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北美洲的地形、背风坡、锋面气旋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1-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例题

图1 例题

答案:(1)如下图所示,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2)①干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被迫抬升;②抬升过程中,随着高度增加,水汽冷凝形成降水。

(3)①西部为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地,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越过高大山地后下沉增温(焚风效应);②中部为广袤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有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③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干线。

精讲精析:(1)分析冷锋、暖锋的位置。①冷锋暖锋,应该位于冷、暖气团的交汇处。因此应该寻找温度大幅变化的区域;②上图中的蓝色、红色实线,北侧气温为13~21℃(冷气团),南侧温度为28~32℃(暖气团),因此该条实线为冷暖锋的锋线;③一条线上同时分布着冷锋、暖锋,则该地应该为锋面气旋。根据锋面气旋的形态(北半球),左侧应该为冷锋(三角形),右侧应该为暖锋(半圆形)。

(2)分析干线附近降水的原因。①由题干可知,干线为干、湿气团的交汇。从图中可知,干线右侧的露点更高(24~28℃),空气中水汽含量更大,为湿气团;②干湿气团交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被迫抬升;③湿气团被抬升的过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分析地形对干线的影响。①该地的西侧为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西侧(迎风坡)产生降水。越过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即空气变得高温干燥,即为干气团;②该地区位于美国中部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有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暖流)的快速深入,即为湿气团;③干湿气团交汇,即形成干线。


知识点

  • 1、北美洲的地形

北美洲西邻太平洋、北邻北冰洋、东临大西洋,平均海拔为700m,高原和山地占58%。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区:

①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南高北低,北侧为拉布拉多高原,南侧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北-西南);

②中部:以平原为主,分布着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

③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分布着墨西哥高原、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南-北)。

图2 北美洲的地形

  • 2、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即迎着风的山坡。迎风坡的空气相对“冷湿”,背风坡的空气相对“暖干”,水汽越过一个山坡的过程为:

①迎风坡。携带水汽的风(水汽较多,冷湿)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水汽冷凝,产生降水;

②背风坡。风越过山顶后(水汽减少,冷干),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因此风越来越温暖干燥(暖干),到达坡脚时,容易带来森林火灾、农作物枯萎。

图3 迎风坡与背风坡


总结

  • 锋面气旋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考查了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气温,判断冷气团、暖气团和锋线;②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形态,进一步确定冷锋、暖锋的位置(左侧、右侧);③根据干线两侧气团的干湿、密度,分析干线附近降水较多的原因(干湿气团交汇、湿气团被迫抬升);④根据北美洲的地形、背风坡下沉增温等知识,分析地形对干线分布的影响。

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以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为例,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分别为:

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并且向低压中心“辐合”。

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即冷气团的一侧)。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判断锋前、锋后时,顺着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锋面气旋的旋转方向),在移动方向前面的是“锋前”,在后面的是“锋后”。

图4 锋面气旋示意图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北美洲的地形、背风坡、锋面气旋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309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309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