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11个选择题提速练5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5-3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2019届高三·广州调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中国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加。不同行业以及行业内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智能化发展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替代不尽相同。最先被机器人替代的是一些常规的、可标准化的工作,而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大的工作,以及带有情感色彩或艺术创作类别的工作在核心经验和技艺上很难被替代。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推测,以下行业最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  )
A.高级点心师傅                  B.餐厅服务员
C.厨师                                           D.餐厅经理
2.为促进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的再就业,政府最迫切需要做的是(  )
A.加强义务教育
B.扩大大学招生规模
C.推行终身教育理念
D.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
解析:1.B 2.D 第1题,根据材料,最先被机器人替代的是一些常规的、可标准化的工作,结合选项,四种工作中,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最简单,最容易被替代,选B。第2题,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一般都是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较差的群体,因此为了这些人的再就业,政府最迫切需要做的是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D对。这些人是成人,义务教育已经结束;扩大大学招生对他们意义不大;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对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也不符合实际,故A、B、C错。
18CD-14.TIF(2018·广东三模)如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据此完成3~5题。
3.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4.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低
5.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
解析:3.B 4.D 5.C 第3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终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据此选B。第4题,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气候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选D。第5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材料,选C。
18CD-15.TIF(2018·聊城二模)2018年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景观的成因是(  )
A.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B.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7.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
A.增加了雨水下渗                        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                        D.减少了地下径流
8.关于本次四月降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
B.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C.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D.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
解析:6.D 7.A 8.C 第6题,图中景观是雪后方砖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C错,D对。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土壤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辐射的能量来自地面辐射,故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A、B错。第7题,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的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A对。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与水泥地面相比,土壤增加了生物种类,C错。下渗增多,增加了地下径流,D错。第8题,本次四月降雪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A正确。降雪融化或结冰,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B正确。降雪量小,融化渗入地下多,形成地表径流量小,不会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C不正确。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D正确。
(2018·三明模拟)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9~11题。
9.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是(  )
A.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
B.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低
C.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
D.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10.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
B.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
D.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11.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  )
A.综合利用                                   B.农业结构调整
C.多种经营                                   D.延长全产业链
解析:9.C 10.A 11.A 第9题,机械化其实就是标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率的过程,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主要原因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所以C正确。第10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所以A正确。第11题,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综合利用,所以A正确。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11个选择题提速练5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63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63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