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质与地形限时训练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选择题
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C)
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
B.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
C.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
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
【解析】从图中火山锋的移动方向来看,是由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从形成的三次火山锋的位置来看,应属间歇性运动,且主导力量应该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A、B错误。张裂应是两个板块相互分离,从图中来看,属于大西洋板块撞击加勒比板块,应属俯冲撞击,C正确,D错误。故选C。
2.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C)
A.面积缩小
B.平均高度减小
C.长宽比增大
D.海岸曲折度增大
【解析】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大西洋板块俯冲至加勒比板块下方,该岛屿不断被抬升,其面积会扩大,A、B错误。受板块俯冲挤压影响,马提尼克岛会沿火山锋方向变长,但其宽度受板块挤压影响会变窄,故岛屿长宽比会增大,C正确。海岸线的曲折程度受外力作用影响较大,受板块挤压作用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地形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等高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B)
A.背斜山B.背斜谷
C.向斜山D.向斜谷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岩层表现出“中老翼新”的特征,地质构造属于背斜,C、D错误。从等高线分布看,中间A地海拔较低,为谷地地形,故A地的地质地貌类型为背斜谷,A错误,B正确。故选B。
4.关于该地地形地貌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可能会有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B.一定会有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可能会有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D.一定会有风力堆积、流水搬运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层、冷凝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由图中石灰岩岩层较老,花岗岩岩层较新可知,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岩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在岩浆周围形成变质岩,有变质作用,B错误,C正确。因为该地貌形成于陆地上,且地形为盆地,主要是堆积作用,但不一定会有风力堆积,D错误。由于当地海拔较低,且没有纬度信息不能判断有没有冰川侵蚀作用,A错误。故选C。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路,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读图,完成5~6题。

5.每一级夷平面的形成,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B)
A.地壳运动B.侵蚀、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D.火山喷发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准平原是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是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由此可知,每一级夷平面的形成,主要受外力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削高填低,使得地面趋于平坦,B正确;地壳运动中的抬升运动使得流水等外力作用下蚀加剧,夷平原的海拔升高,而夷平面的形成主要是外力的侵蚀和堆积,A错;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到破坏,产生裂隙并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不是夷平面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C错;火山喷发多形成火山地貌,不利于夷平面的形成,D错。故选B。
6.最早形成的是(C)
A.高原谷地夷平面
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面夷平面
D.高原深切河谷区
【解析】原始地貌受外力侵蚀,形成夷平面,之后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夷平面,最开始形成的夷平面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早,所以图中最早形成的是高原面夷平面。故选C。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独特地貌景观。勺状沟壑外表呈勺状,发育于黄土坡面中上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侵蚀而来。勺状沟壑能否发育成普通切沟受土壤性质、地表覆盖和降水的影响大。图1示意黄土勺状沟壑,图2示意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据此完成9~11题。

图1

图2
7.黄土勺状沟壑形成的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侵蚀外,还有(D)
A.风力侵蚀B.重力崩塌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解析】黄土高原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大部分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外力作用除流水侵蚀外,还有风力堆积。8.黄土勺状沟壑形成的过程顺序是(C)
①降雨在黄土坡面上下渗产生黄土陷穴
②地下径流侵蚀陷穴坡底形成暗穴
③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发生崩塌
④陷穴不断加深,侧蚀加强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
【解析】黄土勺状沟壑是由黄土暗穴和黄土陷穴发育而来,降水降落到黄土高原坡面,形成地表径流,不断下渗,溶解了黄土中部分物质,在坡面上形成陷穴;随着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沟道不断加深,加宽;地表径流通过陷穴形成地下径流,不断侵蚀沟底,形成暗穴;地下径流对暗穴的侧蚀和下蚀作用增强,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从而发生崩塌,形成勺沟壑。
9.黄土勺状沟壑多分布在黄土高原的(C)
A.西部和北部边缘
B.南部和东南部边缘
C.植被条件好且相对较平坦的地区
D.黄土结构紧实的地区
【解析】植被条件好且相对较平坦的地区,坡面阻力作用显著,径流流速较慢,雨水下渗量大,重力或溯源侵蚀作用较强,易发育形成勺状沟壑。
下图为印度河沿岸某地地貌景观图。新、老堆积区地貌类型相同,老堆积区沿河长约1.7km,最宽处约0.7km,高出河面70~85m,中巴铁路规划在该地设立站点。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地新、老堆积区地貌类型为(B)
A.滑坡台地B.泥石流扇
C.三角洲D.冰碛台地
【解析】滑坡台地指在滑坡体表面形成的宽大平缓的台面,而图中新、老堆积区位于河谷地带,并非坡地,A错误。泥石流扇是指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缓,因而流速减小,携带物质逐渐堆积下来而形成,从图可以看到此处为山地出山口,符合泥石流扇的地貌形态,B正确。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在入海口处常见的地貌,从图中位置看,新堆积区注入印度河,并非入海口地貌,C错误。冰碛地貌,是冰碛物堆积的堆积体,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为印度河附近的河谷地貌,并非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
11.导致新、老堆积区位置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
A.植被破坏,河流输沙增多
B.地震频繁,破碎岩土变多
C.降雪增多,冰川搬运增强
D.地壳隆升,河流下切强烈
【解析】从材料中获知老堆积区高出河面70~85m,形成较为宽阔的台地,而新堆积区位于靠近印度河的较低位置,新、老堆积区类似于阶地地形,主要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阶梯状地形,D正确。植被破坏,河流输沙增多,但与沉积位置无关,并不会形成不同位置的堆积区,A错误。新、老堆积区均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与冰川作用、地震并无关联,B、C错误。故选D。
12.规划铁路站点最宜选址在(B)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①地位于河谷地带,③地位于泥石流扇地区,两地区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较大,影响站点安全,A、C错误。②地高出河面70~85m,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较小,且堆积区域面积较大,地形较平整,适宜建站,B正确。④地处于河谷斜面,地形坡度较大,修建难度和成本较高,D错误。故选B。
白龙堆为罗布泊景观之一,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由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长条状土丘群构成,绵亘数百千米。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因此被古人称为“白龙”。下图为白龙堆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白龙堆土台构成成分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为(C)
A.岩浆侵入B.火山喷发
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
【解析】由材料可知,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属于碎屑物质,碎屑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与白龙堆土台构成成分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C正确;由材料中不能得出有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排除A、B;变质作用要求的地理环境有高温高压环境,一般伴随火山和地震活动等,由材料得不出火山、地震的依据,排除D。故选C。
14.白龙堆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变化过程依次为(B)
A.地壳抬升、冰川侵蚀、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B.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C.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D.地壳下降、火山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蚀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碎屑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壳抬升不利于碎屑物质沉积,因此该地先经历了地壳下沉,排除A、C;地壳抬升有利于接受侵蚀,因此侵蚀前先抬升,由此得出白龙堆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变化过程依次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蚀,B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简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简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1)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2)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垦荒(过度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3)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落差,(在剖面线BB′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图乙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图甲

图乙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3亿年以来的地貌变化过程。
(2)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
(3)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4)一般认为土林留存时间较短,小华结合当地的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小华的观点提供论据。
【参考答案】(1)板块的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地体拼贴)形成陆地;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加速碰撞,陆地剧烈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2)(象泉河流域两侧山脉加速隆起)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形成雨影区);古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3)周边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底,形成(巨厚)沉积层;山脉的加速抬升,(湖区变干,加上湖水外泄)湖泊干涸,湖底出露,形成札达盆地;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成土林。
(4)札达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流水侵蚀作用总体较弱;盆地及其周边植被不发育,土林很少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地处干旱区,人类活动较少;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土林的保护。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雨花石是南京及周边地区雨花台组砂砾石层里质地坚硬、形态圆滑、色彩斑斓的砾石,其中玛瑙质雨花石因二氧化硅热液渗入岩石孔洞中冷凝、重结晶而形成。距今1.45亿年前,南京地区发生了火山爆发,大量岩浆喷出地表,岩浆活动使地下水成为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距今2300万年前,古长江、古秦淮河、古滁河流经此地,后因地壳抬升,古河床形成了由雨花台组砂砾石层构成的台地;距今2000万年前,南京地区又发生一系列火山活动,横山就是当年火山活动的遗迹之一,该次岩浆作用促使雨花台组砂砾石层中的鹅卵石最终成为雨花石。下图为南京雨花石分布及地理景观示意图。

(1)简述两次火山活动对玛瑙质雨花石形成的作用。
(2)指出横山地层剖面中玄武岩层与砂砾石层的形态差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雨花石从雨花台组砂砾石层进入玛瑙涧河床中的地质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1)第一次:岩浆喷出形成多孔的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二氧化硅热液渗入岩浆岩,冷凝形成纹理。
第二次:岩浆热量使(岩浆岩、沉积岩等)砾石内矿物发生重结晶(变质作用);二氧化硅热液渗透,使砾石二次“硅化”(渗入冷凝形成纹理)。
(2)形态差异:玄武岩层厚度小、形态破碎(尖顶);砂砾石层厚度大、形态完整(平层、台地)。
形成原因:古长江长期搬运堆积,河床形成巨厚的砂砾石层;火山喷发,玄武岩层覆盖砂砾石层,地壳抬升,玄武岩经受风化、侵蚀,厚度变薄、形态破碎;砂砾石层受上覆玄武岩层保护,少受风雨侵蚀,形态完整。
(3)裸露的砂砾石层,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进入玛瑙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岩性坚硬的雨花石不断被磨蚀变得浑圆;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雨花石在河床不断沉积。
  本文标题:地质与地形限时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8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84.html

    标签:地形限时训练地质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