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4 水体的运动规律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6-0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考点热度   ★★★★★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6-17)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2019年江苏卷,11-12)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2019年江苏卷,27(1)-(2)﹞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1.热点预测  选择题分值一般为4—8分,以热点事件、统计图等切入,主要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非选择题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主要以区域图切入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趋势分析  高考将以流域开发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城市内涝等社会热点为载体,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9-11)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2018北京卷,36(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2017天津卷,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7—9)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9—10)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天津卷,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的主要原因是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区分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学科网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B  2.B  3.D
【解析】1.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故选B。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故选B。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项正确。故选D。

考法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学科网
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①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净流量。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故选B。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再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净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控制土壤侵蚀,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法二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
2.“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雨水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
3.“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内
【答案】1.C  2.A  3.B
【解析】1.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
2.“绿色街道”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选A。
3.“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
考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两个重点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
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通过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相反。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若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例如,以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雨型、冬雨型)的河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例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以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由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7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1.D  2.D
【解析】1.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
2.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

考法一  河流补给与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2题。

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1.D  2.D
【解析】1.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差异,该关系也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故选D。
2.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②至点③间并不同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比时间点①大,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故选D。
考法二  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与描述(题型预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学科网
(1)描述乙地河流的水系特征及原因。
(2)分析甲地地形对乙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水系特征:干流自西向东,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稀少。
原因:干流南侧秦岭为断裂上升,地势陡峭;且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故河流南部支流少。
(2)甲山地使乙地河流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径流量减少;甲山地使乙地河流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利于寒冷气流堆积,气温低,延长了河流的结冰期。
【解析】(1)考查水系特征及原因,主要从发源地、流向、支流多少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北部支流较多,南部支流较少。北部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南部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不易发育支流;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位置,降水较少,故河流南部支流少。
(2)考查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南部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位置,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径流量减少;甲山地使乙地河流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利于寒冷气流堆积,气温低,延长了河流的结冰期。
考点三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受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的影响,洋流的分布、流向及性质呈现出较明显的规律,如下图(北半球冬季)。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半球40°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是寒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2.判断洋流性质和名称的方法
(1)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是寒流。

(2)纬度判断法
①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②根据纬度位置判定

(3)经度判断法

(4)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②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5)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断洋流名称
如下图中a、b、c、d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3.洋流判断中的应用技巧
(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根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时为北半球冬季。
(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D
【解析】要知道“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首先结合陆地轮廓和地理位置知,该区域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该地,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D。

考法  洋流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日本附近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学科网
1.对马暖流对甲城市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2.图示区域日本暖流的流向主要受制于
A.势力强大的盛行风风向                       B.陆地轮廓和地转偏向力
C.高低纬度间海水的密度差异                D.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1.C  2.B
【解析】1.对马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选项C正确。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日本暖流的流向与陆地轮廓走向一致,向东北方向延伸,即受日本陆地轮廓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较大,B对。该地盛行风为季风,随季节变化,日本暖流是常年存在的,流向不会受当地季风或者海水温度、盐度的季节变化的影响,AD不对;海水的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往往形成于封闭海域与开阔海域间,C不对。选项B正确。

香溪河是三峡水库南岸重要支流,三峡水库蓄水对香溪河河口处水文特征影响较大,下图为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河口处河床剖面不同位置平均流速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学科网
1.香溪河河口段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             B.结冰期短               C.流量稳定               D.含沙量大
2.三峡水库运行前香溪河河口段流速的特点是
A.汛期流速快,非汛期流速慢
B.汛期流速慢,非汛期流速快
C.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较慢
D.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较快
3.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河口段
A.汛期流速大幅下降                              B.非汛期流速大幅下降
C.汛期泥沙沉积量减少                           D.非汛期泥沙冲刷量增加
【答案】1.A  2.B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流速的影响因素、水库建设的影响。
1.香溪河位于长江三峡南岸,年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较大,A项正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流量季节变化大,B、C项错误;由图可知由于水库水的顶托作用,流速较慢,所以含沙量小,D项错误。故选A。
2.三峡水库运行前,汛期时干流水位高,排水不畅,流速较慢;非汛期时干流水位低,流速较快,故答案选B。
3.汛期时三峡水库干流水位原本较高,三峡水库蓄水后对于汛期时干流水位影响相对较小,故香溪河河口流速和泥沙沉积量变化不大;而非汛期干流水位原本较低,水库蓄水大幅提高了非汛期干流水位,所以使非汛期香溪河河口段流速大大下降,泥沙冲刷量下降,故B项正确。
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总长为359 km的新安江从安徽黄山山间发源后,下游流入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中国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备用水源地—千岛湖,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缓解杭州市民的饮用水紧张问题,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领导小组成立,设计的引水规模每年总共约20.7亿m3,但遭到了位于新安江水电站下游的建德市等地部分市民的强烈反对。据此完成4—6题。
学科网
4.上述引水工程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
A.径流环节         B.降水环节               C.蒸发环节               D.水汽输送环节
5.与从钱塘江引水相比,千岛湖引水
A.工程成本更低  B.水量更大               C.水质更优               D.水价更低
6.千岛湖调水工程对下游富春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A.电力供应紧张                                     B.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
C.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D.河流含沙量和流速变大
【答案】4.A  5.C  6.B
【解析】4.据材料可知,该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导致千岛湖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对水循环的径流环节产生直接影响;引水工程的建设对降水、蒸发及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故选A。
5.从材料及图可知,千岛湖距离杭州较远,其湖水主要来源于上游,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钱塘江离杭州距离近,从钱塘江引水工程成本更低,水量更大,水价更低,所以与从钱塘江引水相比,千岛湖引水水质更优。故选C。
6.千岛湖调水工程使下游富春江水量减少,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千岛湖调水工程使下游富春江水量减少,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速变小;千岛湖调水工程对电力和降水影响不大;综上分析可知,选B。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 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7—9题。
学科网
7.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气温
8.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增加                                         B.下渗量增加
C.降雪量增加                                         D.地面反射率降低
9.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的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A.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
B.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答案】7.D  8.C  9.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7.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日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8.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流量锐减,故选C。
9.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A正确;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延长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可知,选A。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学科网
10.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1.据图乙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时前后          B.6时前后                C.14时前后              D.18时前后
12.目前沿海地区未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答案】10.C  11.C  12.A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
10.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项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项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项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项。
11.本题考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最佳时段的推断。获取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选C项。
12.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淡化厂建设的因素。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占地广、效率低,A项正确;此种方法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成本低,B、C项错误;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D项错误。故选A项。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13—15题。
学科网
13.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14.苏木吉林湖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15.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答案】13.B  14.D  15.C
【解析】13.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故选B。
14.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也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对。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因为地势高所以只流入无流出,A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且夏季炎热干燥,B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错。故选D。
15.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对。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天气少,A错;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错;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错。故选C。
【点睛】首先需要对我国内外流区河湖特征有整体把握,此外能够读懂图表信息,理清收支关系:“补给量”就是“收入”,“排泄量”就是“支出”。还需要了解影响蒸发量的一般因素,并能针对特殊情况进行解题。
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于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某流域湖泊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6—18题。
学科网
16.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
17.关于该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湖泊和河流相互补给,湖泊又对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B.流域内河流泥沙含量大,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
C.流域有冰雪融水灌溉,山麓地带发育出大片绿洲
D.由于湖泊的调蓄作用,流域内很少发生旱涝灾害
18.该湖泊蓄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16.B  17.A  18.A
【解析】16.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旱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故选B。
17.流域内湖泊和河流相互补给,湖泊对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A正确;长江流域内河流泥沙含量较小,无冰期,航运价值高,B错误;流域内降水量大,以雨水补给为主,属于湿润区,绿洲主要分布在沙漠区,C错误;由于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湖泊可以调蓄洪水径流量,但无法彻底避免洪涝灾害发生,D错误。故选A。
18.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时,水库蓄水减少。3月之前一段时间水库蓄水一直减少,故该湖泊蓄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3月。故选A。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右下图为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研究发现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9—21题。
学科网
19.推测班公错
A.流域降水丰富     B.结冰期达半年            C.湖水东淡西咸            D.水位终年稳定
20.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推测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
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                             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
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                             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答案】19.C  20.B  21.D
【解析】19.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地处高寒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少;11月到次年4月为结冰期;湖泊东西狭长,河流多从东部入湖,东段因湖面开阔,河水补给量大,湖水东淡西咸;夏季有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位高,湖泊水位常年并不稳定。故选C。
20.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表层湖水透明度高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温度增高,上部水密度小;深层湖水盐度高、密度大,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湖水出现分层;进入冬季,湖水表层开始结冰,冰的阻隔湖水不受风的影响,分层现象减弱;春季冰雪消融,表层湖水增温,与深层湖水温度一样,加之风力作用,湖水层次被打乱;秋季随着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和上层水温下降,湖水密度增大,深层湖水变化不大,层次现象不明显。故选B。
21.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使得湖水上下交换减弱,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故选D。
阿塔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读图回答22—23题。
学科网
22.下列关于阿塔卡马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                             B.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23.当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
A.秘鲁渔获量增加                                        B.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
C.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               D.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
【答案】22.D  23.B
【解析】22.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读图分析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D正确;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加剧干旱,C错误;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该地自然植被为荒漠,受人类影响较小,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该地降水是增多的,B错误。故选D。
23.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C、D错误;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秘鲁渔获量下降,海鸟数量减少,A错误、B正确。故选B。
柔鱼为大洋性暖水鱼种类,集中分布在日本暖流向北或东北移动的暖水分支海域及其周围海域。柔鱼的洄游与日本暖流的流动关系密切,冬生和春生的柔鱼群体,其幼体早期生活在35°N以南的海区,在该海区生长到稚柔鱼阶段后向北洄游,10~11月以后,柔鱼到达性成熟高峰期,并随着寒流的扩展向南洄游。下图为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读图回答24—26题。
学科网
24.下面四幅海域等温线(单位:℃)图表示四个不同的渔场,同样情况下能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的是
学科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渔船在西北太平洋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为
A.5~6月              B.5~8月                      C.8~10月                    D.11月至次年1月
26.某年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较正常年份
A.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东偏北               B.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延长
C.柔鱼的渔获量会大幅增加                          D.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
【答案】24.A  25.C  26.D
【解析】24.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即等温线的凸向为洋流的流向。据此可以判断①渔场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地带且位于暖水区域,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根据②渔场所在区域的等温线弯曲状况,并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日本暖流北上过程中受到北方的冷水阻挡,由②渔场所在区域等温线密集程度可判断,该区域为冷暖水交汇地带(类似于锋面)且②渔场位于暖水区域,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③渔场虽然位于暖水区域但不是寒暖流交汇地带,④渔场位于冷水区域,都不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故选A。
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渔船的作业时间为6~10月,而8~10月捕捞区域较广,且也是柔鱼的成熟期,因此是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故选C。
26.日本暖流势力较弱的年份,北方南下的千岛寒流势力相对增强,会使寒暖流交汇位置偏南偏西,因此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南偏西;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柔鱼的产卵期较往年晚,适宜成熟柔鱼个体生长的时间较往年缩短,故捕捞作业的时间缩短、渔获量减小;柔鱼发育成熟的时间较往年推迟,因此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故选D。
2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因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是陕西输出粗沙最多的河流。无定河得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水文特征变化不定。大致以地貌区为界,其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为了促进流域的综合开发,无定河干流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库;同时,为了保证这些大型水库的长期运行,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学科网
(1)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2)从无定河得名的角度简析无定河的水文特点。
(3)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4)指出支流水库的主要功能并说明其运行方式(蓄水、排水的时间)。
27.【答案】(1)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降水少,蒸发旺盛,且地形较为平坦,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2)该地区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流量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泥沙含量大且变化显著。
(3)流量和水位变化大,导致水旱灾害严重;洪水与干旱易损坏农田水利工程,并使得水资源利用难度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大不利于农田灌溉,同时还会造成水利设施淤塞。
(4)拦蓄泥沙。汛期蓄水,平水期和枯水期排水。
【解析】(1)根据无定河南部和北部气候、地形特点解释“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
(2)结合无定河河流流量、水位和含沙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
(3)河流流量变化大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而含沙量大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利用造成影响。
(4)结合无定河流经区地形和水文特征判断其支流水库的主要功能——拦蓄泥沙,其运行方式为汛期蓄水,平水期和枯水期排水。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如图)。湖西海拔3821米,湖水面积约为8300平方km,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的的喀喀湖有25条河流注入,湖水通过南侧的德萨瓜德罗河(图中D河)与波波湖相通,主要盐分被德萨瓜德罗河带走。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
湖中水草茂密,盛产鳟鱼。沿岸地区地形平坦,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保存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台田)、人工水渠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等农耕系统工程。从西岸秘鲁的普诺到南岸玻利维亚的瓜基之间有定期的班轮航运来往。左图示意湖泊沿岸地区降水情况,右图示意的的喀喀湖沿岸古代人工台田和人工水渠。

学科网
(1)推断的的喀喀湖水量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3)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对沿岸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意义。
(4)古代人类在的的喀喀湖沿岸平原构筑了大量农耕系统工程,试对这一工程作出合理解释。
28.【答案】(1)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
原因:夏季(12月—次年2月)降水多,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多,故水量大;冬季(6—8月),降水少,且无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量小。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湖泊沿岸降水较多;四周雪峰环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充足;众多河流汇入湖泊,汇入淡水量大;有河流与外湖相连利于水体交换。
(3)提供丰富的农业灌溉水源和生活用水;提供便利的水运;提供了发展渔业所需的丰富的渔业资源。
(4)湖泊沿岸平原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台田地势较高,沟渠纵横,利于雨季防洪和旱季抗旱;沟渠纵横,增加水体面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调节昼夜温差,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解析】(1)根据的的喀喀湖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湖泊位于南半球,读湖区周围气候降水状况分布图可知,12月—2月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所以夏季雨水和冰雪融水量大,湖泊水量大;6—8月降水少,气温低,无冰雪融水,所以湖泊水量小。
(2)根据材料的的喀喀湖位于科亚奥高原上,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少;湖区沿岸夏季降水较多,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众多,汇入淡水量大;根据材料湖水通过南侧的德萨瓜德罗河与波波湖相通,主要盐分被德萨瓜德罗河带走,该湖泊与其他湖泊相连,减少了盐分。
(3)根据材料湖中水草茂密,盛产鳟鱼,为渔民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该湖泊为淡水湖,为附近居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提供水运交通。
(4)农耕系统工程的修建主要为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生产的影响;根据材料该地修建的农耕系统工程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台田)、人工水渠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台田地势较高,减少涝灾的影响;水渠、运河、水塘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增加水面面积,可以调节气候,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
【点睛】湖泊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补给状况,根据湖泊降水状况可判断该湖泊夏季为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大,冬季降水少,气温低,补给较少,径流量小;湖水的含盐量主要考虑淡水的补给、蒸发量的大小、以及与其他水体的交换状况;根据该湖区周围的自然状况可以判断该湖区周围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低温冻害,所以其农耕工程应从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入手。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4 水体的运动规律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64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64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