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航海王子亨利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2-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马可·波罗用 20 年的时间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欧洲人却用 200 年的时间才真正认识了马可·波罗。 还是在马可健在时,因为他讲起中国的财富和人口等,动不动就用“百 万”的数词,所以人们滤称他为“百万马可”,称他的住所为“百万邸宅”。 后来舞台上有演员扮作他的模样说蠢话以取笑于观众,甚至莎士比亚的剧本 中也把马可作为蠢家伙来嘲弄。《马可·波罗游记》虽然销量很大,但大多 数人还只是把它当做《天方夜谭》之类来欣赏,真正识货者的出现,还需要 等待…… 早在十世纪初叶,阿拉伯帝国就已将版图扩大到东至印度西部,西至北 非的大西洋沿岸。西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渡海北上,打进了欧洲,定居 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西方基督教世界为了驱逐伊斯兰教徒,从 1096 年开始组 织“十字军”,打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圣战”。战争的目标并未达到。但战 争使基督教世界的人们突破了原有的视野,窥到了东方世界。当他们看到阿 拉伯帝国从东方大量输入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时,真是垂涎三尺。
  阿拉伯帝国占据交通要道,垄断着东西方贸易。他们将东方的商品沿印 度洋航路,经红海和埃及运抵地中海沿岸,转售给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 后者再将货物倾销到欧洲各地,层层牟取暴利,欧洲几乎完全被屏蔽在商业 壁垒之外。“圣战”未胜,壁垒反倒加厚了。 到马可·波罗衣锦还乡时,西欧多数王国对“圣战”已经感到厌倦了。 他们急需得到东方的物产。这种需要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那时候, 他们在冬天极难获得新鲜肉类,大多数人只得食用风干或熏制的肉类。这种 肉又干又硬,且有霉腐味,需要用东方的香料来调味,人们还相信香料能治 传染病,所以需求量很大。此外,当时欧洲人一般穿粗制的毛织衣服,洗涤 困难,易生虫,东方的衣料则舒适轻便,易洗易干。还有,当时的聚会场所 的地面都是铺碎石,人站在上面非常不舒服,很希望得到东方的地毯。 更重要的原因是对黄金的需要。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品货币经济日 益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国家和贵族的公私开支要用货币支付, 农民用出卖农副产品得到的货币交付地租,商人和手工场主则要积累更多的 货币资本,以便扩大营业规模。社会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流通货币总数的变动,常会影响物价,造成重大经济变化。在这时,贸易与 工业的发展,常会因通货和信贷不能随之扩大而受到阻碍。一切国家和个人 都希望得到尽量多的黄金。在 1300-1450 年间,欧洲的金矿、银矿产量逐渐 减少,大量资金外流,人们更加深了对黄金的渴望。 待到 15 世纪,一方面是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使得他们急迫 地发展对东方的贸易;另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兴起后,连意大利城邦国家控 制的地中海贸易通路也被堵塞了。这就迫使欧洲人横下一条心——向大西洋 要“路”!而且必然地共同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伊比利亚半岛。 这时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有四个国家,格拉纳达王国是伊斯兰教徒的最后 据点,卡斯提尔王国忙于与格拉纳达王国的边境防卫,阿拉贡王国只热衷于 地中海沿岸的航行,这就只有看葡萄牙了。 葡萄牙在 1143 年获得独立,1385 年由裘安一世继承王位。他及其断承 人击败了封建贵族的割据势力,使葡萄牙成为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具有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商业资产阶级在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桎梏之后,原 有的近海贸易已远不敷需要。急切期望着开辟新航路,以打破阿拉伯人对香 料物产贸易的垄断,并渴望到非洲去寻找传说中的“金河”。
  从航海实力和技术上看,葡萄牙自独立后就立刻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至 1300 年之前,已拥有数艘战舰,训练了不少船长和水手,并且雇佣了数十名 经验丰富的热那亚领航员。往来于英法之间的商船也与日俱增。中国发明的 指南针,于 13 世纪传入欧洲,14 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造船术也有显著进 步,多桅快速的卡拉维尔帆船可自由航行于海上。 然而,只有上述条件还不行。因为人们囿于中世纪形成的地理观念,对 未知的海洋有畏惧感。古希腊人绘制的地图,在直布罗陀海峡画有希腊神话 中的巨人安泰,举着路牌,牌上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公元前一世 纪时,有位名叫波斯顿尼亚的人,曾航行到西班牙的海边,只是要考察太阳 在大西洋降落时是否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千余年的时间过去了,旧有的 观念很少受到冲击,人们就还把它当做真理来对待。即便是冒险性很强的葡 萄牙人也不敢将船驶入大洋深处。他们只到过离伊比利亚半岛 1300 公里处的 加纳利群岛,再远将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是未曾想过的。航海需要天文学、 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尚未冲击中世纪的葡萄牙人,也和其他 欧洲人一样处于愚昧之中。 这些知识是有过的,那是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地圆思想,欧几里得 的几何学原理,埃拉托色尼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托勒密的天文学、地理学巨 著,对于发展航海探险事业都是至为宝贵的。 罗马帝国曾保存过希腊的学术遗产,但在蛮族入侵之后就在战火烽烟中 散失了。幸好,拜占庭帝国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古籍,伊斯兰教徒征服拜占庭 后也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战利品。其中重要的著作都逐渐被译为阿拉伯文,其 抄本送到由他们控制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所大学。这些大学原来只收伊斯 兰教徒弟子和早年迁居这里的犹太人。当基督教徒重新占领这个半岛时,这 些经典文献又重新回到欧洲人手中。十字军远征期间,伊斯坦布尔所藏经典 也直接传回欧洲,12 世纪就掀起了一个大翻译远动,古希腊文明借着当时通 用的拉丁文字渐放光芒。
  1407 年,托勒密的《地理学》抄本传到西欧,两年后被译成拉丁文,随 之兴起了一股研究风气。但此时印刷术尚未传入欧洲,抄本数少价高,能得 到和能读懂的人极其有限。大部分人还认为大地是平面,守着这一观念,人 们就只有沿着旧有的航线行船,因为大西洋的尽头是死亡线。 凡探险者,是难免有死亡的。不过,只有那些虽有生命危险却也有成功 希望的冒险才是值得的。如果是明知走向死亡而无成功的希望,谁还肯奔向 这个目标呢? 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迷信观念,这需要科学,需要一大批人不仅有出 自各种目的而激发的探险精神,而且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航海实 践。如何造就这样一批人呢?谁有勇气、有能力在愚昧黑暗中踏出一条光明 之路呢? 敢于向神学的偏见挑战、向神秘的大洋挑战而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是 唐·亨利。 亨利生于 1394 年,是葡萄牙国王裘安一世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从出身 于英格兰王族的母亲那里接受了宗教和一般教育,从父亲那里学习武艺和承 继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正因如此,亨利不安于宫廷生活,而是向往获得骑 士的资格。后来在财政大臣的提议下,他力劝父王以海军突袭北非摩洛哥的 休达港。在战斗准备阶段,亨利奉命负责造船和招募船员。葡萄牙人于 1415 年 8 月 15 日经一天激战就占领了休达。这是世界史上资本主义早期殖民侵略 的第一战。亨利以在此次血腥战斗中建立的功劳而被封为骑士。 亨利在监造船只和参加战斗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经验丰富的海员,了 解阿拉伯世界的情报,也逐渐增强了他向海洋进军的信心。首先他要发扬十 字军精神,誓与异教徒作战到底。但他知道葡萄牙的力量单薄,搞大部队远 征是不可能的,于是就琢磨着要像攻占休达那样利用船队突击阿拉伯帝国防 卫力量薄弱的边境,这需要做航海调查。 中世纪的传说告诉人们在伊斯兰世界中还残存着一个由普勒斯特·约翰 王统治的基督教王国,找到他们就可以壮大打击伊斯兰的力量。不过,人的 动机是“组合”的,不可否认,亨利想借助探险来了解加纳利群岛远方的地 理状况;更不可否认,葡萄牙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条获取黄金和东 方物产的海上交通线。《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方世界在吸引着亨 利。
  本文标题:航海王子亨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57/189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57/18970.html

标签:航海王子亨利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