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河北省旅游名胜_承德市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双塔山】在河北承德市西十余公里滦河之滨。为两座塔状的山峰。双 峰原为一峰,因风化而分裂。两峰皆上大下小,高 30 余米,无依托可登,有 倚大拔地之势,数十里之外可见。《热河十景》诗中有“朝阳双塔藏仙子” 之语,即指此峰。据纪晓岚《滦阳消夏续录》云,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曾遣人登视,一峰顶周上一百零六步,上种韮两畦。”又乾隆四十七年“夜 雨,山顶坠石佛一躯。后供茶棚关帝庙内”。经考查,峰顶小屋实为一辽代 建筑,早已倾圮,至今仍有遗迹。清代文人蒋廷锡、查慎行等人,著有《双 塔峰歌》,赞为滦阳胜景。 【外八庙】在避暑山庄的东、北山麓,原分列着十一座大型寺庙,这些 庙字,为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1780 年)期间陆续建造。因 其中八庙有朝廷派驻喇嘛,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七座。在避暑 山庄东面,隔武烈河有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山庄东北有河北省(83) 普宁寺;山庄止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 殊像寺。另溥善寺、普佑寺、广安寺、罗汉堂已不存。外八庙雄伟壮观,寺 庙建筑与园林巧妙结合,其势如云排星拱,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 权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 业”的政治目的。庙内现存的碑刻和文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清朝前期各 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表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 的历史进程。 【安远庙】俗称伊犁庙。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平岗上。 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占地面积约 26.000 平方米。据乾隆御制 《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碑刻载,在漠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少数贵族发动 武装叛乱时,蒙古各部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准噶尔部蒙古的 达什达瓦部参加了清朝平叛的军事行动,后朝廷允其所请,将该部二千一百 三十六人迁居热河,并仿照新疆伊犁固尔孔庙形制,营建此庙,以“怀柔远 人”。庙宇布局规整,系方正密合的风格,内外三层墙垣,有棂星门及三道 山门,最内层周围六十四间房屋围绕,中间为三层重檐的普渡殿,平面呈六 间正方形,黑色琉璃瓦顶。殿内供绿渡母塑像。底层四壁绘有壁画,色彩绚 丽,情景生动。殿前有乾隆御笔卧碑一通,以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 【须弥福寿之庙】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 隆四十五年(1780 年)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须弥福寿乃扎什伦布之汉 译,故名。占地面积达 37.900 平方米,建筑风格综合汉、藏建筑艺术之长, 形式独特。据《高宗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载,乾隆帝七旬寿辰,班禅额 尔德尼远道来此觐见,清帝极为重视,以一年时间建成此庙,供其居住和讲 经。寺自南而北,前有石桥,桥北为山门,上悬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 正北为碑亭。北上有月台,上筑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坊,前有石象一对。 坊后为大红合,台上四角筑小殿,外壁砌女墙,正南壁间有琉璃垂花窗三十 九孔,共分三层。大红台内壁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建妙高庄严殿,为六世班 禅讲经之所。殿顶重檐攒尖盖鎏金铜瓦,瓦片呈鱼鳞状,四脊各有鎏金龙两 条,腾空欲飞,姿态生动。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 寝殿,重檐歇山鎏金瓦顶。殿北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 再北有八角七层琉璃万寿塔,塔周有围廊,底层正南辟门,余各面皆有浮雕 菩萨像,二层有八角平座及石栏杆。塔周有九间楼、罡子殿、单塔白台等建 筑。 【殊像寺】在河北承德市内,避暑山庄之北,东邻普陀字乘之庙。建于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据《高宗殊像寺落成瞻札即事成什有序》碑文 载,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寿辰,乾隆帝奉母上五台山进香,五台为文 殊师和道场,有寺名殊像寺,传是文殊现身之处;寺内文殊塑像法相庄严。 既归,在北京香山摹像建寺,名曰宝相。乾隆三十九年又在山庄之北建寺, “庄校金容,一如香山之制”。寺为汉族寺庙建筑形式,门殿前列石狮一对, 门殿内有哼哈二将,殿后左右有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北三十五级高坛 上为会乘殿,内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像,像前左右置三层捕木佛龛, 原嵌铜佛三百零四个,惜早岁为军阀所盗。两侧山壁原有经橱,内置满文藏 经。殿后为岩庭部分,采用自然迭石磴道,迂回而上,其间布列假山、涵洞。 顶巅建阁,重檐八角,乾隆帝御笔题额“宝相阁”三字,内有木雕文殊菩萨 像,骑狮立于莲台之上,高 10 余米,左右侍者披甲胃,高数米。今阁已毁妃。 阁北尚有云来、云净,吉辉、慧喜、清凉、绮云等殿阁建筑遗址。当时寺内 有满族喇嘛五十人,在此念诵乾隆时期译定的满文藏经。 【普宁寺】在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巨大木雕佛像,又称 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 年)至二十三年。据乾隆御制《普宁寺碑 记》载,乾隆帝于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 叛乱,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宴赉和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的上层首领,并谓“昔 我皇祖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乃循旧制建此寺。 又曰“蒙古向敬佛,兴黄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那庙之式为之”。寺 规模宏大,占地约 23.000 平方米,综合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在中轴线上前 有门殿、钟鼓楼、碑亭,亭内矗立《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 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通。记述了建庙的目的及平定达 瓦齐和阿睦尔撤纳叛乱的经过。过碑亭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此后皆为藏式 建筑,大乘之阁高 36.75 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内置千服千手观音菩萨 贴金立像,高 22.23 米,用松、柏、榆、杉、根五种木材雕成,重约 110 吨。 比例匀称,造型雄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之一。佛冠上有一尊身高 1.53 米的无量寿佛,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阁四周有塔、台等小型藏式建 筑,象征着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阁之东西有妙严室和讲 经堂,是清帝听经和休憩之所。寺内崇阁入云,塔台罗列,松柏参天,景色 与丽日。 【音乐寺】俗称圆亭子。在河北承德安远庙之南、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 上。占地面积 24.000 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由于当时 西北各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哈萨克 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柯尔克孜族),不断派代表进京朝觐,因 建此寺。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由山门至宗印殿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 式,山门前置旗杆,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宗印殴后为阎 城(坛城),城前门内有乾隆御制《普乐寺碑记》,城有墙三重,最外层四 面,正中辟门,墙内有围廊一周。第二层墙上有雉谍,台上四角和四面正中 各置琉璃喇嘛塔一个。再上为平台,圆座上筑旭光阁,阁仿北京夭坛析年殿 形制,二十四间,重檐伞式攒尖黄琉璃瓦顶。阁中置一立体曼陀罗,内供胜 乐王佛。阁顶有大型圆形斗八藻井,内有二龙戏珠,制作精美,金碧辉煌,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正北。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 汉译,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为乾隆帝六十寿辰(乾隆三十五年)、皇太 后八十寿辰(乾隆三十六年)接待国内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而建。乾隆三十 二年动工,历时四年有余,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官形制营建。建成之时,由伏 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士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众跋涉万 里,也随各民族领袖到承德觐见,表现了当时举国团结统一的兴旺同面。庙 宇建筑布局利用山势,自然散置,自南而北层层升高,极富变化。山门前有 五孔石桥,门内建巨大碑亭,内有乾隆御笔《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 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三通。亭北为五塔门。三 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楼。殿阁楼台等建筑前后错落,大红台气势雄伟,是该 寺主体建筑。台高达 42.5 米,宽 59.7 米,有城阁凌空之感。红台中部是万 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鎏金瓦顶,台东为落伽胜境殿和权衡三界亭,台北 的最高点有慈航普渡亭,二亭均重檐金瓦,与万法归一殿、大红台的红墙白 台,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庄严华丽异常。 【簿仁寺】又称前寺。在河北承德市内武烈河之东岸。依山傍水,风景 秀丽。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是承德外八庙中最早的寺院。据《御 制溥仁寺碑》称,康熙五十二年,帝六旬诞辰。众蒙古部落奉行朝贺,建寺 祝厘,御笔题颔曰“溥仁”。寺自南而北为山门、幢竿,钟鼓楼及配殿分列 两侧。再北为天王殿,塑四大天王,均已无存。正殿名慈云普荫殿,面阔六 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殿前立康熙御制溥仁寺碑,殿内塑三世 佛及十八罗汉。后殿名宝相长新殿,面阔九间,进深一间,供无量寿佛九尊。 寺内松柏参天。塑像、雕刻等均为清初优秀匠人精心杰作,颇具艺术价值。 【罗汉山】在河北承德市武烈河东岸。为承德名山之一。山形如屏障, 层峦迭翠,《热河十景》诗中有“罗汉山高人尽见”之句。山之中部“一峰 突起,形似罗汉,结跏袒胸,面西跌坐,神态自若,形象逼真。主峰下侧一 峰,形似小罗汉。主峰东侧一峰,犹如一僧人披袈裟而立,与主峰相连,如 佛之弟子侍立。南面又有两峰,形似两罗汉扶肩说笑,神情潇洒。 【鸡冠山】在河北承德市区东南约 10 公里,有五个粗大红色岩柱耸峙, 最高处海拔 830 余米。《承德府志》说“侧视五峰累累若鸡冠”,鸡冠山因 此得名。古名五指山,山上有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五指山大灵峰禅 寺大轮禅师碑铭》为证。山下元代建的大灵峰祥寺,早已倾记,但主殿遗址 后面,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松,根深叶茂,直径 3 米多,支干盘旋,树龄约 在六百年以上,人称盘龙松。 【蛤蟆石】在河北承德市武烈河东岸磬锤峰的东南端,隔一条山谷,有 一巨大的岩石,踞于群峰之巅,似一青蛙欲跃苍穹,名为蛤螟石。蛤蟆嘴内 (峰下一山洞)可容纳数十人,盛暑登游,阵阵清风,使人顿感凉爽。蛤蟆 石长约 20 米,高约 14 米余,是承德十大自然胜景之一。 【憎冠蜂】在河北承德市区正南,海拔 650 余米,高出武烈河床 300 余 米。峰顶犹如一僧帽,乾隆帝题名僧冠峰。此峰东临武烈水,南倚九华山, 绵亘起伏,层峦叠嶂。每当朝雾夕霭,云雾升腾,有似轻纱白绢,清丽淡雅; 严冬雪后初晴,山峰白雪皑皑,又是另一番情趣。 【避暑山庄】一名承德离宫,或称热河行宫。在河北承德市区北部。群 山环抱,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 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竣工,建筑物达 一百十余处,总面积 564 万平方米,婉蜒起伏的官墙长达 10 公里,是我国现 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官苑。背山面湖,山峦起伏,草木蓊郁,宫殿亭榭掩 映,湖沼洲岛错落,风光滴旋,巧夺大工。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 部分,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山峦三个景区。康熙以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 和乾隆以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散布其中, 各景随四时变化,取山、水、林、 泉等自然景观命名,集中我国南北方建筑布局的特点,综合我国各地建筑艺 术的风格。烟雨楼、金山等建筑组群典雅明洁,构图别致,一派江南景色, 正宫、松鹤斋、“月色江声”等建筑组群则具有北方朴素民居形制;万树园 富有蒙古草原风光;山峦区的雄浑山川,优美俏秀的寺、庙、斋、轩,别具 一格,使山庄成为我国各地胜迹的缩影。与山庄东面和北面巍峨雄伟、具有 民族特色的外八庙构成辽阔的文物风景区。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对 外开放。 【一片云】在避暑山庄延薰山馆之东。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八景。南向, 门殿面阔五间,殿后有楼,乾隆额曰“一片云”。楼两层,东楼面阔七间, 北楼正殿面阔五间。后起抱厦。楼北原有戏楼一座,帝后及王公大臣观剧于 儿夏秋之际,山庄内云气氤氘氲,变幻莫测,极尽幻变幽深之趣,乾隆御制 《一片云楼》诗云,“白云一片才生岫,瞥眼岫云一片成,变幻千般归静寄, 无心妙致想泉明。”说明此处是专以观赏云气为特色的一组建筑。 【万树国】在避暑山庄平原区东北部。北倚山麓,南临澄湖,占地 870 亩,有乾隆帝御书“万树园”碣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这里绿草如茵, 古木蓊翳,今南部尚有乾隆手书《绿毯八韵》诗碑一座。园内不施土木,按 蒙古民族的风俗设蒙古包数座,清乾隆帝曾在此接见上尔扈特蒙古首领渥巴 锡、都尔伯特蒙古首领三车棱及西藏活佛班禅六世等。还在此接见过英国特 使马戈尔尼以及缅甸、越南、朝鲜、南掌等国使节,并宴请听乐等,有《万 树园赐宴图》等画传世。 【万壑松风】在避暑山庄松鹤斋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 年), 是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由万壑松风、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问 咸映等建筑组成,据岗背湖,布局灵活,具有南方园林特点。周围古松甚多, 故有此题名。这组建筑是康熙帝批阅奏章、召见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 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极佳。乾隆帝髫龄常在此聆 听祖训,即位后改名纪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一文纪念乃祖。 殿后为鉴始斋,系乾隆幼年在山庄读书之所。 【云山胜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建。 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不设楼梯,而以假 山为自然瞪道,攀缘而上。因其据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 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 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从楼北出岫云门, 即达湖区。 【无暑清凉】避暑山庄如意洲之门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殿本身“广 厦洞辟,不施屏蔽”,四面皆水,景色隽美,夏日凉爽清幽,康熙帝因题此 名,并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三景。康熙五十年(1711 年)前,因正宫尚未建 成,帝多在如意洲处理国事,接见百官。 【月色江声】在避暑山庄水心榭之北。建干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 临湖三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岛上建筑布局采取北方四合院 手法,殿宇之间有游廊相连。门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赏荷,清香馥 郁,沁人心脾。门殿北为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处。房后莹心堂,亦为清帝 书斋。堂后四合院。康熙帝题额为“湖山罨画”,开窗纵目远眺,湖光山色, 置映如画。“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 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 【文津阁】在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 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形式修建。阁的东面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阁碑记》 一通。阁为外观二层内为三层的砖木结构,上悬乾隆帝御书“文津阁”匾额, 阁前池水澄澈,假山、阁影倒映池中;假山上东建月台,西建趣亭,布局严 谨,环境清幽。此阁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合 称四阁,为皇家藏书楼。阁内原存《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辛亥革命后,《四库全书》运往北京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 阀盗卖净尽。 【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建于清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御笔题额,乾隆十九年(1754 年)列为乾隆三十 六景第八景。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侨,上列亭榭三座,南北为重 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三间重檐水榭。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 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大光,影落空际” 的诗意。榭东原有仿苏州狮子林建的文园狮子林,内有十六景,玲优秀丽, 是山庄园中之园。榭之东北山岗上,苍松翠柳之中,有制鱼亭,与水心榭相 对成趣。 【水芳岩秀】在避暑山庄如意洲延熏山馆北。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五景。 面阔七间,前有抱厦,原四周镜波绕岸,庭中瑶石依栏,故康熙帝借景发挥, 有“岩秀原增寿,水芳可榭医”之诗句,因题此名。现此景已无存。后乾隆 为皇太后祈福,仿京中官廷之例,将此殿改名为乐寿堂。 【四知书屋】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的后面。是一座五间大殿,康熙帝 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又增题“四知书屋”。四知取 《周易·系词》“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之意。这里是 清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国要务及举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处。据 载,清帝在此召见了喀尔喀蒙古的哲卜尊丹已胡土克图一世、三世、四世, 班禅六世,上尔扈特汗渥巴锡等。 【四面云山】亭名。在避暑山庄西北高峰之巅。是清帝每岁重阳时节登 高处。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九景。亭中四望,群山罗列,诸峰拱揖”如在膝前, 有高入云际之感,天朗气清时,数十里外山色尽入眼底。亭上凉风四拂,盛 夏时暑气全无。康熙帝有诗曰,“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亭遥先得月, 树密显高枝。” 【永佑寺舍利塔】在避暑山庄万树园的东侧,矗立着一座八角形十层的 砖塔。清帝乾隆十六年(1751 年)南巡时,见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挺 拔秀丽,遂于乾隆十九年在此仿建,故又名六和塔。砖石结构,斗拱采用琉 璃饰件。塔高约 65 米,突破了万树园的横野平空,是避暑山庄胜景之一。塔 前原是乾隆十七年建的永佑寺,为清帝祭祖之处。 【观莲所】在避暑山庄延薰山馆西南。近水傍堤,其形如亭。为乾隆三 十六景第十四景。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开窗。亭前石阶直达水面,夏日湖 中菡萏竞开,芬芳扑鼻。乾隆、嘉庆诸帝和后妃常于此赏荷纳凉。 【丽正门】避暑山庄正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为乾隆三十 六景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阁楼,下有三门, 高敞宏伟。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 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刻成。它和门内上方乾隆题诗“两 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象征着国内各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统 一。 【芝径云堤】在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是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仿杭州西湖苏堤形式而筑。长堤逶迤,径分 三支,东北通月色江声岛(云朵洲);中通如意洲;偏西通往采菱渡(芝英 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堤岸垂柳成荫,平沙如雪, 湖光波影,胜趣天成。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亲自度量设计, 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幅奇。”此堤开筑对 山庄湖区各风景点的安排,实有管领全局之妙。 【沦泊屿】在避暑山庄乐寿堂西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七景。布局包 括前庭和屿池两部分,南为垂花门、前庭;庭右曲径幽深,庭左长廊直通正 殿。殿面阔三间,殿后平台浮于水面,北檐原有康熙“沧浪屿”题额。屿近 圆形,小巧别致,西、北、东三面叠石为山,犬牙交错,如笋如林。石间老 藤虬结,盘根错节,溪水来自石隙,如垂珠帘。 【松鹤斋】在避暑山庄正宫东侧。建干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清圣 宪皇太后(乾隆母)和嫔妃居此。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前”.乾隆帝 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这一组建筑包括门殿、 松鹤斋(后改名含辉堂)、绥成殿(后改名为继德堂)、十六间房、乐寿堂 (后改名为悦性居)、畅远楼等。绥成殿乃嘉庆帝为皇子时读书起居之所, 道光十二年(1832 年)以后,在此供奉清朝历代皇帝之神位。乐寿堂是圣宪 皇太后居住的寝宫,嘉庆帝晚年亦常居于此。畅远楼形制与“云山胜地”相 同,是观赏猢区风景的高视点。楼后有垂花门, 出门即为万壑松风殿。 【金山】在避暑山庄澄湖东侧。包括康熙三十六景第十八景的“天宇咸 畅”和第三十二景的“镜水云岭”两组建筑。康熙帝南巡,欣赏江苏镇江金 山景物,因于山庄内仿造此景。筑亭台楼阁于巉岩怪石之间,三面环湖,一 面临溪,一派江南景色。“天宇咸畅”在山阜平台南部,正殿三间,殿北筑 上帝阁,原供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阁三层,六角攒尖顶,是山庄湖区最高 点,凭栏远眺。湖光山影,一览无余。“镜水云岑”位于上帝阁之下,殿五 间,面西。两侧曲廊环绕,正面门廊,原有康熙题“金山”匾额。前面石堤 蜿蜒,堤下石阶两出直达水面,可由此泛舟湖上。殿南为爬山廊,北为芳洲 亭,建筑设计玲玫精巧,高低前后错落有致,匠心独运。 【金莲映日】在避暑山庄延薰山馆之西。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四景。 正殿五间,西向,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原有康熙题“金莲映日”匾额。 北侧有配殿三间,乾隆题“川岩明秀”额,南侧有配殿五间。金莲映日与延 薰山馆之间有长廊相通。此景以金莲花为主题,旱金莲花出五台和华北高寒 地带,康熙时移植于避暑山庄,在殿前拓苑数亩,植金莲花数万株,以备观 赏。 【卷阿胜境】在避暑山庄东宫的最北部,是勤政殿(已无存)的后殿。 殿面阔五间,原为乾隆帝奉母进膳处;也是清帝在宿泊敬诚殿举行庆典后, 赐各族王公小宴茶点之所。它是避暑山庄在意境上拟古的一处建筑。这里面 对蓊郁绵亘的群山,濒临澄洁空阔的湖水,风景明媚秀丽。 【雨山积雪】亭名。在避暑山庄的正北山巅,康熙帝题名“南山积雪”, 列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该亭是为了观赏雪景而建。乾隆帝题诗云: “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缀古松。此景只宜诗想象,留观直待到深冬。” 严冬大雪初晴,登亭南望僧冠诸峰,宛如横空出世,直插云表。山上的积雪, 在璀灿的阳光照耀下,闪着晶莹的银光。 【热河泉】在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其地流泉 四涌,汇成碧波千顷,源远流长。严冬季节,热气蒸腾,有云蒸霞蔚之状; 夏季清澈晶莹,冷泛肌骨。泉侧有巨石,刻“热河”二字。泉北有船坞,原 停置清帝所乘龙舟。泉周绿草如茵,乔本结荫,鹂鸣鸟唱,野趣横生。是山 庄重要风景点之一。 【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清乾隆帝南巡,见浙江 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景色秀丽,遂摹其图,井于山庄内按图兴建。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动工,翌年完成。此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三间, 后有楼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回廊环抱。二层中间悬乾隆御书“烟雨 楼”匾额。楼东为青杨书屋,西为对山斋,均三间。东北为八角轩亭一座, 东南为四角方亭一座。西南垒石为山,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碴盘旋而上, 山顶有六角敞亭,名翼亭。此楼是澄湖视高点,凭栏远瞩,万树园、热河泉、 永佑寺诸处历历在目。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 【烟波致爽】清帝来避暑山庄时的寝宫,在正宫澹泊敬诚殿之后。建于 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七间,建筑高敞, 室内布置精巧富丽,每当春夏或雨后初晴,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怕。故康 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 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 【萍香沜】在避暑山庄万树园的东南。是康熙时期较早的一组庭园,康 熙帝题名“萍香沜”;乾隆时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萍香沜位于热 河泉北岸,南临澄湖,东侧为东船坞,是御舟停泊处。殿三楹,每当盛夏, 浮萍点点,洒满湖面,泛起阵阵清香。当年康、乾两帝泛舟览荷,流杯赐宴 均在此停憩。门殿前有木桥与香远益清相通,院中有四角方亭和精致的园林 艺术小品。 【锤峰落照】亭名。在避暑山庄南部山岗上。亭平面呈方形,悬康熙帝 题“锤峰落照”四字额。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二景。亭与庄外磐锤峰遥遥相 对,每当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锤峰倒影落入湖中,蔚为奇观。康熙、乾隆、 嘉庆帝曾在近黄昏时率文武百官及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登亭举行蒙古风味 的野宴,并观看磐锤峰落日余晖下雄奇俊秀的景象。此亭与“北枕双峰”、” 南山积雪”、“四面云山”三亭均位于山庄岗峦之巅,四隅环立,遥相呼应, 是造园艺术中应用对景的绝好范例。 【澹泊敬诚殿】在丽正门北。是避暑山庄正殿。殿前有外、内午门,朝 房、乐亭,后有四知书屋、寝官等建筑。内午门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兰” 围场进行秋猎时举行小型阅射之所,门上悬有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 额,东西两壁是乾隆御制《阅射六韵》诗刻石。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乾隆十九年(1754 年)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称楠木殿。殿前庭院古 松参天,庄严恬静。殿内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面积 583 平方米, 窗扉、隔扇、平綦精雕蝙蝠、万字、寿字、卷草等图案,每当阴雨之季,殿 内楠本浓香扑鼻。清帝每年万寿节和举行庆祝大典时,均在此接见国内各民 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自西藏来山 庄祝寿,乾隆即在此接见并赐茶于四知书屋。 【磬锤峰】在河北承德市内武烈河之东岸。承德名山之一。山有巨峰, 形如倒置的洗衣棒锤,故又称棒锤山。清汪灏《随銮纪恩》又称力琵琶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武烈河有石挺,谓挺“在层峦之山,临崖危峻”, 即指此峰。峰下有平台。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峰上有古桑一株,得天 独厚,据传为我国今存最早之桑树。经实测,从台基到峰顶高 59.42 米,棒 锤本身高 38.29 米,体积为 6,508.68 立方米,重量为 16.200 吨。故在《热 河十景诗》中有“磬锤峰大话非虚”之语。磬锤峰与避暑山庄内的“锤峰落 照”亭遥遥相对,峰亭亭五立,挺拔秀丽。
  本文标题:河北省旅游名胜_承德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102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102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