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2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道路转弯处和路口处设置的凸面镜用以开阔司机视野,保障行驶安全。下图为2022年2月23日某司机在小区(34°45′N,119°22′E)行驶至凸面镜附近拍摄的画面及小区部分道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司机的行驶路线是( )

A.

B.

C.

D.

2.该画面的拍摄时间可能为( )

A.7:30

B.10:30

C.13:30

D.17:30

【答案】1.D2.C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2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某小区(34°45'N,119°22'E)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日影较长。图中小区大门朝南,丁字道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从图中日影来看,日影朝向北方,小车车头应该是朝向南方,图中小车是向左转弯,由此判断,图D中司机的形式路线与图示信息相符,故D正确,A、B、C错误。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车向南行驶,图中丁字道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大门朝南,图中日影稍偏向东北方向,正午过后不久,C正确。7:30和10:30时间段,日影朝向西北方向;2月23日17:30,某小区(34°45'N,119°22'E)进入傍晚时分,A、B、D选项错误。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下图为某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乙地相比,甲地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摩擦力作用较大

D.距离气旋中心地较近

4.与丙地相比,丁地气温偏高的原因是( )

A.地处平原

B.暖气团控制

C.临近海洋

D.纬度较低

5.此时降雪概率最高的站点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答案】3.C4.B5.A

【解析】

3.根据图片,与大风区相比,甲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图中大风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甲地位于大兴安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摩擦力作用更大,风力较小,C正确。图中甲地离气旋中心近不影响其风力大小,D错误。故选C。

4.丁地和丙地位于冷锋两侧,丁地位于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偏高,丙地位于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偏低,B正确;地形、纬度和海陆差异对两地气温差异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5.根据图示信息,甲、丙、丁、戊四地中,只有甲地站点气温最接近其露点温度,降雪概率最高,故选A。

【点睛】实际风速不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影响,还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例如山地阻挡会减小风力。

下图为开都河上游河流阶地综合剖面图(T1~T7为不同时期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T5所属类型不同的阶地是( )

A.T1

B.T3

C.T4

D.T7

7.与T2相比,T6时期可能( )

A.植被面积缩小,碎屑物质增多

B.气候变干变冷,堆积作用变强

C.处于间冰期,以侧蚀作用为主

D.地壳隆升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答案】6.A7.D

【解析】

6.由图可知,开都河上游河流各阶地剖面T1和T6剖面中有粉砂层、砾石层,而T2、T3、T4、T5、T7有黄土层、粉砂层、砾石层,因此T1和T6属于同一类型,T2、T3、T4、T5、T7属于同一类型,与T5所属类型不同的阶地是T1,故选A。

7.与T2阶地相比,T6阶地面积较小,且剖面层较薄。T6剖面层更薄,因此T6阶地碎屑物比T2更少,A选项错误。阶地主要是河流堆积形成,气候变干变冷,河流流量减小,堆积作用应该变弱,B选项错误。该地阶地应该是堆积阶地,由河流堆积物组成,且面积小,说明侧蚀作用不明显,因此堆积物的堆积空间较小,C选项错误。T6阶地面积较小且剖面层较薄,说明在该阶地形成时间较短,地壳隆升较快,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黑河因流经泥炭沼泽时河水呈灰黑色而得名。该河流经若尔盖县境腹地,是黄河上游四川境内最重要的支流。下图为2004~2008年月平均流量和平均降水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黑河流域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雨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A.

B.

C.

D.

9.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

A.无结冰期

B.含沙量小

C.流速快

D.径流量大

10.导致黑河8月份平均流量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7月份后冰雪融水减少

B.7月份后降水量迅速减少

C.8月份气温较高蒸发强

D.8月份冻土渐融,下渗多

【答案】8.A9.B10.C

【解析】

8.由图和材料可知,黑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黑河的汛期集中在6月份和10月份左右,有两个汛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份处于夏季,气温高,有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此6月份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正确;而黑河流域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因此10月份左右的汛期是主要是受大气降水补给影响,正确。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具有全年稳定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汛期,错误,故选A。

9.黑河位于黄河上游,有结冰期,A选项错误。黑河流经泥炭沼泽时,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小,B选项正确。流速受沼泽调节,河流流速较慢,C选项错误。由图可知,黑河径流量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B。

10.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大,因此7月份后冰雪融水不会减少,A选项错误。由图可知,黑河流域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并没有在7月份后降水量迅速减少,B选项错误。8月份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平均流量低,C选项正确。黑河流域位于四川省境内,几乎无冻土,因此不存在冻土渐融对下渗造成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径流量大小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含沙量、有无汛期/凌汛、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流速、水位等;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密度、河道的宽窄、河道的深浅等。

下图为云南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南向东北降低

D.从东北向西南降低

12.该地村寨选址主要考虑( )

A.地形平坦

B.少占耕地

C.水源充足

D.气候凉爽

1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适宜( )

A.增加梯田以助力乡村振兴

B.政府引导以发展旅游经济

C.村民自主以发展村办企业

D.调整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

【答案】11.C12.D13.B

【解析】

11.根据图示梯田边缘向东北方向凸起可知,图中地势大致是西南高,东北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云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所以村寨多位于地势较高处,气候相对凉爽,D正确;地形、耕地、水源,不是影响该地村寨选址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13.增加梯田有可能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A错误;可以依托当地的农业文化景观,政府引导发展旅游业,B正确;该地人口较少,劳动力数量较少,市场较小,不适宜发展村办企业,且发展村办企业容易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影响,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人口较少,不适宜布局小城镇,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梯田是在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近年来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流动性呈现先增后减的演化趋势。下图为2005~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05~2015年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 )

A.东南沿海趋于稳定

B.长江中游地区减幅较小

C.西北地区大幅上升

D.珠江上游地区变化不大

15.高学历人才迁移类型与原因相匹配的是( )

A.吉林:净迁出,经济转型乏力

B.广东:净迁入,国家政策支持

C.河北:净迁出,产业转型升级

D.江苏:净迁入,基础设施完善

16.与2010年前相比,我国高学历人才省际流动性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政策

经济

教育

就业

A.

B.

C.

D.

【答案】14.D15.A16.A

【解析】

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5年-2010年和2010年-2015年之间的各地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变化较大,东南沿海地区呈下降趋势,A选项错误。长江中游地区2005年-2010年和2010年-2015年之间减幅较大,B选项错误。西北大部分地区2005年-2010年和2010年-2015年之间增幅较小,C选项错误。珠江上游地区云南省贵州省,2005年-2010年和2010年-2015年之间保持着较低的高学历人才迁移率,故变化不大,D选项正确。故选D。

15.吉林省高学历人才迁移率以净迁出为主,主要是由于吉林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区,由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重工业不断衰落,大量人才外流,且经济转型乏力,对人才吸引弱,A选项正确。广东省学历人才迁移率以净迁入为主,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吸引人才迁入,B选项错误。河北省学历人才迁移率以净迁出为主,主要是受到首都影响,大量人才迁入北京,C选项错误。江苏省高学历人才迁移率以净迁入为主,主要是受到上海经济辐射作用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A。

16.与2010年前相比,我国高学历人才省际流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乡村振兴政策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实施,大量高学历人才留在本省发展,因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正确;其次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因此经济也是主要影响因素,正确。教育资源以及就业机会东南沿海地区仍占明显优势,因此教育和就业不是主要因素,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下图为2017年我国某县聚落空间变化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县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香茂乡

B.罗玛镇

C.那曲镇

D.那玛切乡

18.该县聚落演化的空间指向主要是( )

A.水源丰富

B.灾害低发

C.环境优美

D.低谷平缓

19.该县聚落空间演化的趋势呈现( )

A.向心化

B.空心化

C.散点化

D.均衡化

【答案】17.C18.D19.A

【解析】

1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当地聚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和气候,香茂乡所在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土地面积狭小,因此聚落规模较小,A选项错误。那玛切乡属于萎缩型聚落,该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存环境较其他地区差,因此聚落规模也较小,D选项错误。罗玛镇和那曲镇附近等高线均较稀疏,地势起伏均较小,但那曲镇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所在河谷地区土地面积更广,因此那曲镇的聚落规模大于罗玛镇,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C。

18.根据图中扩张型聚落和萎缩型聚落分布可知,西藏自治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且地势起伏大,因此扩张型聚落集中在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区相对来说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因此聚落演化的空间指向主要是低谷缓坡,D选项正确。西藏地区多冰雪融水,水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选项错误。灾害影响的是小范围的聚落演化,不是主要因素,B选项错误。聚落的形成更多的是考虑生存环境的优越性,环境是否优美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C选项错误。故选D。

19.根据图中扩张型和萎缩型聚落的情况可知,聚落空间演化明显倾向于河谷地区几个乡镇,因此具有明显的向心化,A选项正确。河谷地区几个乡镇在扩张,没有空心化特点,B选项错误。集中在河谷地区的几个乡镇,没有明显的散点化,C选项错误。演化趋势并不均衡,因此不呈现均衡化,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公元前814年,以航海经商著称的腓尼基人兴建迦太基城。公元前264年为争夺海上交通枢纽西西里岛,与罗马帝国交战失败,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沦为拜占庭等国家属地,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下图为迦太基势力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第一次布匿战争”前,迦太基航海经商的主要地区是( )

A.波斯湾沿岸

B.西地中海沿岸

C.亚平宁半岛沿岸

D.小亚细亚半岛沿岸

21.从罗马经西西里岛西端至迦太基的最短距离约( )

A.300千米

B.500千米

C.700千米

D.900千米

22.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失败

B.航线变更

C.气候变暖

D.殖民掠夺

【答案】20.B21.C22.D

【解析】

20.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迦太基城位于地中海西部沿岸地区,且迦太基势力范围在地中海西部,因此判断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西地中海地区,故B正确;波斯湾距离地中海较远,因此不是经商主要地区,故A错误;亚平宁半岛不在迦太基势力范围,且距离罗马帝国较近,两国海上权力争夺激烈,因此不是主要经商地区,故C错误,小亚细亚半岛位于地中海东北部,距离较远,因此不是其主要的经商地区,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1.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罗马到迦太基的距离大约跨越纬度5°(按照跨越35°-45°大约估算),而地球的经线圈都是相同的周长,主要以本初子午线所在经线圈计算,大致为40007千米,一周为360°,则跨越1°纬度实际长度大约为111千米,则罗马到迦太基的最短距离大约为111.1×5≈555千米,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500千米最接近答案,故B正确。答案选择B。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沦为拜占庭等国家属地,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证明该时期是迦太基成为殖民地的时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掠夺,导致其逐渐衰落,故D正确;战争的失败,是与罗马帝国交战,失去西西里岛海上主权地位,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不选;地中海是一个主要的交通海域,也是沟通亚非欧三洲的重要通道,即使新航线变更,大部分也需要经过地中海,因此影响不大,不是根本原因,故B不选;气候变暖不会影响该区域的经济,故C不选。故选D。

【点睛】修建港口的区位条件: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水域条件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2021年,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达627种,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物种走廊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材料二:1986年国务院设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说明高黎贡山成为天然物种走廊带的原因。

(2)分析高黎贡山近40年来能够发现大量新物种的原因。

(3)分析隆阳片区东部谷底有大量仙人掌分布的原因。

【答案】

(1)高黎贡山及河谷南北纵列,有利于东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高山物种沿高山向南迁移,有利于中南半岛的热带动植物沿河谷向北扩散。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南北跨度大、相对高度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小;加强科学考察,科技水平提高。

(3)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高黎贡山丰富的物种、设立自然保护区为材料,涉及生物多样性原因、焚风效应等知识,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图示信息,高黎贡山及河谷南北纵列,从青藏高原东南部经过亚热带再到中南半岛的热带气候区,而河谷就是生物移动的廊道。很多热带生物沿河谷北上,在青藏高原、东喜马拉雅山等高纬度低海拔河谷能找到;同时青藏东南沿高寒的物种,可以沿着高山环境一直南下到低纬的高海拔地区。

(2)高黎贡山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充足;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沛;南北跨度大,山脉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小;加强科学考察,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能加快发现新物种的速度。

(3)隆阳片区东部谷底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后水汽减少,在东坡下沉,东侧海拔低,干热风下沉幅度大,形成干热的焚风,热量高,适宜仙人掌生长。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1947年从战场上退役的第一批转业军人来到北大荒,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垦荒历程。一代代北大荒人历经70多年的开发建设,使北大荒由昔日“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蓑草枯苇塘”“又是狍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长粮”的莽莽荒原变成了“良田无际、谷物飘香”的“中华大粮仓”。

材料二:左图为昔日开垦北大荒景观图,右图为今日北大荒生产作业景观图。

(1)简述第一代垦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解读北大荒作为“中华大粮仓”具有的特征。

(3)比较北大荒与我国传统“粮仓”的长三角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

【答案】

(1)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降雪多;沼泽广布;有冻土;蚊虫野兽多。

(2)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

(3)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昔日开垦北大荒景观图和今日北大荒生产作业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征、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比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点识的掌握程度。

(1)第一代垦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即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该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降雪多;三江平原等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沼泽广布;而且地下有冻土;蚊虫野兽多。

(2)北大荒作为“中华大粮仓”具有的特征,即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

(3)比较北大荒与我国传统“粮仓”的长三角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主要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等方面比较。北大荒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一年一熟,旱地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为主。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制造业产值图。

材料二:下表为2000~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第一大两位数代码制造业类型变动表。

注:两位数代码表示的制造业大类属通常统计年鉴上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中31个大门类。

(1)简述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制造业产值空间变化特征。

(2)简述2000~2017年江浙两省与上海制造业类型变化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共同影响。

(3)针对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现象,简述苏北、浙西南等地发展制造业可资借鉴的启示。

【答案】

(1)区域总体规模提高;区域内部差异加大(集聚显著);首位地区发生改变。

(2)上海: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江浙两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共同影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化水平。

(3)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培养吸引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

【解析】【分析】该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由材料一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年以后整体上制造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集聚效应的影响,内部差异也不断加大,且最高值区发生了变化。

(2)由材料二可知,上海市制造业类型由原本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了技术密集型产业,江浙两省由原本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两个区域来说可以大量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入驻,促进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快城市化进程。

(3)苏北、浙西南相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制造业产值较低,因此可以通过承接其他区域的产业,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应该不断吸引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其内部应该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减少同质化竞争,协同发展;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本文标题:202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764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764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