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探究5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核心知识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三、世界气候类型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气温、降水指标
热带雨
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全年高温多雨 地处赤道两侧,太阳高度角终年较大;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 最热月≥28℃、最冷月>25℃,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草
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全年高温,干季湿季明显交替 地处热带,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带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最热月>25℃、最冷月>15℃,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季
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冬、夏风向转变明显 地处热带,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降水明显减少 最热月>25℃、最冷月>15℃,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沙
漠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地区 全年高温少雨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 最热月>25℃、最冷月>15℃,年降水量<250mm
亚热带季
风和季风
性湿润气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处亚热带,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减少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800mm
地中海
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等地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地处亚热带,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300~1000mm
温带季风
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处温带,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500~600mm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大致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地处温带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温差大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400mm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新西兰、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冬温夏凉,四季湿润,冬雨较多 地处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700~1000mm
亚寒带
大陆性
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50°~70°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地处高纬,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最热月<10℃、最冷月<0℃,年降水量:200~500mm
苔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降水少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角终年较小 最热月<10℃、最冷月<0℃,年降水量:100~200mm
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终年极小,有极昼极夜现象 最热月<0℃
高原气候

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垂直变化明显 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
 
七大洲 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 缺少的气候类型
亚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
非洲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
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三种季风气候、冰原气候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洋洲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极洲 冰原气候 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

 

方法技巧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五、气候对主要地理要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1)对地形(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2)对水文


  (3)对土壤

(4)对生物
对动植物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形成不同的代表动物和植被类型。

风力大小也影响植物形态,风大的地方植株一般矮小、树冠旗形。
2.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3)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4)气象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强化训练
下左图是某区域图,右图是左图中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右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右图气候类型在左图中所对应的地点最可能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解析】(1)依据左图可判断右图气候类型一定为东岸型的季风气候,结合最冷月均温可判断是温带季风气候。
(2)A、B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D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右图所示气候类型冬季降水偏多,故其对应地点是位于岛屿西侧——冬季风的迎风坡上,位置与D点对应。
【参考答案】(1)C (2)D
(2022全国乙)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解析】(1)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3)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站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站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站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参考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甲站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
(3)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本文标题:探究5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7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