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历史时期蚕桑、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分布和变迁(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可见战国以来楚地的丝织工艺水平已达到了惊人的水平。④成都平 原。著名的产品是蜀锦。《西京杂记》载汉成帝曾下令益州留下三年税输, 为宫廷织造七成锦帐,以沉水香饰之。东汉时成都城内有锦宫城以贮锦。城 内锦江即以濯锦而得名。 两汉时代桑树种植的北界大致在泾渭河中游、晋中和冀北永定河流域。 魏晋开始,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促使桑树种植地域扩大。晋末平州刺史 慕容廆向东晋求桑种,于是辽河流域也开始种植桑树。不过那时种植桑除养 蚕外,还有解决饥困的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刘备都曾以桑椹为军粮。 但主要还是为了育蚕。例如河北地区种植了大批桑树,蚕丝业也十分发达。 东汉末年开始按户抽调,所谓户调,即以绢、绵为对象。建安九年(204)令 河北地区“户出绢三匹,绵二斤”。后历魏晋至唐代均实行户调制,可知丝 织业已成为普遍的家庭手工业了。 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丝织业最发达的是河北地区。清河(今河北清河) 的缣、总(绢的一种),房子(今高邑)的锦、纩(丝绵)均为上品(左思 《魏都赋》)。其他如巨鹿、赵郡、中山、常山等郡出产的缣也为人们所称 道。
  《颜氏家训·治家篇》云:“河北妇人织纴组训之事,黼黻锦绣之工, 大优于江东。”当时黄河流域丝织业较长江流域更为发达,长江流域最著名 的是蜀锦。诸葛亮说:蜀汉“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当时江东 尚未有锦,河北所产也不及蜀锦,故魏、吴二国都从蜀汉输入蜀锦。 唐代丝织品主要产地在河北、河南、江南、剑南四道,即今冀、豫、鲁 3 省和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下游的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著名的产地 有:定州(今河北正定)以产绫为主,赵州临城(今县)以产纩为主,扬州 的锦被、锦袍为贡品,越州(今浙江绍兴)以产绫、纱等织丽之物著称,成 都的蜀锦仍名闻于世。先秦以来蚕桑业一直比较发达的关中、河东地区,唐 代开始渐趋衰落。
  宋代以后黄河流域蚕桑、丝织事业逐渐走下坡路,虽河北、山东地区的 蚕桑业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就整个黄河流域而言已不及长江流域。 探其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契丹、女真南侵的破坏。史载契丹行军“沿途民屋、 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辽史·兵 卫志上》)。女真入居黄河流域,猛安谋克“不自耕垦,及伐桑枣为薪鬻之” (《金史·食货志二》)。桑树被大量砍伐,必然影响育蚕事业。二是靖康 战祸,北方大量人口南移,蚕桑纺织技术也随之南移,大大加强了南方丝织 业的技术力量。三是可能由于 12 世纪开始黄河流域气候逐渐变寒,不宜蚕桑 丝织业的发展。四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海上域外交通的兴起,刺激 了南方丝织工业的发展。而长江流域的桑蚕、丝织业则空前繁荣。建康(今 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等为南方丝织业中心。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蚕桑、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分布和变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1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1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