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3年高考考前地理押题密卷-重庆卷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6-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牧场、内蒙古草原、西藏的甜茶馆和牧区,随处可见鹿牌暖瓶的身影。鹿牌玻璃暖瓶的保温效果优于不锈钢内胆,更加健康,深受牧民的喜爱。但玻璃熔炉需要高温熔化原料进行生产,并产生大量废气、废水。下图示意鹿牌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九帽社”转型发展的原因(   )
A.基础材料短缺                                           B.比较优势降低       
C.政策引导变化                                           D.交通条件改善
2.鹿牌暖瓶在中国北方市场分额占比大,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   )
A.地理位置优越                                           B.生活习惯需求       
C.交通运输便利                                           D.生产历史悠久
3.玻璃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好,但却停产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型升级                                           B.市场需求变化       
C.生产成本提高                                           D.环保要求提高
贵州省黔北高原发育了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这两种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组合。洋川河位于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自北向南流,芙蓉江位于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自南向北流。下图示意黔北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a平面图和b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黔北高原这两种地貌组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流水溶蚀  ②河流下蚀  ③地质构造  ④岩层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两种地貌组合形成过程中,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芙蓉江下切速率快于洋川河                     B.芙蓉江沉积颗粒大于洋川河
C.芙蓉江溯源侵蚀强于洋川河                      D.芙蓉江侧蚀程度强于洋川河
我国D镇地处两河交汇平原,是当地的“粮囤子”“菜篮子”。但近年来,标准化农田无人耕种或耕作质量不佳等现象突出,粮食产量提不上去、亩均收益不高。2022年7月,该镇成立合作社,以L村为试点,实行了托管“一块地”方式,通过“减垄增田”“归并置换”,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由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小田变大田,表面上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效果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土地“托管”前,该镇粮食产量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为(   )
A.耕地碎化严重                                           B.农村人口外流       
C.土壤肥力低下                                           D.气象灾害频发
7.L村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在一定程度上(   )
A.扩大了耕种面积                                       B.杜绝了耕地撂荒    
C.调整了农业结构                                        D.节约了灌溉水源
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以传递公文、接待来往官吏,称为驿传或邮驿。福温古道由官方驿道和民间驿道组成,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下图示意福温古道三都澳段的聚落分布。三都澳曾经在1074年设置海上驿路,由于风大浪急在1160年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福温古道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主要取决于(   )
A.气候                      B.地形                      C.水系                      D.土壤
9.图示范围内聚落的分布趋向,体现了(   )
A.人文要素向心布局的趋势                         B.聚落选址不同时代的转变
C.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D.交通条件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10.三都澳海上驿路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驿传系统的(   )
A.连续性                  B.灵活性                  C.效率                      D.运量
新桥水道是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河道中的深水沟槽,其冲淤变化受入海径流、涨潮流等因素影响。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发电都对新桥水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反映1984—2020年新桥水道年平均冲淤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984—1992年,新桥水道(   )
A.冲淤平衡               B.淤积为主               C.先冲后淤               D.冲刷为主
12.1998年,引起新桥水道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涨潮流动力增强,冲刷增强                     B.长江输沙量减小,淤积减少
C.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                      D.水利工程建成后,淤积增多
13.2003—2020年期间,新桥水道整体(   )
①变浅②变宽③向海移动④向上游移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当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遭遇高空的干冷气团时,空气发生强烈的涡旋运动,从云中至海面形成漏斗状云柱——“海龙卷”,其破坏力极大。“海龙卷”可把水和鱼带进云层,通过强风携带降落到附近区域,形成“鱼雨”,洪都拉斯发生“鱼雨”的频率较高。下图示意洪都拉斯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最易受“海龙卷”影响的区域位于洪都拉斯(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西部                      D.北部
15.推测洪都拉斯“鱼雨”现象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是(   )
A.2~3月                  B.5~7月                  C.9~10月                D.12月~次年1月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共55分)
1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首先注入扎陵湖,平均水深11.36米,之后经过20多公里的河道湿地进入鄂陵湖,平均水深18.2米。扎陵湖意为“灰白色长湖”,而鄂陵湖为“青蓝色长湖”,这是当地藏族同胞根据两湖的含沙量而起的名字。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时而和扎陵湖合并,时而和扎陵湖分开,当分开时节,鸟儿们不费力气,就可以饱餐一顿,这里被称为鸟儿的“鱼餐厅”。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承担着黄河入海调蓄的重要功能。据测量,1990年—2020年间,东平湖面积下降了近30平方千米,而鄂陵湖的面积增加了近40平方千米。图为黄河流域图。

(1)分析扎陵湖和鄂陵湖水色差异大的原因。(4分)
(2)分析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成为鸟儿“鱼餐厅”的原因。(4分)
(3)分析1990年—2020年东平湖和鄂陵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外,共有岛屿76个,散布面积2600km2,岛屿总面积81km2。万山群岛海上风电系统包括桂山岛、东澳岛等海域的海上风电场、升压站以及高压输电网。海上升压站是海上风电项目输变电的关键设施,能够减少远距离输电的电能损失。桂山岛海上风电场的升压站选址在一座花岗岩无人海岛——三角岛。三角岛升压站的消防系统补水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风电驱动的海水淡化装置,并依靠船舶运输作为后备保障。目前万山群岛海上风电系统二期已经全部和陆地电网并网。下图示意万山群岛的位置。

(1)分析桂山岛海上风电场的升压站选址三角岛的原因。(6分)
(2)简述三角岛升压站建设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4分)
(3)说明万山群岛海上风电系统与陆地电网并网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4分)
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多发育“U”型岩溶槽谷地貌,地势高差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按用途可分为种植非粮作物、撂荒、生态修复、休耕等四种类型。经调查,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是种植非粮作物。下图示意该山区“U”型岩溶槽谷地貌。
 

(1)说明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的原因。(4分)
(2)分析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种植非粮作物的原因。(6分)
(3)若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请提出你的建议。(6分)
19.(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末次冰盛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

(1)简述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3分)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6分)
(3)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D B D B A B D C B C D D B
1.A    2.B    3.D
【解析】1.根据材料“九帽社”转型生产暖瓶是因为1962年布匹被列入国家统销,生产帽子的原料出现短缺,A正确;根据材料无法体现比较优势、政策引导以及交通改善对其转型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2.暖瓶主要起到保温作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温度比南方低,尤其冬季气温更低,水降温的较快,人们对热水的需求多,所以暖瓶需求量大,B正确;地理位置、交通、生产历史对北方市场份额影响不大,ACD错误,该题选B。
3.根据材料玻璃暖瓶生产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对环境污染大,和北京的城市职能不匹配,北京对环境要求较高,污染严重的企业不适宜布置在北京,这是玻璃保温瓶厂停产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产业转型升级、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成本提高均不是停产的主要原因,排除ABC,该题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4.B    5.D
【解析】4.贵州省黔北高原位于西南地区,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以平缓丘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由图可知,芙蓉江所在的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位于断层附近的地垒,地壳抬升,芙蓉江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平缓丘丛的基础上,河流下蚀形成深切峰丛;洋川河所在的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地壳运动稳定,保留平缓丘丛地貌;由上述分析可知,两种地貌组合的基础是喀斯特地貌,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下蚀和地质构造,①错误,②③正确;两种地貌均以喀斯特地貌为基础,均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上,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由上题分析可知,相较洋川河,芙蓉江在地壳抬升后,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溯源侵蚀作用增强,AC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颗粒较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侧蚀作用减弱,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源头,使得河床向源头方向延长,或形成河流袭夺现象。河流流经山区,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时,以下切侵蚀为主,使得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河流流经中下游平原地区,随着河流流速减慢,下切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使得河床加宽,在侧向侵蚀的过程中,伴随着泥沙沉积。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平直河道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6.B    7.A
【解析】6.从材料“D镇近年来,标准化农田无人耕种或耕作质量不佳等现象突出”可知,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农田撂荒,致使产量提不上去,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耕地碎化的现象,同时气象灾害也没有具体说明,排除A、D;根据材料中“是当地的粮囤子、菜篮子”可知,该地土壤肥力并非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隐私,排除C。故选B。
7.统一托管土地,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可以减少垄沟、生产路、闲置地等无效面积,从而扩充了农田面积,A正确;耕地撂荒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只能采取措施进行缓解,B排除;该地只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没有涉及到农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在一定程度上对灌溉水源的需求量增大,排除D。故选A。
【点睛】人口流失会导致以下影响:劳动力缺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较严重,所在地区人才缺乏。但是环境质量能够改善。
8.B    9.D    10.C
【解析】8.福建沿海多山地丘陵,聚落倾向于选址在低平的盆地,每一处的承载力有限,因此聚落规模小、数量多,B正确;气候、水系、土壤对聚落有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9.由图可知,图示范围内聚落倾向于沿着古道分布,体现出交通条件便利之处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体现自然环境的影响,D正确,C错误;聚落分布较分散,不能体现人文要素的向心布局,A错误;图示不能体现不同时代,B错误。故选D。
10.海上驿路易受大风影响,连续性差,A错误;航运的灵活性不及陆上运输,B错误;海上驿路可以缩短运距,C正确;前后仍然需要通过陆上运输,仅靠一段海运无法增大驿传系统的运量,D错误。故选C。
【点睛】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铁路造价高,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高;短程、量小的货物。3、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4、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很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大量流体货物。
11.B    12.C    13.D
【解析】11.读1984—2020年年均冲淤量变化曲线并结合图例可知,在1984—1992年间,新桥水道在1984—1990年年均冲淤量为正值,表示以淤积为主;1990—1992年年均冲淤量为负值,表示以冲刷为主,所以1984—1992年,新桥水道淤积大于冲刷,先淤积后冲刷,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由材料可知,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输沙量增加,B错误,C正确;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于2003年,D错误;长江径流量增多,涨潮流动力的影响相对减弱,A错误。故选C。
13.读1984—2020年年均冲淤量变化曲线并结合图例可知,2003—2020年期间,年均冲淤量主要为正值,新桥水道整体以淤积为主,则随着水道淤积加重,水道会变浅、向海移动,①③对,④错;当水道以冲刷为主时,水道才会变深、变宽,②错。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则发生淤积;而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河床则被冲刷。
14.D    15.B
【解析】14.“海龙卷”是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当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遭遇高空的干冷气团时,空气发生强烈的涡旋运动。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加勒比海南部,北部美洲大陆中部为平原,干冷空气顺利进入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遇上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形成“海龙卷”,故最易受“海龙卷”影响的区域位于靠近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北部,D正确。故选D。
15.“鱼雨”的成因是“海龙卷”,“海龙卷”的形成需要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遭遇高空的干冷气团。“海龙卷”形成于空气发生强烈对流运动,故其形成时气温高,对流旺盛时期,当地5~7月气温高,B正确。故选B。
16.(12分)(1)扎陵湖:黄河上游流速快,挟带泥沙流入湖泊;(1分)湖区风大水浅,湖水搅动,因而使湖水呈现灰白色。(1分)
鄂陵湖:河水泥沙经过上游湖泊和湿地的拦截逐步减少;(1分)湖水深,水质清澈呈现出青蓝色。(1分)
(2)夏季冰雪消融,湖水上涨,扎陵湖的水漫过堤岸流入P地,大量的鱼进入。(2分)待到水源枯竭时,湖水下降,两湖区分开,鱼儿被留在P地。(2分)
(3)东平湖面积下降:上游拦水取水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1分)围湖造田;(1分)对黄河入海有调蓄作用,泥沙淤积致湖泊面积下降。(1分)鄂陵湖面积扩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入湖水量增大。(1分)
【分析】本题以扎陵湖和鄂陵湖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湿地的变化及原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当地藏族同胞根据两湖的含沙量而起的名字,故水色差异大,主要是因含沙量不同,扎陵湖是由于黄河上游流速快,挟带泥沙流入湖泊;湖区风大水浅,湖水搅动;因而使湖水呈现灰白色;鄂陵湖是由于河水泥沙经过上游湖泊和湿地的拦截逐步减少;湖水深,水质清澈呈现出青蓝色。
(2)由材料可知,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时而和扎陵湖合并,时而和扎陵湖分开,当分开时节,鸟儿们不费力气,就可以饱餐一顿,故从水位变化的角度作答;夏季冰雪消融,湖水上涨,扎陵湖的水漫过堤岸流入P地,大量的鱼进入;待到水源枯竭时,湖水下降,两湖区分开,鱼儿被留在P地。
(3)由材料可知,1990年—2020年东平湖面积变化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上游拦水取水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由材料可知,东平湖承担着黄河入海调蓄的重要功能,泥沙淤积致湖泊面积下降。1990年—2020年鄂陵湖面积扩大,其原因从湖泊补给量增加的角度作答,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使得入湖水量增大,鄂陵湖面积扩大。
17.(14分)(1)位于桂山岛海上风电场与大陆的中间地带,适合作为连接海上风电场与陆地电网的中转站;(2分)三角岛为无人海岛,用地约束少;(2分)花岗岩基底,地质环境较为稳定。(2分)
(2)地处南海,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2分)四面环海,要预防风暴潮对升压站的威胁。(2分)
(3)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满足万山群岛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保障能源安全;进而保障万山群岛正常的活动秩序,维护海洋国土空间安全;向陆地输送风电,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维护生态安全。(4分,两点即可)
【分析】本大题以万山群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桂山岛距离大陆较近,联系方便,可以作为连接海上风电场与陆地电网的中转站;桂山岛海上风电场的升压站选址在一座花岗岩无人海岛——三角岛,没有人群的影响,用地约束少;花岗岩基地,地质环境稳定,适宜布局建设设施。
(2)地处南海,此处海域天气状况复杂,夏季高温、暴雨、台风,冬春季海雾等,四面环海,受到海洋影响较大,大风天气时要预防风暴潮对升压站的威胁。
(3)临近的广东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大型风电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广东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满足万山群岛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和活动秩序;通过岛屿的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护海洋国土空间安全;此外,清洁而廉价的风电可以优化陆地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满足万山群岛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等。
18.(16分)(1)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休耕土地增加。(4分,4点即可)
(2)谷底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非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6分)
(3)完善粮食种植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等。(6分,3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非粮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耕地、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非粮作物如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经济收入高;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为恢复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增加。
(2)谷底耕地土壤深厚、土地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谷底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价格高,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
(3)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
19.(13分)(1)末次冰盛期时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三地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3分)
(2)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植被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朝鲜半岛受寒潮影响小;朝鲜半岛与长白山相距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6分,3点即可)
(3)末次冰盛期时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分化出不同的树种;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水热条件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4分,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示意图设置试题,考查树种扩散的有利条件、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的影响因素等相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陆冰,导致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顺利扩散。
(2)相较而言,朝鲜半岛纬度低,且北部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因此朝鲜半岛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受寒潮影响小,导致朝鲜半岛气候相对温暖,而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植被趋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再加上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
(3)由图可知: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针阔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但在在其他区域还存在多个避难所,如华北地区、山东半岛等,最北可达小兴安岭和远东地区,而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因此分化出不同的树种,而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水热条件得到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此外末次冰盛期结束后,风力、流水、动物等扩散媒介更为活跃,也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考前地理押题密卷-重庆卷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7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727.html

    标签:地理押题密卷重庆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