者常达数万人。(3)堆绣:用各色绸缎剪成各种形状,塞以 羊毛、棉花之类的充实物,在布幔上绣成具有明显立体感的佛像、佛教生活 故事、山水、花卉、鸟兽等,其形象生动、活泼,跃然于布幔之上,堪称能 工巧匠艺术之佳作。
  本文标题:青海省旅游名胜_湟中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4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41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