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理课堂练习设计的十四条原则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规范。无论从目标的导向功能、 反馈功能,还是从目标的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来说,练习设计都应该受教学 目标的制约。
  (2)少而精原则 要科学安排练习数量与练习时间,改变“课内满堂灌,课外多多练”的 状况,要精心设计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大的练习,做到质量减量,择优筛选, 尽可能将练习安排在课内完成。在课内无法完成当天练习的情况下,可将练 习和重点难点在课内让学生完成,而将适中的练习留给学生回家处理;做到 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3)发展思维原则 不能只设计形式单一、简单重复、直接套用的练习,而应围绕所学基础 知识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变式题、“智慧题”等,使学 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
  (4)灵活新颖原则 设计的练习,不能超出大纲,但又要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可以设计 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练习,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题。要防止猎 奇生僻,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5)整体性原则 世界上一切客观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中,一切研究对象都可视为系 统。用整体性观点来看,练习这个系统,它从属于整个教学系统。但练习本 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又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要素)构成的。 从内容看,练习题有概念题、计算题、应用题、几何题和测量题等;从题目 难度看,练习题有基本题、综合题和思考题等等;从练习的功能来看,有教 学功能、发展功能、教学功能等等;从题目的编排顺序来看,有准备题、例 题、练习题、复习题和总复习题;从题型来看有填空、判断、计算题、问答 题和应用题等等。用整体原理指导练习设计,就是要实现练习系统中诸要素 的最佳结合,使练习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而 不是随意练习。
  (6)教育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 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练习设计必须以唯物 辩证法为指导。使学生通过练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 力得到提高,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发展,我们设计练习时完全可以用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 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 产党的思想教育。
  (7)启发性原则 实践证明,练习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 跃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获 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 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 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 合起来。
  (8)层次性原则 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 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般来说,我们每次应安排 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 稍有变化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第二层次的练习,一般 指对基本题有较大变化的习题(变式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 是学生把知识转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第三层次的练习,一般指 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 过程。
  (9)多样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都能清楚地说明,单一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只是一种无差 度的重复练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这样 的练习是机械的、枯燥乏味的,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形成学生良 好的持久记忆,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材上的练习需要 补充、删改和加强。从题型来看,应补充填空、选择、判断、匹配改错、补 缺、看图编题和看题绘图等题型;从形式来看,可补充求同练习和求异练习、 顺向练习和逆向练习、分化练习与同化练习、类比练习和对比练习以及观察 学习和操作练习等等;从结构来看,要根据一些目的,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 练习,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总之,我们应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 的练习,从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使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加 深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
  (10)周期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对已经学过、练过的知识要经常设计一些以新代 旧、新旧结合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防止“痕迹”的消退。必要的反复与机械 的、多余的重复不同,它对于巩固知识和技能是极为重点的,但是要注意反 复练习的合理分布。有关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 的集中练习更加优越。因此,教过新知识之后,要进行较集中的练习,以后 适当间隔一段时间后又要再进行类似的练习。随着新知识巩固程度和熟练程 度的提高,可以逐步延长间隔时间,并可采用以新带旧的方式保持经常性的 练习。
  (11)困难性与量力性原则 困难性是指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斯 卡特金指出:“不能把可接受性理解为易于掌握,而是要理解为力能胜任的 困难程度。若把科学性原则与力能胜任难度原则密切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它 们就能反映教学过程与它本身固有的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说:“在这 种情况下,科学性原则的含义就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而力能 胜任的难度原则就成了衡量学生脑力与体力劳动强度的一种尺度。”因此, 布置作业应该考虑困难性。 例如,有些隐蔽条件的设置,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活动量才能发掘; 有些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巧妙安排突破口,应该让学生通过审题、剖题、分 析、联想等一系列紧张思维活动才能找到。总之,这类困难性作业,应该是 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而且还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 应性。 应该注意,困难性作业不能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有些教师热衷于 高难题,在布置课外作业中,不断加码,无限拔高,这势必酿成不良后果。 布置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者过难,或者过深,学生花了时间, 得不到结果,就会使他们的兴趣、情绪受到影响,作业质量不佳,甚至一塌 糊涂。这样作业,教师批改费时费力;检查作业和讲评时太长,使进行新课 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理解知识就会不深不透,做起作 业来更感到困难。如此反复,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产生学生负担 过重的主要弊端。 量力性是指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衡量作业的内 容,做到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学生有充 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估。 作业太难,学生束手无策,或是在安排时间内做不完,就会挫伤学生做 作业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还有可能形成像前面所说的“恶性 循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作业太易,很快就做完了,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会降低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如果一个班内成绩悬殊,还可布置适当数量的选 择题,以满足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设置 A、B 题,让学生自由选 做或规定必做。这些都是按量力性原则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团体施教。但是, 千万不能降低标准追求作业的良好率。 困难性与量力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困难性是考虑作业要有一定的难 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思维活动量,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 智力水平。但是,在考虑困难性的同时,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难度要以学生 实际知识水平为参照标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在考虑量力性的基础上 平衡困难性,在考虑量力性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具有一定困难 性的作业。
  (12)因材施教原则 设计练习要以中等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练习和自选 练习,既给优等生设计提高性的练习,又给后进生设计辅导性练习。如“每 日一题”“每日一练”等。
  (13)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原则 设计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难度既不能 提高,也不能降低。设计新授课练习时,可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练习一个项目, 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配注意能力。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善于 辨别同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目的地设计变式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 括能力。
  (14)阶梯性与系统性原则 阶梯性指布置作业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如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才能布置“过量问题”的计算 习题;只有在学生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作业;只有在学生学 会了鉴别两种物质的解题方法时,才能布置三四种物质鉴别的作业。有些较 为复杂的习题可以设置几个子问题,作为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答,最 终解决整个复杂的问题。 关于阶梯步子的大小要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知识水平去把握作业的坡度。一般来说,步子宜小不宜大,坡度宜平不宜陡。 经验证明,事实上往往“欲速则不达”,必要时还应该设置环形阶梯,螺旋 上升,反复巩固。 第一,各阶段或各次作业之间的系统性。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知识的系 统性,使学生在经过几次作业之后,能获得某个方面的系统知识。例如,在 学习摩尔浓度时,应该布置一些联系百分比浓度的作业,从而使学生通过作 业熟悉两种浓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有关溶液浓度的系统知识。 第二,同一次作业中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在设计作业时应把学生已有的 或将有的知识点加以概括,巧妙合理地串在一起,使学生通过本次作业能获 得某个方面的系统知识。例如,在学习酸的通性时,布置作业要联系已学的 盐酸和硫酸的性质,也要安排一些以后要学的硝酸、磷酸等性质的方程式让 学生书写。这就使学生对常见酸的性质初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印象。 应该指出,要防止由于教师的偏见而造成对某些内容的作业偏多偏少的 现象,这就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零乱对巩固知识系统性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标题:地理课堂练习设计的十四条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70/1961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70/19614.html

    标签:地理课堂练习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