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湖南省大联考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10-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半导体企业实力和产品影响力已上升至全球第二梯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经历了多轮重构,下表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四个阶段内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重构阶段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起止时间

1970-1979年

1980—-2009年

2010—2017年

2018年至今

重构内容

美国以DRAM
存储器技术转
移为切入点,扶持日本半导体
产业发展

美国高端芯片
制造环节转移
至韩国和中国
台湾地区

全球半导体制造,封测等环节及相关生产要素向中国大陆聚集

吸引外资回流美国建厂

1.下列半导体产业链重构阶段与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阶段I—科技B.阶段Ⅱ一原料

C.阶段Ⅲ—市场D.阶段IV—劳动力

2.近年来,美国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①降低半导体产业生产成本②保护本土产业技术优势③促进本国劳动力就业④扩大半导体消费市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 C2. B

【1题详解】相对于美国来说,日本技术欠发达,A项错误;芯片生产不是原料指向型产业,这一时期韩国、中国台湾劳动力价格低,加之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美国将高端芯片制造环节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B项错误;2010—2017年,这一阶段,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对芯片需求量大,有广阔的销售市场,C项正确;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D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吸引半导体产业回流,不一定能够降低半导体生产成本,①错误;为了保护半导体产业优势,保护本土技术优势,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回流,②正确;随着产业外迁,美国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多,为了促进本国劳动力就业吸引半导体产业回流,③正确;半导体制造业回流,不能扩大消费市场,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增加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不利影响: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占用耕地土地资源。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不利影响: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已经成功在鄂尔多斯高原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收集、压缩后,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埋存在地下。该技术实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在企业中大范围推广。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O2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和CO₂地质封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符合中国的CO₂排放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目前,企业尚未大范围推广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主要考虑()

A.CO₂排放量B.投入成本C.技术难度D.环保需求

【答案】3. B4. B

【3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波动下降,因此,①为美国,故A项不选;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快,因此②为中国,故B项正确;日本生产效率高,新能源占比大,二氧化碳排放较少,因GDP增长缓慢,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稳定﹐因此③为日本,故C项不选;印度因经济总量小,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处于增长过程,因此,④为印度,故D项不选。故选B。

图片4题详解】

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成功实施,C项错误。CO2排放量多、环保需求迫切会促使这项技术的应用,A、D项错误。投入成本过高不利于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加强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其次,要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生产;第三,要推广绿色出行,减少交通尾气排放;第四,要加强碳汇建设,增加碳减排量;最后,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湖水矿化度即湖水含盐量,指一升湖水中所含各种盐类的总重量。博斯腾湖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由开都河补给水源,孔雀河排盐由于开发强度增大,该湖矿化度由1958年的0.39克/升上升到1986年的12克/升,成为微咸湖。下图示意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右下小图示意沙漠盐池附近地质剖面,盐池目前盐度和水量保持稳定)。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5.关于甲、乙两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为孔雀河,乙河为开都河

B.含沙量甲河大于乙河,水温甲河大于乙河

C.径流量甲河大于乙河,水位季节变化甲河大于乙河

D.含沙量甲河小于乙河,水温甲河小于乙河

6.与博斯腾湖由淡水湖变为微咸水湖的原因无关的是()

A.甲河矿化度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区生产活动D.乙河矿化度增加

7.关于盐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池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B.盐池水目前处于过饱和状态

C.盐池水的收入与支出目前基本相当D.盐池水下渗严重

【答案】5. C6. D7. C

【解析】

【5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甲河流入博斯腾湖,乙河流出博斯腾湖,由于甲河支流较多,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大;其他季节流量较小,乙河有博斯腾湖补给,受湖泊调节作用明显,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故甲河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均大于乙河,C项正确;根据材料“开都河补给水源,孔雀河排盐”可知,甲为开都河,乙为孔雀河,A错误;甲河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海拔较高,水温较低,上游落差大,中下游有农业区,河流含沙量较大,故甲河含沙量大,水温低;乙河上游有低洼沼泽,吸附沉积作用明显,河流含沙量较小,海拔较低,水温较高,故乙河含沙量小,水温高,故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本题应选择与该湖变为微咸水湖的原因无关的选项。甲河流域有城镇和大面积农业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使得当地可能出现土壤盐碱化,盐分随着地表径流进入甲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使得甲河流矿化度增加,甲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故甲河矿化度增加和农业区生产活动造成博斯腾湖变咸,故AC不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加剧,再加上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得湖泊矿化度提高,B不符合题意;乙河从博斯腾湖流出,承担博斯腾湖排盐作用,矿化度也会增加,但与湖泊由淡变咸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据图可知,博斯腾湖通过含水层渗入盐池,即盐池湖水的补给来源是博斯腾湖,且该地气候干旱,大气降水补给来源很少。根据材料“盐池目前盐度和水量保持稳定”可推测盐池目前水量收支状况为收入基本等于支出,没有明显的过饱和状态以及下渗严重的现象,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常见的河流补给类型如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贵州是我国冰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2020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现58个降雹日,较常年偏多5~6天,首场冰雹比往年出现偏早1个半月,最大直径达70毫米。下左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下右图是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8.据冰雹形成示意图推测,冰雹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北京时间)()

A.5:00~7:00B.12:00~14:00

C.14:00~16:00D.23:00~1:00

9.贵阳市夜间多冰雹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A.谷地地形闭塞,热量集中空气对流旺盛B.夜晚山谷上空气流上升,对流运动显著

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抑制空气对流D.夜间谷底冷气团降温剧烈,水汽迅速凝结

10.2020年1~5月,贵州出现冰雹日偏多、首雹提前、大雹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B.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

C.春季气温较往年低,水汽易凝结D.高空0℃大气层位置较往年低

【答案】8. C9. B10. B

【解析】

【8题详解】根据左图可知,冰雹一般出现在强上升气流之后,上升气流强,携带较多水汽上升冷却凝结,从而形成冰雹。午后14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气流上升运动最强,贵州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左右,故冰雹一般情况出现在一天中的(北京时间)14:00~16:00。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根据右图和所学知识分析,贵阳位于谷地,受山谷风影响,夜晚谷地空气上升,对流运动显著,水蒸气遇冷多次凝结增大,易形成冰雹,B正确;谷地地形闭塞,白天热量更集中,与题干中夜晚出现冰雹的情况不符,A错误;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不旺盛,容易抑制冰雹的产生,与题意夜晚出现冰雹的情况不符,C错误;夜间地面辐射冷却降温,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雾、露水和霜冻的原因,不是冰雹的成因,与图中信息不符,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主要造成当地冬季风势力强,但冬季风较为干燥,不易形成冰雹,A错误;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空气湿度大,对流运动易造成水蒸气凝结增大,形成冰雹,B正确;材料中无春季气温信息,不能确定春季气温较往年低,图中显示,冰雹主要是对流运动造成冰粒做升降运动,冰粒增大造成的,与季节气温和高空0℃大气层位置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修筑桥坝一体化工程拦蓄来水而成的人工湖(下左图)。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11.右图中湖面与山峰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80米B.75米C.70米D.49米

12.湖东北不远处修建小型溢流坝的主要目的是()

A.减缓湖泊萎缩B.调节河流水量

C.筑坝形成湖泊D.用于水力发电

13.左图中拦蓄来水成湖的桥坝一体化工程景观位于右图中()

A.甲处附近B.乙处附近

C.丙处附近D.丁处附近

【答案】11. B12. A13. B

【解析】

【11题详解】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布,图中芦林湖位于1000米以上,图中山峰为1077.1米,故湖面与山峰的高差最大约77.1米,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溢流坝靠近位于河流入湖的位置,由于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有大量的泥沙,河流携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以减少湖泊淤积,减缓湖泊萎缩,A项正确;调节河流水量以及水力发电均不是溢流坝的主要功能,BD项错误;筑坝之前湖泊就已经形成了,故C项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芦林湖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修筑桥坝一体化工程蓄水而成的人工湖,甲、丙、丁三处均为汇水流入湖泊的河流,而乙处河流为自湖泊流出,此处水坝拦蓄上游来水成湖,故选B。

【点睛】水坝的作用:蓄水以补偿河水流量的变化;抬高上游水位以使水能够流入渠道,或增加“水头”即水库水面与下游河流水面的高差;蓄水和水头的产生使得大坝能够控制洪水、发电、为工农业和生活供水、通过稳定水流和淹没急流来改善河流航运。建坝的其他目的还包括水库养殖、休闲活动,如划船等。

建设用地爬坡是指通过平整和梯化改造坡地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坡度大的地区发展。下图是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平均建设用地爬坡指数(指数越大表示建设用地爬坡程度越强烈)与上限坡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4图片建设用地爬坡可以()

A.降低基础设施成本B.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减少占用优质耕地

15.四条统计曲线中,表示西部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6.后期,东部地区建设用地爬坡指数也达到较高水平,原因最可能是()

A.城镇化水平高B.城市人口多

C.耕地保护政策D.社会经济发展快

【答案】14. D15. B16. C

【解析】

【14题详解】根据材料,建设用地爬坡是指通过平整和梯化改造坡地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因此不会降低基础设施成本,而相比平地建设会增加成本,A项错误;不能减缓城市交通拥堵,B项错误;建设用地爬坡只是提供了建设用地的位置,没有改变产业结构,更谈不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项错误;建设用地使用坡地,就减少了优质耕地的占用,D项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2000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爬坡指数也应该相应增加,故左图中乙,丙两线可以表示中,西部建设用地爬坡指数,据此可排除A,D项。与中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盆地,地形起伏更大,建设用地上限坡度应大于中部地区,所以乙曲线表示西部地区,丙表示中部地区。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乙为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多高原、山地、盆地,地形起伏大,地形条件复杂,所以建设用地上限坡度较高,C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中部地区要低,A错误;与我国中、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发展速度都不快,B、D错。故选C。

【点睛】地形对城乡建设的影响:城乡的建设,规划,发展实质上就是对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城乡的地形、地质条件无疑对城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城乡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地形、地质等条件影响着城乡的选址,地貌形态类型及地形的高度和坡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决定道路通达性强,营运成本;其次,地形条件影响着城乡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影响着城乡土地利用的选择,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各种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设置;最后,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城乡形态,空间结构和整体布局。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尤其在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地貌环境对城乡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城乡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及其功能分区的划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狩湾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处海湾,受暖流影响冬季平均水温约5℃。冬季晴天时,石狩湾近岸海域易出现低空层状云(布满全部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较为均匀的云层),多形成于夜间,云层高度在50米以内。研究表明,合适的风场和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下图示意某次低空层状云形成时北海道岛部分地区的风场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

图片

(1)分别用虚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绘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层状云形成时逆温层的上界和陆地风向。

图片

(2)分析该地低空层状云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

(3)从风和气温角度,说明图中太平洋近岸海域难以形成低空层状云的原因。

【答案】(1)绘图如下。

图片(2)冬季昼短夜长;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陆地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冷易凝结成云。

(3)沿岸陆地冬季风风向与陆风一致,风速较大;沿岸陆地近地面气温较高,冷却程度不足;位于山地南侧,日出后陆地近地面升温快,对流扰动强图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日本北海道石狩湾为载体,设置三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和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说明和阐释地理现象成因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中的云层高度及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可知,逆温条件下气流运动相对稳定,有利于层状云的形成和稳定,所以低空层状云应在逆温层上界之下,故逆温层的上界需画在层状云边界之上。由于水面暖湿气流蒸发,遇到上方从陆地来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故风应从陆地向海洋吹。如图所示:

图片【小问2详解】

该地冬季昼短夜长,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之间温差较大,产生气压差,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到来自陆地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太平洋沿岸陆地气温相对较高,气压差更大,并且与陆地冬季风风向一致,风速较大,冷却程度不足,不满足陆地冷空气入海促使温暖湿润的水汽凝结的条件;太平洋沿岸陆地南侧为阳面,日出之后升温较快,对流扰动强,气流不稳定,不利于云的形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沟谷纵横,溪流交错,素有“千桥之乡”的美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溪涉水,多靠碇步~~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雏形,随着时代发展虽然数量在减少,但在泰顺依然有广泛分布,其碇步以精妙的水工景观(左图),简易且实用而闻名国内。右图为泰顺县水系分布图。

图片图片

(1)据材料分析泰顺县桥梁众多的主要原因。

(2)推测适合修建碇步桥河段的河流特点。

(3)分析碇步桥数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1)区域内以丘陵为主,沟谷纵横,陆地交通不便: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溪流多;丘陵地区可用来建造桥梁的石材相对丰富,取材方便。

(2)地势较平坦、水流平缓;水浅的溪流:洪水期较短。

(3)此处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洪水上涨易冲垮桥梁;修水库,水库储水,库区内水位上涨,桥梁高度较低,易被淹没;随着时代发展,桥梁利用率降低,缺乏修缮,保护不利。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泰顺县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水文水系、交通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沟谷纵横,溪流交错,此处多丘陵地形,交通不便;该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多河流;丘陵地区,可用来建造桥梁的石材众多,取材方便。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根据碇步桥本身的特点,适宜布局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坡度较小,水面宽阔,水流平稳,不会冲毁桥梁。还需要水位浅,洪水期短的地方,降低行走时的危险程度。

【小问3详解】

此处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并且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洪水上涨容易冲垮桥梁。由右图可知,此处修建了水库,水库储水,水位上涨,碇步桥梁高度较低,容易被淹没;随着时代发展,桥梁的利用率将低,维修的人较少,容易损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温宿的岩盐皆产于构成赤沙山主体的红色砂岩、泥岩中,它是在距今约8000万年至250万年之间,塔里木古盐湖浓缩结晶的产物,盐岩比其他岩石要软弱的多,且盐岩层流动性强,比重较小容易上浮,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可形成盐丘。远远看去阿克苏盐丘表面“白雪皑皑”,盐丘旁的阿克苏河滩上裸露着包裹着砂砾的“冰花”,尝一下才知道是咸盐。盐丘为当地提供丰富的岩盐资源,但冬夏季节采盐方式迥异。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许多油气田,都和赤沙山的盐丘相伴相随。

材料二下图为盐丘的形成过程图与阿克苏河干涸河滩上的“冰花”。

图片

(1)据图解释盐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阿克苏河干涸河滩上盐花的由来。

(3)解释盐丘和油气田伴生的原理。

【答案】(1)地质时期,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了含有大量盐岩的沉积岩层;(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天山发生南北向推挤作用)后含岩盐层的砂岩隆起形成褶皱,岩盐层塑性较强,向地层隆起的背斜顶部集聚增厚;盐岩因其比重较小容易上浮及受挤压,可以冲出上浮砂岩地层,出露地表形成盐丘(也可以因上浮岩层被风化剥蚀而出露地表)。

(2)岩盐出露地表后,遇水则溶,汇入附近的阿克苏河;被河流携带至平坦的河滩上,水分蒸发,盐颗粒析出。

(3)盐丘和油气藏都主要形成于背斜构造;盐丘具有较强的塑性,先覆盖于背斜顶部,封闭住盐丘下部的油气藏;油气不易泄露,沿裂隙流动时在盐丘下聚集。

【解析】

【分析】本题以盐丘的形成过程图与阿克苏河干涸河滩上的“冰花”为背景,涉及内外力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盐丘形成,首先要在较低的地区经化学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岩盐层;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地壳运动挤压过程中,岩盐受到压力作用下,岩盐会变得比它周围的砂岩更具塑性、更易流动,地下的岩盐受力向上隆起,向地层隆起的背斜顶部集聚增厚;继续受到挤压,盐岩因其比重较小容易上浮及受挤压,岩盐会突破表层岩层,形成外溢状态,出露地表形成盐丘。

【小问2详解】

盐花出现在阿克苏河干涸河滩上,应该是岩盐出露地表后,被水溶解,汇入附近的阿克苏河;随后被河流携带至平坦的河滩上,下游水分蒸发量大,盐颗粒析出形成盐花。

【小问3详解】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许多油气田,都和赤沙山的盐丘相伴相随,据左图可知,盐丘主要形成于背斜构造,因此盐丘和油气藏都主要形成于背斜构造;盐岩层流动性强,盐丘具有较强的塑性,先覆盖于背斜顶部,封闭住盐丘下部的油气藏,形成利于存油气的地质结构,油气不易泄露,沿裂隙流动时在盐丘下聚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砂山位于福建省海坛岛北部君山(435米)和虎头山(325米)北坡之间的坡蓑地带,相对高度达30米,由于地处迎风海岸带,常年遭受风沙作用影响。大砂山是在干湿、冷暖交替地质时期,由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洪流及其碎屑物等作用下形成的。下图示意大砂山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剖面。一般认为,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力吹扬海滩砂在海岸带堆积的古风砂沉积,并经受长期的风化(氧化)淋溶而发生红化作用的产物。

图片

(1)说出大砂山地表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大砂山坡面上冲积层与风砂层的砂粒粒径大小排列顺序差异明显,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夏季理由: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地表水流速度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

(2)冲积层由君山洪流携带碎屑物堆积形成,故海拔由高到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砂粒粒径由大减小;风砂层是海岸沙滩物质经风力堆积作用在坡面沉积形成的,故海拔由低到高,搬运能力逐渐减弱,砂粒粒径由大减小。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涉及外力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海浪的侵蚀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强度大集中,导致地表水流速度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较强,导致大砂山地表侵蚀较为严重。因此严重侵蚀的季节是夏季。

  本文标题:湖南省大联考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295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951.html

    标签:月考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