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下第二次文综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2-1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指标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I(%)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59.69 56.32
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6 2.73 1.61 1.35 1.37 1.29
∣0.5-I/U∣ 4.78 2.86 2.23 1.11 0.85 0.87 0.79
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0~2004年,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1.A    2.B
  【解析】1.由材料“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可知I/U的比值>0.5,城市化滞后工业化;I/U的比值=0.5,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I/U的比值<0.5,城市化超前工业化。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I/U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排除BCD,故选A。
  2.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表中数据分析表明了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即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说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会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建设步伐滞后,A错误;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但城市化不一定会促进农村人口职业转换,农村人口也可能继续从事之前的属于第二、三产业的职业,,C错误;工业化水平高,可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清∣0.5-I/U∣数据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的对应数值范围。

  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   )
  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                 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
4.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   )
  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             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
  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           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
5.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偏向东南方向,可推测得出福建省东南部(   )
  A.城市密集                  B.气候适宜                  C.重工业发达             D.环境质量高
  3.C    4.B    5.A
  【解析】3.读左图可知,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总体都呈上升趋势,A错误;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度的变幅更大,表现为曲线上的起伏更大,B错误;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曲线一直位于城市人口集中度曲线的上方,说明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C正确;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大,D错误。故选C。
  4.读右图可知,服务业分布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可推知西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逐渐变得优越,故A错误;大城市人口集中,人口规模大,对服务业的需求种类多、数量大, 有利于服务业聚集,B正确;2000~2005年,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明显向东移动,可推知此时段东部涌入了大量农民工,C错误;1995~2000年两者分布重心变化方向不同,可推知两者发展并不协调,D错误。故选B。        
  5.由于服务业主要趋向城市布局,可推测福建省东南部城市密集,A正确;从福建全省来看,按照居住需求,气候差异不大,B错误;服务业向东部沿海偏移更多,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更好,可通过海路以较低的成本与国内、外进行贸易,进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故重工业发达与否对服务业影响不大, C错误;城市人口多,与西北部武夷山脉相比,环境质量并不高,且环境质量与服务业及人口密度并不呈现紧密关系,D错误。故选A。        
  【点睛】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 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该山地山麓地带雾日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雾日较冬季多
  B.受冬季多对流层逆温现象的影响,冬季雾日较多
  C.植被状况的差异导致了冬夏季雾日天数的不同
  D.山麓地带集中大量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雾日较山地其他地区多
7.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
  A.风力微弱                  B.降水充沛                  C.大气稳定                  D.植被茂盛
8.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   )
  A.辽宁省                      B.陕西省                      C.云南省                      D.安徽省
  6.B    7.B    8.D
  【解析】6.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山麓地区雾日冬季较夏季更多,A错;冬季晴天多,山麓地区夜间近地面降温较高空更快,易形成辐射逆温,大气更稳定,雾日较多,B正确。即便考虑当地山麓植被存在落叶导致空气水汽差异,但冬季落叶应更多,空气水汽含量更少,雾日更少,与题干信息矛盾,C错。结合图示信息,山麓地区的雾日较山腰更少,D错。故选B。
  7.一般情况下,在山区,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比山麓地区多,故山腰地带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更大,易形成雾,B正确。风力、大气稳定度以及植被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B。
  8.从题干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7月份水汽少,可知此月份该地应该较为干旱,选项中只有安徽省在7月份可能出现伏旱天气,符合条件,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某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20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冬春季节盛行大风。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0.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所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11.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②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
  ③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棚栏④设置斜交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D    10.B    11.A
  【解析】9.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某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20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大量来自上游的泥沙搬运至中下游河段凸岸河漫滩进行堆积,到冬季,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以及降水的缺少,河流水位下降,夏季堆积的泥沙出露水面,达到一年之中面积最大的时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由于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说明这些沙丘发源于同一时间段的河流堆积体。①②③④对应一年之中不同的季节。夏季水位最高,大量泥沙在水下进行堆积,对应①;而后,到秋冬季节,水位下降,堆积体出露水面形成沙丘,对应④;冬春季节盛行大风,将沙丘吹拂搬运至山坡上,对应③;到了次年夏季,新的丰水期水下堆积作用又开始了,对应②;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阻沙林带应该设立在河漫滩沙丘的前缘,即枯水期水位线附近,冬春季节盛行大风的上风口,减少大风对沙丘的侵蚀、搬运作用,使沙丘不易移动,①正确、②错误。而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设置阻沙棚栏可以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抑制沙丘的移动,③正确、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二、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山迎风坡按湿绝热梯度0.6℃/百米爬升降温,在背风坡按干绝热梯度1.0℃/百米下沉增温,从山麓至山顶可划分为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该山段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通常以最冷月均温0℃左右为其分布临界。下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

1675776876(1)

(1)据图分析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6分)
(2)指出该山地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3)该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请解释原因。(6分)
  答案:(1)该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2)差异: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原因:东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热量条件优于西坡;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
  (3)该山地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爽,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适宜亚热带作物种植。
  【分析】本大题以云南中部的哀牢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由左图可知,该段山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水热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下图可知,山体在垂直方向水热条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出山体的相对高度较大造成气候垂直分异明显;西南坡和东北坡水热条件的差异反应出坡向的差异也会造成气候条件的差异。
  (2)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及原因要从气温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所以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该山地纬度较低,冬季温度在0℃以上,因而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亚热带作物需要充足的水热条件,2100米以上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因而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生长。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美誉,近年来不断加快肉牛养殖产业,通过制定科尔沁肉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肉牛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3月12日内蒙古通辽市大力发展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采用肉牛标准化养殖,打造牧业现代化。肉牛养殖标准化,是指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实施,包括牛舍建设、肉牛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其目的就是实现优良的产品质量、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更好的肉牛饲养效益。下面两图分别为通辽市位置图和肉牛饲养相关产业不同阶段附加值变化图。

(1)指出通辽市发展肉牛养殖的区位优势。(8分)
(2)分析通辽市传统养牛业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
(3)说明通辽市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对当地养牛业的意义。(8分)
(4)通辽市为适应扩大肉牛的养殖规模,将玉米生产转变为优质牧草作物生产,试分析其有利影响。(6分)
  答案:(1)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饲料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距离东部市场近,市场广阔,土地面积广阔。
  (2)破坏草地,加剧荒漠化;牛粪露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3)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大市场销售区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养牛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养牛产业链延长,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肉牛的品质和品牌效应。
  (4)可以为肉牛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牧草饲料;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节约水源,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
  【分析】本题以通辽市位置图和肉牛饲养相关产业不同阶段附加值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对当地养牛业的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肉牛养殖的区位因素要从饲料来源、水源、市场、养殖经验、市场等方面分析。通过材料信息可知,通辽市有“内蒙古粮仓”美誉,结合所学可知,通辽市位置特殊,地处农耕区和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可从农耕区获取丰富饲料,畜牧区草场广阔,发展肉牛养殖的区位优势之一为饲料丰富;图中该地区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有“黄牛之乡”美誉,说明养殖经验丰富;距离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经,离市场近,市场广阔;通辽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2)结合所学可知,传统养牛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较高,传统放牧会导致草场被大量利用,草场退化,地表裸露,荒漠化情况加剧;养殖牛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牛粪,牛粪不加处理露天排放,会导致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3)互联网作为新型通讯模式,可以广泛传递信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扩大市场销售区域,增加经济效益;扩大销售市场范围,增加的订单有利于扩大养牛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养牛产业链的延长,提高附加值;开阔视野及同类竞争会刺激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肉牛的品质和品牌效应。
  (4)主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通辽市将玉米生产转变为优质牧草作物生产能为肉牛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牧草饲料,保证原料质量和数量;优质牧草作物生产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荒漠化;优质牧草作物生产耗水少,可以节约水源,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网红”打卡地是指在互联网传播下短时间关注度提升并聚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随着短视频的出现,洪崖洞美丽的夜景、特色的小吃以及独特的建筑鲜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洪崖洞开启了真正的“网红”之路。据统计,2019年国庆假期洪崖洞景区创下了假期首日人数达14万人的纪录。2019年国庆假期中重庆的旅游人均消费,不到500元,远低于近邻成都的1420.1元。与此同时,网友实地探访的很多网红旅游景点与平台滤镜照片的强烈对比,让人直呼“照骗”景点。不过,人们一边吐槽着网红景点,一边又在向往着下一个更优质的网红景点。如何将网络“流量”转为游客“留量”是众多网红景点长期发展的重要课题。
  分析“网红”打卡地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为网红景点长期发展献言建策。
  答案:不足:“网红”打卡地在短时间内旅游人口剧增,超过景点承载力,加大了基础设施压力,游客体验感差。旅游人均消费低,旅游项目附加值低,旅游景点竞争力弱,资源优势难以转为经济优势。
  策略:重视开发和培育景点独特品牌价值;加速产品创新和迭代,跟上潮流,让网红景点持续长期发展;景区运营从市场、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注重场景化、娱乐化和情绪化的构建,景点景观及时转换更新,从而更上潮流节奏;注意和注重景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注意旅游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让游客保持较好的旅游体验感。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雾霾天气常见于我国北方城市,各种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人体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危害身体健康。
  简析雾霾形成的天气气象条件,从城市治理角度简述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
  答案:天气条件:近地面大气稳定,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逆温层厚度大,强度强。
  主要措施:促进城市能源清洁化,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城市周边农村和中小城镇污染排放;调整工业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严重工业的布局。
  【分析】本题以雾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污染的成因、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天气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主要起到维持的作用。微风或静风天气下,污染物不易水平扩散;空气湿度大,污染物吸收水分,形成雾霾天气;逆温强度大,近地面大气较为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对雾霾天气的治理主要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各种污染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加剧雾霾形成;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改善道路条件、提高技术投入等措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周边的农村、小城镇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污染物排放较多,污染源点多面广,影响较大,应重点治理;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下第二次文综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889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8898.html

    标签:文综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