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2届广东省肇庆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2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下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特点是( )

A.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B.由中部向四周递增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东西部多于南北部

2.影响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纬度、海拔

B.洋流、地形

C.纬度、气象

D.洋流、海拔

【答案】1.B2.C

【解析】

1.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中部较少,沿海较多;西南沿海最多。因此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递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三亚年太阳辐射量多于海口,说明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能越丰富;同纬度相比,中部年太阳辐射量少于东部,更少于西部沿海,原因是中部为山地,多地形雨,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西部沿海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进而造成太阳能分布差异。C正确;与海拔、洋流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2、昼长: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3、地势:地势越高,空气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强,辐射越强;4、天气: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辐射强。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铁)网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宁市地铁轨道布局的特点是( )

A.层层嵌套,呈环状

B.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

C.呈放射状—环状

D.纵横交织,呈棋盘状

4.南宁市地铁线路( )

A.基本与城市主干道走向一致

B.尽可能避开河流和沟谷

C.沿邕江呈东西延伸

D.站点与公交车站上下对接

【答案】3.D4.A

【解析】

3.由图可知,南宁市地铁轨道交通线路构成了基本呈直角相交的棋盘式布局,D正确;没有层层嵌套,A错误;不是由中心向外,B错误;不是呈放射状—环状,C错误。所以选D。

4.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为缓解地上交通拥堵而建,因而往往与地上城市主干道走向一致,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没有尽可能避开河流,B错误;不是所有的地铁站均与公交站上下对接,D错误;由图可知,南宁市地铁并没有完全沿邕江延伸,C错误。所以选A。

【点睛】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时,首先必须很好地分析和预测其相关区域内的客流需求,因为迅速有限的运送客流是轨道交通的直接且主要的目的;第二,要保证轨道交通能够顺利建成并正常投入运营,线路位置必须满足城市地形、地质、历史文物等自然条件及人文地理条件的限制要求;第三,轨道交通建成后往往要使用百年以上,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减少旅客出行时间,提高线网运输效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特点。

大洋洲岛屿众多,大部分散布在太平洋上。下图为太平洋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岛屿基本的地貌类型为( )

A.岩溶地貌

B.冰川地貌

C.火山地貌

D.海积地貌

6.图示岛屿河流密度空间差异显著,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状况的空间差异

B.盛行风向与地形格局

C.地质构造的类型不同

D.岩层裂隙与地势起伏

【答案】5.C6.B

【解析】

5.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所处位置位于板块交界位置,地壳活跃,多火山,且图示岛屿远离大陆,推出火山喷发形成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由图可知,该岛屿最高海拔为1858米,岩溶地貌可能性小,A错误,纬度低,海拔低,冰川地貌可能性小,B错误;海积地貌一般为海岸,D错误。故选C。

6.由图可知,该岛屿东部河流发育,西部几乎无河流发育。由岛屿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一年内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岛屿东部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发育;西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少河流发育。故选B。河流形成与植被关系不大,A错误;地质构造一样,火山喷发形成,C错误;岩层裂隙使雨水下渗,难以形成河流,D错误,故选B。

【点睛】海岛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冲积岛4大类型。1、火山岛火山岛(高岛),是由火山喷发物(溶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火山岛的面积一般都不大,即有单个的火山岛,也有群岛式的火山岛,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2、大陆岛大陆岛的形成也有多种原因、大陆岛有的是在古代大陆冰川环境下形成的冰碛丘陵,后因海面上升而成为海洋中的岛屿;3、珊瑚岛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4、冲积岛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说明( )

A.城市化进程使基本农田急剧萎缩

B.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C.大棚种植是高产稳产的耕作模式

D.乡村聚落空心化较严重

8.我国东北地区大棚用地面积扩张缓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气候优越,光热充足

B.黑土连绵,土壤肥沃

C.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D.地广人稀,耕地辽阔

9.四大地区中,耕地利用“大棚化”率高的区域一般分布在( )

A.城镇附近

B.河流沿岸

C.平缓地带

D.交通枢纽

【答案】7.C8.D9.A

【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农业发展、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7.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与耕地总面积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误;耕地利用大棚化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与农业人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大棚化,B错误;大棚种植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耕地高产稳产的重要耕作模式之一,C正确。乡村聚落空心化指的是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房屋空置严重的现象,不利于大棚化,D错误。故选C。

8.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误;黑土连绵、土壤肥沃是东北地区的特点,但是与大棚化无关,B错误;河网密布不符合东北地区的特征,C错误;东北地区人烟稀少,人均耕地多,对粮食需求量小,大棚用地面积和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较低,D正确。

9.城镇化水平高的区域,其边缘地区土地租金高,需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获得利润。为此,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耕地利用的“大棚化”,A正确。河流沿岸、平缓地带的耕地,地价较低,距离市场远,而大棚生产成本较高,大棚化率较低,B、C错误;交通枢纽的用地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耕地较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分析

人口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几百年来,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大迁移引发了区域兴衰、产业更替。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不同。下图为1954~2020年日本东京、大版、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1954~1972年,三大都市圈具有人口迁移的巨大拉力,主要表现为( )

A.医疗先进,医术高超

B.产业集聚,工资较高

C.信息通达,教育优质

D.宜居宜购,生活便利

11.1972年后,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人口迁入量减少,说明两大都市圈( )

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总部经济规模较小

土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

A.

B.

C.

D.

【答案】10.B11.A

【解析】

10.1954~1972年是日本经济增速发展期,三大都市圈收入水平高且产业持续集聚,人口大规模流入,B正确;医疗先进,医术高超,不一定要进行人口迁移,可短期通过人口流动求医问药,A错误;信息通达,教育优质是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的拉力之,但不是主要拉力,C错误;大都市圈,在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宜居性和生活便利性可能不如小城市,D错误,所以选B。

11.1972年后,东京都市圈依靠首都的区位优势,集聚大量的优质生产要素,迅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此集聚,人口拉力不减,而非首都的大阪和名古屋及所在的都市圈由于总部经济规模较小,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导致人口迁入量减少,正确,选项A正确。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土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是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共同面临的问题,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cm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夏初相比,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该月份( )

降雨量减少,进入伏旱期

枯枝落叶增多,土壤下渗受阻

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地表径流多

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强

A.

B.

C.

D.

13.为充分发挥森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域应当保护和营造( )

A.草甸群落或灌木丛林

B.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C.高大笔直的针叶林

D.结构复杂的灌木林

14.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可以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为此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深耕土壤,促进林木根系发育

B.防止土壤龟裂,减少坡面径流

C.保护表层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

D.改良土壤盐碱性,增加土壤孔隙

【答案】12.D13.B14.C

【解析】

12.7月份,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少于5、6月份,正确;加上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增强,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少,正确;7月枯枝落叶量较少,错误;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土壤蓄水量应较大,错误。所以选D。

13.由图可知,该区域木荷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一年中平均蓄水量较高,说明木荷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即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所以应该保护和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4.根据“研究发现,该地0~40cm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强”可知,保护表层土壤不受侵蚀和破坏,保持良好的孔隙状况和通透性能,改善土壤水库垂直剖面上的连续性,对增加水分渗入和提升土壤水库利用率,最终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有重要意义,C正确。深耕土壤会破坏表层土壤,A错误;该地气候较湿润,几乎没有土壤龟裂,B错误;该地土壤盐碱化不明显,且土壤盐碱性与土壤水库防洪关系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土壤是疏松多孔体,具有存蓄和调节土壤水分的功能。土壤入渗是降雨、灌溉等水分经山地表进入土壤,在重力势、基质势等作用下运移、存储变为土壤水的动态过程,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消耗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坡面产汇流的重要因素。

据资料统计,拉萨年均降雨量435毫米,9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9月,期间夜雨率(20时~次日08时降水量与全天降水量的百分比)高达80%。拉萨夜雨的形成与所处的地形密切相关。拉萨位于拉萨河谷,盛行山谷风。下表为拉萨7~9月的风向频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拉萨山谷风环流最强的时期是( )

A.7月初

B.7月

C.8月末

D.9月

16.7~9月拉萨夜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夜晚气温下降,谷底空气遇冷凝结

B.白天气温偏高,河流湖泊蒸发旺盛

C.偏西风流入谷地,谷底暖空气抬升

D.偏东风流入谷地,谷底暖空气抬升

【答案】15.D16.D

【解析】

15.由表中数据可知,与7、8月份相比,9月份02时和08时的偏东风风频远高于偏西风,14时和20时的偏西风风频远高于偏东风。说明该月份山谷风环流势力较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拉萨夜晚的山风顺山坡下滑,汇聚谷底,迫使谷底暖湿气流抬升,成云致雨,因而山风是引起拉萨多夜雨的主要原因。由表可知,拉萨的山风为偏东风,即东南风和东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按其三维模型,山谷风在近地面拥有4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山谷向山坡运动的上坡风和由周围地区沿山谷汇入山地的谷风;以及在夜间由山坡向山谷运动的下坡风和由山地向周边地区运动的山风。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此外夜间下坡风和山风的运动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中国在非洲建成、在建或筹建的产业园近100个,其中30多个已经开始运营。而在非洲,工业园模式发展最为蓬勃的当属埃塞俄比亚。2014年以来,埃塞俄比亚重点推进联邦国家级工业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望成为继亚洲之后的又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埃塞俄比亚的大型中国工业园定位不同,有的重点发展轻纺工业,有的将钢铁、汽车、能源电力、工程机械、通用设备等作为主导产业。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中国工业园分布图。

(1)中国工业园在埃塞俄比亚形成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分析埃塞俄比亚政府重视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原因。

(3)为埃塞俄比亚将建设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不同工业园定位的主导产业不同,布局的主导因素不同,所需的区位条件存在差异;因而不同的工业园在埃塞俄比亚全国范围内选择各自的最佳区位,出现大分散的布局特点;工业园最佳区位的确定,吸引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此集聚,以求达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目的,故形成了小集聚的布局特点。

(2)工业园可以实施优惠政策,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为企业提供厂房、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提供较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由此集聚产业,带动就业,激发创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3)继续实施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新;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重视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者的文化素质。

【解析】【分析】

本大题以埃塞俄比亚中国工业园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工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空间格局,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区域分析,不同工业园定位的主导产业不同,布局的主导因素不同,所需的区位条件存在差异,大分散有利于利用埃塞尔比亚各个区域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缓解环境污染。小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利用当地资源,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2)本题主要从工业园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回答。埃塞尔比亚是非洲的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们收入较低,工业园可以实施优惠政策,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为企业提供厂房、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提供较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由此集聚产业,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带动就业,激发创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城镇化,促进埃塞尔比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3)想发展为全球制造中心,就需要有生产能力,所以要加强政策引导,如继续实施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创立品牌;加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者的文化素质,加强营销策略,开拓市场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为我国内陆多山省份,湖泊众多,全省有大小湖泊四十余个,且以南北向延展的湖泊居多。湖泊总面积约1164km2,总蓄水量约290×108m3。众多湖泊是云南省宝贵的自然资源,位于平缓地带的湖泊流域成为社会经济繁荣之地。下图示意云南省主要湖泊分布。

(1)简述云南省湖泊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阐释云南省南北向延展的湖泊居多的主要原因。

(3)平缓地带的湖泊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之地,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

(2)云贵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带的东部边缘,云南省南北向断裂和断层构造发育;在断裂下陷地带,形成群山环绕南北延展的洼地;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和雨水汇入洼地,积水形成南北延展的湖泊。

(3)湖泊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能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为人们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湖泊可以提供淡水、生物与旅游资源,满足工农业用水,为水产养殖、旅游业提供条件;湖泊流域以优良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成为农作物主产区;农业和人口的集聚,促进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发展,使这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之地。

【解析】【分析】本题以云南的湖泊为背景,涉及湖泊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湖泊成因分析、湖泊的功能分析等。考查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地理事物的阐释能力。

(1)由图可知,云南的湖泊空间分布的特点为:西北和东南部多,东北和西南部少,分布不均匀。

(2)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带的东部边缘,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使云南省形成南北向的断层和断层构造发育,断层断裂陷落,周边高山环绕,形成洼地,然后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河流水汇入洼地,积水形成南北延展的湖泊。

(3)主要从湖泊的功能来进行分析。湖泊可以提供淡水,满足人们日常的用水需求;湖泊可以进行水产养殖,为人类提供水产品;湖泊可以提供灌溉和工业用水,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高原湖泊景色优美,湖水清澈,可以发展旅游业;湖泊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能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为人们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农业和人口的集聚,促进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发展,使这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之地。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与研究。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

比较图中甲海域与乙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

差异:甲海域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输送的热量少。原因:甲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

【解析】【分析】本题以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日本附近,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其它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位于加利福尼亚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它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前几年的填海造陆运动中,海南岛周围出现了好多人造岛,比较知名的有儋州的海花岛,三亚的凤凰岛,海口的如意岛、葫芦岛、千禧酒店人工岛、南海明珠人工岛,琼海潭门人工岛和万宁的日月岛等。这些人工岛的建设,增加了城市建设和生产用地,美化了海岸线,改善了沿海景观,但对海洋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危害。

简述海南岛周围人工岛的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

不利影响:人工岛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各种污染物较多,尤其是各种污水直接排入大海,使海洋水质变差,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少生物多样性;人工岛一般建设在海岸线附近,会减少红树林面积,削弱红树林净化海水、预防赤潮、清新空气、绿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人工岛会破坏海岸自然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和生物群落,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主要保护措施:合理规划、统筹用地;合理审批、妥善处理;合理监管、完善制度;合理设计、加强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以海南岛周围人工岛的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填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应该是:建设的人工岛会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减少光照,影响水质,影响浮游生物生长;人工岛会阻挡海湾海水流动,导致海水自净能力降低;人工岛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人工岛上人类活动增加,导致各种污染物的增多,海水水质恶化;海南岛周围的好多人造岛,一般建设在海岸线附近,人工岛的建设破坏了原有海岸自然环境,有的挤占了海岸红树林面积,削弱红树林净化海水、预防赤潮、清新空气、绿化环境、防止海浪侵蚀等生态功能;红树林及沿海滩涂的减少,改变了底栖生物、鱼类、海鸟的栖息地,破坏海洋生物链和生物群落;此外,人工岛导致海浪,潮汐作用减弱,导致海边沙滩景观可能受损等。

保护措施:填海建岛有其合理性,但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做好总体规划、统筹用地,合理设计、加强对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落实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

  本文标题:2022届广东省肇庆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765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765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