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③公元 1~10 世纪(东汉至唐末)。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 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间有决溢,亦未酿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一是东 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返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 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二是公元 70 年著名水利学家王景对西汉末漫流的河 水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疏浚壅塞,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和水门等措施,开辟 了一条新道。这条新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线 路顺直,有利于泥沙的冲刷,积淤缓慢;三是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 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起着分洪、排沙的作用,故河道稳定。
  ④公元 10 世纪~1127 年(唐末至北宋末)。经近千年的堆积,至唐末 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渐淤高,公元 893 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就发生过 改道。至 11 世纪初,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 丈”。此后决口上移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 据统计,从 10 世纪至 12 世纪 20 年代,这一地区的决口次数占下游地区总决 口的 1/3。著名的决口地点有 1019 年(北宋天禧三年)滑州天台山、1034 年(景祐元年)澶州横陇埽、1048 年(庆历八年)澶州商胡埽、1060 年(嘉 祐五年)、魏县(今河北大名东)第六埽、1077 年(熙宁十年)澶州曹村、 1081 年(元丰四年)澶州小吴埽、1099 年(元符二年)内黄口等处。决口后 改道频繁。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 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1048 年商胡埽决口后,河道北流经今河北平原 中部,会合御河(今南运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1060 年从魏县 第六埽决出一股河道,东流经冀鲁交界一带入海,史称黄河东派。此后,北 宋统治阶级内部在黄河河道应维持北派抑或东派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直至北 宋亡国。在这 80 年内,黄河时而北派(共 49 年),时而东流(共 16 历代黄 河下游变迁略图年),时而两股并行(共 15 年),时而东决入梁山泊分南北 清河入海。黄河下游开始进入变迁紊乱的时代。 ⑤1128 年~16 世纪中叶(金元至明嘉靖万历时)。1128 年(南宋建炎 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王朝竟于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 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见泗河)。
  从此黄河离开了 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 700 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本时期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决口地点西移。起初决口多 在今山东竟内(12 世纪 50、60 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 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 世纪 80、90 年代)。到 13 世纪 70 年代~14 世 纪 40 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市西古荥 镇)一带,几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第二,河道干流逐渐南摆。12 世 纪中期以后河道经豫东北、鲁西南,至今山东梁山县境流入泗水。以后逐渐 南摆进入豫东开封、商丘地区,经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夺泗入淮。金 元之际两次人为决河,先后由濉夺泗或由涡入淮(见涡河)。13 世纪后期有 一段河道夺颍河入淮,达到黄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