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农业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8-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近些高考地理大题通常结合区域农业状况,考查农业生产和地理条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和限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突出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尤其是农业技术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特征变化的影响。
2.在备考复习时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通过某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形成条件、原因的分析,说明区域农业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探讨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深入理解科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探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典例在线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已有30多年的“加工番茄”(果皮比普通番茄厚)种植史,这里的“加工番茄”产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品质优,已成为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目前该州番茄生产采用“地膜加滴灌”技术,60亩农田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管理。
材料二:新疆“加工番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三:新疆昌吉市三种“加工番茄”的种植方式对比状况表。
“加工番茄”的种植方式 播种期 成熟、采摘期(上市)
早期 育苗移栽 3月初大棚育苗,5月初移栽大田 7月中旬
中期 种子播种 5月中旬到6月初 8月初到9月
晚期 种子播种 6月到7月之间 9月中旬到10月初
(1)分析昌吉适宜种植“加工番茄”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地膜加滴灌”技术给昌吉“加工番茄”种植带来的益处。
(3)分别指出昌吉农户三种“加工番茄”种植方式的合理性。
【答案】(1)自然条件:盆地边缘多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山麓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源较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社会经济条件: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上,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输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广阔。
(2)可以将肥料融入到灌溉用水中,可以方便进行灌溉、施肥,水肥利用效率高;节省劳动力,提高种植效率;减少水分的蒸发;避免了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3)早期使用大棚育苗移栽可以提早番茄上市时间,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中期是番茄种植最适宜的时期,投资少,与其他两种(早、晚期)相比,所面临的自然灾害较少;种植晚期番茄主要目的还是避开中期番茄高峰期,延长企业番茄加工时间,争取价格优势。
【分析】本题以新疆“加工番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和新疆昌吉市三种“加工番茄”的种植方式对比状况表为资料,涉及了农业区位和农业发展措施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昌吉种植加工番茄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昌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有机质的积累;结合图片可知,昌吉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该地位于西北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水源比较充足。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有铁路线经过且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上,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出口;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产品品质好,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较为丰富;“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等。
(2)滴灌给昌吉加工番茄生产带来的益处可以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60亩农田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管理过来”,有利于节省劳动力,提高种植效率;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节约水资源,节省成本;可以将肥料融入到灌溉用水中,水肥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方面: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减轻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3)结合材料分析,早期使用大棚育苗移栽可以使番茄上市的时间提前,错峰上市,快速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中期是番茄种植最适宜的时期,投资少,番茄品质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较少,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晚期种植有利于错开中期番茄上市的高峰期,延长企业加工番茄的时间,争取价格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农业生产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息息相关,因此试题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复习中要重视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试题的载体往往以区域图或农业生产数据资料、统计图、模式图等为背景材料,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读图能力。本专题往往会立足于当前热点,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以具体的图文材料为背景,从大时代、小切口的要求出发,强调对考生获取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以综合性题目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会分析把握区域特征,备考时一定提高对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精准分析能力。
一、农业技术
(一)常规技术
常规技术是经常、长期、普遍应用的技术,在任何农业发展阶段都是提高生产力的主体。
 1、育种和良种繁育
育种,指的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其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种中的自然变异、或先应用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创造新类型,再通过选择、繁殖、比较试验,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良种繁育,是将新创造的动植物良种扩大繁育种子、种苗、种畜的过程,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作物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一个单位内作物生产的总体安排,包括作物结构、布局、复种和种植方式(间套作或单作、轮作或连作)等。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系统,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我国盛行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多熟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体现了中国种植制度的特色与亮点。
3、作物栽培技术
在作物生命活动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所采取的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品种选用、农机配置、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良好的栽培技术在农作物增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平衡施肥技术 
人要吃饭,庄稼要吃肥。据FAO研究,作物增产中,化肥的贡献达50%以上。
所谓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数量上力求平衡,以产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即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状况和作物产量的要求,作物需要多少养分就给多少肥料;二是养分种类上的平衡,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要按比例配合,避免畸轻畸重。
有机肥和化肥都无毒无害,它们在应用机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其区别无非是有机肥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而化肥多数品种为一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施肥技术上要讲究元素的配合。西方提倡的“有机产品”禁止使用化肥的规定,只不过是一种信仰或商业目的而已。
5、灌溉与节水技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产量成倍的增加。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气、土壤、水源等条件,适时、适量进行灌水,少了多了都不好。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现象,推广沟灌、畦灌、管灌、以及喷管、滴灌、渗灌等节水工艺。
6、植物保护技术
对病虫草害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病虫的测报为基础运用农艺、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虫草害的优良品种,这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
·化学防治仍是综合防治技术中最有效的关键技术。
·轮作对防治某些土传性病虫害和杂草有一定的效果。
·土壤耕作措施,包括深翻是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效手段。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可能采取的防治手段,例如用寄生蜂类防治棉铃虫,但应用尚少。
7、畜禽饲养与防疫技术
现代饲养技术是以饲养标准为依据,以配合饲料为中心的标准饲养。要以满足畜禽营养需要为前提,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高效利用,使饲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指标具体化。同时,要采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方法。
畜禽疫病(如禽流感)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8、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
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决定采收的最佳时期,采取预冷措施后,在储藏期内调整温度、乙烯含量等措施防止老化,并利用防腐剂和新陈代谢抑制剂,达到储藏保鲜的目的。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延续和升值升级,也是乡镇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9、农业机械和工程技术 
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为现代拖拉机和农机具奠定了基础,而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先锋和重要工具,它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工程技术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园艺、畜禽建筑等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技术上某个领域中某些项目的新的突破或进展,它们是促进农业生产的生长点,是对农业技术领域的补充、发展和完善,并逐步成为常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对立起来。 
1、生物技术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新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在该定义中,所谓“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指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新技术;
所谓“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品系;
所谓“生物原料”包括生物体的一部分或生物生活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物质,诸如各种有机物、某些无机物及至矿石;
所谓“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则包括粮食、医药、食品、能源、化工原料、金属及其他材料等;而所谓“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修复等。 
农业生物技术涉及育种、种植和养殖、施肥和灌溉、植保和防疫,以及众多新领域的开拓,它不是某种一般性高技术,而是农业科技的源头性和战略性高技术。
转基因技术或称基因工程,主要通过限制型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使个别基因和作为基因载体的质粒或病毒分子相结合而成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再将这种分子通过转化等方法引入某种细胞中,使这一细胞表达相应的性状。
当前,有些转基因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在转基因作物中,主要是耐除草剂的大豆和油菜,其次是抗虫玉米和棉花。
1996-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40倍,达到5870万公顷;全球1/4的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美国2/3的大豆和棉花,1/3的玉米种的是转基因作物。
抗虫棉可减少用药70-80%,降低防治成本60-80%。近6年少用了农药12万吨,减少棉农开支84亿元,播种面积占到全国植棉面积的一半。
遗传改良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可达到我国现水平的一倍,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已趋成熟和商业化,全球每年生产100多万枚胚胎,中国只占0.1%。
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正在掀起农用生物制剂产业的一场革命。新一代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将如雨后春笋。
据美国遗传学会预测,到2020年,以作物和畜禽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的医用基因工程药物在美国将占到90%以上。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的争论
反对者担心转基因产品可能产生不利于环境或人类的消极影响。例如,①基因漂移,因而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③可能含免疫或过敏物质、毒素或致癌物质,对人类不利。1996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峰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结论是“这是争议性很大的问题,20年后,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它的益处”。 
2、信息技术
研究信息的产生、采集、存储、交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其利用的新兴领域。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
·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
·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模拟模型SS (Simulation System )
·遥感系统(RS) (Remote Sens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
·网络技术(network technology)
3、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与地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GPS和GIS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现代农业。 
具体含义:按照农业操作每一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农业管理措施,在每一生产环节上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新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
材料一直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由于钢铁、水泥、金属等材料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以半导体硅材料的应用为前提。
农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至为密切,从石器-青铜器-铁器-钢铁,反映了农业不断进步的过程。近些年来,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推广,促进了设施园艺、地膜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应用
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的作用。
(1)塑料地膜的积极作用①提高土壤温度——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果不同,无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银灰色基本不增温)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③维持土壤结构(地膜覆盖表面,保护表土,可以减轻风,水的侵蚀)④保持土壤疏松(地膜覆盖会减少雨水拍击,防止土壤板结)⑤改善光照条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阳光)⑥防止病虫害⑦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盖以后,土壤中的氮肥以挥发形式的损失量大大减少,使得氮肥得以保持。地温升高,微生物活动随之增加,增加土壤有机物⑧提高作物品质,达到早熟增收⑨防旱抗涝⑩抑制杂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⑪抑盐保苗,防止土壤盐渍化⑫使各种作物适作区向北推移,从而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
(2)塑料地膜的消极作用①塑料薄膜难降解,残留在土壤中造成了污染②地膜覆盖虽然有保水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外界降水进入垄体。如果遇到了连续性降雨则造成严重的水渍,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坏,水分蒸发受阻③影响土壤水分的渗透、含水量、透气性④阻碍水肥的运移⑤残膜导致土壤板结⑥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温室大棚技术: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加温方式有:煤炉、工厂余热、夜间盖草毡、后墙加厚、温室内种植土层挖低等。
秸秆利用技术: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
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方式:(1)直接覆盖。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2)高留茬覆盖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3)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4)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
秸秆覆盖一般影响:(1)对土壤的影响: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水,原因一是通过秸杆可以截留水分,比如露水、雨水、雪水等;二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由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所以秸杆覆盖还可以抑制土壤盐碱化;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土,原因一是可以减缓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二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秸杆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2)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秸杆覆盖直接减少了到达土壤表层的光照,起到遮光的作用;在冬季,覆盖一层秸杆,可以为土壤保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时,覆盖秸杆,使得土壤增温速度变缓;夏季也可以减小土壤的温差。(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秸杆覆盖在土壤表面,会抑制土壤杂草的生长;秸杆分解腐烂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滋生很多虫害。
5.秸秆还田:既可以杜绝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可以增肥增产。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利于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增产效果明显。有覆盖还田、粉碎翻压还田、堆沤还田、过腹(马牛羊饲料使用后,产生的粪尿等)还田。秸秆还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者作为栽培菇类的菌基,也可以用来气化或者是发电,作为能源。
6.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全球公认的最节水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活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具有优点有节水效果显著、作物增产幅度大、减少农民灌溉费用、利于机械化生产、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7.压砂技术:西北地区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或在果园里铺砂),这就是“压砂技术”。作用:①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利于下渗)②减轻土壤因受到风或流水的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积累,以提高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保茬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
9.套袋技术: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问题
①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a.农业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b.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质量下降等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农业发展效益问题
主要是由于认识以及科技水平的原因,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活动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加工经营落后、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效益低等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区域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经济效益: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安排各业比重,延长产业链,引入其他产业如农业光旅游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
生态效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等。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建设人工草场、轮牧、禁渔、休渔等。
3、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①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根本是依托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突出自己的特征。地方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两点: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和改进限制条件。同时注意改善交通、扩大市场,如可采用电子商务等,注意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围绕绿色生产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4)我国的粮食生产
无论怎样强调农业现代化和科学化,无论怎么调整产业结构,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1)指出沙漠温室的主要功能。
(2)解释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能减轻冻害问题的原因。
(3)电动卷帘可以根据温度高低对玻璃进行择时覆盖。根据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分析电动卷帘覆盖的时间。
【答案】(1)保温、保湿、防风沙。
(2)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
(3)冬季夜晚,沙漠气温过低,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夏季白天,气温过高,覆盖可以减轻温室效应(或答降温或答阻止阳光进入)。
【分析】本题以日光温室为背景信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沙漠温室夜晚的时候会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大棚会加强大气逆辐射,进行保温作用;白天的时候阻止水分散失,减少水分损失,从而起到保湿的作用;温室阻挡风沙,也可以减少当地风沙对农业的影响。
(2)由题干可知“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沙漠地区由于热力性质的原因,造成昼夜温差较大,而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又因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因此可以利用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等到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
(3)夏季白天,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过高,因此需要将窗帘覆盖遮阳,降低气温;冬季夜晚气温过低,因此需要将窗帘覆盖,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增强大气的逆辐射,加强保温作用。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有甘肃、四川、海南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每年冬春季进入海南岛,租用大量耕地,进行农作物的加代(在育种过程中增加种子繁衍的世代)、繁育、制种工作,这被称作南繁。但育种具有过程复杂、周期长、投入—产出风险高等特点,加之长期以来科研和市场脱节、院校研究与企业研究缺乏交流等问题,使得我国不少优质种子对外依赖程度达80%,种子成为我国种业被“卡脖子”的症结所在。图左为海南岛南繁基地分布图,图右为我国农业种子来源构成图。

(1)说明与甘肃相比,海南作为育种基地的自然优势。
(2)指出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目前我国致力于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1)光热充足,积温高;可一年三熟,提高育种效率;降水量大,灌溉水源充足。
(2)对国外种子总体依赖程度较高;优质高产种子较为缺乏。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建立育种研究与市场对接机制;加强种业研究机构与高校、企业的沟通协作,加快种业的更新换代;合理并充分发掘新的育种基地,提高种子质量。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制种南繁基地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问题及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中有热量、降水、光照、土壤、地形、水源等方面,具体比较甘肃和海南主要应从气候角度分析,甘肃深居内陆,与其相比,海南作为育种基地的自然优势是纬度低,热量充足,一年可多次育种;降水量大,育种灌溉水源充足。
(2)由材料可知,国外引进品种占我国农业种子来源的40%,特别是部分优质种子对外依赖程度达80%,因此我国种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对国外种子总体依赖程度较高,优质高产种子较为缺乏。
(3)我国致力于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的措施可结合材料,从法律法规保障、技术投入、科研与市场对接、院校与企业合作、发掘新的育种基地、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提出。法律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技术层面: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市场方面: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建立育种研究与市场对接机制;合理并充分发掘新的育种基地,提高种子质量。

1.(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茶叶由茶树嫩叶制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产茶国,爪哇岛山区是其重要产茶区(左图)。爪哇岛茶园中栽种有固氮作用的合欢和防虫作用的印楝树(右图),树木每年修剪的枝叶还可用作覆盖茶园土壤。近年来,爪哇岛茶园面临茶树老龄化、产量下降等问题,种茶收益有所下降。

(1)爪哇岛全年可采茶,其中7—9月所采茶叶品质最好,说明该时段茶叶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2)推测爪哇岛茶园中种植合欢、印楝树等高大乔木的作用。
(3)请为提高爪哇岛种茶收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处南半球,7—9月气温相对较低,且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偏北,降水量较少;茶叶嫩芽生长较慢,制茶品质好。
(2)乔木可遮阳,防止强光灼伤茶叶叶片;乔木根系及枝叶覆盖有利于山区茶园保持水土;合欢固氮、枝叶覆盖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印楝树防虫,可减少病虫害。
(3)引进、培育优良高产品种,更新茶树;实施精准农业,提高种茶技术;创立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扩大消费市场。
【分析】本题以爪哇岛地形示意图以及爪哇种茶树材料为背景情境,考查农业区位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茶树喜温,爪哇位于南半球热带,7-9月气温相对较低,此时茶叶嫩芽生长较慢,品质较好;喜湿怕涝,爪哇为热带雨林气候,7-9月,赤道低气压带偏北,降水较少。
(2)茶树怕晒,高大乔木可遮阳,避免强光灼伤;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乔木根系及枝叶覆盖可保持水土;合欢具有固氮作用,枝叶腐烂可增加土壤肥力;印楝树具有防虫作用,可减少病虫害。
(3)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改良茶树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精准农业,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加大宣传,创立自主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和广告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从而增加茶叶知名度;加大电商销售的渠道,扩宽消费市场,提高产品销量。
2.(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黎大区由巴黎市和周边7个省组成,自古以来一直是农业核心地带。随着巴黎都市圈建设和发展,该地区农业传统的粮食生产功能基本消失,演变为兼具果蔬生产、休闲、生态等功能的都市农业。当地政府将都市农业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加强景观与环境连续性、为都市人群提供多种休闲娱乐服务的重要载体。图为巴黎大区都市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模式图。

(1)概括巴黎大区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巴黎大区有利于农业功能转变的区位条件。
【答案】(1)(不同农业生产区)围绕核心城区呈圈层状分布;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果蔬生产区、混合杂交作物生产区、油料作物生产区;自核心城区向外围农业用地规模增大。
(2)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城市规划的引导(或政策的支持);经济发达,资金和人才丰富。
【分析】本题以巴黎大区都市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模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应从总体和局部两方面特征共同分析,据图示可知巴黎大区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特征是:围绕核心城区呈圈层状分布;局部差异特征是: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果蔬生产区、混合杂交作物生产区、油料作物生产区;核心城区的农业用地规模和外围农业用地规模也存在差异,表现为自核心城区向外围农业用地规模增大。
(2)巴黎大区有利于农业功能转变的区位条件主要应从农业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分析,包括政策、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农业科技与人才、资金支持等方面。巴黎大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交通基础条件好,方便果蔬等农产品快速运输;该区域经济发达,资金和人才丰富;最后,巴黎大区农业功能的转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城市规划的引导。
3.(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花卉种植业已成为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昆明斗南(下左图)是仅次于荷兰阿斯米尔的全球第二大花市,经斗南流转的鲜切花85%到省外,10%出口,5%在省内消化,但花卉知识产权仅占全球的1.3%。在斗南的鲜切花市场中,玫瑰占有很大份额,周边的种植基地大多选择在温棚里种植鲜切玫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玫瑰耐旱忌水涝,适宜生长的气温是12~28℃。下右图为昆明气候统计图。

(1)说明在温棚里种植鲜切玫瑰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2)指出云南依托鲜花种植可发展的二、三产业部门。
(3)有人认为,斗南将成为世界第-一的鲜花市场。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可调控棚内气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采收时间;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产量稳定;减少过多降水对玫瑰种植的影响,保证鲜花品质;便于防控病虫害,保证鲜花品质。
(2)第二产业:鲜花食品加工;美容保健品生产;香水、香料生产;干花、永生花加工。
(3)赞成。种植鲜花的自然条件优越(强日照、适宜的温度、较大的昼夜温差),是鲜花主要产区;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不赞成: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花卉知识产权少,品种少;距离国际市场较远,运输成本高
【分析】本题以云南花卉种植业为背景,涉及工业区位、农业区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玫瑰适宜生长的气温是12~28℃,温室大棚可调节棚内温度,根据市场控制采收时间,且玫瑰花不再容易受外界气温影响,产量稳定;玫瑰花耐寒忌水涝,温棚可减少降水的影响,保证品质;同时由于温棚可以阻断玫瑰花和外界联系,减少病虫害侵扰,保证鲜花品质。
(2)玫瑰可以用来提取玫瑰精油,该产品属于化妆品行业的主要原料,因此会带动化妆品、香水、香料等美容保健品的生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市场会逐渐对出现鲜花食品的需求,因此也可以发展鲜花食品加工业。
(3)赞同: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斗南紧邻高速公路、长水机场,其交通条件便利,便于产品快速送达;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云南地区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且花卉种植是云南的支柱产业,鲜花生产产量充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内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鲜花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加大。
不赞同:云南花卉知识产权仅占全球的1.3%,品种少;云南地区引入鲜花生产时间较晚,相关生产经验缺乏;世界鲜花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我国云南鲜花产业距离市场较远,为保证品质,只能采取空运方式,运输成本较高。
4.(2022·江苏无锡·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产业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无量山镇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近年来,无量山镇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做强绿色产业,做优绿色产品,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主动融入“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建设,打造无量山精品茶叶,加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加大绿色有机茶园和“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擦亮以绿色为底色的有机茶庄园品牌,彰显了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材料二:无量山地理位置图(下图)

(1)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指出无量山区发展茶树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南涧县以茶产业为特色主动融入“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产生的积极意义。
(3)分析南涧县无量山镇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为促进南涧县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山区水汽不易扩散,云雾较多,大气湿度大;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山区多漫射光,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山区海拔高,夜间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山区生态环境优美,人类活动少,茶叶品质好。
(2)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减轻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有利于促进茶叶的销售,开拓消费市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当地政府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乡村振兴。
(3)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局地小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适宜多种茶树生存,种植资源丰富工业化水平低,自古以来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交通较为闭塞,生态环境较好,污染较少,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小,保留较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4)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与服务能力,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配套观光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实现“茶区变景区”保护生态环境,培育良种,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实现“茶园变庄园”推动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增加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扩大茶叶销售市场,实现“茶山变金山”。
【分析】本题以无量山区茶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
【详解】(1)阅读材料二所示地图可知,当地地处无量山区,山地水汽通常不易扩散,云雾较多,大气湿度大,且当地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加上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宜茶树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多漫射光且昼夜温差大,利于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山区海拔较高,夜间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且山区生态环境优美,人类活动少,生产的茶叶品质好。
(2)本题可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加以分析。培育特色产业,有利于减轻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程度,同时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开拓茶叶消费市场。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促进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政府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乡村振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量山区山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局地小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适宜多种茶树生存,种植资源丰富工业化水平低,自古以来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交通较为闭塞,生态环境较好,污染较少,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小,保留较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4)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促进南涧县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与服务能力,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配套观光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实现“茶区变景区”保护生态环境,培育良种,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实现“茶园变庄园”推动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增加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扩大茶叶销售市场,实现“茶山变金山”。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茶产业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可以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品牌化,对茶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初步构建起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等。
5.(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地广人稀,近年来我国前往俄罗斯租种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俄罗斯将成为向我国出口粮食的重要地区。下图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分布图。

(1)从我国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民前往俄罗斯种地的原因。
(2)试分析我国农民前往俄罗斯租种土地对俄罗斯的积极意义。
(3)说明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1)人均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土地退化和污染严重;人均耕地少,土地租金相对较高;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2)促进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劳动力数量,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中俄经贸联系,增加发展机遇。
(3)建立国内粮食储备基地,增加粮食储备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改良;积极稳妥地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农业发展为背景,涉及俄罗斯农业的区位条件、中国农民租种俄罗斯土地的原因及影响、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及对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较俄罗斯而言,人口密集,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租金相对俄罗斯价格较高,且我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我国大部分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农药残留等污染,耕地质量总体欠佳。
(2)中国农民前往俄罗斯租种土地可以促进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俄罗斯的农产品的出口,增加经济收入,创收外汇;俄罗斯亚洲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中国农民前往租种,增加了劳动力数量,缓解俄罗斯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使两国的农业交往更加频繁,促进中俄经济贸易联系。
(3)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需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扩大耕地面积上需要现有保护耕地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粮食储备方面,需要建立国内粮食储备基地,增加粮食储备量。
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斯皮尼亚苏山脉南端地处巴西南部,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农业经营类型多样,花卉种植、采集、畜牧兼备,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的统一。湿季,农户在村落附近养殖牲畜、栽培花卉,在大田种植庄稼。干季,农户将牲畜转往海拔1000~1200m的山地,不设围栏,全村不同的家庭共用山地牧场游牧。游牧期间,农户搭建木屋或开凿岩穴作为临时居住地,并在山地牧场采集天然花卉。庭院和牧场的花卉最终用于干花制作并销售。图示意埃斯皮尼亚苏农业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

(1)简述当地农户干季在山地放牧的原因。
(2)分析不同家庭不设围栏共用山地牧场的益处。
(3)说明当地花卉种植和花卉采集兼顾的原因。
【答案】(1)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条件较山下好;气候凉爽,蚊虫较少;交替利用不同的草场,利于草场休养生息。
(2)扩大牲畜活动范围,提高畜产品质量;保持草场的完整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邻里交流,维持和睦的村民关系。
(3)村落附近可达性强,便于精细化管理,以种植花卉为主;利用在山地牧场放牧的时间兼顾山地花卉采集,合理安排农事时间;扩大干花制作的规模,丰富产品种类。
【分析】本题以农业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干季降水少,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条件较山下好;海拔高气温低,气候相对凉爽,蚊虫较少;交替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利于草场休养生息,符合可持续发展。
(2)不同家庭不设围栏共用山地牧场,可以扩大牲畜活动范围,提高畜产品质量;可以有效的交替使用牧场,保持草场的完整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同家庭不设围栏共用山地牧场,可以促进邻里交流,维持和睦的村民关系。
(3)土地距离村落近,可达性强,便于精细化管理,以种植花卉为主;利用在山地牧场放牧的时间兼顾山地花卉采集,合理安排农事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花卉种植和花卉采集,可以扩大干花制作的规模,丰富产品种类。
7.(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一种常绿乔木,经油橄榄直接压榨出来的橄榄油营养丰富,被誉为“液体黄金”。1964年我国引种油橄榄,在广东、重庆等南方8省试种,均未能稳产高产。1975年甘肃省武都区引种成功,该地(下图)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广泛种植油橄榄。油橄榄上市季节集中,一天内完成手工采摘、压榨、存储最佳。经过50多年发展,该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

(1)依据武都油橄榄种植环境,推测油橄榄生长喜好的气候条件。
(2)分析地形对武都油橄榄生产的不利影响。
(3)目前,武都区集聚了近20家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生产橄榄油、化妆品、医药等10大类产品。分析该地集聚众多油橄榄加工厂的原因。
(4)随着国外优质橄榄油进口增大,武都橄榄油销售困难,请为武都油橄榄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武都降水较少,空气湿度小,油橄榄喜干;武都晴天多,光照充足,油橄榄喜光;多种植在1300米以下,气温较高,油橄榄喜热、不耐寒。
(2)武都以山地为主,地表破碎,难以连片大规模种植油橄榄;武都地势起伏大,采摘后难以及时运输、加工;武都冬春降水少,需灌溉,地势起伏大导致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3)油橄榄加工应接近油橄榄产地,武都油橄榄生产规模大,原料供应充足;便于就地收集、采摘以及时组织生产,可节约生产成本并保证品质;武都区产业基础较好,便于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获得集聚效益;武都区油橄榄品牌影响大,获得品牌效益。
(4)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提升油橄榄的品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消费市场;加大油橄榄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扩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分析】本题以油橄榄种植及产业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工业发展方向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甘肃武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为温大陆气候,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候干旱,由此推断,油橄榄相对喜光,喜干;由材料可知,武都油橄榄主要种植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区等热量相对较高区域,说明油橄榄对热量要求较高,喜热不耐寒。
(2)由图示等高线地形图可见,该地海拔高,以山地地形为主,地表起伏大,连片的平坦区少,地形限制性因素大,难以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种植需要一定水分,该区域降水少,尤其是冬春季节,需引水灌溉,地形条件差,导致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油橄榄采摘后需及时运输加工,地形条件差导致该区域交通条件相对差,影响了油橄榄的生产。
(3)油橄榄不便于长途运输。武都是油橄榄种植地,企业集聚在该地,可充分利用当地原料,减少运输成本,同时由于距离产地近,便于就地取材,投入生产时间更短,品质更高。同时武都地区产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企业集聚在此,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同时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由材料可知,武都是我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影响大,品牌效应强。
(4)国外橄榄油挤压武都橄榄油市场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更优,获得了更好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武都油橄榄产业应首先加强技术投入,改革创新,提升油橄榄品质,从原料品质提升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并研发新产品,使产品多元化,增强竞争力;加强宣传,打造市场品牌效应,扩大市场知名度,从而扩大消费市场;进行相关产业链延伸,如旅游、文化等,实现多元化发展。
8.(2023·陕西延安·校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瓜喜高温、干燥,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地区多沙壤土,6~7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近年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大力发展大棚西瓜种植,4~5月播种,8月采收,并在大棚中将西瓜藤架空生长。下图示意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1)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多沙壤土的原因。
(2)评价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传统无棚西瓜种植的大气条件。
(3)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在大棚中将西瓜藤架空生长的原因。
(4)简述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西瓜的有利影响。
【答案】(1)河流搬运堆积;枯水期,风力从河岸搬运堆积;农业发展,过度开垦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2)有利条件:海拔高,大气透明,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不利条件:海拔高,热量不足;西瓜的开花期正值雨季,不利于开花授粉,导致产量下降。
(3)地面温度低,西瓜容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大棚内的气温比地温高,“挂”着可避免与地面接触,保证西瓜生长有适宜的温度。
(4)占领本地西瓜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
【分析】本题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河流发育,河流搬运沉积作用显著,河流沉积物丰富;枯水期河流沉积物出露水面,在风力的作用下,沉积物从岸边向上搬运堆积;区域水分条件较高,农业垦殖力度较大,导致沙漠化面积增大。
(2)传统无棚西瓜种植的大气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有利条件:该地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较高,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光照作用较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不利条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不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7月为当地雨季,正值西瓜花期,不利于西瓜开花授粉,影响西瓜的产量。
(3)该地海拔较高,地面温度较低,西瓜贴地生长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大棚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气温,将西瓜藤架空生长可以使得西瓜不与地面接触,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保障西瓜有适宜的温度。
(4)种植西瓜能够提高西瓜的产量,占领本地西瓜市场,提高收益,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改善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等。
9.(2023·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尽管开发利用历史不长,但东北黑土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调查报告表明黑土的退化与翻耕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降低对土壤扰动的同时,将打碎的秸秆铺满地面,有了秸秆的保护,不同季节秸秆都对黑土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黑土区各地地理环境差异,保护性耕作对哈尔滨以北种植区没有明显增产效果。图为黑土的形成过程图。

(1)试分析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2)试阐述秸秆在不同季节对黑土的有利影响。
(3)试分析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秸秆覆盖没有增产的原因。
【答案】(1)东北在冬春季节大风频繁,春季雨水较少,土壤裸露,受风力侵蚀严重;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多,地表水带走表层土壤;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加剧侵蚀。
(2)春季,秸秆覆盖地表减弱大风对黑土的侵蚀;夏季,碎秸秆逐渐腐烂,分解而成的有机质开始被土壤吸收,为黑土补充有机质;秋冬季节,新的秸秆覆上土地表面,是黑土蓄水保温防风的“棉被”。
(3)(积温不足)秸秆覆盖使地温回升慢,土壤温度较低(影响春季作物发芽生长);截留过多水分,低洼地易发生涝渍。
【分析】本题以黑土的形成过程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秸秆在不同季节对黑土的有利影响,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秸秆覆盖没有增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首先考虑自然原因,我国东北黑土区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大风频繁,春季雨水较少,而且土壤上的覆盖物较少,因此容易出现风蚀现象;同时夏季的降水量较为集中,且降水的强度较大,地表水带走表层土壤,因此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主要是大规模的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自然平衡遭破坏,引发土壤冲刷,表层土流失;林区的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的重采伐,轻抚育,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降低,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由材料“将打碎的秸秆铺满地面,有了秸秆的保护,不同季节秸秆都对黑土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可知,秸秆可以在不同季节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春季风力侵蚀严重,秸秆覆盖地表减弱大风对黑土的侵蚀;夏季,湿热的环境造成碎秸秆逐渐腐烂,分解而成的有机质开始被土壤吸收,为黑土补充有机质;秋冬季节,作物收获后新的秸秆覆上土地表面,冬季气温低有积雪风力大,秸秆是黑土蓄水保温防风的“棉被”。从而秸秆在不同季节都对黑土产生有利影响。
(3)由题干“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可知,该地区最大特点是纬度高,纬度高造成温度低尤其是冬季,且气温低造成蒸发弱,地表沼泽化严重,容易地表积水。故该地积温不足,生长期短,秸秆覆盖使地温回升慢,土壤温度较低,影响春季作物发芽生长;秸秆截留更多水分,低洼地易发生涝渍。
10.(2023·江苏徐州·徐州市第七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藏粮于地”,目的是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稳产高产。“藏粮于技”,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近年来,吉林省梨树县致力于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被称作“梨树模式”。该模式研制出的免耕播种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目前梨树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6%,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截至2022年4月13日,我国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下两图梨树县地理位置和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分布图。

(1)从气候角度评价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的条件。
(2)“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说明“梨树模式”对改善当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影响。
(3)简述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
【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生产优质种子;气候干燥(光照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化肥、农药使用少。
不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水源不足;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可育种时间短。
(2)秸秆覆盖可减弱风蚀和水蚀作用,减少土壤破坏,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土壤污染;秸秆还田大幅降低其焚烧数量,减轻大气污染。
(3)“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粮食供给压力大;有些地区过度占用耕地及耕地污染、退化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风险大;保护好耕地资源,确保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分析】本题主要以吉林省梨树县的“梨树模式”为材料,考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的条件、查秸秆覆盖返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的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作答,属于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有利条件: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利于生产优质种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光照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存储;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化肥、农药使用少,产品品质好;不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水源不足,成为农作物生长限制因素;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且冬季较长,可育种时间短。
(2)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材料指出,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秸秆还田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秸秆还田大幅降低其焚烧数量,减轻大气污染;在治理生态破坏方面:秸秆覆盖可减弱风蚀和水蚀作用,减少土壤破坏,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减少使用化肥;在缓解资源短缺方面:秸秆覆盖返田有利于保水保墒,在干旱年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增产效果明显。
(3)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即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我国目前耕地资源不足,工业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人地矛盾加剧,因此粮食增产压力较大;有些地区过度占用耕地及耕地污染、退化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风险大;保护好耕地资源,设立耕地红线有利于确保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1.(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答案】(1)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2)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
(3)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产灵活;满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分析】本大题以南疆地区蔬菜大棚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南疆地区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方面也有劣势方面,其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干旱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当地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大。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和农户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南疆的蔬菜销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测其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也会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3)本题考查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土地;房前屋后拱棚较小,投人小,且随时可以管理拱棚中的农业生产,生产灵活;产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自家食用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
2.(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1)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
(2)2001~2020年,图2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简析其原因________。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1)     泰国     境内河网密集,平原面积大
(2)     增加     主要是单产提高,部分国家播种面积增加
(3)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分析】本题以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与国土面积比重图及中南半岛稻米产量单产年均变化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图表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措施、粮食安全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30%~40%,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东南亚国家。耕地比重大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国所处的位置位于东南亚偏南部地区,其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受季风气候影响,灌溉水源较为充足;同时该国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较为广大,便于耕作业的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到东南亚各国其稻米产量年均变化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各国粮食产量均增加。原因:图中数据可以看到东亚各国粮食的单产增长率均大于0,各国粮食的单产普遍提高,受单产提高影响粮食总产量上升;同时随粮食需求不断上升,东南亚部分国家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增多,使粮食总产量上升。
(3)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本文标题: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农业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240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40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