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20对比分析类综合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6-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2022·山西吕梁·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风电城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规划》提出,阳江未来将重点打造全球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和检测认证中心、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广东海上风电大数据智慧监控中心、广东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2021年12月25日,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figure
(1)相比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说明广东阳江开发风电的优势。
(2)说明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选址在阳江高新区的原因。
(3)简述阳江开发海上风电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1)本地和周边地区电力市场需求量大,输电距离较近,输电成本较低;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海域面积广阔,风电设备建在海上,节省陆地土地资源。
(2)临近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便于风电装备的运输;海上风电发展迅速,风电装备测试需求大;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3)促进风电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短缺;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分析】本大题以广东阳江风电开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位优势、区域差异与联系、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注意要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首先,我国 广东阳江地区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市场,其输电的距离更近,损耗更小,输电成本更低,而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市场遥远,输电距离长, 能源损耗大,输电成本高。其次,东南沿海地区经 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有利于风电的开发。最后,东南沿海风电开发的风电设备主要建设在海域上,东南沿海地区海域面积广阔,风电设备建在海洋上,可节约陆地土地资源。
(2)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选址在阳江高新区;广东阳江临近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长,可开发的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海上风电发展迅速,风电装备测试需求大。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对能源的市场需求大。风能开发需要大型的风电设 备,其运输需求大,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 区域多港口,海上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型风电设备的运输。
(3)开发海上风电可以促进风电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海上风电属于新能源,可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广东地区城市和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开发海上风电可以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短缺。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四周被高大的鸣沙山环绕,风沙活动强烈.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I960年前,最大水深9米,泉水清澈见底,这一独特的地貌奇观吸引着无数游客.但是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平均水深仅0.7〜0.8米.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但是由于党河水质差,该措施被终止;90年代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除水位下降外,月牙泉还面临着沙丘移动的威胁,据统计,1995—2010年,南北两沙山之间的面积减少了7%.近年来,地理学者对月牙泉周围沙丘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见下表),以揭示沙丘移动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figure
表:月牙泉周围沙丘粒度组成(单位,%)。
沙丘 粗沙 中沙 细沙
A ①(南坡) 15.82 43.36 40.82
②(北坡) 0.37 10.35 89.27
B ③(南坡) 23.05 29.56 47.39
④(东坡) 2.34 36.85 60.81
⑤(西北坡) 18.53 38.39 43.08

 

(1)指出与渗灌补水相比,管道直补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2)据表,指出对月牙泉威胁较大的沙丘,并说明理由。
(3)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人建议在月牙泉周围的沙丘上广泛种植梭梭林(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你是否赞成这一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优点:补给量大,损耗小;缺点:党河水质差,对月牙泉水体污染较严重。措施:先对党河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进行管道直补
(2)A沙丘。A沙丘南坡沙粒的粗沙和中沙比重较大,而北坡细沙比重较大(或答“A沙丘由南到北沙粒的粒径由粗到细”),(说明月牙泉南侧盛行偏南风),(在偏南风的作用下),说明A沙丘向北移动明显,对月牙泉的威胁较大;而B沙丘南坡和西北坡的粗沙比东坡大,细沙比重比东坡地,(说明月牙泉北侧盛行偏西风),说明B沙任丘向东移动,对月牙泉的戚胁较小
(3)赞成。理由:苁蓉是名贵中药,(可带动医药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梭梭林可防风固沙,阻止沙丘移动,保护月牙泉。不赞成。理由:该地降水少,沙丘特别干燥,梭梭林不易成活;梭梭林种植需要灌溉,水资源的消耗较多,会导致月牙泉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由于党河水质差,对月牙泉水体污染较严重,该措施被终止;90年代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由于下渗多,最终流入月牙泉的水少,所以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管道直补的优点是补给量大,损耗小;存在的缺点是党河水质差,对月牙泉水体污染较严重。因此应该先对党河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进行管道直补,减少下渗的损耗。
(2)由材料“月牙泉还面临着沙丘移动的威胁,据统计,1995—2010年,南北两沙山之间的面积减少了7%.”可知,向着月牙泉方向移动的沙丘对其威胁大。根据表中沙丘不同位置的沙粒粗细可以判断出风向和沙丘移动方向,A沙丘南坡沙粒的粗沙和中沙比重较大,而北坡细沙比重较大,说明月牙泉南侧盛行偏南风,A沙丘向北移动明显,对月牙泉的威胁较大;而B沙丘南坡和西北坡的粗沙比东坡大,细沙比重比东坡小,说明在偏南风或西北风的影响下,B沙任丘向东移动,对月牙泉的戚胁较小。因此对月牙泉威胁较大的沙丘为A沙丘。
(3)该问开放性试题,赞同和反对都可以,赞同则从沙丘上广泛种植梭梭林会带来经济收入和防风固沙作用方面答题,苁蓉是名贵中药,可带动医药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由材料“寄生在梭梭的根部”可知,梭梭林根部植被茂密,可防风固沙,阻止沙丘移动,保护月牙泉。反对则主要从水资源不足,导致月牙泉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等方面分析。理由是该地位于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沙丘特别干燥,梭梭林不易成活;种植梭梭林需要灌溉,水资源的消耗较多,会导致月牙泉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月牙泉有可能消失。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雅马渡、卡普恰盖为伊犁河上、中、下游的分界。伊犁河上中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沼泽、湖泊较多的河谷中,下游水流清澈,河水最后汇入巴尔喀什湖。下图为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伊犁河谷主要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湖泊中部半岛把湖面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湖区盐度差异很大。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巴尔喀什湖面积萎缩明显。
figure
(1)伊犁河谷地区是新疆降水最丰沛的地区,请分析原因。
(2)分析伊犁河在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三面环山,植被覆盖率高,夏季蒸发旺盛,上升水汽不易扩散,在谷地上空汇聚,多降水。
(2)中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在库区沉积;上游流经沼泽,沼泽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和降解。
(3)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东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少,西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半岛阻隔,东西部湖水交换不畅。
【分析】本题以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示意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盐度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据图分析,结合图中山脉走向可以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当地受西风影响,地形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受地形抬升,利于降水;据山脉、河流分布可以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东北南三面环山,地形较封闭,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夏季蒸发旺盛,上升水汽不易扩散,在谷地上空汇聚,多降水。
(2)结合图例及伊犁河河道分析,伊犁河中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水库拦水拦沙,泥沙大量在库区沉积,到达下游的泥沙减少;上游流经沼泽,流速慢,沼泽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和降解,因此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
(3)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主要从入湖河流差异和湖泊形状来分析。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的河流流程较短,入湖水量较少,西部地区的河流流程长,淡水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有半岛阻隔湖水交换,导致东西部湖水交换少,交换不畅,导致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为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figure
(1)比较图中银川所在地与P地的风沙危害大小,并说明宁夏平原形成“塞上江南”的有利条件。
(2)说明过度引水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明宁夏平原密集的灌区对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银川所在地风沙危害较小。(或P地风沙危害较大)宁夏平原位于黄河沿岸,地势较低;黄河流经,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贺兰山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为宁夏平原提供水源。
(2)土地盐渍化。(或土壤盐碱化)加快灌区排灌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3)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引发地面沉降;下游地区河流流量减小,水质变差,生态恶化;下游地区河段流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
【分析】该题以宁夏平原形成“塞上江南”为材料,涉及塞上江南成因和生态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读图看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贺兰山为我国东部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东南,位于背风坡,冬季阻挡西北寒冷气流,阻挡沙漠入侵,因此风沙危害于小P地,冬季气温高;夏季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增加了平原土壤厚度和肥力。图示宁夏平原位于黄河沿岸,地势较低;黄河流经,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所以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虽然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但先民们自古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灌溉水源充足。故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2)该地区气候干旱,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盐分在地表土壤不断积累,形成土地盐渍化。降低地下水位是治理关键,因此加快灌区排灌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等。
(3)依据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位于上游的宁夏平原过度引水灌溉,会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引发地面沉降;下游地区河流流量减小,水质变差,生态恶化;下游地区河段流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T公司是我国知名家电企业在波兰设立海外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该品牌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其生产装配线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2016年以前T公司波兰工厂用传统的海运方式运输原材料。 2016年以后开始使用以“蓉欧”快铁为主的中欧班列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从中国成都运到波兰罗兹。班列的“准时化”可实现“原材料的零库存”和“成品的零库存”,火车充当“移动的仓库”,使T公司波兰工厂的生产方式逐渐变成多条流水线(2016年以前仅有一条生产线)。工厂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只需一天的时间便能生产出成品迅速投放到整个欧洲市场。下图示意T公司生产基地的布局与原材料的运输线路。
figure
(1)分析T公司在欧洲选择波兰作为其生产和销售基地的主要原因。
(2)与海洋运输相比,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实现上述两地间的货物运输,说明其主要优势。
(3)说出2016年后T公司波兰工厂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原因。
【答案】(1)选波兰原因: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物流畅通;欧盟成员国,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企业成本(或政策更优惠);在欧洲国家中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2)受天气影响更小;运输速度快更快、运输距离更短,耗时更短。
(3)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高;利于减少库存成本;定制产品,产品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适用市场能力强。
【分析】本题以T公司生产基地的布局与原材料的运输线路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比较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
(1)读图并结合材料“工厂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只需一天的时间便能生产出成品迅速投放到整个欧洲市场”可知,波兰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物流畅通;欧盟成员国,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企业成本(或政策更优惠);由材料“专门从事欧洲地区该品牌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可知,该品牌液晶电视的生产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波兰在欧洲国家中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运输是在海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台风,可以把一运输船卷入海底,风险比较大,气象状况多变。因此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更小,连续性更强;海洋运输路线还容易受到沿途海盗的侵袭,而铁路运输沿途比较安全。铁路运输相比海洋运输速度快更快;由图可知,铁路运输距离更短,耗时更短。
(3)由材料“只需一天的时间便能生产出成品迅速投放到整个欧洲市场”可知,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高;由材料“班列的“准时化”可实现“原材料的零库存”和“成品的零库存”,火车充当“移动的仓库”,使T公司波兰工厂的生产方式逐渐变成多条流水线”可知,利于减少库存成本;由材料“工厂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可知,定制产品,产品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适用市场能力强。
6.(2022·吉林白山·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地处亚欧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其多年冻土的形成、发展和保存多受制于植被、水分等局地因子。多年冻土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冷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永冻层。冻结深度、冻土结构、冻结时间是评估冻土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2012~2013年,某地理团队在大兴安岭某地开展了地表性质对冻土深度影响的研究。研究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包括塔头草墩和灌丛。塔头草墩是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深厚的泥炭凝结而成,暖季泥炭分解会放热。塔头草墩西侧被牛、马等牲畜啃食,形成啃食区。2014年后,研究区被围上护栏,牲畜难以进入,这对冻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图示意2012~2013年该研究区冻土状况随地表性质的变化。
figure
(1)简述塔头草墩泥炭积累对冻土的影响。
(2)与塔头草墩相比,灌从的冻土活动层厚度较小,试分析原因。
(3)推测加筑围栏后原啃食区冻土的变化。
【答案】(1)泥炭所含水分高,为冻土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夏季蒸发较强,泥炭层暴露,分解放热,促进冻土融化,导致活动层下界加深。
(2)灌丛会遮挡部分阳光,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暖季灌丛区地温升温幅度较小;冬季灌丛凋萎,枝叶散开,地表散热、降温快,土壤(深层)降温幅度较大,第二年暖季升温形成的活动层深度有限(而塔头草墩凋落物被泥炭固结留在原地,冬季保温作用较强);灌从区暖季缺少泥炭分解放热。
(3)活动层变厚;永冻层变薄;活动层融化时间变短;活动层下界波动变化减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表性质的变化对冻土的影响及变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塔头草墩是···暖季泥炭分解会放热”可知,塔头草墩是在沼泽里各种苔草周而复始的泥炭凝结而成,因此泥炭所含的水分高,形成冻土需要充足的水分,能够为冻土的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暖季泥炭分解会放热”说明夏季温度升高,蒸发增强,泥炭层暴露,分解放热,促进了活动层冻土融化,进而导致活动层下界深度增大。
(2)灌丛具有比较郁闭的值被层,茂密的枝叶会遮挡部分光照,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暖季灌丛区地温升温幅度较小,上层暖季融化的冻土较少;冬季大兴安岭地区纬度高,温度低,冬季灌丛凋萎,枝叶散开,地表的温度散发速度快、降温快,深层土壤降温幅度较大,冬季冻结的活动层厚度较多;而在第二年暖季升温幅度小,形成的活动层深度有限,而塔头草墩凋落物被泥炭固结留在原地,冬季保温作用较强;加上灌丛在暖季缺少像泥炭分解会放热的作用,导致灌从的冻土活动层厚度较小。
(3)根据图中可知,在2012~2013年,啃食区的活动层较小,活动层的波动大。加筑围栏后,牲畜难以进入,减少了牲畜对苔草的破坏,有利于该地区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后在暖季促进了活动层冻土的融化,因此导致活动层变厚,永冻层变薄;活动层融化的时间变短;活动层下界波动变化减小。
7.(2022·山东泰安·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5月30日,连接克拉玛依与塔城的克塔铁路建成通车。该铁路全长272.79千米,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是我国国际铁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继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之后的第三条通往中亚及欧洲的大通道。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如何避免或减轻风吹雪危害,是该项目选线及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在克塔铁路选线时,将线路优先设在阳坡、地表粗糙路面,同时在“魔鬼风区”段规划了南、北两个方案(图1)并最终选择了北方案。图2和图3分别示意该铁路AB段南、北方案冬季最大风速分布和2011年12月累计积雪天数对比。
figurefigure
(1)分析克塔铁路选线时优先选设在阳坡、地表粗糙路面的原因。
(2)指出克塔铁路AB段与南方案相比,北方案的主要优势。
(3)说明克塔铁路建成通车对塔城市居民出行的有利影响。
【答案】(1)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
(2)北方案位于该地冬季偏东风的背风坡,山地对大风的阻挡作用明显,风速较小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稳定,受风吹雪现象较少;受强风影响的里程短。
(3)铁路岀行费用较低,可以降低岀行成本;铁路岀行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提升出行的安全性和准点率;完善了交通运输网,增加了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
【分析】本大题以克塔铁路相关图文介绍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选择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1)原因: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光照较充足,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车辆不易打滑,不影响通行;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主要优势:读图2可以看出北方案最强风的风速(40)小于南方案(接近60),说明北方案位于该地冬季偏东风的背风坡,山地对大风的阻挡作用明显,从而减轻交通阻塞;受强风影响的里程较短,避开强风里程较多;图3可以看出北方案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比较稳定,大风扬雪现象较轻(南方案变化大,波动大,大雪飞扬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3)有利影响:铁路运载量大,速度快,出行费用较低,可以降低出行成本;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性高,准点率高,不会交通拥堵,提高出行的舒适度;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网,增加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出行更加便利和快捷。
8.(2022·吉林白山·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3339,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叶尔羌河流域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中下游地区尤其适合早熟长绒棉和瓜果的生产。下左图示意叶尔羌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叶尔羌河流域积雪覆盖率的年内变化。
figurefigure
(1)简述叶尔羌河流域积雪面积的时间变化特征。
(2)比较a、b两处积雪覆盖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近年来,该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试列举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答案】(1)积雪从9月开始积累,面积逐渐增大,至次年2月面积达到最大值(峰值);2月以后冰川开始消融,面积逐渐缩小,至8月面积降至最小值。
(2)比较:a处积雪日数比b处多。原因:a、b两处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受高空西风带的影响;a处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雪)量大,地面积雪厚,积雪保存时间长;b处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雪)量小,地面积雪少,积雪保存时间短;a处海拔高于b处,冬季气温更低,低温的时间更长,积雪保存时间长。
(3)河道断流、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
【分析】本题以叶尔羌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积雪覆盖率的年内变化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陆地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叶尔羌河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3339米,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并结合右图可知,8月份积雪覆盖率在12%左右,之后到2月份积雪覆盖率达到40%,积雪从9月开始积累,面积逐渐增大,至次年2月面积达到最大值(峰值);2月份后积雪覆盖率开始下降,因为2月以后气温升高,冰川开始消融,面积逐渐缩小,至8月面积降至最小值。
(2)读图可知,ab两地位于西部高山区,a处位于山地冰川区的西侧,b处位于山地冰川区的东侧。由材料“叶尔羌河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可知,ab两处位于西部高山区,冰川广布。由已学知识可知,冬季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高原西部分支绕行,a处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雪)量大,地面积雪厚,积雪保存时间长;b处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雪)量小,地面积雪少,积雪保存时间短;由图中的可知,a处颜色比b处颜色深,根据高程分层颜色图例可知,a处海拔高于b处,冬季气温更低,低温的时间更长,积雪保存时间长,故a处积雪日数比b处多。
(3)由材料“叶尔羌河流域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中下游地区尤其适合早熟长绒棉和瓜果的生产”可知,流域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河水灌溉,导致河流下游水资源缺乏,甚至河道断流;不合理灌溉可能出现土壤盐渍化;水资源减少,加剧干旱,导致土地沙化等。
9.(2022·吉林白山·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被长江分割为苏南、苏北,长期以来,苏南经济发达,苏北相对落后。位于苏北宿迁市的苏宿工业园成立于2006年,是江苏省首个南北共建园区,也是苏州工业园首个“走出去”的园区项目。为了避免自发零散式产业转移的弊端,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进行产业集群式转移,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的关联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为了更好地适应集群式产业转移,苏宿工业园继承了苏州工业园紧凑的用地布局,高密度路网分割出大量地块,并借鉴了发达地区的经验,留有部分“白地”,将园区部分地块作适当预留,为园区发展增加弹性。下图示意苏宿工业园的规划及部分“白地”位置。
figure
(1)分析政府引导下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突出优势。
(2)与自发零散转移相比,集群式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更显著。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苏宿工业园继承了苏州工业园紧凑的用地布局,从集群式产业转移的角度说明紧凑用地布局的好处。
【答案】(1)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地域品牌价值。
(2)短期内就业岗位减少,加重当地就业压力;短期内地方税收明显减少,经济发展活力降低;腾出大量产业用地,为发展新兴产业留出充足的空间。
(3)集群式产业转移的配套企业众多,紧凑式布局可形成更多的产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建设上下游配套企业;随着当地土地价值的提升,小地块有利于集约用地(或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省投资,便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分析】本大题以苏宿工业园为材料,涉及产业集群式转移的优势、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进行产业集群式转移,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的关联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突出优势在于:上下游关联企业同时一起迁入,有利于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企业转移的信心和动力;产业集群式转移,有利于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快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产业集群式转移,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地域品牌价值,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促进新转入区的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转入区的产业升级。
(2)集群式产业转移,对转出地有利有弊,有利在于腾出产业用地,吸引更加优势科技产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有利于降低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不利在于:大量企业外迁,短期内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加大;一定时间内影响当地的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
(3)集群式产业转移,转移的企业数量众多,紧凑式布局可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集约用地,容纳更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激发企业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凑式布局,企业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省投资,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信息交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紧凑式布局,企业形成聚集效应,有利于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10.(2021·江西·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同时也是个巨大的分水岭,其南坡自上而下分布有冰碛物、沙砾和河流冲积土(如图),自下而上有山麓耕地牧场、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原、荒漠和冰川。
figure
(1)推测冰碛物和波河平原堆积物中砾石的外部特征差异,并指出两地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从水循环角度,描述泉水出露的形成过程。
(3)阿尔卑斯山南坡山麓耕地牧场广袤,而海拔较高处却为森林。试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答案】(1)冰碛物砾石含量大,粒径差异大,棱角分明,由冰川堆积形成;波河平原为河流冲积土,砾石含量小,分选较好,磨圆度好,由流水堆积而成。
(2)阿尔卑斯山上冰雪消融,及盛行西风带来的降水,渗入缝隙很大的冰碛土和沙砾之下形成地下径流,在山地与平原交界处出露地表,形成泉。
(3)阿尔卑斯山地处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南坡山麓为波河平原,地形平坦,河流广布,水草丰茂;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腰气温降低,蒸发减弱,土壤中水分增加,利于森林生长。
【分析】本题以阿尔卑斯山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以及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物,冰碛物具有以下特点: 皆由碎屑物组成; 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粒径差异大;棱角分明,磨圆度较低。冲积土是指河流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松散物质被河流流水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床较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冲积土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由于搬运作用显著,因此碎屑颗粒磨圆度好;随着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冲积土有明显的分选现象;上游沉积物多为磨圆粗大颗粒,中下游沉积物大多由砂粒逐渐过渡到粉粒和黏粒,砾石含量较低。
(2)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山体坡面向下流;因为冰碛物颗粒缝隙较大,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大量渗入地下;在冰碛物和砂砾的下方形成地下径流,当地下水流到山地和平原交界处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地表而形成泉。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尔卑斯山南坡山麓为波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牧场广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但是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牧场广袤;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较低,山腰的水分蒸发减弱,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土壤中水分条件变好,利于森林的生长,所以海拔较高处分布森林。
11.(2022·新疆·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中东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新疆利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棉区水源利用率,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生长环境优良加上技术成熟,保障了新疆棉花品质属于世界顶级。下图为新疆棉花主产区分布图。
figure
(1)描述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特点。
(2)与我国中东部相比,简述新疆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
(3)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试分析膜下滴灌对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集中连片成块状分布;南疆多于北疆;沿山麓绿洲分布(沿河流分布)。
(2)新疆棉花生长期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品质的提高;降水少,气候干燥,秋季采收时受降雨影响小,棉花的棉纤维柔韧度好,显得洁白有光泽;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地广阔(土地成本低),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和采摘。
(3)通过滴灌带上覆膜,减少了湿润土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减少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抑制地下水位上升;减轻农药、化肥(随水分下渗)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农业分布特点、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区位选择、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
(1)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新疆是我国内地地区,地形“三山夹两盆”,水源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棉花种植需要水源,所以分布大致在地形较高的天山脚下、帕米尔高原东部区域和昆仑山脚下,属于山麓绿洲区域,沿河分布,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南疆多北疆少,虽然集中在河流或绿洲,但成块状分布。
(2)根据所学知识,棉花好暖不喜湿,新疆比较中东部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光照强烈,日温差和年较差大,有利于棉花养分积累,棉花质量得到提高;收成的秋季,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收成,且棉花更有光泽度,更洁白;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减少病虫迫害;新疆人烟稀少,土地资源广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3)阅读材料分析,新疆利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棉区水源利用率。滴管可以最大的节约水,且植物可以最大程度吸收,覆盖上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致使土壤水分较充足;减少水的灌溉,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下难以水位上升,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且滴灌技术,可以为棉花提供一定的养分,减少农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12.(2022·湖南株洲·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乌伦古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figure
(1)说明“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库尔尕河流向的变化。
(2)比较乌伦古湖在“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湖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分析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原因。
【答案】(1)修建前,自东南流向西北。理由是: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说明吉力湖湖水流入乌伦古湖;修建后,自西北流向东南。理由是:水引入后,乌伦古湖水位上升,湖水流入吉力湖。
(2)修建前,盐度高。理由: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
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且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
(3)“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得到改善;湖泊水位抬升,水域面积扩大,生物的总量和多样性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增强。
【分析】本大题以“引额济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跨流域调水对河流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结合图及材料可知:库尔尕河沟通吉力湖和乌伦古湖,修建前,因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所以吉力湖水位高于乌伦古湖水位,水流自吉力湖流入乌伦古湖,库尔尕河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修建后,因“引额济乌”,所以乌伦古湖水位上升,水流自乌伦古湖流入吉力湖,库尔尕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
(2)影响湖水盐度主要有蒸发量、降水量、淡水注入的多少等因素。结合材料“引额济乌”可知:修建前,盐度高。理由: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且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使乌伦古湖盐度降低。
(3)“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主要对乌伦古湖的湖水特征产生影响,影响湖水性质: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湖水盐度降低,水质得到改善;影响湖水面积及深度:湖泊水位抬升,水深面阔,调节气候功能增强;因水渠修建,湖水变得水深面阔,同时盐度降低,水质变化好,使生物的总量和多样性增加,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20对比分析类综合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