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1-1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埃及首都开罗面积约3085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2300万。自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迁往位于开罗以东45千米沙漠中的新行政首都办公。其CBD等主要工程由中国企业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埃及迁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罗(     )

A.人口压力大

B.交通不便利

C.经济较落后

D.水资源不足

2.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优势是(     )

A.资金雄厚

B.劳动力廉价

C.基建能力强

D.科技领先

3.中国企业在埃及新首都的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水源不足

B.高温风沙

C.气候干冷

D.地势陡峭

【答案】1.A2.C3.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埃及首都开罗面积约3085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2300万”,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所以迁都,A正确;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交通便利,B错误;开罗作为埃及首都,经济比新行政首都发达,C错误;开罗与位于沙漠中的新行政首都比,水资源充足,D错误;故选A。

2.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资金并不雄厚,A错误;中国企业在埃及进行工程建设,主要用的是当地劳动力,劳动力廉价不是中国企业的优势,B错误;中国企业相比发达国家企业,基建能力强,C正确;发达国家企业比中国企业科技实力强,D错误;故选C。

3.结合材料可知,新首都位于沙漠中、风沙大,同时由于纬度低、温度高,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高温风沙,B正确;水源不足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A错误;新首都纬度位置较低,气温高,C错误;材料中无法得知新首都地势是否陡峭,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影响;近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则更多受资源、经济、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区位条件的发展和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下图示意山东省1970-2009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其中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山东省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东少西多

C.南多北少

D.南少北多

5.泰安日照时数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6.与6月相比,山东省5月平均日照时数较多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降水少

C.沙尘天气多

D.昼长长

【答案】4.D5.C6.B

【解析】

4.由图可知,等值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变化,排除A、B选项。结合数值大小变化可知南少北多,D正确,C错误。故选D。

5.据图可知,图中泰安的日照时数最长。泰安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日均接收的日照时间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更长,日照时数相应更多,故选C。泰安与周围地区空间尺度差异小,故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差异小,排除A、B、D。故选C。

6.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5月雨带在长江以南,山东省云量少,降水少,云量对日照的影响小,B正确。与6月相比,山东省5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排除A、D;若沙尘天气多,日照时数会减少,排除C。故选B。

【点睛】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1. 昼长:白天时间越长,日照时间则越长,反之越短。

2. 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 天气状况:天气晴朗,气温温暖,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反之则较短。

4. 纬度:纬度越低,日照时间越长,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短。

2021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萨迦县本波山下,地处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两大山系之间,年均气温5~6℃,年降雨量约150~300毫米。下图示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结构。灌溉系统的蓄水池大体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组成。因为有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统,日喀则市成为西藏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青稞

8.灌溉系统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为(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积雪融水

D.湖水

9.蓄水池大体采用敞口形式的目的是(     )

A.增加降水

B.便于取水

C.提升水温

D.净化水质

【答案】7.D8.A9.C

【解析】

7.日喀则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青稞适宜在高海拔、高寒地区种植,D正确;而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要求气候相对温暖,因此ABC错误;故选D。

8.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位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而非积雪融水,A正确,C错误;当地年降雨量少,雨水不是主要补给来源,B错误;材料未提示附近有湖泊,D错误。故选A。

9.由材料可知,蓄水池可明显作用于粮食种植。青稞对降水量和水质的要求低,受气温影响大。蓄水池敞口晒水,使得原本由冰川融水汇集而成的冰凉池水,温度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有助于青稞在高寒环境下生长,C正确,A错误;池水主要用于灌溉,而非生活,B错误;敞口晒水对水质不利,D错误。故选C。

【点睛】雨水补给: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分布广泛,无明显汛期。

由于泥沙沉积,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其中有著名的金斗盐场,其晒盐产盐主要面向当地市场。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下图示意金斗盐场遗址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及理由,正确的是(     )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秋季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

D.冬季多大风天气,蒸发强

11.古时金斗盐场以晒盐的方式进行生产,是由于(     )

①当地滩涂广阔

②当地太阳辐射强

③晒盐效率高

④当地人口数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的原因是(     )

A.珠江输沙量大

B.植被破坏加剧

C.海浪侵蚀强

D.引海水不便

【答案】10.C11.B12.C

【解析】

10.结合区域可知,广东沿海地区春季雨季开始早,多阴雨天气,蒸发相对弱,排除A;夏季虽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但降水量大,且多台风,不利于晒盐,排除B;秋季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有利晒盐,C正确;冬季气温偏低,水分蒸发较弱,排除D。故选C。

11.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可知,该地滩涂广阔,晒盐空间充足;该地位于珠海附近,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地处我国南方边陲地带,历史上人口数量较少,晒盐能够满足食盐需求,①、②、④正确。晒盐受气象条件影响大,效率并不高,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12.据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可知,金斗盐场后成为沙田,随后被废弃,说明盐场衰落与沙量增大有关,A不合题意。珠江流域径流量大,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植被破坏,导致输沙量变大,B不合题意。由图可知,陆地向海洋扩张,金斗盐场原址逐渐远离海洋,淤积成陆,引海水不便,D不合题意。若海浪侵蚀强于河口泥沙沉积,金斗盐场不会逐渐远离海洋,C无关,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原因的选项,故选C。

【点睛】盐场的形成条件: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气候;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有利于晒盐;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

位于恩克斯堡岛的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将在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恩克斯堡岛位置。恩克斯堡岛多超强、超干冷风。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恩克斯堡岛附近的特拉诺瓦湾地区是南极洲下降风最强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特拉诺瓦湾的海冰运动方向主要为(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向东

14.关于恩克斯堡岛多大风的成因,错误的是(     )

A.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B.峡谷狭管效应作用强

C.西侧的地势落差较大

D.冰川表层摩擦力较小

15.与罗斯海新站选址无关是(     )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航行

B.强风使积雪少,利于建站

C.离海洋近,便于物资运输

D.科研价值和战略地位高

【答案】13.D14.A15.A

【解析】

13.由材料可知,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该地因下降风形成偏西风,海冰向东运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由材料可知,恩克斯堡岛受下降风影响较强,其西侧、北侧等高线密集,位于峡谷附近,地表冰层覆盖多,这些因素加强了风力,BCD不符合题意;若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则多下沉气流,风力小,与大风矛盾,A符合题意。故选A。

15.该地盛行偏西风而非东风,A符合题意,BCD均与罗斯海新站选址有关。故选A。

【点睛】南极洲为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陆地气温比四周海洋低得多,尤其在冬季,海陆气压差大,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冷空气。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中国在中老边境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二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磨丁是与我国云南最南端的磨憨口岸接壤的老挝小城。磨憨-磨丁口岸地区地处横断山系南向延伸部分。下图为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示意图。

(1)说明中国磨憨—老挝磨丁经济合作区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老挝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山地多,平原少,发展空间受限;地带狭长,地块分散,区内建设联系不便;远离国内中心市场,交通运输及物流成本过高;基础设施滞后影响合作效率。

(2)发展边境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培养人才。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程建设遇到的障碍和合作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可从地形、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和材料“磨憨-磨丁口岸地区地处横断山系南向延伸部分”可知,该经济合作区地处山地,平原少,土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受山地分隔的影响,经济合作区沿山谷分布,地带狭长,地块分散,区内建设联系不便;该地地处云南最南端边境地区附近,远离国内中心市场,交通运输及物流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差;该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滞后,影响合作效率。

(2)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老挝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从该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磨丁是与我国云南最南端的磨憨口岸接壤的老挝小城”可知,该地无语边境地区,可发展边境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该经济区的建设和运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贸易的发展可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建设经济合作区可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老挝经济落后,通过发展边贸合作可培养商业人才。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德红茶具有特有的浓强鲜爽和自然花香,于2017年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公示清单。英德市处于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英德红茶多种在丘陵缓坡和台地。下图示意英德市地理位置和地形。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英德市茶园生产引进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采用“‘1+N’+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即智能化、全程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使科技创新落实到家庭农场。

(1)分析英德市发展红茶有利的土壤条件。

(2)说明英德红茶遥感监测的主要用途。

(3)简述“‘1+N’+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土壤偏酸性,利于茶树生长;土层深厚且通透性好,利于茶树蓄水积肥;土壤水分适当,茶叶品质优良。

(2)土壤墒情监测;茶叶长势监测:茶叶产量估算。

(3)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英德红茶的发展和英德市地理位置、地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遥感技术的应用、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土壤条件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肥力、水分等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英德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处于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英德红茶多种在丘陵缓坡和台地”可知,该地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利于茶树生长;该地位于丘陵缓坡和台地,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且通透性好,利于茶树蓄水积肥;该地气候湿润,降水适宜,土壤水分适当,茶叶品质优良。

(2)遥感的主要作用是获取相关信息。该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作用主要是对土壤墒情监测了解土壤水分条件;茶叶长势监测,了解茶叶的生长状况:对茶叶产量进行估算。

(3)“‘1+N’+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从技术支持、规模化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降低销售成本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可知,该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种植郁加工相结合的形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产销一体化,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泊。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图1示意青海湖流域,图2为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水面面积与水位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1)简述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及原因。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季节变化: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水位较低。年际变化: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

(2)特点:面积扩大最大。原因: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径流增加;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河流较多,泥沙淤积作用强,水较浅。

(3)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

【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流域和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青海湖水位时空变化特点及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由材料信息“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可知,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且夏季降水较多,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气温低,径流量小,湖泊水位较低。读图2可知,青海湖水位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原因可从降水、径流、淤积及政策作用来分析。读图可知,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扩大最大。由材料信息“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可知,青海湖地区气候趋于暖湿,降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注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由于国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使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图中西部流入青海源的河流较多,由于湖口地区泥流速减慢,沙淤积作用强,湖水变浅,导致湖泊面积扩大。

(3)从湿地的生态意义,即调节气候、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地等方面,来说明青海湖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使该地温差减小,降水变率减小;湿地面积扩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的环境,促进的植被恢复;湿地植物增加,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文标题: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436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4362.html

    标签: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