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9)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④南运河。上游为漳、卫 2 大河流。卫河前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沟。 白沟原为《禹贡》、《山经》时代的黄河故道。黄河改走西汉大河后断流, 东汉后期出现“白沟”,应出自人工疏导。3 世纪初,曹操筑枋头遏淇水入 白沟,下连清河成为河北平原上纵贯南北的运河。《水经注》时代清河自大 名至东光段在今南运河之西。隋大业开永济渠后,今德州以下走令南运河道, 德州以上仍在今道之西。元明以后方逐渐演变成今卫河。
  ⑤漳河。历史时期变迁尤大。原亦为黄河一大支流。《禹贡》时代河、 漳会合于今河北肥乡县境。黄河改走西汉大河后,肥乡以下《禹贡》大河故 道即成为漳水下游。但在反映西汉后期情况的《汉书·地理志》里,自今新 河以下,漳水已不夏北流,改道东流经南宫、枣强、景县、东光注入大河。
  到东汉时代漳水下游恢复自今新河经大河故道入海。三国时曹操开利漕渠, 引漳水于馆陶南入白沟。自后漳水下游变迁无常。唐代漳水至少有 2 支:一 支北流,与《水经注》时代大致相同,经今临漳、成安、肥乡、曲周、平乡, 以下走今滏阳河,汇入大陆泽,出泽后又走今滏阳河,衡水以下经武邑东北 流,截永济渠,东北入海。一支经魏县于馆陶入永济渠,南北二道之间亦有 零星漳水记载,亦为分支,然首尾不明。北宋时黄河北流,漳水又为大河支 流。
  明代南北二支均存,前期以北流为主,后期以南流为主。清康熙时分为 三支:南支在馆陶入卫,中支为老漳河至青县入卫,北支至宁晋与滏阳河合 称新漳河。后又分成 4 支,变迁频繁。康熙末年南流入卫一支竟成唯一主流。 乾隆以后始成今状。
  综上所述,海河水系因含沙量高,进入平原后,河床摆功不定。在历史 时期的变迁甚大,仅次于黄河。宋以后变迁日趋频繁。变迁特点一是下游河 道往往从单股发展到多股,最后又逐渐演变成单股。反映了早期河道含沙量 不多,而长期稳定后,泥沙增多,河道在扇形平原上分成多股,因堤防未修, 变化无定,迭为主次。明清以后全面修堤,河道方始固定,又渐为悬河。二 是河道主流摆动总的趋势为永定河由东向南,明以后又东移;滹沱河、漳河 由北向南;乃与河北平原之新构造运动有关,同时也有人为因素。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